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 —— 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印度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
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4 个区域和 23 条地震带上。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中国不在地震带上的 9 大省份,你都知道吗?
9:贵州省
简称 “黔”,位于中国西南腹地,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有世界文化遗产 1 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 项、国家级非遗名录 99 项,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
贵州省以磷矿采选、磷酸、磷肥、钡盐等及其下游加工系列产品为主的产品结构体系,钡盐、汞回收和橡胶加工是贵州省特色化工产业,产业规模均位居全国前列。贵州是西南连接华南华中的重要枢纽,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必经之地,连通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支点。
总面积:176167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65 万人。
贵州省不在地震带上,位于南北地震带南段东缘。
贵州省的地震活动主要受滇东地震活动的影响,当滇东地震活动处于活动时,贵州地震活动水平也会相应增强。此外,贵州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存在相关性,受地球自转长周期减速段的影响较大。
尽管贵州省不在地震带上,但贵州省震情形势严峻复杂,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和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等工作仍需加强,仍需重视防震减灾工作。
8:广西壮族自治区
简称 “桂”,是中国 5 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位于中国华南地区西部,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的前沿和重要窗口。
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水果、蔗糖、中药材和香料等特色产业,区内交通便利。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灿烂的文物古迹,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广西独具魅力。
土地总面积:23.76 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面积约 7000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27 万人。
广西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西段,并不处在两大板块交界之处,不在地震带上。
其地震活动受到北东向和北西向的几组断裂带的控制,这些断裂带在过去有记录的 5 级以上地震发生过 22 次,其中 3 次 6 级以上地震都发生在巴马 - 博白断裂带上,最近的北流和靖西地震也发生在这条断裂带上。
尽管如此,广西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从地壳运动速度来看,广西受到的挤压水平较低,历史上,广西没有发生大地震的记录,大多数地震都是轻震,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7:海南省
简称 “琼”,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隔北部湾与越南相对。
陆地总面积:3.54 万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约 200 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国土面积 (陆地面积加海洋面积) 第一大省,常住人口:1043 万人。
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对海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六成。海南经济特区是中国最大的省级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海南岛是仅次于台湾岛的中国第二大岛。
海南岛的地震活动在近年来相对平静,近 10 年来未发生过三级以上地震。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海南不会发生地震。历史记录显示,海南岛及近海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有记载的地震,包括 5 级以上的地震 41 次,6 级以上的地震 26 次,以及一次 7 级以上的地震。其中,最为严重的是 1605 年琼州 7.5 级大地震。
海南岛不在地震带上,近些年来地震活动虽然较为平静,但仍属于地震活动区域,与我国台湾、西部和华北地区相比,其地震强度与频度较弱,但仍需要持续关注和防范。
6:上海市
简称 “沪”,是中国 4 大直辖市之一、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位于中国东部,长江入海口,是中国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
总面积:6340.5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75.89 万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上海市也是中国主要旅游城市之一,有着非遗项目 1114 个、文物保护单位 267 处。
上海市不在地震带上,但会受到周边地震和远距离强震的影响。
历史上对上海产生较明显破坏的地震共有 4 次,其中最早的一次是 1624 年,发生在上海本地的地震,震级为 4.8 级,这是至今以来上海境内最强烈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的影响范围仅限于当时的上海县,附近的松江、川沙等地未发现震害记载。
第二次较为严重的地震发生在 1668 年,震中位于山东郯城、莒县的 8.5 级地震,这次地震是中国华北地区震级最高的一次,对上海造成了较大程度的破坏,史料记载 “崇明县地面崩裂”“嘉定房屋摇动” 等。
进入现代,2014 年,上海市发生了一次 2.0 级地震,震源深度 8 公里,这是近年来较为显著的一次地震记录。
5:浙江省
简称 “浙”,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北与上海市、江苏省接壤。
浙江省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浙江省是中国古代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祥地之一,有良渚、河姆渡、马家浜等新石器时代文化和吴越、江南、宋韵等地域文化,是中国岛屿最多的省份,海岸线总长居全国首位。
陆域面积 10.55 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26 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627 万人。
浙江省是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处在地震断裂带上的省份,也是唯一没有强震过的省份。
由于地处沿海地区,距离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较近,因此也会碰到一些及强度较小的地震影响。浙江历史上也发生过一些地震,其中最高震级达到 5.5 级,如 1523 年的宁波镇海海滨 5.5 级地震和 1574 年的丽水庆元 5.5 级地震,这些地震对当地造成了显著的破坏。
尽管如此,浙江相对于其他地震活跃地区来说,地震活动较为稀少。
4:江西省
简称 “赣”,因公元 733 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省内母亲河为赣江而得简称,位于中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
境内有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 鄱阳湖,也是亚洲超大型的铜工业基地之一,有 “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中国铜都”、“有色金属之乡” 的美誉。江西省是人文渊薮之地,文章节义之邦,孕育了红色、山水、陶瓷、书院、戏曲、中医药等特色文化和临川、庐陵、豫章、客家等地域文化。
全省总面积:16.69 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15.01 万人。
江西省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发生强烈地震的可能性较低。江西省地震活动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纬向不均匀性的特点。
江西省历史上也曾发生过一些中强震,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以北纬 26.5° 和 28.5° 为界划分赣南、赣中、赣北三个区域统计,赣南地区共发生破坏性地震 15 次,最大地震为 6 级;赣北地区共发生 12 次,最大地震为 5.5 级;赣中地区地震活动较为稀少,仅发生 2 次地震,最大地震为 5 级。
尽管江西省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较低,但仍需注意地质灾害的防范。
3:湖南省
简称 “湘”,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因大部分区域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 “湖南”,自古盛植木芙蓉,五代时就有 “秋风万里芙蓉国” 之说,因此又有 “芙蓉国” 之称。
地势起伏大,地形崎岖,境内南岭山脉呈东西走向,水网密布。湖南省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全国传统聚落相对集中和保存较为完好的省区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湖湘文化,红色资源丰富。特色产主要是矿业和农业,经济总量庞大,发展势头强劲。有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邵阳崀山丹霞地貌 2 处世界自然遗产。
总面积:21.18 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68 万人。
湖南省虽然不在地震带上,但境内有多条断裂带,历史上也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例如,1631 年发生在常德的 6.8 级地震是华南内陆最大的地震之一。
近年来,湖南省的地震活动仍然存在,但多为小震。例如,2021 年和 2020 年,湖南省内发生了多次 ML1.4 级至 ML3.4 级的地震,这些地震大多发生在湘北的常德、湘中的娄底、邵阳、宁乡、湘南的郴州等地。
这些地震虽然规模较小,但也提醒我们需要持续监测和防范。
2:湖北省
简称 “鄂”,位于中国中部地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为 “鱼米之乡” 的江汉平原,历史代表文化为 “荆楚文化”。
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省 1000 余公里,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润泽楚天,水网纵横,湖泊密,湖北省因此又称 “千湖之省”。
总面积:18.59 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838 万人。
湖北省不在地震带上,但由于地处多个板块的结合部位,发育有多条断裂,历史上也发生过破坏性地震,近年来小地震也时有发生。
历史上,湖北省发生过 6 级以上强震 3 次,包括公元 788 年的竹山 6½ 级地震、1856 年咸丰大路坝 6¼ 级地震和 1932 年麻城的 6.0 级地震。如 2013 年恩施州巴东县发生的 5.1 级地震和 2024 年武汉市江夏区发生的 1.6 级地震,这些地震虽然震级较小,对民众生产生活并未产生显著影响,属于正常微地震能量释放。
1:重庆市
简称 “渝”,中国 4 大直辖市之一、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位于中国西南部,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唯一兼具五种类型的国家物流枢纽,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
巴渝文化发祥地,有 3000 余年建城史,中国山地城市典范、世界温泉之都、中国火锅之都。
总面积:8.24 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91.43 万。
重庆市不在地震带上,但区域内却分布着众多的断裂构造,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交汇的近邻区域。
在这些断裂构造的存在下,特别是当板块运动导致相互挤压和抬升时,可能会触发重庆地区的地震活动。这意味着地质活动较为频繁。
重庆市位于南北地震带的东侧,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重庆市面临的震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发生中强地震和受远场大震波及风险持续存在。10 年来,重庆市先后发生了潼南 — 遂宁交界 5.0 级、荣昌 4.9 级、武隆 5.0 级等显著破坏性地震。由于特殊的山区地形地貌,地震地质灾害叠加效应显著,给辖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