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古浪县八步沙林场最美的时节,梭梭、花棒、柠条等沙生植物为林区增添了绿色生机。当年风沙肆虐的荒芜之地,如今草木繁茂,郁郁葱葱。
如今的八步沙草木繁茂,郁郁葱葱
八步沙,出门八步就是沙。
八步沙,是腾格里沙漠南缘、古浪县北部的一个风沙口。这里曾经寸草不生,风沙肆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连年干旱少雨,黄风黑浪不时涌起。为了保护家园,古浪县土门镇的六位老汉在承包沙漠的合同书上摁下手印,誓用白发换绿洲。
第一排为八步沙第一代治沙人、第二排为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
几十个春秋走过,一个由乔、灌、草结合的绿洲将八步沙周围的十万亩良田紧紧裹在“怀抱”中。对于许多人来说,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做一件事绝非易事,然而,“六老汉”做到了,不仅自己做到了,还“每家一个人”传承了下去。三代治沙人持之以恒,用生命和汗水,铸就了一道无比坚实的生态屏障,用顽强拼搏、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书写着“荒漠变绿洲”的奇迹。
八步沙林场职工压沙现场
在一代又一代八步沙治沙人的接续奋斗下,从“一步一叩首,一苗一瓢水”的土办法,开始了这场用时间换空间的竞赛,在他们以誓将沙漠变绿洲的决心治沙造林40年,不但扭转了“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实现了“绿进沙退”的逆转,还因地制宜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变沙漠为资源、资产、资本,变“沙害”为“沙利”。
“在没有治理之前,这里沙丘裸露、植被稀少,春天一刮风,黄沙弥漫,黄风褐浪,生存条件差。在我们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现在树长起来了,环境越来越好了,风沙也小的多了。”八步沙林场第二代治沙人石银山由衷感叹道。
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石银山查看苗木长势情况
40多年来,八步沙林场完成治沙造林28.7万亩,封育管护林草面积达到43万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4600多万株,各类花卉、风景苗木800多万株,完成治沙道路100多公里,使周边10万亩农田得到保护,确保了过境公路铁路和西气东输、西油东送、西电东送等国家能源建设大动脉安全畅通,在腾格里沙漠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
在八步沙治理好后,2003年,八步沙林场第二代治沙人相继接过父辈手中的铁锨,走向了更为偏远的黑岗沙。
如今的八步沙草木繁茂,郁郁葱葱
从八步沙、黑岗沙、麻黄塘一路向腾格里沙漠深处的五道沟、六道沟、十道沟挺进,越来越多的沙漠披上了绿装。八步沙林场职工将汗水洒在沙中,用风沙染白头发,完成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巨变,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成为全国林草系统的一面旗帜。
2019年3月,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他们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到2019年,他们带着群众封沙育林37.6万亩,植树4000万株。2019年3月,他们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同年9月又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古浪县干部群众进行义务压沙活动
在八步沙“六老汉”奋斗精神的鼓舞下,一代代勤劳朴实的古浪儿女奋战在防沙治沙的“接力赛”上。科学治沙、板下经济的发展,让人们从沙产业中获益,沙漠经济效益也在反哺这荒漠化防治循环发展。
八步沙“溜达鸡”
八步沙沿途风光
薪火相传,誓将沙漠变绿洲。八步沙的故事感动着无数人,六老汉精神鼓舞着无数人。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群体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忠实践行者,是荒漠变绿洲的接续奋斗者。他们的事迹引人思考、催人奋进,为建设美丽中国汇聚了奋斗者的磅礴力量。他们的故事像一粒生态文明的种子,传递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的理念。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