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正常值范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差异,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4小时平均浓度不超过25μg/m³,年均浓度低于10μg/m³;我国现行标准为24小时平均浓度≤75μg/m³,年均浓度≤35μg/m³。
1、国际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基于健康风险提出三级过渡目标,最严格阶段推荐PM2.5日均值≤25μg/m³,年均值≤5μg/m³。该标准适用于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的医疗机构、幼儿园等敏感场所。
2、国家标准: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二级标准设为24小时均值75μg/m³,对应空气质量指数100的临界值。该标准兼顾经济发展与健康保护,适用于普通居民区环境评估。
3、健康影响阈值:当PM2.5超过35μg/m³时,敏感人群可能出现眼部刺激;超过75μg/m³时健康人群运动耐量下降;150μg/m³以上会诱发呼吸系统炎症反应。
4、测量方法:β射线吸收法和微量振荡天平法是主流监测技术,家用检测仪需选择激光散射原理设备并定期校准,数据误差应控制在±10%范围内。
5、区域差异:高原地区因大气稀薄允许放宽20%限值,工业城市可实施更严格的地方标准。室内PM2.5建议维持在外界浓度的1/3以下,可通过新风机维持在15μg/m³以内。
维持良好空气质量需结合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在室外污染时段关闭门窗并使用空气净化器;增加绿植摆放如常春藤、虎尾兰等具有吸附作用的植物;雾霾天气外出佩戴N95口罩并减少停留时间,归家后及时清洗面部和鼻腔。规律进行游泳、瑜伽等室内运动增强呼吸功能,饮食中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及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有助于减轻颗粒物对身体的氧化损伤。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