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Harrier Jet),是由英国霍克飞机公司和布里斯托尔航空发动机公司研制的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型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其主要作战任务是海上巡逻、舰队防空、攻击海上目标、侦察和反潜等。
鹞式战斗机是单座单发战斗机,最大起飞重量14061千克,最高时速1085千米,作战半径1100千米,可携带导弹、炸弹、火箭和机炮等多种武器。
在为数不多的空战中,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兵的海鹞式和后来加入的皇家 空军的鹞式战斗机,发挥了它们独一无二的特长:能在空中突然减速,或急 转弯,甚至作“空中爬行”。正是凭借着如此超群的机动性能,英军才最终在马岛战争中取得了 23∶O 的极佳战果,使这种世界上最先投入战争的垂直/短距起降式战 斗机出尽了风头,它使空战中的被动者变为主动者,它创造出一些全新的格 斗样式。另外,再加上皇家飞行员熟练使用了可作迎面攻击和“离轴发射”的 AIM—9L 型(响尾蛇的新改进型)空对空导弹,取得如此令人注目的战果是不难理解的。
(1)太费油,鹞式在垂直起飞的时候要耗掉总油料的3分之一,垂直起降只有可怜的92公里航程,短距起降(滑跑300米)对空作战半径750公里,对地攻击作战半径463公里,转场航程超过2000公里。因此不能长时间的巡航和制空,亦没有超音速能力。在马岛战争中担任舰队外层空域担负防空巡逻任务的四架值班飞机,每架只挂 2 枚导弹的前提下,只能在防空警戒线附近维持 20 分钟的飞 行时间。
(2)载弹量太小,鹞式战机载弹量只有2271千克而同期美国的F-14战机最大挂载能力为6577kg ,对比一目了然。而在载弹量增加的时候,就无法垂直起降,必须短距滑跑才能起飞。
(3)操作太难,飞行员不好训练,英国在马岛战争时就有5架因为操作失误坠毁了。而当英国研制成功鹞式后,美海军陆战队对该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马上就采购了一批作为两栖舰上的航空火力,并重新命名为AV-8A。但没有想到结果并不理想,美军的噩梦也从此开始了。据统计,从1971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引进该机以后,该机频出事故。在非作战情况下发生事故就多达300多起,险情更是多到900多起,导致45名优秀的飞行员丧生。它出现的事故数甚至比美军其他战机事故总和还要多。
(4)发动机在全负荷运转的时候对环境要求高,一旦有因为起飞掀起的沙土被吸进运转中的发动机就有可能发生不可估量的后果。由于发动机使用“可旋转喷口”设计,使得热转换效率不高,能量损失比较大,体现出就是垂直起飞、悬停异常耗油/武器有效载荷大幅下降,和短距离起降方式相比,有效武器载荷相比差了近一倍。这也是“鹞式”系列作战半径低的主要原因。
还有就是发动机横截面要求更大面积,使得机身像企鹅,风阻变大,巡航时战机速度为亚音速,即便全油门平飞最大冲刺速度也差一点点达到音速。因为这台发动机使鹞式战机维护频繁,需要的地勤维护时间普遍长于其他战机。
我们再说回马岛战争,虽然鹞式战机在空战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是执行舰队防空任务,成败关键不是击落多少敌机,而是在于保卫目标有没有受到损伤。结果如何呢?鹞式战机不仅无法拦截发射“飞鱼”的超军旗,甚至让阿军机群突入舰队内层防御圈,临空投弹:考文垂号驱逐舰、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羚羊号护卫舰、热心号护卫舰、格拉海德爵士号登陆舰战沉,格拉斯哥号驱逐舰、亚尔古号护卫舰、特里斯特姆爵士号登陆舰完全退出战斗,安特里姆郡号驱逐舰重创,格拉摩根郡号驱逐舰、普利茅斯号护卫舰轻伤(前者后来被陆基飞鱼重创)。
整个战争中,海鹞对大多数来袭阿机未能实现提前拦截。5月21日阿军最大规模空袭中,海鹞拦截成功率只有11%,在阿机攻击后实施追击的仅有7%(4架次),其中还有1架次是追击不成功的。当天圣卡洛斯湾的英国护航舰队1艘沉没,2艘退出战斗,实力损失近半。
鹞式战机是一个生逢其时的福将。它的出现,是皇家海军为了保住自己的战略打击能力(借以维护政治地位)而与政府所作的妥协,而实际作战能力与皇家海军的期望并不相符。在政府决心裁撤海军航母时,又被阿根廷推了一把(如果没有马岛战争,航母大概半年后就会开始退役),得以继续生存。马岛舰队防空本来效果不好,但因为阿根廷空军编成结构不适应远海作战送给了海鹞21架战绩,结果一举成名。海鹞战斗机作战半径有限,所以总体作战效率不是很高,但是这种独特的起飞方式和降落方式有利于在小型航母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