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石林越野跑出事之前,越野跑死人的赛事不多,而且多为个例。
最早应该是2013年参加意大利巨人之旅330公里越野跑赛事的杨某,事故是由于运动员摔倒后头部受撞伤;2016年敦煌丝绸之路100,李某,心跳骤停;2018天门山选手杨某,摔伤导致;2021玄奘之路选手刘某,心脏骤停;2021乌蒙山选手杨某,失温……
其中和这次事故有些相似的就是20天前2021乌蒙山超级越野赛杨某因失温遇难,这场比赛同样也遭遇了“极端天气”——因突降大雨,气候恶劣,气温骤降,多段赛道山洪、塌方预警,选手出现失温乃至幻觉后,因山体塌方耽误了救援时间,赛事组织方因此也遭受质疑。
还有一些非赛时发生的事故,2016年九顶山约跑,李某,大雾坠崖;2016年深圳东涌独自越野,于某,失足落水等等,这些事故基本都是个例,意外因素较多。
21人遇难,这远远超过了普通事故的伤亡。在这样一场巨大的悲剧中,应该深刻反思“天灾”有几分?“人祸”又有几分?
马拉松史上伤亡人数最多的比赛
起跑仪式
越野跑是个舶来品,大约在2009年中国越野跑开始启蒙,到2019年疫情来临前的10年,迅猛发展。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赛事从2014年的51场增长到2019年的1828场,5年时间数量增长超过30倍。近年来,长距离越野跑这个小众运动也渐渐走进大众视野。中国田径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越野跑赛事数量为312场,2019年增长到481场。
在数量井喷的同时,赛事乱象频发。每年马拉松越野赛事的乌龙事件、组织混乱、意外事故频频爆出,但丝毫不影响爱好者对于这项运动的喜爱。
据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马拉松蓝皮书》数据,自2016年以来,国内马拉松赛事场次呈现出直线式上升,仅2019 年全国范围内共举办马拉松赛事2185场,规模赛事 1828 场,规模赛事场均规模为 3898 人,认证赛事场均规模 11874 人。
梁晶
很多新人加入,诞生了不少大神,比如离开我们的梁晶。梁晶不大,90年生人,刚过三十而立,有个刚2岁的女儿。不久前的江南100英里赛事中,这位安徽90后小伙儿刚打破赛道纪录并夺冠。本次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越野赛是他第四次参加比赛,前三届赛事他都是冠军。
在黄河石林正式爆出遇难人数之前,隐约得知比赛出事,预想可能也是同乌蒙山事故一样,因突发天气造成的意外伤亡。但得知21人遇难时,身边办赛的、跑者、媒体无不震惊。
尤其是听到跑圈大神梁晶也遇难时,没有人敢相信这是真的。
“我前天下午看到新闻照片的时候,认出来确实是梁晶,我特别难以接受,他年轻,才30多岁,正在巅峰期,说没就没了。”梁晶的好友如此说道。
黄关军
不同于马拉松比赛人人都能参加,具有一定门槛的越野跑参赛人数并不多,而能完整跑完100公里的人,在圈内也就那些。有统计称也就1万人。
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172人参赛,21位跑者遇难,死亡率12.2%。
这一数字比2014至2016年三年的马拉松猝死人数还要高出很多,是马拉松史上伤亡人数最多的单次比赛。
附近村民上山救援
造成灾难的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一场灾难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海恩法则指出: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这场赛事今年已经举办到第四届,赛事包括5公里健康跑、21公里越野赛和100公里越野赛,共有超万人参加。2018首届赛事便获得了中国田协“铜牌赛事”和特色赛事“自然生态”两个奖项。前几届赛事的成功举办也让主办发忽略了更多突发情况的意外事件的影响。
天时地利人和是为成功三要素。一场灾难的酿成,同理要有天变地偏人无能,坏的因素齐备。石林这场比赛,天气骤变,高海拔,人烟稀少,人车难大,救援不力。
救援队
官方称,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受极端天气影响,在5月22日中午1点左右,百公里越野赛高海拔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部分参赛人员出现了身体不适、失温等状况。
那么这次事故中的天气在当地能否算的上是“极端天气”呢?从救6名越野赛选手的牧羊人朱克铭的话语中可以得知,“刮风下雨带冰雹,这种天气是经常出现的。”
而当地的气象局和赛事组织者没有对这样天气的预警吗?也不是,白银气象局工作人员回应,21日就成功预报预警了这次大风天气,并通过手机短信通知了马拉松主办方。
牧羊人朱克铭救下6名选手
虽然长距离的越野跑赛事常常伴有各种复杂的天气情况,但是在已经被告知的情况下,赛事主办方是否做出了相应的准备和预防突发情况呢?在时候的回顾中,许多参赛选手和村名表示如果多安排一些补给点和救援人手,也不至于会发生这样的惨案,哪怕是像朱克铭放羊时躲雨的窑洞都能救下6名选手。
而事故发生后,临近的常生村的牧羊人朱克铭救出六名被困者,村里其余男女老少也一夜未眠,村民们自发带救援队上山搜寻,搬出自家被褥为获救选手保暖。
可见赛事组织的救援保障存在极大的问题。
主办方本可以在悲剧发生前,叫停这场比赛。69岁的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励建安主任也参加了这次比赛,谈到了在比赛当天下午一点左右,他听到一名蓝天救援队队员在大风中打电话表示根据他的经验必须叫停比赛,但是对方却在犹豫。可能主办方考虑到和赛事利益相比,还是冒险选择继续比赛,急功近利也是这次灾难的诱因之一。
选手比赛中
马拉松、山地马拉松和越野跑不是一回事
在中国,马拉松和越野跑都处于初级阶段,不少人甚至会将马拉松和越野跑误以为是一回事。
以本次赛事为例,官方名称为“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暨乡村振兴健康跑”。专业人士便指出,该名称将山地马拉松和越野跑概念混在一起,这两个项目是全然不同的运动形态,不能混为一谈。
这里帮助大家区分一下这三者的不同。
这三种比赛差别较大
马拉松:大多数马拉松为路跑项目,里程是42.195公里,也分为半马、四分马等等。马拉松赛基本在城市里进行,多为硬化路面。参赛者遇难原因集中在中暑和心跳骤停。
山地马拉松:此项目绝大部分路段在山地环境里进行,长度为21或42公里左右,硬化路面较多,可跑性比较强,与城市马拉松的主要区别在于爬升高度,对路面的高差、坡度有一定要求,目前主要由中国登山协会在运营。
越野跑:距离从30-500公里不等(入门级别为5km、10km),距离长,地形复杂,完赛时间较长,沿途会有路标,非常考验选手耐力。100公里顶级运动员约在10个小时左右可以完赛。运动员需要经历昼夜,要带上保暖防雨照明器材和一定量的食物补给。每10公里左右会有补给点和打卡点。越野跑在场地、难度特点、危险系数和对选手身体心理要求等方面差异很大,因此赛事组织需要不同的赛道设计、补给、路标、天气预报、救援安排和应急预案等。越野跑选手遇难原因多为摔伤和失温。
马拉松和越野跑都在奥运会的赛场上亮相过。马拉松自不必说,每届奥运会都不曾缺席。而越野跑仅出现过3次,分别是1912年、1920年和1924年,但在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上由于天气炎热以及赛道设置的混乱,出现了选手中暑,甚至失踪的事件,这也令越野跑项目从此消失在了奥运会的舞台之上。
白银市官员道歉
越野跑将迎来新秩序
从2015年开始,为了让大众健身得到更好的发展,体育总局放宽了对赛事的审批,赛事审批权由中国田协下放到地方。
近年出现了一个周末几十场跑步赛事的热闹场面。越野跑赛事公司也多了起来,这就给了很多“草台班子”有利可乘的机会,他们有的打起了国内“最难最虐、线路最长”的旗号,吸引众多跑者前来参赛,但沿途路标、打卡补给、救援措施等安全保障方面却远不到位。就在5月初的乌蒙山超级越野赛上,一位杨姓选手就因失温致幻导致丧命。还有些赛事虽没发生严重事故,但也被参赛人员发现各种安全隐患。
黄河石林越野赛意外发生后,体育总局的一封加强赛事安全的会议文件在各大群里传播。在公众看来,这封文件意味着越野跑终于有人管了。如今许多越野赛都被立刻叫停。那么,叫停之后呢?谁来为这个越来越人参与的项目制定规则?
黄河石林越野赛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希望中国的越野跑协会能早日成立,让专业的人制定标准,确定行业的准入门槛。同时,办赛方、参赛者、政府和大众,都必须认识到户外运动的高危性。只有认识到风险,才能据此发展出专业的组织方式和救援方式。参赛者也要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合适的活动;如遇到问题,要懂得如何自救。
业内还呼吁加强对户外活动服务提供方,即公司、救援组织、政府等的培训,参赛人员同样应接受培训,并应由专业协会承担培训业务。
面对野蛮生长的市场,尤其是在出现较大事故的情况下,更应该加强管理。但在“一刀切”之后,也需要更有效的管理办法。
越野跑与马拉松不同,其内部各赛事之间因地形地貌、距离、海拔、天气、技术门槛等因素千差万别,不易标准化,有些操作在这个赛事适用,在另一个自然环境中就不适用。
这就需要让规则的制定者,深刻理解这项运动的本质。他们要从体制内走到山野,深入了解国际成熟赛事的运作规则,关心国内参赛者的群体构成,不能还停留在单纯借鉴已有的竞技体育的管理思路。
只有走进这项运动,才会明白它的魅力与风险,制定出更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