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教案・2024・2025学年五
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授课内容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授课人数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五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教材,主要涉及地震的因及作
用。具体内容包括:
1.地震的定义:地震是地球表面因地壳运动而产生的震动现象。
2.地震的因:地球的地壳分为若干块,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力的作用下不断
运动,当板块间的摩擦力超过一定阈值时,地壳就会断裂,产生地震。
3.地震的等级:地震的等级分为微震、小震、中震、大震和巨大震,等级越高,
破坏力越大。
4.地震的作用:地震可以改变地表地貌,引发11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同时也为地下资源的开发和地质研究提供了条件。
5.地震的预防与应对:学习地震来临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如躲到桌子下、关闭
电源、尽量走到开阔地带等,以及地震后的救援与重建工作。
本节课通过讲解地震的因、等级、作用以及预防与应对措施,使学生了解地震
核心素养目标
具备以下核心素养:
1.科学思维: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地震的因、等级、作用及其预防
与应对措施,培养逻辑思维和科学分析能力。
2.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如模拟地震发生的过程,提高实践能力,培
养问题解决能力。
3.团队合作: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与他人合作,共同分析
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创新意识:学生能够从地震知识的学习中,激发对地球科学的研究兴趣,培
养创新探索意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地震的因:学生需要理解地球地壳的运动及板块间的摩擦力是导致地震的
主要原因。
2.地震的等级与作用:学生需要掌握地震等级的划分及其对地表地貌和地下资
源的影响。
3.地震的预防与应对:学生需要学会在地震来临时进行自我保护,井了解地震
后的救援与重建工作。
难点:
1.地震因的理解:地震的形过程较为复杂,学生难以直观理解地壳运动和
板块间的摩擦力。
2.地震等级与作用的掌握:地震等级的判断和作用范围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
不易理解。
解决办法:
1.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地震因,如地壳运动和板块间的摩擦过程,帮助学生
直观理解。
2.采用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等级地震的破坏力和影响范围,提高学
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组织角色扮演和紧急疏散演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地震时的自我保护
方法。
4.开展小组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深入理解地震成因、等级与作用,并提
出相应的预防与应对策略。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五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教材。
行展示和讲解。
3.实验器材:准备模拟地震发生过程的实验器材,如小桌、玩具积木等,确保
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布置成小组论区和实验操作台,方便学
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地震发生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地震的破坏力。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地震是如何发生的吗?地震的等级又是如何判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