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形态》教学设计方案

《地球表面形态》教学设计方案

基本信息

未批阅

本模块需提交一个作业。具体根据以下作业内容框模板填写,可反复多次进行编辑填写,不按要求填写得0分。

本模块需提交一个作业。具体根据以下作业内容框模板填写,可反复多次进行编辑填写,不按要求填写得0分。

提交人:--提交时间:Mon Mar 11 22:36:12 CST 2019作业格式:2

作者姓名:刘帆

单位名称:汕头市潮阳林百欣中学任教学科学段:高一地理

学习主题:地球表面形态

使用教材:湘教版高一年级必修1册第二章第2节

教学内容: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3.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4.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课程标准中与本学习主题相关的语句: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和地表形态的关系。

根据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因素,识别地质构造和常见的地貌,了解板块运动学说。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典型地貌的学习和探究,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热情,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合作能力,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学生是否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对板块运动学说这个内容有所了解

学习本课内容必须具备的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对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等必备知识掌握情况较好

本课将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否有过这种经历。小组合作

学生对本课所采用的学习组织方式的态度如何。学生已经经历过也比较喜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接受程度较好

是否有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经历?没有

如学生已经使用过思维导图学习,他们使用的经验和态度如何?如无使用思维导图的经历,预计学生对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如何。预计学生对使用思维导图学习会比较感兴趣,学习态度积极

其他特征分析没有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目的:1.使用思维导图预习地球表面形态整节课的内容,对整个学习的主题有一个大概的认知。2.借助思维导图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多种多样,对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借助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点的结构、联系,突破难点。3.复习整理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构建起本课的知识框架,同时对各个知识点的学习进行查漏补缺,及时发现一些还不是很明白的知识。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方式:1.在课前预习时,学生先通过阅读教材,然后画出一个简略的思维导图,并标明哪些部分是自己有一定了解的,哪些部分是自己存在疑惑的。2.学生以六人为一个小组,选择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和人类活动作为子主题,就教师给的一系列有关地貌的图文资料进行判别,并发散思维,添分支,细化。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上展示。3.学生自主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和归纳地表形态这节课的知识点,理清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并标明重点、难点、易错点等。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工具:课本,白纸,彩色笔

提示: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教学片段设计

表一: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培训策略(学生没有使用思维导图的经历)

要教会学生的思维导图类型:圆圈图、树型图、括号图。

培训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思维导图培训的教学过程描述:1.导入。以“春天”为主题,让学生体验几个思维游戏。2.讲授。总体上介绍思维导图。对思维导图的定义、作用进行讲解,介绍常见的思维导图类型,结合实例,着重讲解圆圈图、树型图、括号图等。3.演示。选择“岩石圈”作为主题,在黑板上演示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4.练习。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主题,尝试绘制思维导图,同桌之间互相评价。

表二: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评价策略(学生已有使用思维导图的经历)

THE END
0.地球表面形态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球表面形态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jvzquC41yy}/;:880eun1sncq{{gcw|gp1pjcxfp16;:7A90jvsm
1.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教科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地球表面的变化》 单元主题 在一个平静的小镇上,有一个叫小华的五年级学生,他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这个暑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51714>4:23=13@6252672950ujzn
2.《地球表面形态——褶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doc《地球表面形态——褶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doc,地质构造—褶皱教学设计 微课名称 地质构造—褶皱 日期 2021年 3月 26日 教师 张晓蕾 一、课标要求 掌握褶皱的分类、地表形态、岩层新老关系及应用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本课分为两个课时,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31714:4942723>5462652;:0ujzn
3.《地球的表面》教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pdf(2)视频:播放一些关于地球表面的视频,如地球表面的纪录片, 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球表面的特点。 (3)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地图工具,如谷歌地图,让学生观察地球 表面的地形、地貌等,增强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地球表面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128851@6462873=92327357xjvo
4.2019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大单元整体1 2019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表面 形态》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jvzquC41fkgofjmqog4dqv446:>8:7mvon
5.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doc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doc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地球的表面》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起始课。本课要让学生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41662@4:27913>5952652@<0ujzn
6.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教学设计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教学设计 鹿泉市第三中学 崔永霞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运动与地形的关系。 3.识别板块构造和常见的地貌。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2.通过对当地典型地貌的实地考察学习jvzquC41fqi/ynsfqe4dqv4d::h29o<45:k55>6f;7;9hjjc0jznn
7.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资料优选2025全国同步教学 2025年4月14日 发布浏览量:33133作者:地理老师王小馔 -46份- 【上好课】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鲁教版2019必修二) 2025全国新授课 2025年4月7日 发布浏览量:14170作者:学地理吧 特供- 66页 - 2.2地球表面形态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jvzquC41fn4{zp0eqs0j8gqqmy.ejycnqm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