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受此次旱灾影响,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有( )
A. 水土流失 B. 土地荒漠化 C. 水污染 D. 土壤盐碱化
【2】【2】胡志明市4月与7月气温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大气环流 B. 正午太阳高度 C. 昼夜长短 D. 地面状况
【3】【3】受旱灾影响,灾情略轻的农业部门是( )
A. 种植业 B. 水产业 C. 旅游业 D. 林业
【答案】
【1】【1】D
【2】【2】A
【3】【3】D
【解析】试题分析:
【1】【1】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是主要的农业区,旱灾的发生会加大灌溉面积,太阳辐射蒸发土壤水中的水分,导致盐类物质在地表积累,导致土壤盐碱化的出现,故D项正确;水土流失发生在山区或丘陵区,故A项错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往往发生土壤荒漠化现象,故B项错误;水污染是排放污水引发的,故C项错误。
【2】【2】4月该地受东北季风控制,降水较少,气温较低;7月受西南季风控制,降水丰富,且温度高,故4月与7月气温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C项正确;正午太阳高度影响光照的强弱,故A项错误;昼夜长短和地面状况对气温的影响较小,故B、D项错误。
【3】【3】水产和种植业对地表水的需求量较大;林业的抗旱性较强,故C项正确;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与题意不相符,故D项错误。
【题目】下列城市中,资源型缺水最严重的是( )
A. 杭州 B. 广州
C. 南昌 D. 石家庄
【题目】人口净迁移率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迁入人口数与迁出人口数的差额与总人口数的百分比。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1995年-2016年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移率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995年以来,该地区的人口
A. 数量持续增加 B. 一直以自然增长为主
C. 2007年数量最少 D. 2016年数量最多
【2】2004年以来,该地区
A. 经济发展速度持续下降 B. 人口老龄化进程变慢
C. 出现大量失业人口 D. 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
【3】2013年以来,该地区人口净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A. 大量技术人才外流 B. 生态环境恶化
C. 本地人口大量外迁 D. 产业升级与转移
【题目】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为
A. 以荒漠为主B. 以草原为主
C. 以森林、草原为主D. 以草原、荒漠为主
【题目】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引起图中地表景观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 B. 地表形态变化 C. 海陆变迁 D. 人类活动
【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
A.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 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 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题目】下图示意太平洋某岛屿。读图,完下列各题。
【1】该岛盛行风风向是( )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2】该岛东侧以畜牧业为主,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土壤
C. 洋流 D. 热量
【3】以下关于该岛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河流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 B. 河流结冰期长
C. 河流含沙量较小 D. 水流速度快,水能丰富
【题目】读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上图中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 )
【2】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 B. 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
C. ①处气压比②处高 D. 甲地可能形成台风
【题目】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下图。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人。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
A. 濒临五大湖
B. 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 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 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2】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
A. 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 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 美国本土
【3】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
A. 良好的工业基础
B. 便捷的交通运输
C. 充足的劳动力
D. 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题目】图a为桂林象鼻山景观图,图b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岩石类型属于图乙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 )
A. ②-③-④ B. ④-⑦-③ C. ⑥-①-③ D. ③-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