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已经对环境产生了一系列难以逆转的影响,导致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项重大挑战。
还记得去年夏天的洪水吗?
强降暴雨的郑州,经历了地铁5号线的惊魂一夜,京广路隧道的瞬间淹没,停电停网后的秩序失效……让人感受到灾难的无情,生命的无常,还有人和人之间互助的温暖和希望。
经历过洪水的人想必会终身难忘。陆薇尔就是其中之一,她的湖北老家曾在1998年的特大洪灾中被淹没。长大后的她成为了一名插画师,《洪水来的那天》是她的第一部原创绘本。
这部书经历了2年的构思,5年的反复修改,不仅填补了国内绘本以灾难为主题的空白,还让我们见证了在作者和编辑细水长流的打磨下,一本书可以变得越来越好,成为大浪淘沙后留存下来的经典。
下面是绘本作者陆薇尔的自述——
01
无条件接受修改,
我只想把这件事做下去
大家好,我是绘本作者陆薇尔。今天很荣幸能够跟大家一起聊一聊这本《洪水来的那天》,这是我的第一本原创绘本。
从2013年开始,当我想要投身插画这个行业的时候,我就在想什么样的题材是我可以去创作的。然后我就想到了源自于我童年经历的洪水题材。虽然洪水在很多地方都发生,但去描述关于这个主题的绘本却不多。
2014年,我开始打算做一本关于洪水的童书,于是搜集了很多相关资料,比如电影、视频、新闻报道和照片。洪水是世界范围内普遍的灾难,比如2004年的印尼海啸、2011年日本3·11大海啸等等。
日本3·11大海啸
这些资料也比我脑海中的记忆更让我震撼,但是我对这些外层、间接的资料并不满意,于是开始搜集关于我的家乡湖北1998年洪灾的一手资料。
其实,网上有很多关于1998年抗洪的照片,比如说解放军抗洪的温情画面,他们拯救困在洪水里的孕妇和小孩。我听很多的人描述这些曾经发生过的、让所有人都感动的事情。
图:1998年洪水摄影 ©于文国
同时,我也在朋友圈发征集信,还回到了湖北老家,去采访了洪水的亲身经历者,然后伴随着这些网络上可以查找到的资料,去那些经历过洪水的地方拍照。
在我采访的人群中,有居委会阿姨、驾校校长。他们都经历了98年那场可怕的洪水,也是记忆犹新,在整个发洪水的过程中,他们首先是自救并且去救他们的亲人、邻居,还有陌生人以及动物。
在这里,我可以展示一下当时收集的一手素材。比如下面这一张,它是一个小镇在夏天暴雨后的照片,因为地面硬化的原因,所以内涝很严重。
湖北某城镇在暴雨后的街道
绘本里故事主要发生地的原型
这时候我觉得资料搜集得比较齐全了,开始着手画第一稿。在创作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会最贴合儿童绘本的面貌呢?我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呢?
于是我想,虽然这是个现实题材,但既然给孩子看,是不是用动物角色来讲书这个故事比较有趣?我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是城市旁的郊区,身边见到很多中华田园犬,觉得他们又非常亲切可爱。
于是,我最初用的是中华田园犬的形象来诠释角色。下面两张图片来自于第一稿的正稿,可以很完整地看到第一稿是如何以中华田园犬的形象来设定父亲、母亲、姐姐和妹妹。但在后来的一个漫长的创作修改的过程中,这个设定完全被舍弃了。
〇 田园犬形象的图稿
2016年,我完成了这本书的第一稿,然后就很积极地去投稿给出版社,还有绘本类赛事。当时是夏季,梅雨又至,我的画稿很不幸发霉了。于是我在投稿之前,用笔刷小心刷掉画稿上面的霉点,然后一张张包在防尘袋里面,并且要求保价。
在投了很多出版社和绘本赛事后,我惊喜地发现,很多专业人士都愿意热心提意见。2016年9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把画稿投给了小活字图话书编辑部,在一个星期后得到了回复:“我们对故事很感兴趣,但需要从头再来。”
我无条件接受了修改建议,因为我只想把这件事做下去。
当我爸知道了我对这件事坚持了几年以后,他有一天对我说:“走,我们今天去水库转转。”原来,他要带我去的正是98年泄洪的水库大坝。这是一件令我难忘的事情。后来我把它画进了绘本里。
〇 电视机里播放着水库放洪画面,就是这个水库
《洪水来的那天》内页图
02
为了改词
我在客厅地板上打滚儿
2017年,我进入到创作这本书的第三个阶段,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文字。将内容从纪实文学改到真正的儿童视角。
为什么这么说?其实我是深有体会的。在第一稿完成的时候,我特别高兴地将这个故事分享给家里的两个小朋友,然而他们在我读了两三页之后就吵起来了,其中一个说:“你为什么翻页那么快,我这一页还没看完。”另外一个说:“我已经看完了,我想往前看看不行吗?”他们说着就打了起来。
这让我哭笑不得,因为我的故事并没有真正吸引他们。幸好,在小活字编辑子豹的帮助下,我把文字从最开始的纪实文学的叙述风格,过渡到了儿童视角的表达口吻。
〇“你骗人!”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洪水来的那天》内页图
在文字得接近满意以后,我就开始修改画面,并且将主角从中华田园犬改到了人。因为当初选择狗狗形象是为了儿童绘本的面貌,但是狗狗天生会游泳,这一点和这本书的情节不符,也和整个故事的纪实风格不搭。
〇 主角的形象从狗改成了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视觉逻辑也有了更大的长进。比如我会主动去查询地图,还会绘制室内平面图、立面图、街道3D模型,保证在透视上的准确性。所以说这本书的空间逻辑,比如房屋、街道、河水,远山等环境,是经得起推敲的。
故事有内核,画面也应该有重心。我决定用三种颜色去传递情绪:蓝紫色代表夜晚、冰冷的水;黄色代表温暖,灯光,洪水等;绿色代表生机和希望。
这种平面化的单色运用比较大胆,刚开始编辑对这种试色有点犹豫,但唐亚明老师坚定地说:“到了这个阶段,作者已经有了成熟的想法,就让她放手去画。”
〇 鱼儿在客厅之间游来游去
《洪水来的那天》内页图
这种签字笔勾线配合水彩的单色画法最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们决定对人物、洪水、暴雨上色,其余无色。
另外,我还尝试使用分镜,比如爸爸救落水的女儿的画面,他可以在湍急的水流里救下女儿,再靠着一只手和两只脚游回了房子,是一个真正的游泳高手。会游泳的和不会游泳的人在水里的动作差别很大,为了弄清动作,我专门去学了游泳。
〇 爸爸救落水的女儿/《洪水来的那天》内页图
〇 注:游泳教练还帮我修正了书里爸爸救女儿的动作:他的手应该卡在被救人的腋下,这样才抓得更紧。
在这本书调整的最后,我遇到了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将这本书的文字做到极致的口语化。当时我的编辑说还可以再更好一点,但是我真的想不出来了,我不知道可以再怎么改。
下面这张跨页,它是描绘小女孩如何从发现洪水的好玩,到被洪水冲走的一个过程。虽然只有这么多字,但是是被修改最多的一页。
〇 第一稿
〇 "我"脚底一滑,朝屋外溜去,终稿
这个部分对我来说非常难,也花费了最长的时间,可以说是技术难点。当时我觉得自己写不出更好的文字了,于是躺在客厅地板上,一边念念有词,一边打滚儿。随着小女孩的动作去以这种表演的状态把这个台词念出来。
然后,我惊奇地发现文字跟不均匀的呼吸没有那么合拍,于是调整了文字,顺利地把这一段修改了出来。当文和图都理顺之后,我就可以往书里添加很多的细节。
03
完成这本书,
也是我的心灵治愈之旅
这本书虽然讲的是洪水来袭,但也充满了很多生活细节,如果不仔细看是很难发现的。
在姐姐妹妹争吵的跨页里,我安置了许多童年的回忆:老虎挂历,燃烧的蚊香,跳棋,纸船,孩子在门上的涂鸦……这些都让这个家看起来很有生机。
〇 姐妹打了起来 /《洪水来的那天》内页图
当姐姐用“你是多余的”、“爸爸本来想把你送人”的话刺伤妹妹后,妹妹的脸和她眼中别人的脸变扭曲了,虽然并不可爱,却是一个孩子经历了心理冲击后的真实感受。
洪水来袭的第二天,一家四人坐在竹筏上,驶入未知的水面,朝着地势高的地方前行。淹没的水位从深到浅,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会游泳的和不会游泳的动物。水里的黑鱼、河蟹、泥鳅、鸭子;不会游泳的猪、猫狗、小老鼠——这是陆生生物的灾难,水生生物的狂欢。
〇 人们在水灾逃难时要涉水,当以这种角度看到一条水蛇向你游过来的时候,其实是非常惊悚的。
在“船”上,姐姐向妹妹道歉。实际上,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够对另一个人坦诚说对不起是很难的。我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渴望有这么一句话,所以我在故事里把它表达出来了。
故事的最后,“我”说:才没有谁是多余的呢。前前后后情感的起伏,在最后一句话里迸发出力量。不论是姐姐,妹妹,男孩,小狗,小猫,小老鼠......在灾难中,我们看到了生存的意义,生命的希望。
在末尾的蝴蝶页里,展示了洪水退下后一家人回到家里的善后画面。
〇 洪水退去,他们回到了家 /《洪水来的那天》内页
有一张“爸爸”独自冲洗卡车的画面,这其实暗藏着哀伤。90年代还没有普及车辆保险,一辆价值5万块的东风141卡车被淹后的折损率是非常高的,这是件非常无奈的事情,洪水给每个小家庭带来的伤害是方方面面的。
其实,我想通过这本书表达很多东西:灾难的残酷,生命的珍贵,家庭的紧密,人们的互助,还有父爱。正是因为对这个项目的坚持不懈,我也触碰到了自己的多重身份——女儿、妹妹、母亲、作者......还发现了同行的伙伴,完成了自己的一次心灵治愈之旅。
不管大家对洪水有没有记忆,都可能会被这本书打动吧。当你翻开它时,希望能看到它的真诚,也能感受到:我们都很重要。
讲述:陆薇尔
对话:王子豹、塔克
文字整理、编辑:蔡扬羽
本期图文资料由[小活字图话书]提供
插画星球 策划 汇编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