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遭受百年来最严重旱情的原因。
(2)分析这次旱情对湄公河下游河段自然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3)湄公河下游是世界著名的粮仓,简述其水稻种植业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4)国际性河流澜沧江-湄公河,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该流域的水能。
【答案】
(1)越南春季降水很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较大,是旱季;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加剧了越南春季的干旱程度;越南春季农作物在生长期间需要大量水源,工业生产和居民也需要大量水源;我国云南省在湄公河的上游地区,建设水电站蓄积了一定的水量等。
(2)湄公河下游河段流量减少,流速变缓和水位下降;会导致含沙量减少,湄公河三角洲面积减少;会引起海水入侵,水质变差,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变差等。
(3)该地人口稠密,人民喜食米饭;劳动力充足;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等。
(4)本着互惠原则,全流域各国积极合作,统筹兼顾,共同开发;既要开发水能,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解析】
试题分析:
(1)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受百年来最严重旱情,主要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个方面来分析,同时考虑澜沧江—湄公河是国际性河流的特点,越南与中国水资源利用之间关系来分析。
(2)旱情会直接导致湄公河下游河段水量减少,再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进而影响到地下水、含沙量、河流堆积、水质、生物多样性和海水倒灌等方面。
(3)该问题较简单,关键注意审题,只需回答社会经济条件,湄公河下游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当地人民喜食米饭;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等。
(4)湄公河(中国境内段称澜沧江)是亚洲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水能开发需要协调上中下游之间的关系,所以开发水能资源应该本着互惠原则,全流域各国积极合作,统筹兼顾,共同开发;既要开发水能,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题目】科学家认为,中高纬地区乔木年轮具有约11年疏密变化的周期与太阳活动有关。这主要是因为太阳活动影响了
A. 气候变化 B. 太阳辐射波长 C. 极光发生频率 D. 土壤有机质含量
【题目】图5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图6为“我国部分地形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山脉中,属于我国地势第二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
A.昆仑山脉 B.祁连山脉
C.横断山脉 D.太行山脉
【2】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最主要的地形是( )
A.高原 B.平原 C.盆地 D.山地
【3】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
A.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B. 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C.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
D. 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
【题目】Alice wouldn’t admit that her excuse was untrue ________ she was met with strong evidence.
A. since B. when C. until D. if
【题目】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读我国东部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从出行方便考虑,M地较E地性价比高 B. 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是环境
C. 房价最高的是D地 D. 离市中心越近房价越高
【2】推广住宅建设传真区制,其意义有
①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②符合国人的传统文化观念 ③解城市交通拥堵 ④可以有效抑制房价 ⑤小区绿地成为公共绿地,扩大了城市绿地面积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⑤
【题目】“芝加哥-匹兹堡”城市带的形成说明“五大湖”区进入区域发展的( )
A. 以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 以手工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C. 工业化阶段
D.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题目】读下图,若M正在日落,此刻北京时间为19:20,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A. a B. b C. c D. d
【2】
A. 13小时20分钟 B. 10小时40分钟
C. 11小时20分钟 D. 9小时40分钟
【3】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题目】下图是某城市1990 年和2010 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 年较1990 年增长最大的是
A.2000m 附近 B.4000m 附近 C.8000m 附近 D.10000m 附近
【2】二十年来,人口密度变化给城市带来的影响是
A.城市化水平降低 B. 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
C.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 D.城市等级提高
【3】据图4判断,该城市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城市的大小变化是
A.扩大 B.缩小 C.出现了多中心 D.无法判断
【题目】下图为某岛屿某地理要素等值线(虚线)分布图,图中a>b=c>d。完成下面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