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队在前进中遭遇雷区损失惨重,后方友军急忙前往救援。不料,援军士兵刚跳下战车,就踩到了反步兵地雷严重受伤,最后是自己拖着断腿爬回了步战车,而车内队友近在咫尺,眼睁睁看着也没敢下车救援,甚至都不敢触碰周边的土地。
这就是乌军现在面临的困境,进攻中随时遭遇雷区,乌军士兵没救到人,还把自己搭进去了,这些画面让外界切实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也全程感受到了地雷给士兵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
乌克兰的大反攻如今陷入尴尬境地,十几万兵力扔进去,战果寥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俄军提前在战场布设了大量地雷。乌军缺少扫雷设备,对于俄军布设的地雷束手无策,机械化装备只能埋头乱冲一气,从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由于乌军此次反攻主力大多由美国及北约训练,这些部队居然缺少基本的地雷及反地雷能力,着实让人感觉匪夷所思,也从一个侧面表明美国及北约军队经过多年反恐战争,传统军事领域能力大幅度下降,甚至一些基本的军事技能都快丢掉了。
实际上美军对于地雷战认识还是非常深刻的,按照美军自己的说法“在过去的战争之中,地雷造成的伤亡占到伤亡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美军自己的试验表明地雷与直射武器,能使直射武器命中概率提高50%以上。海湾战争之中,伊拉克在战场布设了大量的地雷,配合其他障碍构成了严密、复杂的雷场,居然让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一筹莫展,只好采取大迂回战术,延长了战争的进程。
有鉴于此,美军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断言“地雷战在新世纪仍然是主要作战形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智能地雷的出现将会让地雷战进入新的阶段。
90年代之后,反恐、治安战逐渐成为美军的主要作战任务,尽管反恐战争之中地雷仍然是美军主要威胁之一,但对方只使用一些老式地雷。
而且治安战期间,反美武装地雷布设水平、速度和规模也不成体系,主要是在重点道路附近使用,野外则很少遇到,只能说是小打小闹。这些地雷的威胁,甚至没有一些五花八门的遥控土炸弹(IED)大。
美军也对此重点发展反地雷/伏击车应对,结果就是忽视了常规战争扫雷,导致用于传统战场的大面积地雷探测和扫雷手段发展缓慢。俄乌冲突期间,美军及北约培训乌克兰军队的时候在相关科目上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等于给乌军挖了一个大坑。
美军虽然后知后觉,但是也开始从乌克兰战场获得启发,向台湾地区出售了“火山”机动式地雷布设系统。这种系统采用高机动越野卡车运载,卡车上装备有地雷布撒器,每个布撒器有4个发射器,每个发射器又有6个雷罐,每个雷罐又有6枚地雷,因此火山机动布雷系统能够短时间之内铺设一个长度为1100米、宽度为120米的雷场。
按照台军的说法,火山布雷系统是迟滞解放军装甲部队的“利器”。台军最为担心就是解放军将装甲部队送上滩头,这样就会大幅度增强登陆部队的作战能力。075两栖攻击舰、726气垫登陆艇服役之后,解放军更是可以随时向台湾地区海岸输送重型装甲部队,台军更是守不住。因此他们希望战时能够用“火山”系统,迅速在登陆场附近形成雷区,迟滞解放军装甲部队行动,为自己集结兵力争取时间。
台军这个想法过于一厢情愿,解放军可是玩地雷的老手和高手。当年地雷战让日本侵略者魂飞魄散,新中国成立之后,针对反侵略战争,解放军将地雷作为克制对方坦克集群的主要武器,考虑到对方也具备较强地雷战能力,解放军也将扫雷装备作为重点武器装备来发展。
上世纪70年代国产火箭扫雷车、扫雷坦克相继研制成功,并且参加了实战。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经济技术实力增加,国产扫雷装备发更是一日千里,国产火箭扫雷车由原来的火箭扫雷发展到具备多种手段的综合扫雷车,包括机械扫雷、火箭扫雷、电子扫雷等等。型号包括轮式、履带式等不同种类,可以满足不同类型部队需要。
我们还研制了无人扫雷车、大面积地雷侦察车、能够快速发现、探测、清扫雷场,尤其是火山这样机动地雷布设系统突然布设的雷场。新概念地雷清除系统也进入使用,例如国产激光、微波扫雷系统等等。国产无人机/有人机配备的合成孔径雷达可以穿透一定深度的土壤,能够发现对方布设的大面积雷场,指示我方扫雷装备进行清扫。
除了扫雷,解放军布雷更强,早就研制成功类似“火山”这样的机动布雷系统,例如火箭布雷车、机动地雷布设系统等等。其中国产机动地雷布设系统采用6个发射器,每个有36个发射管,每个发射管装6枚地雷,按照这个计划,国产机动地雷布设系统一次可布撒近千枚地雷,战时不但不受雷区困扰,还能够迅速在关键区域布设雷场,限制对方机动。
从解放军历次演习来看,地雷和反地雷都是重点科目,尤其是两栖登陆作战,解放军两栖部队一直将破障作为部队作战能力重点领域进行建设,因为区区一个火山系统想阻挡解放军前进的步伐,实在是痴心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