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非洲发生了多次旱灾。尤其是1968年到1973年之间,西非的大部分区域年降水量还不到正常年份的一半,大片耕地龟裂、庄稼绝收、牧草大面积枯死,造成至少20万人丧生。
虽然赤道地区的非洲降水量非常充沛,但西非地区却好像被雨神所遗忘,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不同程度的旱灾,1000万人离家出走寻找水源和食物。
在西非萨赫勒地带经常出现的一幕,妇女儿童成群结队的头顶水桶四处寻觅水源,而在阿拉伯语中,萨赫勒一词的意思为“沙漠之边”。
苏丹小孩捧着一杯浑浊的水正准备饮下解渴。在能渴死骆驼的苏丹地区,即便是这样的污水,都是黄金一般珍贵的存在。
国际社会早在很久前就致力于兴修西非区域的取水设施,但由于沙漠的复杂环境和常年干旱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这项工程目前进度十分缓慢。
在缺水最为严重的撒哈拉沙漠,一点一滴的水都不能够浪费,每户人家的水量都被严格规定。为了拒绝偷水现象,由当地长老给水笼头加上了一把锁。
一位来自英国的女工程师,她所在的公司承包了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两个国家的给水设施的修建,预计将满足周边一百万人的饮水需求。
非洲令人震惊的旱灾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单单在1992年的3至5月,埃塞俄比亚就有超过75%的牲畜渴死,30万人就此离世。
肯尼亚北部区域一处新开辟的给水点,周围的人们正依次排着队伍轮流取水。对于早已“饥渴难耐”的他们,这无疑是上天的恩赐。
目前国际人道组织正试图募集资金,聘请西方成熟的水利建设公司,在雇佣非洲当地人士共同修建给水设施。西非的土著居民在开挖用于铺设管道的沟渠时,经常会唱到“我们愿意干任何事”。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家人喝上干净的水。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