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腾格里沙漠的坚韧“治沙人”上海交大刘智卓被授予“最美大学生”称号

他是治沙扶贫路上的“板扎”青年,从初具规模的交大林,到战退2000亩黄沙,他将热血与青春挥洒在西部的沙漠中,用行动践行着理想。

他就是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刘智卓,被授予2020年“最美大学生”称号。

腾格里沙漠的坚韧“治沙人”

“直到风沙止步。”简短有力的一句话,扎根在学环境的刘智卓心中。在烈日下扎麦草格子、沙柳障、种植梭梭树,是他熟悉的“夏日配方”。

2020年夏天,刘智卓和一群交大学生再次奔赴腾格里沙漠,因为疫情防控,暑期实践时间略有缩短,规模也有缩小,但“越是艰险越向前”,他和“绿格”公益实践团向沙治沙的脚步从未停歇,这样的夏天已经持续了5年。

2016年,刘智卓带领着9个大一的同学从上海出发,坐了一天一夜的绿皮火车,又经过6小时的汽车颠簸,到达了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的大漠深处,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治沙之行。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是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最后一片绿洲,被称为无边沙海一叶舟之地。

那一年,他们没有住宿的地方,就睡在沙漠边缘乡亲家里的地板上,没有治沙工具,就挨家挨户去借。当时,很多当地人都觉得这群从城里来的白白净净的大学生是来闹着玩的。

尽管每次从沙漠出来,他们都会皮肤黝黑,上火蜕皮,但沙漠却逐渐在他们的努力下固定了下来。

这些年来,他们共制作方格十万余个,固定黄沙两千余亩,造林三千余株。“交大林”也开始在大漠扎根,成为黄沙中的绿色生机。

如今的刘智卓去到当地,而和村民一样黝黑的皮肤,也印证着,他不是闹着玩的。

西部基层的苁蓉“技术员”

“吃饱喝好,不想爸妈。”这是刘智卓大一时治沙借宿在村民家里的头一个晚上,乡亲对他说的话。对他而言,这种质朴的关怀也让他开始和这片祖国西北的沙漠产生越来越深刻的感情羁绊。

多年的治沙之行,沙区贫穷落后的面貌深深的刻在他的脑海里。身为共产党员的他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让沙漠环境“好起来”,又能让沙区的乡亲“富起来”。

在治沙过程中,刘智卓逐渐发现,荒漠化和贫困是一对无法分开的孪生兄弟。而在民勤当地,贫困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荒漠化,而贫穷又限制了当地治理荒漠化的能力。

在不断的调研走访中,“肉苁蓉”进入他的视野。这是一种高经济附加值的寄生植物,成熟后可以作为药材出售,而肉苁蓉的寄主梭梭树,恰好具有很好的固沙作用。这样一来,就能够同时解决贫穷和荒漠化两件事。

基于这些调研结果,他推广了荒漠化生态扶贫“嫁接模式”。扶贫先扶智,为了推动这一模式落地,他联系业内专家,为当地送去肉苁蓉嫁新技术、并以此为基础推动荒漠化生态扶贫“嫁接模式”。

为了将这些技术送到实处,他牵线搭桥,组织专家团队和民勤县政府开展精准扶贫座谈会,制作嫁接技术指导手册,打通咨询渠道。

经过努力,治沙扶贫的新模式初显成效,助力形成了肉苁蓉七千多亩,锁阳一万多亩的种植规模。

智耕洱源的“板扎”班主任

一次次的西部之行,也让刘智卓对西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于刘智卓而言,这段助力西部乡亲脱贫致富的经历,让他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服务基层、服务人民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提升,也坚定了他的人生志向。

因此,他在本科毕业的时候加入研究生支教团,从东海之滨奔赴洱海之源,把青春激情奉献在教育扶贫一线。

根据支教地的需求,他负责教授七个班的数学、生物等课程,服务期内共授612个课时。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力求把更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成为刘智卓的一个信条。期间,他还通过自己的劝说,让一名濒临辍学的学生最终选择继续读下去。这件事,也让刘智卓被当地人深情地称为“板扎老师”。

“板扎”一词,是洱源话,意思是“靠谱、能干”。这个称谓,既让刘智卓感动,也让他感到身上责任重大。此后,他和支教团的队友还一同建立了“啟源未来”基金会,支持当地的教育事业的发展。2020年五四青年节,刘智卓所在的支教团也荣获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五四青年奖章(集体)。

目前,刘智卓已经结束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回归到的科研生活中。与此同时,他带领的绿格扶贫创业项目在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全国金奖,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全国银奖。

对于未来,他计划在做好志愿公益和扶贫工作的基础上,用公益创业的形式,让绿格模式在更多地方扎根,推动荒漠治理从“外部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转变,进而助力乡村振兴。

不管是坚韧“治沙人”,还是基层“技术员”,亦或“板扎”班主任,无论角色如何变化,刘智卓服务基层、青春报国的奋斗底色一直没有改变。

他就像一棵梭梭树一样,紧紧的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

对于自己的未来,他期待道:“我在学生阶段所做的工作,其实是千千万万在各行各业付出的环境人、交大人的一个缩影。也正是在西部的岁月,让我感受到知识和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也让我认识到了环境治理工程是一件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事业。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春日腾格里治沙正当时新闻春日腾格里 治沙正当时 来源:新华网2024年04月28日 09:26 全屏观看 1/10   4月27日,治沙工人用稻草在沙漠中扎草方格。   近日,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腾格里沙漠S315沿线固沙工程现场,工人们忙着扎草方格,种植沙生植物。此次治沙涵盖乌兰布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东缘、腾格里沙漠、雅布赖山等七个片区,jvzquC41rjuuq7hevx4dqv4424:02=44:1VIQJlC3oZn;bfcRD7uETT2;{852=7:0unuou
1.腾格里沙漠污染过程遥感监测图腾格里沙漠位于内蒙古、宁夏和甘肃交界处,是我国的第四大沙漠,也是全国沙区中治沙科研示范区,在防沙治沙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腾格里曾被誉为“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然而,建国以来几代人辛辛苦苦工作几十年才创造出来的“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却输给了地方政府部门GDP政绩工程,输给了黑心企业,据报道,腾格里沙漠聚jvzquC41yy}/q|lgq0io1ytuv1h33
2.腾格里沙漠治沙忙图片频道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腾格里沙漠,工人们开始治沙、种植沙生植物。腾格里沙漠是我国第四大沙漠,此次治沙是中国绿化基金会百万森林计划——腾格里沙漠锁边生态公益项目,目的是通过种植生态锁边林阻止沙漠jvzq<84rke4qgxung0ipo7hp1p70497212:158h323<.5:;827:90qyon
3.春天,我们治沙腾格里春天,我们治沙腾格里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当春天的第一缕春风轻拂过大地,当第一声黄莺在枝头婉转地唱歌,偶尔鸟鸣唧唧,我们迎来了阳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天。在这个美好季节里展义务压沙、植树,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建设美好家园的生动实践。jvzq<84yyy4hujwvu0usi7hp1lievo4lemj04977275u49772768a:8658=:0qyon
4.治沙工人给沙漠穿上了格子衫被腾格里治沙画面震撼到治沙工人给沙漠穿上了格子衫 被腾格里治沙画面震撼到 山河图在这一刻具象化了 92名在缅北跨境电诈嫌犯被移交我方 4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为32008亿美元 跪下拦车男子哽咽说值了 拥堵中136辆车默契为消防车让道 78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4-03-26 10:07:28 稿jvzquC41xkjfq7wgfpku0ls1eqtugwy186<96@4821748@75274ivvq
5.中新网视频父子腾格里治沙30年被嘲“勺子”:造林约680个足球场 【解说】弹着板胡,唱着自己写的《治沙歌》,76岁的王天昌唱出了30多年来和儿子在腾格里沙漠腹地坚守的辛酸与自豪。他们投入所有家当年复一年的压沙造林,如今形成了7500亩大约有680个标准足球场大的沙漠“绿洲”,不仅守住了曾眼看要被风沙掩埋的家园,也挡住了风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m1ujoqkw4epu532:;13332:8sgyu<89>=;0unuou
6.宁夏中卫不断探索治沙新方法腾格里沙漠筑起“绿色屏风”不久前,在宁夏中卫,随着腾格里沙漠固沙锁边工程全线贯通,一条由草方格、灌木带、乔木林构成的“绿色长廊”拔地而起。这条长约153公里、宽约10—38公里的防风固沙锁边林草带,将有力筑牢西部生态绿色屏障。 这份成果的背后,是一代代治沙人的智慧接力。 1955年,科研人员在中卫探索治沙方法,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举世轰动的jvzq<84yyy4djrscjkmivnhj0eun1lmcp{k04977/2=0594eqpzfp}d599?:77mvon
7.王银吉:坚守腾格里沙漠治沙造林20余年全国劳模、共产党员王银吉从1999年开始,在甘肃武威腾格里沙漠一个叫“庙儿墩”的地方治沙造林,从未中断。如今,20多年过去了,王银吉已年过半百,他就像栽下的梭梭树一样扎根沙漠,也成了沙漠里的一面旗帜。 每天一大早,王银吉雷打不动,开车到3公里外的沙漠去压沙植树。这天,他又刚从宁夏买来稻草,去沙漠上压沙做草jvzquC41uctoqwl0eezw0lto1o5b1rsfgz4tj}rnAkj>C[YK[2itZZOrPS=VMXTPSuJI4:5923
8.腾格里沙漠治沙植物被车碾轧,车辆冲断围栏闯入?官方回应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发帖称,十一长假期间,位于阿拉善盟·腾格里沙漠锁边生态公益基地的治沙植物被车辆碾压。网传图片显示,沙漠中倒下的植物周围有多条轮胎印。据新京报报道,10月7日,腾格里沙漠锁边生态公益基地的工作人员介绍,此次被大量碾压的主要是基地造林区中用于治沙花棒树。基地四周都被铁丝护栏围住,不允许车辆进jvzquC41yy}/loickn/exr0ep5xz8igvcom0mtAkfC78=5::
9.腾格里沙漠治沙植物被车碾压管护方:需补种三年管护才存活南京禄口机场一乘客阻止插队被扇耳光 乘客:对方已道歉并赔偿 00:28 热点 1.2万阅读 航拍南宁北大桥右侧堤陷坑抢修现场:已完成土方回填和平整作业 00:43 热点 6409阅读 四川甘孜新龙县发生5.4级地震 居民:人在晃 跑到空旷处避险 00:49 热点 湖北松滋一客运火车撞上野猪:野猪当场死亡 列车停留后重新发车 00:27jvzquC41o0hkpn|u0eun0ls1fgzbku438;<78@;:938:8==0jvsm
10.沙漠中产生的6.5万亩草原——宁夏中卫腾格里沙漠光伏治沙考察侧记沙漠中产生的6.5万亩草原——宁夏中卫腾格里沙漠光伏治沙考察侧记何继江 荒漠化一直是我国西部发展最大的阻碍,国家投注了大量精力和资金治沙。光伏治沙是近十年探索出的最新成果,光伏电站的外围用“草方格”沙障和固沙林组成防护林体系,光伏板下面安装节水滴灌设施,种植绿色经济作物,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2022年3月10日 [关键词]jvzquC41ycv/ewpk0pku1znmcp3ES\I4248179540jznn
11.@全国网友:大家的150多万株花棒开始种进腾格里沙漠4月22日,蚂蚁森林“汇聚绿色大能量,助力‘三北’攻坚战”春种活动首批42万株花棒汇成的“蚂蚁森林甘肃‘三北’希望林”1号林在武威市凉州区腾格里沙漠南缘种下。全国网友支持防沙治沙的热情,在第55个“世界地球日”,扎根于甘肃治沙最前线。 甜蜜的烦恼:42万个树坑迎来150万株树苗 jvzquC41geuoqv~0io}/ew4424:.2=4481ipp}jpva984A>4934ivv
12.腾格里沙漠是中国的第四大沙漠,其中还分布着数百个原生态湖泊腾格里沙漠是中国的第四大沙漠,其中还分布着数百个原生态湖泊。2025年6月30日,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随着治沙工人将最后一列草方格稳稳扎下,这项跨越半个世纪的治沙工程在腾格里沙漠宁夏境内实现全面“锁定”,并通过种植花棒、沙拐枣等乡土灌木,营造沙漠锁边灌木林。下图示意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治沙锁边生态林工程位置及现场jvzquC41|wpvcw3zmy4dqv43:s8:69>8344ivvq
13.一线调研丨治风斗沙有法宝看“格子衫”如何降服“风沙怪”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宁夏中卫是草方格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最早大规模使用草方格来防风固沙的地区之一。这里的草方格规格统一,大都是一米见方。草方格的中央栽插着的植物,不少已经冒出了嫩芽,为黄色沙丘增添点点生机。 唐希明告诉记者,当地在持续几十年的治沙中,不断探索防风固沙的好方法,仅草方格jvzquC41eqtugwy/uvgukl3eev|og€x0eezw0lto1utpy6gqqm5jpmjz0jznnHnvgoejfF659895497::28:8=>9;8,utjhmakj>:k:d64ld/=;g9/:b7=2d8;;.en:h8g>58k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