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大棚瓜菜生产已经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渠道。但随着大棚农田种植年限的增加,不少种植者为了促进生产,增加肥料的使用,但却出现“越不长越施肥、越施肥越不长”的怪圈。这是因为什么呢?很可能是土壤次生盐渍化造成的。
什么是土壤次生盐渍化?是如何造成的呢?
次生盐渍化亦称“土壤次生盐碱化”。由于不合理的人为措施而引起耕作土壤盐渍化的过程。主要因灌排系统不配套,过量灌水,排水受阻,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所致。农业技术措施运用不当,也会加速其发展。大棚土地盐渍化通常是人为不合理的措施而引起的,比如:种植户为争取瓜果蔬菜高产,盲目增施化肥,大棚土壤经过多年的化肥积累,往往导致土壤积盐发生。当土壤中盐含量超过3%时,就造成了土地的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和土壤盐碱化的关系?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zhi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版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权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
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径流不畅、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盐的冲积平原,如我国的华北平 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因受人为不合理措施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防治的关键在于控制地下水位,故应健全灌排系统,采取合理灌溉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止地下水位抬升和土壤返盐。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危害是什么?
对于大棚种植而言,当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后,化肥施入土壤中,大约只有少部分被瓜果蔬菜吸收,而绝大部分的肥料会随水流失或被土壤固定。因此,发生次生盐渍化的土壤不仅会导致瓜果蔬菜存活率低,还会造成作物大面积减产、品质恶化,直接影响瓜果市场供求。
除此之外,土壤次生盐渍化在我国的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地也非常多见。不仅会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更是会造成土地的荒漠化问题。0
另外,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很大程度上给地下水带来诸多影响。由于地下水超采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沿渤海、黄海的沙质和基岩裂隙海岸地带,发生海水入侵,在有咸水分布的地区出现咸水边界向淡水区移动的现象。
如何破解土壤次生盐渍化难题?
大棚土壤缺少雨水淋洗,养分经常随蒸发水移到表层。施用过多的肥料,如果不能全部被植物及时地吸收利用,就会在土壤中很快地积累起来。因此,破解土壤次生盐渍化应当以防为主,综合治理。
就一般的种植而言,对于已经形成盐渍化的土壤,首先要清除土壤中的无机盐离子等有害物质,降低土壤溶液的浓度,减轻无机盐离子对土壤中根系的危害。具体的方法,是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溶解析出的盐分,再将水分排出地块以外,反复进行。
利用种植的间歇期,农户可以种植苜蓿、绿豆、大豆和玉米等作物,种植该类作物的好处是可以随时拔出,作为牲畜的饲料使用。
种植户使用的肥料,通常有有机肥、化肥和生物肥等。增加土壤调理剂和有机肥比例,降低化肥等无机元素的释放比例,采用多次少量的施肥方法,既可以增加化肥的利用率,又可以有效地防止盐渍化现象的发生。
如果土壤PH酸碱度偏高,达到7.5以上时,可以对土壤增酸压碱。
防止大棚土壤盐渍化还需要重视微生物菌剂的使用,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壤疏松、透气,保证种植物扎根牢固,并能够对养分和水分进行充分的吸收。
绿昇原绿袋肥中药生物菌肥含有微生物菌群,有机质,蛋白质、氨基酸、氮磷钾等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使用绿袋肥中药生物菌肥能松土保肥、改善环境。丰富的有机质营养元素可以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从而使土壤疏松,减少土壤板结,有利于保水、保肥、通气和促进根系发育,为农作物提供适合的微生态生长环境。
中药菌肥-作用原理如下:
1、中药中的生物碱、酮类、酚类和挥发油类等活性成分,对虫卵具有杀灭作用对成虫害虫具有驱避和抑制繁殖的功效;
2、对细菌、真菌、病毒都具有抑制作用,并且抗菌和修复能力较强。含的生物碱、酮类等活性成分能破坏细胞膜(即在膜上形成小孔破坏膜的完整性)。同时所含杀菌生物活性物质既能抑制菌体的生物合成,又能抑制菌丝体的生物氧化过程,杀菌抑菌比较广谱。
3、绿袋肥药菌肥中的复合氨基酸、多糖、合成酶等能快速被植物体吸收,增加粒细胞、激活内源激素,加速原生质流动和转化,增强植物体免疫功能,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4、绿袋肥中药菌肥中所含的皂苷类化合物具有优良的生物表面活性,提高药液在植物表面的渗透能力。同时在植物表面具有良好的乳化和去污功能,保持植物体的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