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沙暴频发,如今绿意盎然!额济纳旗巴音陶海经历了什么

看着眼前的这一幅生态美景图,你怎么也不会想到,这里曾被人们誉为“黄沙遮蔽日,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的沙尘暴的发源地。

孟夏时节,草长莺飞。走进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巴音陶海苏木,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杨柳树在风中摇曳,成片的梭梭林万里绵延,绿油油的苜蓿草一望无边……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映入眼帘。看着眼前的这一幅生态美景图,你怎么也不会想到,这里曾被人们誉为“黄沙遮蔽日,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的沙尘暴的发源地。

巴音陶海苏木位于额济纳旗最南端,地处黑河河畔,是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境内丘陵、戈壁广布,植被稀少,雨水资源缺乏,加之外来人员非法开垦、偷挖盗采,使得林地草原被大面积破坏,造成黑河下游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巴音陶海苏木认识到生态是制约当地发展的最突出因素,于是把发展路子转移到生态建设上来,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高效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不仅美了人居环境,还鼓了农牧民的钱袋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起巴音陶海苏木生态修复的成效,该苏木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马莲井综合执法检查站站长李戈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李戈告诉记者,自从综合执法检查站成立以来,他和聘任的17名巡护员长期驻守开展巡逻检查,并深入到农牧民家中开展生态保护政策宣传。“我们积极推进多部门多措施联合管控,利用‘天网’公共安全系统对苏木周边进行实时监控,严厉打击非法开垦、偷挖盗采、取土洗砂等违法行为。同时,严格落实‘河长制’,认真抓好森林草原防火、鼠疫防控等,通过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明显减少。”李戈说。

保护是前提,建设是根本。为了不断扩大植绿面积,巴音淘海苏木每年都组织干部群众进行大面积植绿补绿,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通过产业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农牧民发展绿色种植业,用“好生态”换来农牧民“好钱景”。据统计,2013以来,该苏木各族各界干部群众种植白杨、胡杨等林木1200亩,围封种植梭梭20000亩,种植防风林带100余亩。仅2021年,种植胡杨、沙枣树45000棵,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苏木“颜值”实现整体提升。

如今,苏木植被覆盖率不断提升,地下水位逐年上升,黑河下游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不仅服务和保障了各项国防建设,农牧民也分到了生态红利,日子越过越红火。“我刚来这里,地膜满天飞,黄沙天天扬,环境十分恶劣,我们种地收成也不好。近几年,苏木领导鼓励我们种植梭梭和苜蓿,还给我们补贴,现在,嘎查环境变好了,我们也增收了不少!”谈起如今的生活,巴音陶海苏木农牧民苏军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下一步,巴音陶海苏木将进一步完善常态化巡查巡护机制,以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为抓手做好守土戍边工作,动员苏木农牧民积极参与网格化巡护巡查工作,确保基层综合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两手抓两促进。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展植绿爱绿活动与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增加植树造林面积,加大管护力度,争取在苏木辖区国道沿线建设“绿色长廊”,预计造林面积30余万亩。稳步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实施苜蓿示范种植项目和苁蓉种植项目,探索发展大果沙枣种植、林果业采摘游、周末度假游、文化遗址游等多个项目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THE END
0.克乌兰布和沙漠输沙带风沙溯源研究取得进展风沙溯源研究对于理解风沙传输机制、沙漠形成和演化历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阿拉善高原沙源面积大、分布广,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境内的三大沙漠全部位于“三北”工程六期规划核心区,其中乌兰布和沙漠是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主战场之一。 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卢琦研究员带领生态所研究团队利用多种地球化学手jvzquC41yy}/ejk0ce4dp8nphq524:8172?187mvo
1.“国家卓越工程师”、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徐先英:用好科技抵御风沙甘肃省民勤县位于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夹缝之中,这里曾是中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北方地区沙尘暴四大发源地之一,当地百姓常年备受风沙肆虐之苦。为了沙漠变绿洲,近40年来,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员徐先英奋战在风沙前沿,用科技阻挡风沙的脚步。 直到今年1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作为jvzquC41yy}/hjwogt4dqv3ep1814=4251881€fra;?:79;250nuou
2.用科技阻挡风沙脚步农民日报用科技阻挡风沙脚步,风沙危害,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绿洲边缘,玛曲草原,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位于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夹缝之间,这里曾是中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北方地区沙尘暴四大发源地jvzquC41ycv/ewpk0pku1}twej5xgk4Pgyyqcyjt1Cxuklqg1PSSD;54629429553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