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四川山崩泥石流
1896年,川东绥定、夔州、酉阳等府州属自春至秋淫雨连绵,水淹山崩,灾情十分严重。据《清德宗实录》载:12月”日上谕云:“(四川总督)鹿传霖奏,……四川绥定、夔州、酉阳三府州属本年自春徂秋,阴雨过久,山多塌裂,倾压民房,各河河水,陡涨漫溢,被灾情形甚重”。《翁同龢日记》12月记:“四川折奏,绥定、夔州、酉阳山崩壅江,江溢流数千家,覆船无数,奇灾也。”据四川籍京官刘光弟的书札记载:“……川东乃山崩地陷,石出滩拥,数百年罕见之灾发于一旦。”“川东为水冲去者,为地陷者,殆不下数千家(原注:夔、酉二属所在地陷尤多,伤田地,伤人口不少;重属说地陷)。”据《清代地震档案史料》载:“据江津县禀报,七月二十日雷电交作,蛟水暴涨,山岩崩塌。县属各都田房、什物、桥梁、庙宇多被冲毁,淹毙男女六丁口,压毙受伤男女四丁口,被灾共一百九十九户。”“据万县禀报,八月十八、二十二、二十四、五、六等日,连朝大雨,雷电交作,县属黑龙沟、龙井湾等处地方,山岩先后坍塌共十五处,损坏田地四百余亩,房屋四十余间,被灾者共计九十余户。又据东乡县禀报,八月二十六、七、八等日久雨不止,地土湿透。县属中坪山等处山土崩裂,田园庐墓概被陷没,稻谷房屋荡然无存,压毙人口九名,受灾居民三百余户,男女共二千余丁口。”
三、1933年8月叠溪大地震
民国22年(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在四川松潘和茂县之间的叠溪镇发生7.5级强烈地震。城中心部分在剧震发生的几分钟内几乎笔直坠落,呈单条阶梯状地震的下滑距离达500―600米。 强烈的地震引起岷江两岸山崩,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崩塌的山体在岷江上筑起了银瓶崖、大桥、叠溪三条大坝,把岷江拦腰斩断,使流量为每秒上千立方米的岷江断流。截断了的江水立即倒流,扫荡田园农舍、牛马牲畜。40天后,最下游一湖突然溃决,涌水浪高数十米,都江堰堰首建筑物冲毁无存,并涉及下游乐山、宜宾等地,带来巨大洪灾。
叠溪大地震形成的叠溪海子(图片来自网络)
四、1948年四川地震引起崩塌
1948年5、6月间,四川连续发生6次地震。5月25日,理塘南发生震级7级的地震,地震引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据《中国地震目录》记载,德巫东南斜巫附近无量河岸崩塌,阻河5日。温泉干涸普遍。压死埋没800余人,伤数百人,牲畜800余头。理塘县民房倒塌严重,寺庙局部倒塌,城区附近有山崩地裂。稻城县房屋坍塌31户,破坏猸户,山崩13丈,地裂涌出泉水,人畜少数伤亡。雅江县个别老墙倒塌或裂缝,山上悬岩崩塌。
6月18日木里麦地龙附近再次地震,造成“麦地龙村附近山坡有较大规模之崩塌和滑坡。”
五、1967年6月雅江县唐古栋重大崩塌
雅江县城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六、1976年8月松潘平武地震型泥石流
由于地震和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破坏,王朗自然保护区损失林木1300公顷,大熊猫所食的剑竹亦被泥石流冲埋。
1976年报道:四川松潘、平武各族人民抗震救灾事迹报道(图片来自网络)
七、1980年7月越西县成昆铁路铁西车站严重滑坡
成昆铁路穿越大渡河峡谷(图片来自网络)
八、1981年全川暴雨型泥石流、滑坡、崩塌
1981年6月下旬至9月中旬,四川遭受特大暴雨袭击,不仅形成特大洪灾,而且造成建国以来少有的暴雨型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凉山、甘孜、阿坝、雅安、温江、绵阳、南充、达县和攀枝花等地、市、州50多个县发生暴雨型泥石流。全省18个地、市、州发生约6万处滑坡、崩塌。
此次暴雨型泥石流成灾快,一般是在短时间内(大约0.5~2.0小时)就酿成灾害。如成昆铁路利子依达沟泥石流,历时约1小时,流速为10米/秒,流量达1000立方米/秒以上。冲入大渡河的固体物质体积达数十万立方米。成昆铁路新基古沟泥石流和会理县岔河泥石流,也都是在1个小时内成灾的。
1981年四川66个县暴发泥石流的沟谷,共有1060余条。其中岷江上游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县,泥石流沟谷达380余条。大渡河中上游的马尔康、金川、壤塘、石棉、汉源、甘洛等县,泥石流沟谷有180条。金沙江、雅砻江下游和安宁河中、下游,涪江上游绵阳至平武段,沱江上游德阳至绵竹段,嘉陵江苍溪以上等河段,暴发泥石流的沟谷有500余条。
这次全川暴雨型泥石流、滑坡、崩塌危害大,灾情十分严重。交通中断,灌溉渠系、耕地和山木被破坏,数量之多,发生时间之集中和造成灾害之严重都是历史上罕见的。如成昆铁路利子依达沟泥石流,冲毁铁路大桥,造成列车颠覆事故,中断行车370余小时,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为建国以来铁路运营史上所未有。新基古沟泥石流,冲毁铁路桥1座,中断行车37小时。汶川县卧龙自然保护区龙岩沟,黑水县木都沟,茂汶县神溪沟都暴发了规模较大的泥石流,冲毁公路,毁坏森林,堵塞江河,造成人员伤亡。会理县岔河泥石流冲毁省地质局111地质队岔河分队驻地,造成重大损失。金川县八步里沟泥石流淤满了水库,对县城造成巨大威胁。
九、1982年云阳鸡扒子大滑坡
1982年7月,四川盆地东部地区发生暴雨,雨区遍及忠县、万县、巫溪、开江、巫山、梁平、达县、奉节、云阳、石柱等10多个县市。7月16~29日,位于长江河谷中的云阳县连降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过程降雨量和最大日暴雨强度都是近百年所罕见。暴雨导致全县发生20000余处滑坡、崩塌,并形成数百处较大的地面裂缝,其中有的长达数公里。滑坡使大片良田被毁,倒塌危房数万间,多数公路及通讯中断,溪河被堵,长江成滩。
鸡扒子滑坡体面积约0.77平方公里,总土石方量约1500万立方米,其中滑坡前缘约230余万立方米,土石坠入长江河道,直达对岸,最大滑距约200米,形成一个高达30余米的水下大坝,致使700余米长的河床被压缩,航道由120米宽压成40米,过水断面由2700万平方米缩减为320万平方米。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大量石块坠人长江,江床淤高30余米,形成600米长的急流险滩,给长江航运带来极大困难。鸡扒子成为目前长江上最大、最恶的险滩。
1982年云阳鸡扒子大滑坡(图片来自网络)
十、1989年贡嘎山南关沟融雪型泥石流
南关沟位于燕子沟流域的中游左岸,主沟道长9.26公里,源头最高峰海拔6618米,最大相对高度3988米。主沟沟床纵向平均坡度为215%,林线以上沟段平均坡度为443%。
贡嘎山东坡燕子沟流域内的左岸支沟南关沟泥石流,是近百年来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场融雪型泥石流。下行30多公里,汇入并堵塞了大渡河,其主流左移,冲毁泸定至石棉公路820米,断道9个多月,大渡河流域内磨西至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的公路及横跨燕子沟的共和大桥摧毁。
十一、1994年4月武隆县鸡冠岭岩崩
鸡冠岭岩崩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这一地区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条件有利于崩塌的发生,开采矿山也是崩塌发生的诱因。
鸡冠岭岩崩是近180年来,在乌江上发生的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地质灾害事件。崩塌发生时,将刚投产的兴隆煤矿全部掀入乌江,5艘船被击沉。崩塌造成乌江堵塞,致使距灾害现场9公里的白马港水位陡涨7.8米,持续数小时。崩塌毁坏耕地238亩,矿山损失数百万元。乌江是客货运输的生命线,崩塌使水上运输中断3个月,受阻客运量200万人次,货运量13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近1亿元。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1.《巴蜀灾情实录》,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年出版;
2.《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