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沙子资源面临枯竭,超强沙尘暴却突袭中国,沙子究竟缺不缺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万万没想到,3月过半,一打开新闻,基本都是围着“沙子”打转。

最先被爆出的,是“全球沙子资源面临枯竭”。

据说,全球每年至少会用掉超400亿吨的沙子。

400亿吨,什么概念?

这相当于用这些沙子砌起一堵高约27米、宽约27米的沙墙,整整能绕地球一圈!几乎同时,坐拥沙漠资源的阿联酋也被爆出“缺沙”,想用沙子,居然还得乖乖和国外签订合同“等沙来”。

沙尘暴下的北京

就在大家还没琢磨明白的时候,一场多年未见的超强沙尘暴突袭了近半个中国,所到之处,黄沙漫漫,随手一拍就是末世大片。

“沙子”的这波操作,彻底给大家整迷糊了:这沙子,到底缺不缺?

被沙吞噬的蒙古国

这场沙尘暴的罪魁祸首已经抓到了,它的发源地就在位于我国正北的蒙古国。

3月13日,这场攻击力生猛的沙尘暴突然在蒙古国爆发,直接造成至少10人死亡、超过500人失踪、1200头牲畜死亡,然后随风“南下”直达中国。

本来,沙尘暴只是一种春天多发的自然现象,但这次的威力之所以这么大,和蒙古国的荒漠化大有关系。

蒙古国一直是东北亚地区一个比较“神奇”的存在。别的内陆地区荒漠化防治效果越来越好,只有它的荒漠化情况一直在恶化。

以前,在蒙古国15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除了10%的森林之外,超过80%的区域都有高山草原、干旱平原草原或沙漠草原覆盖。可近期的数据却显示,蒙古国面临荒漠化威胁的土地面积已经能占到国土总面积的76.8%,面临荒漠化的草场比例达到90%,而真正的沙漠已经超出国土总面积的40%。

1990-2010年蒙古国荒漠化地图

这哪儿是以前人们心心念念的“大草原”啊?

这简直就是一个“造沙机”!

为什么不拿蒙古的沙子搞点大事?

一边是蒙古国源源不断“造沙”,一边是全球每年400亿吨的沙子需求缺口,肯定不止一个人想问:蒙古国的沙子能填这个缺口吗?

但很遗憾,不能。

因为“此沙非彼沙”。

按照沙子在自然环境下的形成原因,可以大致分为两种:风蚀沙和水蚀沙。前者,一般多出现在沙漠或者荒漠化的地方;后者,则可以按水质不同再细分为海沙、河沙和湖沙。而我们所谓的“沙子紧缺”,大多指的都是那种用于各种工业项目的河沙或湖沙。

一般来说,工业用的沙子主要是用来“填缝”的。填得好,既可以给整体工程平衡成本,也能让建筑材料的结构更稳固。怎么填,就十分讲究。

人们之所以在众多沙子里面选了河沙和湖沙,主要是因为这种沙子的棱角比较明显,颗粒大小也合适,放到混凝土里或者其他材料里,能起到1+1>2的最佳效果。

而长期泡在海水里的海沙……其含盐度会影响混凝土和砂浆的成品质量,安全隐患比较大,本来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至于像蒙古国多有的这种风蚀沙,它颗粒一般比较小,表面受风力作用影响,大多也比较光滑,基本很难达到建筑要求,就算能达到,对整体的技术要求也非常高,成本也会相应地增加。

这也是为什么,阿联酋宁可舍近求远从国外进口沙子,也不用沙漠里的沙子搞建筑了。

混凝土的构成

缓解沙子紧缺,光靠挖可不行

虽然河沙和湖沙是全球沙子紧缺的关键,但简单地加大开采规模,除了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之外,并不能缓解目前的现状。

有人曾经对孟加拉北部的乌姆吉河做过一个跟踪调查,这里是孟加拉的主要采沙点之一。

2010年时,因为整体的采挖量不大,河流附近的岛屿河河岸基本没受太大影响;到了2014年,随着采挖量的增加,河流附近已经开始产生斑点状的痕迹,这种痕迹加速了水流对附近地貌的侵蚀;2017年,河流中的沉积层基本消失了,整条河流的水深、流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遗憾的是,乌姆吉河并不是个例。我国珠江地区就曾因为大量采沙,导致整个河床降低,使抽取日常生活用水的难度更大,甚至还加速了河床冲刷,进一步对沿岸的桥梁、河堤造成影响。

工作中的采沙船

但好在,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目前,国内的很多工程队已经开始用人工混合沙来替代天然沙了。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们也在竭尽所能地找到更多的“替换资源”,比如其他种类的岩石、矿石,甚至是新的建筑材料。

从当前全球每年对沙子的需求量来看,沙子很可能就是下一个重要战略资源。

THE END
0.克乌兰布和沙漠输沙带风沙溯源研究取得进展风沙溯源研究对于理解风沙传输机制、沙漠形成和演化历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阿拉善高原沙源面积大、分布广,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境内的三大沙漠全部位于“三北”工程六期规划核心区,其中乌兰布和沙漠是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主战场之一。 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卢琦研究员带领生态所研究团队利用多种地球化学手jvzquC41yy}/ejk0ce4dp8nphq524:8172?187mvo
1.“国家卓越工程师”、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徐先英:用好科技抵御风沙甘肃省民勤县位于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夹缝之中,这里曾是中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北方地区沙尘暴四大发源地之一,当地百姓常年备受风沙肆虐之苦。为了沙漠变绿洲,近40年来,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员徐先英奋战在风沙前沿,用科技阻挡风沙的脚步。 直到今年1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作为jvzquC41yy}/hjwogt4dqv3ep1814=4251881€fra;?:79;250nuou
2.用科技阻挡风沙脚步农民日报用科技阻挡风沙脚步,风沙危害,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绿洲边缘,玛曲草原,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位于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夹缝之间,这里曾是中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北方地区沙尘暴四大发源地jvzquC41ycv/ewpk0pku1}twej5xgk4Pgyyqcyjt1Cxuklqg1PSSD;54629429553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