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防护林没用吗,为什么还会出现沙尘暴专家回应:进口的居多大风沙漠

导读:我国北方12省区市遭遇近10年来最强沙尘暴,不少地方能见度甚至不足50米,受扬沙天气的影响,北方部分地区高速公路采取临时管控措施、机场航班受影响、中小学幼儿园紧急停课、部分客流涌向铁路等。

对此不少人提问:我国不是有三北防护林吗,为什么沙尘还肆虐?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三北”防护林作用是什么?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我国在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该防护林体系西起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北部边境、东至黑龙江宾县,覆盖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等13个省级行政区的559个县(旗、区、市),东西横跨近4500公里,总面积达406.9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42.4%,整个工程分八期进行、规划期限为73年(1978年-2050年),也就是到本世纪中叶全部建成。

目前经过40多年的建设,我国“三北”防护林已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多万公顷(30.14万平方公里),基本上相当于江苏和浙江两省面积之和的1.5倍,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3.57%,使三北地区环境质量有很大改善,起到了很好的防风固沙的作用。

例如经过几代人的植树造林治沙,毛乌素沙漠即将从地图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整片绿洲,库布齐沙漠、科尔沁沙地等区域的茫茫沙海也泛起片片绿洲,使得我国北方沙尘、扬沙天气明显减少。

既然“三北”防护林担负着北拒我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向东南部扩张,内保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生态环境,南护京津冀等要地的重要任务,为什么还出现近10年来最严重的“沙尘暴”,造成北方12个省区市被黄沙弥漫?

漫漫黄沙来自何方?

根据北方地区沙尘遥感图显示,此次在我国北方大范围蔓延的沙尘,主要起源于蒙古国南部的沙漠地带,受蒙古冷高压的影响,且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局地阵风达到7-9级,地表黄沙随气流逐步南下,并在我国内蒙古等地得以加强。

也就是说,此次影响我国北方多省区市的沙尘暴主要是从蒙古国“进口”的,“国产”的只占一小部分,因此引起此次沙尘天气“三北”防护林表示“不背锅”。

一般情况下,沙尘暴的形成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即沙源、大风、强烈的上升气流,也就是说既要有地表裸露的沙地,还要有大风和上升气流的作用才能将沙尘吹得更高更远,如果沙尘达不到一定的高度,那么对于我国北方地区来说在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水、阴山、太行山、燕山、大兴安岭等一系列山脉的层层阻挡下,沙尘暴的影响范围也不会太大。

冬春交替的季节由于气温回升快,降雨偏少,地表解冻后容易起沙,同时冷空气南下活跃,南北温差相对较大,冷暖气团交汇产生巨大的能量形成温带气旋,产生明显的上升气流运动,因此我国北方冬末春初往往是沙尘天气、沙尘暴频发的季节。

沙尘天气来了我们要如何应对?

此次在我国北方12个省区市出现的大范围黄沙,具有起沙速度快、起沙量大浓度高、影响范围广且不断向南延伸等特点。

根据气象台的监测PM10普遍都在每立方米1000微克,局地甚至达到了9000微克以上,而浓度达到420微克/立方米就属于严重污染。

沙尘伤害广泛且直接,注意防范就能避免,那么面对罕见的沙尘暴天气,我们要怎么做呢?下面笔者就简单地列举几项,供大家参考(欢迎小伙伴在文末补充)。

1、驾驶员

在驾驶过程中,要关闭好车窗和外循环,打开内循环,防止沙尘进入车内影响司乘和造成内饰脏污。在高速公路上行车时,务必要打开雾灯和双闪,开启近光灯,减速慢行并保持安全车距,严禁在车道和应急车道停车,应在就近的收费站驶离高速寻找安全路段停车。

在国道或城市道路驾驶时,通过十字路口、拐弯车道应确认周边的行人和非机动车,谨慎慢行,主动规避。在山区路段行驶还要注意横风的不利影响。

露天停车时,应当尽可能避免车头迎风停放,以免细沙尘埃附着在空气滤清器上,严重时会影响到进气量,既增加发动机负荷和油耗,还会影响发动机的寿命。

2、路上行走

首先应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必须外出时应带好口罩,或用湿毛巾、丝巾等捂住口鼻,带好帽子,减少沙尘等可吸入物的吸入量或沙尘在头发上的附着。

3、关好门窗

沙尘暴到来前应关闭好门窗,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小孩等呼吸道脆弱的人群,若遇到大风等恶劣天气还有必要用胶带在玻璃上贴“米”字。

当然沙尘暴过后在打扫卫生时,也应做好口鼻的遮挡,并且最好用吸尘器先吸一遍,或者用拧干的抹布擦一遍,避免二次浮尘的影响。

总结

沙尘暴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有一定的沙源,而在我国和蒙古国之间的蒙古高原上有着面积多达130万平方公里的戈壁沙漠,由于高原地形起伏较小,在西伯利亚-蒙古冷高压的影响之下,漫天黄沙随气流源源不断南下“入境”我国。

如今荒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它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且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自然因素引起的要快得多,世界上很多国家正面临荒漠化的危害。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不断影响人类,高温、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以及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无不多人类生命和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因此要想缓解沙尘暴等极端恶劣天气的影响,从根本上来讲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

#科学燃计划# #沙尘肆虐要怪防护林“开口子”?#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大漠风尘日色昏"不见踪影内蒙古生态环境改善沙尘漫天、狂风怒吼是往年二三月间内蒙古常见的天气,然而记者近日在风沙源之一的腾格里沙漠和科尔沁沙地采访发现,今年以来,“大漠风尘日色昏”的景象不见踪影,生态环境的改善让沙尘暴“爽约”了。 西靠腾格里沙漠的巴彦浩特镇,一湾绿水映蓝天,轻风拂面春意柔。从小生活在这里的居民范晓钟说,以往立春过后,扬沙天气和沙尘暴往往接踵而至,大风吹来jvzquC415i4djrsc0eun1jhv1pkxu8>671813@5539542<8732
1.他在沙漠种水稻被笑傻帽流转14500亩地种8类农作物获投400万之所以想在沙漠大规模种植水稻,是因为他有自己的考量:东北的黑土都有病菌,但沙地原始无污染;沙漠地下水呈弱碱性,水质好;当地施有机肥,肥料充足,“每亩地可用2.5立方米牛粪”;沙地不长草,不生虫,所以不用撒农药。 ◆ 沙尘暴淹没了拖拉机。 而对46岁的李绍华来说,沙漠种植水稻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当地农民致富jvzquC41yy}/rnsekntfy|3ep1j03=5630nuou
2.沙漠可以变良田我国小伙在沙漠种出大片水稻,各国专家坐不住了而且土地荒漠化还会导致自然灾害加剧,那些破坏力极大的沙尘暴、风沙、雾霾等自然灾害会席卷扰乱我们的生活秩序,危害我们的健康安全。02对于土地荒漠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其实一直有在努力地进行沙漠化的整治措施,并且希望能够通过这些举措,早日改善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目前我国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其实若能将沙漠变为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291585:15658B7:a;<5:?:45:4tj}rn
3.草原生态无法挽回,蒙古国已成为东亚沙尘暴最大沙源地草原生态无法挽回,蒙古国已成为东亚沙尘暴最大沙源地 撒哈拉沙漠 而中国曾经也是东亚地区沙尘暴的重要沙源地,在中国境内分布有塔克拉玛干、巴丹吉林、腾格里等沙漠,以及毛乌素和科尔沁等沙地,西部地区更是戈壁广布,荒漠化土地面积25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26.81%。不过经过几十年的持续系统治理,中国境内的沙 jvzquC41yy}/|‚s{0qxh0ls1pg}tkwkq1:662A5;0jznn
4.防风阻沙控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启动实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要坚持保护优先和系统观念,以水资源为刚性约束,建立沙漠边缘与腹地、上风口与下风口、沙源区与路径区协同治理的联防联治机制,以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为引领,在重点区域布局重点项目,科学推进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确保沙源不扩大、不扩散,同等强度沙尘暴造成危害程度持续减轻。结jvzquC41yy}/kƒntcp4og}4pgyy/j}rnAcoe?>794288
5.实拍!近十年最强沙尘暴来袭中央气象台15日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受冷空气大风影响,内蒙古、北京、陕西等北方多地有扬沙或浮尘天气。这也是近十年我国遭遇强度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沙尘暴范围也是近十年最广。 近年来,我国多地频频遭受沙尘暴侵袭。“十四五”时期,我国计划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50万公顷,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200万公顷,力争到2025年jvzquC41hktbplj0gcyuoxsg{0ipo8f41463398373>55@>2499/j}rn
6.沙尘天气频现,是退林还耕惹的祸吗?内蒙古地区沙尘天气频现#中央气象台2023年4月12日继续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称,受冷空气大风影响,预计4月12日8时至13日8时,新疆南疆盆地和东部、内蒙古中西部、甘肃河西和中部、宁夏、陕西中部、山西、河北、辽宁、北京、天津、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湖北中北部、浙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天气。jvzquC41tgsbtt3uqj{/exr1egrm1yh1xkkxrxnpv1874:<4a3826@=686
7.母亲河畔的中国小小麦草方格背后,有一批根扎沙漠的铁军1958年,包兰铁路正式通车了,火车需要6次穿越腾格里沙漠,总长达40多公里。但在当时,铁路沙害防治却是世界性的科学与技术难题。 “沙漠具有流动性,极易形成沙尘暴。沙尘暴过境,我们辛苦修建的公路便会瞬间淹没在沙漠之中。”虎瑞说。 为保证在沙海中破浪前行的火车能畅通无阻,1955年,竺可桢院士带领李鸣冈等老一辈科学jvzquC41yy}/ultn0eun0ls1o1€mv|duu1814:6217>43B=240nuou
8.荒漠化逆转奇迹!内蒙古如何从沙尘暴中走出,实现土地重生?内蒙古如何从沙尘暴中走出,实现土地重生? 在广袤的中国北部,内蒙古自治区曾面临着严重的荒漠化和沙化挑战。然而,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内蒙古在荒漠化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程度连续“双减轻”的壮举。 一、内蒙古的荒漠化挑战 在广袤的亚洲大陆上,有一个国家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态挑战, jvzquC41yy}/zrfplkiikwf0eqs0uyjekcr0fnyckne67<8430nuou
9.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专场论坛土地退化公约新浪财经我们选定两个地方,第一个在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巴扎虎乡( 同音),阜新位于辽宁西北部风沙危害严重,我们在当地实施造林,希望可以有效的遏制风沙,阻止科尔沁沙漠地带的蔓延。进一步减少对北京首都沙尘暴的影响。当时我们在人民大会堂见证了签字仪式,出席的有李克强总理,有国际合作中心的苏主任主持了签字仪式。项目的目标希望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i{87235692B4385=28=54766/uqyon
10.告别黄沙漫天是如何做到的——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荒漠化治理可在寸草不生的大沙漠里,小小树苗想要成活并不容易。一阵大风刮过,树苗就被连根拔起,吹得无影无踪。有一年,殷玉珍全家栽下了5000多棵树苗,被一场沙尘暴翻了个底朝天,就连费了一个冬天挖好的水渠也只剩下一条壕印子…… 在这场与沙子的“拉锯战”中,殷玉珍遇到了太多困难,但她从来没想过放弃。种了被埋jvzquC41yy}/jwipgyy/exr1r1:29>=;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