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火暴雨寒潮热浪同时袭来,气候紊乱下,全球多地进入灾难模式

原标题:山火、暴雨、寒潮、热浪同时袭来,气候紊乱下,全球多地进入灾难模式

从2月初智利爆发大规模山火,到2月中旬新西兰因飓风灾害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再到近日北美新一轮冬季风暴来袭、巴西暴雨持续、西欧部分地区干旱不止,2023年仅过去两个月,极端天气带来的灾害已经使世界多地的人类生活陷入困境。

19日以来,巴西史上最大暴雨已致48人死亡

据新华社报道,巴西圣保罗州民防部门22日称,该州沿海地区近日因连续强降雨引发洪灾和山体滑坡,目前死亡人数已升至48人。同时,预计该州沿海区域未来数日仍将受持续强降雨影响。

圣保罗州政府当天发布的公报显示,死者中有47人来自圣塞巴斯蒂昂,另外一人来自乌巴图巴。目前救援人员已救出26名受困人员,仍有大约40人失踪。

圣塞巴斯蒂昂市民防部门21日发布公报说,该地19日凌晨降水量超过600毫米,暴雨导致1943人无家可归,多个街区出现供电、供水和通信问题。据路透社此前报道,这是巴西有史以来最大的暴雨之一,圣保罗州已于19日宣布六个城市进入为期180天的灾难状态。

据美联社的报道,暴雨引发的洪水、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灾害,造成多条高速公路被堵,目前,救援人员正在全力清理。

此前2月7日,在短短4个小时内,巴西里约热内卢市的降水量曾达到了整个月预期的70%。而在圣保罗市,3个小时内的降水几乎相当于预期10天的量。专家指出,虽然无法明确两个城市的暴雨与全球变暖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极端天气事件正在“随全球气候变化而加剧”。

另一方面,根据巴西国家气象研究所(Inmet)的数据,今年1月,巴西多个州的累积降雨量超过了历史平均水平,而南部地区则出现持续的高温天气,特别是在南里奥格兰德州(Rio Grande do Sul)。

美国冰火两重天,冬季风暴席卷西北部,异常热浪裹挟东南部,温差超37度

据新华社报道,本周,一场新的冬季风暴席卷美国大部分地区,带来大范围降雪、强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截至目前,美国已有近30个州总计超过6500万人处于冬季风暴预警之下。极端天气可能造成道路交通中断、房屋倒塌以及部分地区断水断电等。

美国国家气象局22日发布的最新消息称,这场大规模冬季风暴将在接下来的一两天内继续对美国本土大部分地区造成影响。美国中西部地区部分区域可能出现暴雪、严重结冰和暴风雪天气。未来几天,危险的寒流将影响美国北部大部分地区。

然而,在大部分地区遭遇冰冻的同时,美国东南部则处在“火海”之中。部分地方迎来了异常温暖的2月,使得该国最大温差超过了100华氏度。

据CNN报道,当地时间22日下午,蒙大拿州、怀俄明州和达科他州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低于零度,其中蒙大拿州卡特班克的气温为零下9华氏度。然而,从得克萨斯州到卡罗来纳州的大部分南部地区,其午后气温都在80华氏度以上,其中得克萨斯州麦卡伦市更是达到了95华氏度。

美国国家天气预报简报显示,从弗吉尼亚州到佛罗里达州和南部腹地,2月气温在本周四(23日)达到了更典型的晚春水平,即5月底或6月该有的、而不是晚冬2月应出现的气温。

近来,全球极端天气现象越来越频繁。2月4日,一股强寒潮席卷美国东北部地区,在多地创下最低温度纪录。新罕布什尔州一个天文台记录下的夜间风寒温度低至零下78摄氏度,创有记录以来的最低纪录。去年12月,北美地区遭遇大规模寒流袭击,给美国、加拿大多地交通、供电、人员流动等造成严重影响。

专家表示,气候变化是极端天气事件越来越频繁的重要推手。

法国连续31天严重缺降水,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河道干涸

据新华社报道,法国气象局21日说,该国已经连续31天未经历“有意义的降水”,创下1959年有记录以来冬季连续无降水天数最多纪录。此外,法国已连续12个月的月平均气温高于往年水平,这是自1947年有相关记录以来首次出现这种情况。

监测数据显示,自1月21日以来,尽管一些地方可能偶尔下雨,但是法国全国累计降水量每天不足1毫米。法国气象局说,法国去年夏季遭遇持续高温和干旱,今冬又缺乏降水,使得土壤缺水状况愈发严重。

尽管气象局预报本周晚些时候将迎来降水,但是专家判断本月仍会是法国有史以来“最干旱的2月”之一。法国气象局还注意到,今冬法国山区的积雪覆盖量也少于往年同期,这意味着积雪融化后补充给河流的水量也会大大减少。

与法国同病相怜的还有意大利。据中新网、新华社和财联社综合报道,受暖冬和降水减少影响,意大利多处河流和湖泊目前出现严重缺水的情况。这是自2022年夏季出现严重旱情后,意大利再次面临严重干旱。

本周一,意大利“环保组织联盟”(Legambiente)发布的报告显示,始于去年的干旱灾情还在持续影响意大利,意大利湖泊、河流的缺水状况几乎与去年夏季相同。报告警告称,长期干旱会导致民用、工农业用水减少,农作物和牲畜养殖产量降低。

这一警告发出之际,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出现了异常低水位,“水城”变成了“干城”,这使得贡多拉游船、水上出租车和救护车等无法通过部分河道。

与此同时,意大利北部加尔达湖的水位已降至历史最低点,人们甚至可以沿着一条裸露的小路步行到湖中的小岛上。加尔达湖是意大利最大的湖泊,也是意大利北部一个度假胜地。

英国气象局哈德利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去年肆虐北半球的极端高温不会成为历史,创纪录的热浪可能成为夏季的“常态”,预计未来欧洲的天气将会更加极端。

受飓风影响 新西兰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

据中国气象报和新华社综合报道,当地时间2月13日到14日,新西兰北岛地区遭热带气旋“加布丽埃尔”袭击,狂风暴雨冲毁多条道路和大量房屋,造成上万户居民断电,并引发洪涝、山体滑坡灾害。新西兰警方19日说,飓风“加布丽埃尔”所致死亡人数升至11人,仍有数千人因通信中断失联。

为应对强风暴雨带来的灾害,新西兰政府于2月14日宣布进入持续7天的国家紧急状态。这是新西兰历史上第三次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另外两次是2019年的克赖斯特彻奇市袭击事件和2020年的新冠疫情大流行。

在过去50年中,影响新西兰最严重的风暴之一是1988年3月的热带气旋“博拉”(Bola),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亿美元。此次“加布丽埃尔”再次敲响警钟,反映出新西兰在应对日益频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上面临严峻挑战。

《新西兰国家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显示,新西兰的气候正在变暖,海平面正在上升。1909—2018年,新西兰的气温升高了1 ℃;1961—2018年,新西兰的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2.44毫米。如果全球碳排放仍居高不下,那么到2040年新西兰海平面将进一步上升0.21米,到2090年将上升0.67米。

此外,根据预测,未来新西兰风暴、热浪和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可能会更加频发。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新西兰各地的极端降雨量将大幅增加,特别是在北岛地区,据预测此地热带气旋数量将增加。此外,新西兰部分地区特别是沿南阿尔卑斯山脉的东部地区,干旱事件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也会增加。

为应对愈发严重的气候变化影响,新西兰政府于去年8月发布首份《国家适应计划》。根据该计划,新西兰政府拟从2022年至2028年,从立法到立项,从海洋到陆地,从农业种植到房屋建设,从经济产业到文化遗产,将提供巨额资金支持,实施120多项行动方案,为气候变化造成的无可避免的生存环境改变做好各种准备。

智利:夏季热浪下山火持续多日,致数十人死亡、上千人受伤

地处南半球的智利目前正值盛夏,持续高温干旱导致森林火灾风险上升。自今年2月2日以来,智利中南部多地爆发山火,截至目前已造成25人死亡、上千人受伤,上万动物死亡,受灾面积超过45.1万公顷。

据法新社报道,因低湿度、高温和多风的天气条件,部分山火尚未扑熄,来自阿根廷、西班牙和墨西哥等多个国家的消防员仍在森林里参与灭火行动。智利内政部长卡罗琳娜·托阿 (Carolina Tohá) 表示,最大的火灾可能要到2月底才能扑灭。

美国宇航局地球天文台官网图片显示,火灾造成的焦土在太空中仍然清晰可辨。这是2月14日的卫星图像,棕褐色的部分显示出被山火肆虐后的痕迹,其中大部分位于比奥比奥和纽布莱地区。

而在山火发生前的2月2日上午,这些地方还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景观,火灾导致的烧毁区域只有零星几处,其中包括2022年12月一场大火沿比奥比奥河留下的烧痕。

虽然纵火现象非常严重,但不可否认,气候变化对智利同样影响很大。内政部长托阿在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极端火灾情况如今在智利变得越来越普遍,“受气候变化影响,我们正成为最容易受到火灾影响的国家之一”。

智利气象局 (DMC)于2022年发布的一份关于气候演变和未来预测的报告显示,气候变化对智利的影响正愈发明显。数据显示,自1961年以来,智利北部地区降水量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夏秋季。具体来说,每十年增加20%至40%;同时,智利中部和南部地区降水量减少,每十年减少12%至20%,加剧了干旱。

智利邻国阿根廷同样面临愈发频繁的火灾问题。阿根廷东北部伊贝拉国家公园自2022年12月下旬发生火灾以来,一直持续燃烧到了今年2月。2月19日的卫星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公园西北侧的大火冒出的浓烟。

虽然火灾的起因尚不清楚,但该地区的长期干旱和高温助长了持续的燃烧。2月13日,阿根廷国家气象局发布高温警报,阿根廷中部和北部部分地区气温达到 40°C左右。据国家气象部门称,这已经是今夏全国第8次热浪,多达27个城市更是打破高温历史记录。

THE END
0.全国两会之声丨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认为,要进一步提升城市应对气候灾害风险的“免疫力”,城市不仅需要具备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治理能力,还需要提高面对风险的快速应对能力、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 冯远认为,在防灾方面,要从建筑抗震、抗洪、抗风的传统设计思维方式,向适应性、可恢复性设计思维转变jvzq<84yyy4{iz}d0eun0ls1|z5zy87246641}7246642>d832:46A3jvor
1.2021年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灾害应急或将成为一种新常态|拉尼娜原标题:2021年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 灾害应急或将成为一种新常态 图说:台风影响申城,暴雨倾盆而下 新民晚报记者孙中钦/摄 百年难遇的大暴雨,干旱的沙漠里发生洪灾,热带地区的天空飘起雪花,北美还出现了千年不遇的高温……今年以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触角”伸向了全球多个地区,破纪录的暴雨、干旱等都在世界各地频频“造访 jvzquC41pg}t0|npc0ipo7hp1q532;6/323348iqe/olvƒvv{w8::<6260yivvq
2.气候变化下的气象灾害应对上传时间:2023-11-24 09:30 气象e新 气候变化 气象e新 致力于普及气象知识,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5 收藏 视频简介: 气象和我们各行各业、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关系着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气候变化下的气象灾害应对这个话题。jvzquC41yy}/mnuwejooc7hp1cxuklqg1cxuklqgkplpAkzukpktuhy{rgC229+encytko~?4(gsari?68628A
3.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针对气候变化影响调整防灾减灾部署,重点加强气候灾害加重地区和灾害风险可能发生显著变化区域的综合治理。改善城乡防灾基础条件,提升城市重要建筑、基础设施系统和基层防灾能力及标准,加强城市灾害综合治理,逐步实施农村抗灾能力提升计划,推进高风险地区移民搬迁。优化重大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严格限制高风险区域建设活动。积极推进jvzq<84yyy4djrsc/eks0lto0et0uqzcpizbp87244673=6;44=/j}rn
4.最热年份有的地区反遭遇寒冬?灾害早期如何预警?专访张兴赢2023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显著的气温上升造成去年以来全球各地极端天气气候灾害事件频发,应如何应对?2024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解答称,当前自救最有效的办法是早期预警,提前24小时预警能减少30%灾害损失。 jvzquC41hktbplj0gcyuoxsg{0ipo8f142852<5852647;>8424ivvq
5.联合国:受极端天气影响2018上万人死于自然灾害从受影响人口的国别分布来看,2018年受自然灾害影响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分别是:印度(约2390万人)与菲律宾(约649万人)。 联合国秘书长减少灾害风险特别代表水鸟真美称,2018年全球所有地区都受到极端天气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国必须改善管理灾害风险的方式,积极采取行动适应气候变化、减少灾害风险。 水鸟真美就防灾减灾提出一些建议,包括更合理地使用土地、加强规划和建筑jvzquC41pg}t0lhvx0ipo8r1c1oofn}0ujznnHnf?CXUK}\Jeh]v2]ZFFugtkN{lN3?13<5
6.2020年我国气候年景偏差,各种自然灾害造成1.38亿人次受灾2020年,我国气候年景偏差,主汛期南方地区遭遇1998年以来最重汛情,自然灾害以洪涝、地质灾害、风雹、台风灾害为主,地震、干旱、低温冷冻、雪灾、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全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38亿人次受灾,591人因灾死亡失踪,589.1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0万间房屋倒塌,30.3万间严重损坏,145.7万间一般损jvzquC41{evbk7~eyd4dqv4{ervbf8hqpvkov8724331385:1euovnsva3:12>660jznn
7.“气候变化”是否人为制造恐慌?科学界曾争论过四十年按照这个比例粗略推断,请愿书的支持者中有大约 200 名气候专业背景的研究人员,《科学美国人》杂志使用了“a respectable number”(可观的)来形容这个结果数字。 现实灾害比气候预测更残酷 从1990年到2023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已经发布了6次关于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报告里对于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jvzq<84yyy4junsnkp4dp8xhaD?72<>H4HH2C=9DHCH28<564:LC:@J97a81;h;8G5J7:9<760nuou
8.气候变化给全球带来怎样的影响?极端天气纷至沓引发各种灾害!气候变化给全球带来怎样的影响?极端天气纷至沓引发各种灾害!广告专辑列表1-30 31-60 61-90 91-120 121-150 151-180 181-210 211-240 241-270 271-300 301-330 331-360 361-390 391-420 421-450 451-480 481-510 511-540 541-5432024-11-28 最早动力交通工具来 jvzquC41o0zw0|tjw0ipo8{1eI}wQ]l6PVmxQL=3QV[{P]NzOlmve;m2dY}>0qyon
9.[2021财经榜]全球自然灾害频发敲响气候变化警钟04:12 [2021财经榜]全球自然灾害频发 敲响气候变化警钟 05:41 [2021财经榜]2021国际财经面孔榜 03:49 [2021财经榜]为抵欧洲 偷渡客不断命丧大海 03:34 [2021财经榜]担忧福岛变“辐岛” 日本民众焦虑情绪蔓延 03:14 [2021财经榜]总台报道员奥贝德:见证历史 阿富汗经历巨变 03:43 [2021财经榜]2021黑科技榜jvzquC41vx4de}{0eqs0x8{31XOEG\y:MWGb;Qz2{;McC@Tsk4724<6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