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边境鸭绿江口现状,我方领土逐渐减少,朝鲜领土却在不断增多界河薪岛图们江

中朝边境指的是中国和朝鲜两国之间的边界线,总长一千四百二十公里,中朝边界主要依图们江、长白山和鸭绿江等地势划分,其中鸭绿江原先是我国的内河,现在则是中朝两国之间的界河。

但是现如今的中朝边境上,朝鲜的领土正在逐步扩大,相应地,我国的领土也在不断减少,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呢?

这一切还要从中朝边境的历史纠纷说起。

中朝边界争执的起源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我国的疆域在历史上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但总体上却是稳定的,也就是我国历史上的传统疆界,除去曾经被列强侵占过的部分土地外,大体的疆域位置和如今我国的边境位置基本是一致的。

所以,现在的中朝边境线也是历史上就已经形成了的,而且中朝两国历史上长期保持着宗藩关系,数百年来边境一直都是相安无事,直到清政府的没落,让朝鲜抓住了机会,边境之争由此展开。

早在明朝初期,我国跟朝鲜的边界线就已经是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为界河,清朝也是继承了这条边境线,不过当时的清朝为了边境安全考虑,对鸭绿江和图们江实行了封禁政策,严禁朝鲜人民跨越界河,同样,我国人民也不准越过朝鲜境地,两方也算是一直相安无事。

但是到了清朝晚期时候,中朝边境却起了争端。

彼时的中朝边境由于长期的封禁,土地十分肥沃,恰逢此时的朝鲜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以至于朝鲜人民生活上苦不堪言,于是便发生了朝鲜人越界垦荒的行为。

清朝政府发现这个情况以后就下令让这些越过边境线的朝鲜人改冠易服,加入到中国国籍,便允许他们继续开垦荒地。

但朝鲜却对清政府的政策十分不满,因为他们不愿意自己的子民加入到中国国籍,再加上清政府的衰落让朝鲜这个藩属国有了异心,于是朝鲜政府便要求中国刷还朝鲜边民,还暗错错的拖延着,不肯归还属地。

而且当时的朝鲜政府还信口开河地声称道:中朝界碑以东的土门江(指黑石沟)与松花江相连,土门、豆满(指图们江)是两条不同的江,朝鲜边民开垦的土门以南、豆满以北的地区(实际上是吉林延边一带)属于朝鲜。

于是在朝鲜的强烈要求下,中朝两方派出代表进行了一次勘界。

可是双方代表在勘界过程中,各执一词,完全不能统一意见,最后只得以各自归报政府结束了这次勘界行动。

第一次勘界结束后,两国又进行了长达一年的争辩,最终是朝鲜放弃了对土门江和豆满江的看法,但关于边界问题还是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但边界不定下来,朝鲜垦民的去留问题就没办法解决,还会源源不断助长朝鲜移民浪潮,所以清政府便要求朝鲜派出代表进行第二次勘界,不过,这第二次勘界仍旧没能达成协定。

彼时清政府认为石乙水是图们江正源,而朝鲜方却坚持认定红土山才是图们江正源,关于图们江地源头问题双方争执不下,此次勘界再次不了了之。

后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一败涂地,朝鲜再次欺负清政府软弱无能,背靠俄国逼着清政府退出了朝鲜半岛,从此朝鲜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不再是中国的属地了,但是当时边界问题没有解决却埋下了一个大隐患。

后来日本妄图侵占中国东北地区,便借口中朝边界未定顺势占领了中国的延吉一带,好在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严正交涉,最终确立了图们江为中朝界河,这才结束了这场历经三十多年的边界争端。

但中朝边界问题始终还是模糊的。

中朝友谊一波三折为边界问题埋下隐患

虽然在清政府时期,朝鲜脱离了中国,不再是中国的藩属国,但是中国对于朝鲜一直秉持着友好的态度,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当美国将枪口对准朝鲜的时候,我国虽然刚刚经历完战争,还只是个一穷二白的新政权,但是我国志愿军仍旧义无反顾地跨过鸭绿江奔赴到了朝鲜战场上,联合朝鲜军民一起对抗美帝国主义,而在这种生死存亡的时候,朝鲜和我国之间的友情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经此一战,我国和朝鲜也度过了一段“蜜月期”,在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中国和朝鲜的立场几乎都是趋于一致的。

但是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多久就被打破了。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后来中朝关系也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政府基于巩固自己的国际地位来考虑,需要在和朝鲜的关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恰好此时朝鲜方面提出要再次和中国商定边界问题的归属,于是中国便带着满满的诚意去和朝鲜方面谈判了。

彼时我国为了能够顺利划定边界线做了充足的事前准备,还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终于在1962年和朝鲜开始了关于边界问题的谈判。

在谈判的过程中,中国和朝鲜两方以国际法承认的形式规定了双方以“两江一山”为界,即鸭绿江、图们江以及长白山作为边界线,这也是依照历史上两国的疆域来划定的,两国对此都没有发表什么异议。

只是彼时的新中国为了表示对邻国的友好,也是为了争取国际上的支持,在天池的归属方面做出了一些让步,尤其是鸭绿江上的众多岛屿几乎都划给了朝鲜。

当然在当时复杂的政治背景之下,中国会这么做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那时候我们国家还是一个新生政权,力量不算雄厚。

而鸭绿江上的这些岛屿也成为了一个友谊的符号,重新点燃起了中国和朝鲜双方之间的友情火焰。

但是谁也不曾想到,此举却为我国之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鸭绿江将要变成朝鲜内河

其实初看上世纪六十年代签署下的这个中朝边界协议好像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我们国家却在这次谈判中吃了大亏。

如果我们能仔细观察一下地图的话,那么我们就不难发现,现如今鸭绿江上的那些归属朝鲜的岛屿其实离我们国家非常近。

尤其是位于鸭绿江入海口的薪岛和绸缎岛,这两座岛的面积非常之大,但是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这两座岛屿其实离中国更近,但却也全部是朝鲜的属地,更令人吃惊的是,与中国完全相接壤的黄金坪居然同样是属于朝鲜的地盘,这就让人十分费解了。

难不成当年我们国家是割让了这些岛屿给朝鲜的吗?

事实上,鸭绿江上的众多岛屿并不是历来就有的,类似薪岛、绸缎岛、黄金坪等都是后来由于长时间的泥沙堆积而逐渐形成的岛屿,也可以理解为这些岛屿原先离中国并不近,甚至一开始都是不存在的,是泥沙的堆积导致这些岛屿朝着中国伸展的。

那么这些泥沙又是从何而来呢?

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胭脂峰南麓,有东北流向西南,跨越吉林、辽宁两个省份,而鸭绿江的主水道是东、中、西三条水道并存,鸭绿江的下游分成了三汊入海,由中国主要控制的就是靠近我国的西水道。

不过由于岸边港口、航道等工程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水流、泥沙与河床的平衡状态,在挖槽中因为水动力条件的减弱,导致泥沙发生了沉积现象,而在泥沙的作用下,鸭绿江上的一些岛屿也在不断地扩张,几乎到了跟我国接壤的地步。

不光如此,最靠近中国的西水道在泥沙的作用下也变得极为狭窄,并且已经脱离了鸭绿江的主河道,衰退成一条潮沟了,现如今河道最狭窄处甚至已经不足一百米了。

当然还有一部分是大自然的原因,鸭绿江是一个山溪性强潮河口,具有“潮大流急”的特点,本身就因为大量的沉积物是一条极其容易形成沙洲和岛屿的河流,再加上自然气候在其中的作用,所以鸭绿江上的岛屿就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了。

由此可见,在人为因素和自然条件的双重干扰下,鸭绿江的泥沙日复一日的堆积着,终于造就了如今朝鲜领土变得越来越大,而我国的出海口却在不断缩小的局面。

这么算下来原因也可以理解,但怎么想都会有一种憋屈之感,毕竟我们国家现如今是要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领土在不断减少。

更加骇人的是,鸭绿江上的岛屿在泥沙堆积的作用下还会不断地扩大,长久以后,鸭绿江甚至有可能会变成朝鲜的内河,如果不想办法治理的话,会使我国的海岸线继续受到冲刷,而朝鲜岛屿不断淤积,终会导致西水道不复存在。

西水道毕竟是我国沿中方岸线经中国领土唯一的出海口,若是不马上疏浚开通西水道,以后我国再想出入鸭绿江就必须经由朝鲜方面领海了,这样一来必将危机我国船舶航行安全,也会增加不必要的纠纷。

这对于中国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毕竟鸭绿江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重要,如果任由鸭绿江上的岛屿不断扩张,中国一定会逐步丧失鸭绿江上的通航能力,这也就严重制约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发展,这可不是我们国家愿意看见的。

所以,我们绝对不可以坐以待毙,解决这一问题更是势在必行。

种种措施彰显大国智慧

不得不承认,鸭绿江边的水土流失是一个大问题,但是我们国家已经开始进行种种措施来挽回损失。

首先为了防止薪岛、绸缎岛等朝鲜岛屿继续往中国一侧延伸,国家在辽宁丹东市东港靠近南海水域,填出了一块陆地,这便是我国的东港填海工程。

填海工程不仅保护了我国的水土流失,还给东北地区的经济振兴工作开辟出了新的机遇,因为填海工程为东港建造深水港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此举不仅充分展现了我国在处理领土争端问题上的大智慧,更是一举三得,既缓解了我国的领土流失问题,又给我国东北地区地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丝新的生机,并且还在在鸭绿江问题上扭转了原本的劣势。

其次便是我国在鸭绿江边的清淤治理工程。

为了减少西水道的泥沙淤积,我们国家利用鸭绿江的潮差经蚊子沟闸、柳林闸引鸭绿江水入铁甲灌区纳潮渠系,再从柳林闸前增设引水明渠引水到西水道,还在渠道出口增设了一个冲沙闸门用来控制引流过程,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引水冲淤系统,可以对西水道进行冲淤。

于此同时,保护好鸭绿江岸边的生态环境也是重中之重需要考虑的问题。

毕竟鸭绿江承担着城市雨水循环净化的重要作用,所以鸭绿江的防洪生态护岸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国家在岸边增设了水电站用来控制洪水,还运用了生态湖泊技术,将鸭绿江护岸打造成生态护岸。

此举不仅可以保护河道两边的生态系统,还能够维持物种之间的生态平衡,使得鸭绿江河道周围的环境变得更加生态环保,达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目的,确保了此地的自然资源得以永久利用,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一生态理念的完美体现。

当然,要想解决中朝两国的边境问题还是需要两国协同配合,互惠互利,毕竟合作才能达到共赢的局面,这就需要两国共同的努力了。

参考文献:

李花子.中朝边界的形成及特点——以明清为中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5(2):156-158

蔡建.中朝边界争执与《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J].韩国研究论丛,2004,0(1):186-201

潘琼芝.鸭绿江西水道整治工程引水冲淤系统工程规模的确定[J].吉林水利,2009(4):22-2335

于洪洋,巴殿君.论中朝关系及中国的作用[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5):31-3743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有水有土才有家,师生畅谈我国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通讯员万修虹胡志宏)11月24日晚,“有水有土才有家”学术晚茶活动在主楼240举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学院副院长史志华教授受邀与同学们畅谈我国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情况。 史志华介绍我国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情况(万修虹摄)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受到外营力的破坏后,被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史志华jvzquC41|{nk0qcw0kew7hp1ktgq86334523=720jzn
1.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展望导语: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展望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幅员辽阔,但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具有类型多样、分布广、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的特点。为有效解决新疆水土流失问题,文章在总结其水土流失现状的基础上,对水土流失治理的必要性进行jvzquC41yy}/i€~qq0ipo8qwpyko1ƒmknkrvp€jp1|uoiqj|jkrjn~sygp532;6331=62;590jznn
2.中国水土流失的现状土壤流失严重,根据统计,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为24亿吨,其中上游地区年土壤流失总量达15.6亿吨,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多达16亿吨。 本文链接:中国水土流失的现状jvzquC41yy}/q|lgq0io1ytuv1=:h>6
3.水土保持学报(精选5篇)一、我国云南省丽江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其原因 在我国云南省丽江一带,水土流失极其严重,由于该地方具有着比较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环境,同时长期以来人们对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导致其目前水土流失的状况越来越严重,其分布广泛、面积大,防治任务艰巨。同时,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愈加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6576>20qyon
4.水土流失调查报告【精】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水土流失问题严峻,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推广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加强植被保护和恢复工作、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法规体系以及加强水土保持科技研发等措施,可以逐步改善水土流失现状,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安全。 jvzq<84yyy4rwwqw0ipo8|gpf5tj~nvwnovuqnvkcu{jjgcqigp0qyon
5.水土保持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建议(一)|http://www.9528008.com范文网[摘要]针对我国目前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现状及制约因素,面向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我国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目标及7条具体建议,为我国政府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宏观决策依据,将有助于促进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jvzq<84yyy4:7;=22:4dqv4|jkyik8qwpyko1sncp|nvcwvwcprvp€jpa4668960jvsm
6.生态环境行业数据统计2023年中国生态环境行业发展现状调查水利部近期组织完成了2022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结果显示,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持续改善,2022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降至265.34万平方公里,较2021年减少2.08万平方公里,减幅0.78%。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生态环境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分析: jvzquC41yy}/eqnpckxo0lto1pkxu87245693?4325613=>;0unuou
7.光伏施工总结汇总十篇背景值:根据现场调查分析,本项目场址现状水土流失现象轻微,侵蚀强度属微度侵蚀区,因此,确定本项目区土壤侵蚀背景值为200t/km2.a。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本项目升压站区施工期的侵蚀模数采用类比工程变电站区施工期的监测值,光伏阵列区、场内检修道路区及电缆线路区施工期的土壤侵蚀模数采用类比工程塔基及施工场地区施工期的监测值,施工营造区 jvzquC41fn~ulzfjzh/z~jujw4dqv3ep1nbq€jp13<29<3jvor
8.陈文胜:资源环境约束下多重目标的中国农业发展转型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耕地减少还将不可避免,人地矛盾将更加突出。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忽视对土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到2009年,全国有180多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多年平均年土壤侵蚀量高达45亿吨左右;[18]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而且由于自然条件差,开发成本很大。[19]jvzquC41yy}/|p}ehz4dqv4Ctvodnn4:25;:0qyon
9.2025四、土地沙化及水土流失现状 五、我国环境风险现状及趋势预测 第四节 技术环境 一、生物膜法处理技术 二、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三、土地处理技术 第三章 生态修复行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 国外生态修复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国外生态修复行业发展综述 二、美国生态修复行业分析 三、澳大利亚生态修复行业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生态jvzquC41yy}/erw0ep511;71Ujkoi]fkZk{GwOf\jctRw\mk0jznn
10.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发展灌溉面积8.2亿亩;修建堤防27万公里,初步控制了大江大河常遇洪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万平方公里;jvzquC41ygtxgw3uquu/exr1|1w8;=56:3640q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