历史上的甘肃大地震

地震是大自然给人类最为巨大的破坏之一。自古至今,一次次地震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非常惨重的损失。西北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最早发源地之一,也是大地震的多发地区。

注:清朝前甘肃省不但包括了宁夏、青海,还有新疆、内蒙的部分地盘。甘肃省在1928年一分为三,分别成立青海,宁夏,甘肃。甘肃省被分治。

曾经的甘肃版图

1.商代河渭地震,西北最早有记载地震

甘肃为何多地震,主要原因是位于我国的强地震带上。这条地震带从山西汾河河谷,经渭河河谷、六盘山、祁连山,一直到新疆的天山、昆仑山。明白这一点就不奇怪甘肃为何多地震了。

历史上甘肃及其周边曾发生过多次大地震:商代大地震、东汉陇西金城大地震、743年的秦州大地震、1125年兰州大地震、1654年秦州大地震、1879年武都文县8级大地震、1920年宁夏海原特大地震、1927年古浪大地震、1932年玉门昌马大地震等。

2.陇西金城大地震,世界上第一次用地震仪器观测到的地震

汉代的陇西金城大地震。发生在永和三年(公元138年)二月,当时陇西金城两地间发生七级左右的地震,摧毁房屋、震裂城郭。

陇西郡(郡治在狄道)设置于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是甘肃境内最早设置的郡。既然说是陇西金城两地,这就说明震中距离今天的兰州不远。令人瞩目的是,这次地震发生时,张衡研究出候风地动仪不久。候风地动仪是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诞生的。当时,人们对张衡的候风地动仪能否观测地震,持怀疑态度。就在人们议论不休时,地动仪一个龙嘴中珠子掉到蟾蜍口中。张衡判断西北方向有地震。果然,过了几天,驿站的信使来报,金城陇西郡发生地震。人们这才信服张衡候风地动仪的准确性。这也是首次用仪器观测到的地震。

这次地震救灾情况也值得借鉴。当时,东汉中央政府很快就派出了官员赶往地震灾区。负责此事的是光禄大夫。他到金城、陇西救灾后,给七岁以上的死者发放了二千钱的补助;而全家遇难者则收殓掩埋。此外还用免除当年田租、口赋予以扶持。

3、唐玄宗开元年间,甘肃天水大地震

这次地震,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据记载,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二月(公元734年3月23日),秦州(即今天水地区)发生地震。在主震之后,又发生多次余震,其损失非常大。有关资料记载,当时秦州全城的房屋及建筑几乎无一幸存,压死官吏和百姓4000多人。

按照封建社会人们的科学认识,唐朝廷在救灾上,采取了两个措施,第一命大臣前去,祭祀山川。其二,并派遣使者前去救济。当时,对有压死者的人家给予救济一年,一家有三人以上死者给予救济二年。

4.宋代兰州大地震

宋代,兰州发生了两次大地震,而且前后相继,造成的损失,几次惨重。

宣和六年(1124年),春,闰三月,东都地震,继而兰州地大震,山摇地裂,山下麦苗皆在山上。(宋《通鉴》)这是第一次,人们想不到,第二年,兰州又发生大地震。

这就是宣和七年(1125年)大地震,如今人们多称此次地震为:1125年兰州大地震。这年,秋七月己亥,熙河路地震,兰州尤甚。兰州等6城毁坏,陷数百家,仓库俱没,有裂数十丈者。(《宋史·五行志》)

5.乾隆三年地震,宝丰县治沉没

清雍正七年置宝丰县,乾隆三年地震城毁,归平罗县辖,民国三十年置惠农县,1963年复归平罗县辖,1958年设宝丰公社,1985年建镇。

宁夏(老甘肃)自东汉汉安二年(公元143年)以来,共发生里氏6级以上地震39次,其中里氏8级以上5次。清乾隆三年,平罗县城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震中在北纬38°9′,东径106°5′,地震波及宁夏府城及周边地区。查阅当时宁夏、甘肃、陕西官员禀报朝廷的奏折和宁夏地方志有关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宁夏地震史上这最悲惨的一页。宁夏府城震前的征兆

乾隆三年(公元1739年)初冬,天寒地冻。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傍晚时分,宁夏府城的天边闪现出一条绚丽的彩色光带,就像一条金色的火龙,转瞬即逝。夜幕降临,天色渐渐变暗,黑得如同墨染的一般。天空中不时迸发出闪亮的光,照得地面发白。此刻,大地沉浸在灾难前的宁静中,静得让人发怵。

地震在夜幕下突然降临

晚8时左右,天空中电光闪闪,惊雷震荡,地上狂风呼啸,大地深处传来“嘎嘎”的声响。整个大地上下抖动起来,接着便是一阵剧烈震颤。摇晃、瓦落、墙倒、屋塌在顷刻间发生。黑暗中,人们的尖叫声、呼救声、呻吟声响成一片,令人毛骨悚然。

宁夏府城在强烈的大地震中,几乎被夷为平地。这次大震,在宁夏许多史料中都有详细记载:“徒然地震,如同簸箕上下两簸。瞬息之间,阖城庙宇、衙署、兵民房屋,倒塌无存。男妇人口奔跑不及,被夺大半……城垣四面塌,仅存基础。”“是夜更初……地忽震,有声在地下如雷,来自西北往东南。地摇荡掀簸,衙署即倒塌。”“所存男妇沿街奔走,号哭不绝。”“昔日繁庶之所,竟成瓦砾之场,惨目伤心,莫此为甚。”

废墟中上演惨不忍睹的悲剧

里氏8级特大地震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400枚广岛原子弹猛然爆炸的力量。废墟中,死难者尸体随处可见,衣不蔽体的幸存者痛不欲生,悲啼与呻吟声方圆几十里不绝于耳。

地震引发火灾,整个宁夏城府被大火浓烟笼罩。史料中这样记载:“宁地苦寒,冬夜家设火盆。屋倒火燃,城中如昼。”“不唯扑救无人,抑县周围俱火,无从扑灭。直至五昼夜之后,烟焰方息……一应资财、衣帽、家具、什物,俱已焚毁。”“地多斥裂,宽数心或盈丈,黑水涌溢,其气皆热。”

临近宁夏府城的平罗、新渠、宝丰(新渠、宝丰治所都在今平罗县境内)三县所属各营堡及沿河一带,冰冻的黄河被震开裂口,大水泛涨进城,形成一片汪洋,水深处达二三米。民众和牲畜被冻死、淹死者无数。村庄里的农户房屋,被大水淹没了一大半,残生的男女老幼饥寒交迫,没有住宿之地。新渠二三十里以外,穿过宝丰、石嘴子,东连黄河,西达贺兰山,一二百里范围内,全部成为一片冰海。从广营(今贺兰县洪广营)、平羌堡(今银川市郊平吉堡)房屋也倒塌无数。

清政府采取的赈灾措施

震情发生后,镇守宁夏等处的将军阿鲁、兵部右待郎班第、甘肃巡抚元展成和川陕总督查郎阿等人曾先后到震区视察,频繁地向朝廷奏折,禀报灾情。乾隆皇帝多次下达圣谕,派兵“弹压”,严防百姓“滋事作乱”。震后第三天,宁夏总兵杨大凯集合五百名兵丁,将军阿鲁也结集五百名八旗兵,同时进入宁夏府城。随后,又从中卫、灵州、花马池、广武、玉泉、兴武、横城等地迅速调集兵丁一千二百七十名进城“弹压”。第四天,宁夏总兵因“恐人心不定”,督催官府“传集军民,每人一斗散赈”。至到当年底,六万五百两死难者埋葬费才发放完毕,其中包括满汉官兵死亡者赏恤帑银二万八百余两。此后,又断断续续发放灾民建房帑银共二十九万七千两。据震后42年编纂的《宁夏府志》估计,这场大地震共吞噬了5万多人的生命,重建家园在余震中持续了两年。

这次大地震震毁了相传初建于十六国大夏赫连勃勃时代(公元418-425年)的海宝塔(通称银川北塔)和创建于西夏年间(1050年)的承天寺塔(通称银川西塔)。海宝塔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建,承天寺塔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重建。

从废墟中走出来的宁夏新满营

在这次大地震中,位于府城东北五里的宁夏旧满营(今银川市红花乡满春村处)被彻底破坏。旧满城周长六里三,城高三丈六尺,壕阔六丈,深二丈。史料记载:“平地裂成大缝,长数十丈不等;宽或数寸,或数尺不等。地中黑水带沙上涌,亦有人陷入而死者。”官府对满城灾情的调查格外仔细,据统计,共压毙一千二百五十六人。

乾隆五年正月十一日,兵部右待郎班第根据实地考察,提出废弃旧满营,另找地址兴建新满营。新满营建于府城西十五里平湖桥东南的丰乐堡。由分巡宁夏道阿炳安主持建设。乾隆五年五月兴工,次年六月竣工,历13个月。新建成的满营呈正方形,各边长均三里七,周长近十五里。城培高二丈四尺,址厚二丈五尺,顶厚一丈五尺,垛墙高五尺三寸,都用砖砌。有护城河一道,宽三丈,深一丈,面积大于旧满营,而城壕稍小。新满城四面各有一城门。全城有城楼、马道、瓮城门、门楼、角楼各四座。有铺房八座、炮台二十四座、水沟二十四道。据道光《宁夏满营事宜》记载:新满营中共有房屋七千一百七十六间,其中二千一百七十六间为八十多名军官所用,二千八百名士兵及其家属占五千间。

宁夏满营由府城东北迁移到府城西,由低洼处迁到了高燥。宁夏满营的这次迁移,虽然是被迫的,却是一次十分科学合理的用地选择。宁夏府城和平罗县之间,地下有南北走向的活动断裂带,新满营的这次迁徙,使新满营迁出了重震地带,而当时的决策者并不完全知道这些。

两个半世纪的时间,也许已经使人们忘却了那次大地震带来的恐惧。当历史的车轮把我们带入新世纪银川这个全新城市的时候,我们以此文缅怀那些在灾难中无辜丧生的5万先祖。

6.1879年,甘肃武都文县八级大地震,两万人死亡

当天凌晨4时左右,“轰隆隆……”的声音,由远而近向沉睡中的人们扑了过来。又一阵隆隆声从地面上滚过,沉睡中的人们被惊醒了,此刻大地在颤抖,房屋摇晃,水缸倾倒……”

武都地处青藏高原的东侧边缘,这里山大沟深,地形情况极其复杂,是甘肃唯一的具有河谷亚热带气候及其生物资源的森林景观区,境内的白龙江是我国地理上南方和北方的天然分界线。这里也是地震多发区。

“这场地震的震中在文县的桥头、屯寨一带,地震时山谷中响起了隆隆的声音,土雾漫天,片刻间已经房倒屋塌了。”受制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地震消息传播得非常缓慢。农历八月《申报》《字林西报》等报纸才有报道。

八月初三的《申报》报道:“甘肃至关陇一带,三十余厅州县,同时大震,自五月初十至二十二凡十三日始定。期间伤人口、伤牲畜、坏城郭苑囿,屺衙署民宅不可胜纪。”

八月初九的《申报》报道:“东至西安以东,南过成都以南,纵横近2000公里。”实际上据人们查阅的资料,远在2000公里以外的乌鲁木齐也有震感,因为当地的史料记载了这次地震。

陕甘总督左宗棠在奏折中说:“从6月19日到7月1日期间,甘肃几乎每天都能感觉到轻微的地震,但仅业如此。然而在7月1日凌晨4时许,阶州、文县和西和发生强烈地震,声如雷,土开地裂并有水涌出。城墙、政府机关、祠堂和其他庙宇民房,不是倒塌在地,就是四分五裂。”

“这次地震造成的损失极其惨重,各处山石飞走,地裂水出。阶州死9881人,文县山崩水涌,城垣倒塌,死10830人。”。当时,武都文县人口密度很低,这样的死伤足以给这个地方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据武都地方史料记载,当时,阶州(今武都)城外的万寿山玉皇宫、龙兴寺等众多寺院被毁。山崩水涌,滨城河渠被迫改道,上下游各处都被土石堆塞,积水四处流淌。而阶州城中被震起周长达两里的小山(突起土阜周围两里许)。

地震中心的武都-文县是极震区,所遭受的损失最大。其次,重度破坏区。重度破坏区包括了甘肃西固(今舟曲)、礼县、西和、天水、秦安、徽县、清水和南坪(今四川九寨沟县)等地。四川的平武、广元、昭化、罗江、松潘、绵阳、阆中、巴中等地属于轻度破坏区。”

7.甘肃海原大地震

固原电报局受震倒塌,三名工作人员就在这所门板搭起的工作室内,发出了灾情的第一封电报。

震中周围的7个县城,几乎夷为平地。远在千里外的天水城外马跑泉、天水井等镇子也几乎成为平地。再加之,震中区一带大部分居民住窑洞,因窑洞坍塌而导致全家被压死者比比皆是。死亡人数达234117人。震后,大规模的余震不断。

《兰州春秋》的作者魏晋,在书中第十四回写了一段地震亲历,地点在靖远,地震发生时,房顶上像滚着碌碡,院子里像卷着风,天黑得像漆一样。人们连滚带爬逃到院子里。房子四面的土墙全倒了,只剩下柱子在那里撑着。余震不断,房架子随着地震波,一会向东扭,一会向西扭。一会地面又上下抖了起来,房屋仅存不多的瓦片也被抖落了。不仅人在上下抖,就连牙齿也不停地上下抖个不停。

有一个村子,人们躲到了打麦场上,结果地裂开一个一尺多宽的缝隙,一个人正好横倒在裂缝上,余震来了裂缝一会儿合,一会儿开,巨大的冲击波,震的那位村民甩起三四米,然后落下,前后十几次方才停下,幸好人和裂缝呈十字,不然就被地缝吞噬了。靖远全县城90%的房屋都倒了。这次地震,靖远县死了三四万人。人们只好搭起窝棚度日。县知事只好坐在露天的席棚中审案子。此时,余震不断,人们惊恐不安,稍微大一点的声音就认为地震了,四散逃命。一个犯人看中了这个机会。大老爷审案时,犯人大喊一声地震了。结果县知事、衙役、师爷四散逃命,犯人也趁此机会向外跑。谁知,却没有跑利索,被醒悟过来的衙役们抓了回来。县知事上了犯人的当,非常生气,令衙役将犯人重责四十大板。

这次地震也波及到了兰州。地震发生的那天晚上,稍微有点月色,就听见一阵巨大的声音从东北方而来,如同山崖崩裂,同时掺杂着如同雷霆轰击的声音。人走在地上,如同大海中小船遇到了飓风,不能自主行走的方向。有人在鼓楼西关庙,看到庙前的铁桅杆也经受不住地震震动,硬生生折断了,飞落的桅杆将一个人砸死。人们躲着不敢睡觉,只能躲在炕头,只要听见窗户纸哗哗作响,就知道地震又来了。这一晚上,共发生了余震四十多次。皋兰山顶的三台阁是兰州的标志性建筑,这次地震中三台阁也受灾了,地震将第三层震坏。其余两层坚持到第二年,也彻底塌了。

有数据说,兰州一个月内陆震了100多次,震塌房屋窑洞8000多间,崔家崖白云观九级塔震落四级,后来统计居民死亡3000多人。

海原大地震后,主政甘肃的张广建给北洋政府的电文中描绘了一幅惨不忍睹的震后劫余图。这次地震发生在初冬,灾民无衣无食无住,惨状目不忍睹,严寒大风,哭声遍野,狼狗也四处出来吃人。可见这次地震带来空前惨烈损失。此时,北洋政府却是军阀混战,内外交困。政府统一性的救灾根本无从谈起。虽然有东南沿海地区人士的大力呼吁,但北洋政府忙着打击各地地方势力,顾不上这些小事。

面对如此巨大的自然灾害,北洋政府坐视不救。到了第二年,才派了内政、教育、农商三部门的官员到灾区调查。此时,地震救灾黄金时期,早已过去了。只能做些调查了解而已。

8.1927年古浪大地震

1928年甘肃250余县大旱,1929年全省大旱。由此引发空前的灾难,再加上兵祸连接,可以说,甘肃各地遍地灾民。夏收之前,饥饿的人们把凡是能吃的东西全部吃掉了。树皮、草根、麸皮、油渣均被一扫而光。曾任甘肃省省长的薛笃弼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长,他说视查完后说“此种奇灾历所未有”。

9.1932年玉门昌马大地震

数千年来,甘肃及其周边地区,多次发生大地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极为惨重的损失。特别是民国时期,甘肃三次大地震,更是遭难深重,而腐朽的民国政府对地震这类严重自然灾难,应对无力,不仅对受灾群众难以实施有效的救治,更谈不上灾后重建。

THE END
0.环球大地震百年祭此次地震之烈为中国有史以来之罕见,亦为世界上最大地震之一。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强烈的震动持续了十余分钟,当时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场地震,被称之为“环球大震”。 2020年12月12日,为了铭记历史,缅怀逝者,珍惜现在,警钟长鸣,会州文史研究会于民国九年大地震100周年纪念日之际,jvzquC41yy}/onnrkct/ew45d6|h:rm
1.中国历史上十大地震:陕西大地震死亡83万人(图)三、公元1695年5月18日,山西临汾发生8.0级大地震。 1695年5月18日12时左右(清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六戌时),临汾盆地内发生8级大地震,史称“平阳地震”或称“平阳、潞安大地震”。据嘉庆二十年(1815年)刑部侍郎那彦宝在勘验平陆地震的奏报中称:“检查平阳地震原卷,当时受灾共二十八州县,内受灾较重十四州县,统计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434?13;d323>:4<<390nuou
2.中国最早的地震记录:距今4000多年轶事趣谈博古通今文化博览据统计,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两大地震带所发生的地震占世界地震总数量的90%以上,释放的能量占世界地震释放总能量的95%。而中国正好处于这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为活跃和强烈的国家之一。由于中国历代都有修史传统,因而中国也成了世界上地震史料最为丰富的国家。 jvzq<84yyy4837hp1462985:475:8:>:50yivvq
3.清朝历史上的8级地震由于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有关灾害数字的统计,如死亡人数等,不甚精确。 作者简介 华林甫,1965年生于浙江余杭,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历史地理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历史地理学。出版专著有《中国地名学源流》、《中国地名学史考论》等多部,并发表各类学术论文九十余篇。jvzq<84yyy4ik|yqt{iikwf0pgz0ojlc|ktfh{jg1jznn89214821ltpvgtu1<820unuou
4.中华文史网e天坛公园管理处编著的《清代皇帝天坛祭祀御制诗文集》(线装书局,2007年,第25页)统计康熙在位期间至天坛行雩礼4次,实误;罗友枝(《清代宫廷社会史》,周卫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74页)根据光绪《大清会典事例》记载,认为康熙在天坛亲行祈雨7次,多出2次为二十八年、五十六年,亦误。乾隆朝官修《清朝通jvzq<84skpmik|yqt{4dp8xju1:45>760unuou
5.斯人远去:2021年逝世的中外历史学家私家历史澎湃新闻蔡美彪曾协助范文澜先生编纂《中国通史》,尤其专精于辽、金、元历史,同时在契丹、女真、蒙古、八思巴等古文字学和民族学等领域取得海内外学界瞩目的重要成就。他对八思巴文的诠释、整理及研究利用为当今国内外第一人。此外,蔡美彪对中国地震史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与谢毓寿主编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jvzquC41yy}/vqjrcrks0ls1pg}tFnycknegq{|ctfe289<8798
6.河南史上十大强震河南最严重的地震河南历次大地震盘点→买购APP中国地震危险度最高10大城市 河南省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分布着太行山前断裂带、聊兰断裂带、华北断块南缘断裂带等一系列活动构造带,是地震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河南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多次强震活动,其中5级以上地震30次、6级以上地震7次。那么河南历史大地震有哪些?河南最严重的地震是哪次?下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jvzquC41yy}/ojniqq4dqv4vqr555B;75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