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形态》教学设计方案
基本信息
未批阅
本模块需提交一个作业。具体根据以下作业内容框模板填写,可反复多次进行编辑填写,不按要求填写得0分。
本模块需提交一个作业。具体根据以下作业内容框模板填写,可反复多次进行编辑填写,不按要求填写得0分。
提交人:--提交时间:Mon Mar 11 22:36:12 CST 2019作业格式:2
作者姓名:刘帆
单位名称:汕头市潮阳林百欣中学任教学科学段:高一地理
学习主题:地球表面形态
使用教材:湘教版高一年级必修1册第二章第2节
教学内容: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3.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4.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课程标准中与本学习主题相关的语句: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和地表形态的关系。
根据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因素,识别地质构造和常见的地貌,了解板块运动学说。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典型地貌的学习和探究,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热情,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合作能力,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学生是否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对板块运动学说这个内容有所了解
学习本课内容必须具备的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对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等必备知识掌握情况较好
本课将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否有过这种经历。小组合作
学生对本课所采用的学习组织方式的态度如何。学生已经经历过也比较喜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接受程度较好
是否有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经历?没有
如学生已经使用过思维导图学习,他们使用的经验和态度如何?如无使用思维导图的经历,预计学生对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如何。预计学生对使用思维导图学习会比较感兴趣,学习态度积极
其他特征分析没有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目的:1.使用思维导图预习地球表面形态整节课的内容,对整个学习的主题有一个大概的认知。2.借助思维导图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多种多样,对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借助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点的结构、联系,突破难点。3.复习整理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构建起本课的知识框架,同时对各个知识点的学习进行查漏补缺,及时发现一些还不是很明白的知识。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方式:1.在课前预习时,学生先通过阅读教材,然后画出一个简略的思维导图,并标明哪些部分是自己有一定了解的,哪些部分是自己存在疑惑的。2.学生以六人为一个小组,选择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和人类活动作为子主题,就教师给的一系列有关地貌的图文资料进行判别,并发散思维,添分支,细化。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上展示。3.学生自主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和归纳地表形态这节课的知识点,理清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并标明重点、难点、易错点等。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工具:课本,白纸,彩色笔
提示: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教学片段设计
表一: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培训策略(学生没有使用思维导图的经历)
要教会学生的思维导图类型:圆圈图、树型图、括号图。
培训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思维导图培训的教学过程描述:1.导入。以“春天”为主题,让学生体验几个思维游戏。2.讲授。总体上介绍思维导图。对思维导图的定义、作用进行讲解,介绍常见的思维导图类型,结合实例,着重讲解圆圈图、树型图、括号图等。3.演示。选择“岩石圈”作为主题,在黑板上演示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4.练习。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主题,尝试绘制思维导图,同桌之间互相评价。
表二: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评价策略(学生已有使用思维导图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