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认证主体:蔡**(实名认证)

IP属地:江西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1、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是当流水对土壤、风化壳或碎屑堆积物的侵蚀量(值)超过允许侵蚀量(值)时,称为水土流失。允许侵蚀量的大小是以土壤侵蚀速度不超过成土速度来衡量的。一般成上速度大约每年0.833mm,相当于180t(km2·a)。但由于世界各地成土条件不一,故允许侵蚀量也不一致。衡量侵蚀量的单位一般以侵蚀模数t(km2·a)来表示。我国将土壤侵蚀分为5级,其中第1级为允许侵蚀量,第级为水土流失侵蚀量。水土流失是一种高频率低能的灾害性现象,被列为世界第一号环境问题。它使世界耕地以每年0.751.05亿亩的速度丧失。我国水土流失也很严重,主要集中分布在北方的黄土高原区和南方

2、红土区。(一)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破坏土地,减少耕地面积 水土流失过程也就是片蚀、沟蚀和崩岗侵蚀过程,受侵蚀的土地,残留土层很薄,或岩石裸露,沟谷纵横,崩岗遍布。土地在强烈切割下变得支离破碎,难以利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不仅把上游土地破坏,而且更严重的是把大量泥沙搬往下游,将良好的耕地掩埋,成为沙渍地,它是一种欠缺养分的低产地或不长作物的劣地。(2)土地肥力降低,生产力下降 水土流失把表层最肥沃的土壤蚀去,使土壤中的大量养分流失,诸如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如黑龙江省的黑土,原有机质的含量占养分的7,水土流失后降至13。失去表土和养分的土地,地力锐减,作物

3、产量下降,严重的甚至草木不生。(3)水库、湖泊和河床淤浅,水利工程效益降低或消失 由于土壤侵蚀,每年有大量泥沙冲入江河、湖泊、水库和海洋,使河、湖、水库淤浅,蓄洪和排灌能力不断降低以至消失。据统计,我国每年土壤侵蚀的泥沙约有50亿t,除了近18亿t输入海洋外,其余32亿吨堆积在江河、湖泊中。使湖泊淤浅,蓄洪和调洪能力大大减弱,洪水出现频率增加。水库库容锐减,使用寿命缩短。水土流失不但使河床淤浅,削弱了排洪能力,而且也使航运里程缩短,甚至丧失航运能力。如黄河下游,每年淤积泥沙4亿t以上,河床每年淤高810cm,结果成了地上河,高出平原312m,给沿岸带来极大的洪水稳患。广东省因水土流失而使河道航

4、运里程在1994年比1950年缩短了919km。(4)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生活贫困 在水土流失地区,大多数是童山曜曜、草木不生的荒漠地带。那里植物欠缺,地形破碎,土壤瘦瘠。在无植被的影响下,气候变坏,不论地温和气温都大幅度上升,蒸发量增大,土壤水分减少和保水能力极差。因此干季易成旱灾,雨季又易发生洪涝灾害,土地生产力下降,人民生活贫困。(二)水土流失原因1自然因素(1)土壤性质 土壤性质包括土壤的渗透性、抗蚀性和抗冲性。如果土壤的渗透性强,抗蚀、抗冲性能好,则雨水渗透较多,地面径流会大量减少,冲刷作用减弱。如果土壤胶结性能好,则抵抗雨滴和径流冲刷破坏能力也会加强。相反,如果土壤结构松散,抗冲抗蚀

5、性能弱,则会产生较强的侵蚀。例如北方的黄土,南方的花岗岩风化壳红土,都属于土壤结构差、抗冲抗蚀能力弱的土类,故易发生水土流失。(2)气候因素 雨水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当降雨量超过土壤入渗量时,即产生地表径流与土壤冲刷。降雨量及降雨强度越大,对地面的打击和冲刷作用也越强,水土流失也越加严重。如广东南雄太和水土保持站测得大雨比中雨或小雨的侵蚀模数都要大。但降雨量与降雨强度相比,后者的影响更大。如山西省水保科研所在15°坡地上的试验,三次降雨量虽然接近,但降雨强度不同,结果产生的径流深度和冲刷量均与降水强度成正比。(3)植被因素 植被具有保护地面、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具体表现在:枝叶截留

6、降雨,避免雨滴对地面的直接打击;枯枝落叶、根茎和草被等都可阻滞地表径流的发生和发展,减少对地面的冲刷;植被的腐殖质可改良土壤结构,增加雨水的入渗能力,减少地表径流和增加土粒胶结力,加强抗冲性与抗蚀性;削弱风速,防止风蚀作用。所以植被覆盖度越大,土壤侵蚀越轻。(4)地形因素 地形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地形高度的影响,水土流失多发生在地形不高的低丘陵及台地地区,因为这里风化壳厚,有利于冲沟和崩岗的发展。坡度的影响,土壤侵蚀和重力崩塌与地形坡度成正比。据中国科学院赣南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在赣南花岗岩地区的测验公式是:H=0.94S+0.53式中: H为平均侵蚀深度(mma);S为坡比()

7、。侵蚀深度与坡度的关系是:坡度每增加1度,侵蚀深度增加0.10.2mm。坡长的影响,山坡径流汇集量随山坡长度增加而增大,坡面越长,水量越大,冲刷力也越强。根据原苏联诺沃西里防治试验站提出:土壤侵蚀量与坡长的1.5次方成正比。2社会因素(1)人口增长快,人口压力大,导致对植被的严重破坏 在我国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平均每增加一人,须要有二亩地的作物生产量才能维持生活。由于人口增长率超过了土地生产力,于是造成人多地少,粮食不足,燃料紧缺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往往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破坏草地,造成或加快了水土流失。如粤东五县(市)的统计资料表明,人口密度与水土流失面积呈正相关关系。在人口稠密地区,

8、对森林植被的破坏较大。(2)森林管理不善,遭受人为的严重破坏 近50年来,我国森林遭受过三次大滥伐,森林面积锐减,导致水土流失面积增加。国外也有同样例子。(3)不合理的开荒和垦殖 不合理的开荒主要是指在坡度大于25°的山坡(陡坡)上开荒,有的甚至在40°以上的地方开荒。如上述,土壤侵蚀的强度是随着坡度加大而增加的。一般大于25°的坡度是超过允许侵蚀量的坡度。不合理的垦殖,主要是指顺坡垦殖。这些人为因素加快了土壤侵蚀,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4)建设工程过后,未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开矿、炸石、修路、修水库、兴建厂房房屋后,废渣弃土随意堆积,开挖的剖面长期暴露,未采

9、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因此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三)水土保持我国通过几十年来的水土保持工作,已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这就是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而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的综合治理办法。(1)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是水土保持的根本措施,它具有投资少、收效大的效果。做法上通过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种果,种竹、种草等多种途径来恢复和建立各种类型的植被,借助植被的覆盖,达到保水、保土、改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具体做法是:在植被结构上,要乔、灌、草相结合;在树种比例上,种植水源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等比例要合理;在群落结构上,种植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等要合理配置

10、。从长远看,需要逐步从单一的针叶林转变为针阔叶混交林,最后变成阔叶林更好。(2)工程措施 在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而生物措施一时又难以控制的地区,应采用工程措施。它可以在短期内达到显著的效果,但投资较大。使用工程措施时,必须同时以生物措施紧密配合,这样才能使工程措施达到应有的效果。否则,工程措施的寿命就会缩短,水土保持功效降低。做法上要针对不同的土壤侵蚀形式,使用不同的方法:首先,严禁陡坡(25°)开荒和顺坡垦殖的落后生产方式,应用水土保持原理,推广梯级(梯田)耕作的科学生产方式;其次,在面蚀区应沿高等线修筑等高沟、梯田、鱼鳞坑,以拦截地表径流(片流)和泥沙,控制片流发展;再次,在沟谷侵蚀区要采用“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从水土流失区到绿色“聚宝盆”——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治理记上世纪80年代初赣州市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市山地面积的37%,经过30多年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面积已由1980年的11187平方公里降至2020年的6949平方公里,赣南脐橙、休闲旅游等生态产业蓬勃发展。 江西北部的九江市武宁县的长水村,经过“治山、理水、控污”措施的同步实施,目前水土流失治理度已达95.2%,林草覆盖率提高到96%jvzquC41pg}t0lhvx0ipo872435248781CXUKkYdzo~P|m[mqR>VI=twu4724;;0ujznn
1.水土流失治理的陕西实践思享汇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作出重要讲话两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为我省水土保持工作指明了方向。 陕西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1/50,但土壤流失总量却占到全国的1/5。黄河流域涉及我省的8市1区13.36万平方公里jvzquC41yy}/k|mccp~j0lto1e532;6133661;7645>10|mvon
2.重庆市水土流失状况连续实现面积强度“双下降”央广网重庆4月11日消息(记者陈静)记者从重庆市水利局获悉,根据水利部发布的2023年全国水土保持公报显示,重庆市水土流失状况连续实现面积强度“双下降”,水土保持率快速提升,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持续向好,为高水平建设美丽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提供了有力支撑。 jvzq<84pgyy/eww0ep5mqlfn1flul87246653:4v42852=63a7878?54494tj}rn
3.水土流失面积强度持续双降!四川开创水土保持新篇章黄河流域的阿坝州若尔盖县阿西镇夺巴村则实施了达水曲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改善了若尔盖湿地的生态环境,减少了四川省黄河流域内的水土流失,是四川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取得的亮眼成绩。 数据显示,去年,四川省完成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268平方公里,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的103%;国家水土保jvzquC41ukiiwjs0ueum0lto0et0o8lizy532;8291;9;;;9834ivvq
4.中国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概况长江流域是中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之一,水土流失面积53.08万km2,占流域面积的29.5%,年土壤侵蚀量22.4亿t。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总量居中国七大流域之首。水力侵蚀面积中,轻度侵蚀面积为21.5万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1.0%;中度侵蚀面积为21.2万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0.5%;强力侵蚀面积为7.6万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6.jvzquC41yy}/q|lgq0io1ytuv1gd;>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