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号

观音阁屹立在裸露的龙蟠矶石之上

峭壁起江心,

层台水面浮。

岂堪龙久卧,

但见石长留。

云影轻帆处,

桡声夜渡头。

问津何处是,

一柱砥中流。

这是清朝诗人姜愃《龙蟠晓渡》中描述的鄂州观音阁(纯阳楼)。

龙蟠矶与观音阁

观音阁坐东朝西,逆水而立,为典型的木框架结构亭阁式建筑,阁内有一亭三殿二楼,总面积300多平方米。布局得体,构筑精巧,选址别具匠心,700年屹立不倒,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阁”。

龙蟠矶上稳如泰山

观澜亭下波涛汹涌

2022年这个夏天,长江流域大气环流出现严重异常现象,注定了长江流域又将发生重大干旱事件。据推测本次旱情为61年来最为严峻的一次干旱事件。

层层叠叠的龙蟠矶石

入夏以来,受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影响,到8月18日,仅上游重庆市就有66条河流断流,25座水库干涸,嘉陵江也已被晒干露出江底。下游,江西九江,鄱阳湖鞋山水域,湖滩露出。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均为有实测记录以来同期最低。近期,长江武汉段水位同样创历史同期最低,出现罕见的“汛期反枯”现象。

观音阁出现少有的“汛期反枯”现象

被滔滔洪水围困的观音阁(转载网络照片)

按理,往年夏天长江流域进入洪水期,

观音阁虽然处在蟠龙矶石最高之处,依然会被滔滔洪水包围,有的年份甚至被洪水吞没至房檐,十分凶险。

武昌门下的观音阁

观音阁位于江心巨石之上,距离岸边尚有千米,距离明清的武昌城的城门武昌门也有2000米远,游客无法抵达,观音阁常年处于关闭状态,不定时由当地文物保护部门登上去维护,每到枯水期和汛期,文管部门都要发布禁止游人私自入阁公告。近年汛期,一段游泳爱好者闯入观音阁短视频在网上疯传,鄂州市博物馆发布紧急通告,内容显示,为确保观音阁汛期文物安全,任何人不得私自上观音阁,违者将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观音阁

旱时遥想,回澜更汹涌

观音阁,历数兴衰,在长江上屹立700年,演绎着一代又一代人兴修立阁年谱,我们应该记住下边这些史料和人士。

观音阁正面平视图

据《武昌县志》记载:宋时龙蟠矶建寺,历代有兴废。据史书考证,元代始建龙蟠寺,至正五年(1345年),武昌县邑达鲁噶齐铁山(蒙古族人)垒石筑台,建成蟠龙矶寺,此为观音阁前身,后正式命名为观音阁。

龙蟠矶上观澜亭

明弘治元年(1488年)初,僧人觉寿对观音阁进行了募修。

明代嘉靖六年(1527年)春,观音阁被毁,武昌知县许穑卿率幕僚登临蟠龙矶,叮嘱僧人觉寿的徒弟宗洪与鄂之诸大夫元溪、陈銮等集资重修,并增建纯阳楼和观澜亭。

700年岁月,“桡”声依旧

嘉靖十年(1531年)冬,新任知县李宗旸率幕僚修葺。

清同治三年(1864年)八月,文华殿大学士钦差大臣湖广总督官文(满族人)驻节黄州,偶望武昌江心有小岛曰蟠龙矶,获知为武昌八景之一,登岛写下了“龙蟠晓渡”四字,并捐资千金,嘱邑大夫王家璧重修勒石于门楣。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水灾严重,“怪风三昼夜,恶浪飞数丈,横捣阁之墙壁,梁栋殿宇边房随浪而逝”,后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寺主持李元科与鄂之居士郑履中合力向民绅商募资重修。

民国二十年(1931年),大水比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之水小三尺,栋崩椽塌,寸木片瓦无存,适逢木商陈芝生乘木排顺流东下,搁浅于矶头,推不能进,挽不能退,乃捐洋数千,杉木60根,主持张庆义会同地方绅士等重新修缮。

THE END
0.一张美国西南部地区的航天照片,清晰地反映了干旱环境和流水地貌首先,这是一张可见光遥感照片,我们从航天照片中可以看到,整个区域的色调以黄褐色为主,地表十分荒芜,大部分地区地表裸露,地表自然带以荒漠自然带为主,地表环境十分干旱。实际上我们知道这一地区,往西距离太平洋并不遥远,但是由于受高大山脉的阻挡,太平洋水汽难以进入,而这里往东距离大西洋的距离又十分遥远,导致区域内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不仅仅是照 jvzquC41yy}/lrfpuj{/exr1r1?9hki6ef745B
1.一百多年前河西老照片(特辑)不过,1910年(宣统二年)3月,《泰晤士报》记者乔治·沃尼斯特·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克服种种困难,深入甘州、凉州、肃州一带,拍摄了珍贵的影像资料。甘州、凉州、肃州都在今天的甘肃省境内。莫理循的这些照片,让我们看到了历史上干旱、贫瘠的甘肃以及此地生活困苦的居民。jvzquC41yy}/onnrkct/ew45f;}y2€y
2.老照片再现清末1910年的甘肃(一)晚清时期,陕甘地区因深居西北内陆,交通不便,很少有摄影师踏足这块土地拍摄照片。不过,1910年(宣统二年)3月,《泰晤士报》记者乔治·沃尼斯特·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克服种种困难,从陕西咸阳出发,途经甘肃平凉、兰州、凉州、甘州、肃州,出嘉峪关进入新疆,经哈密、乌鲁木齐、石河子,一路西行到达伊犁,尔后向南翻越jvzquC41yy}/onnrkct/ew45fc€zd@f
3.2022外媒照片精选茫茫宇宙里这颗星球上的一年新闻频道微光查阅了时代周刊、纽约时报、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CNN等外媒的数百张年度照片,从中寻找同频共振的瞬间,试图通过这一版本的精选,凝视复杂的情绪与意义,探索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 这是茫茫宇宙里,这颗星球上的一年。 1月1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斯利那加西南部的巴德加姆县举行疫苗接种活动,医护人员福奇亚为一jvzq<84pgyy/{xzvj0io1sxzy1814;641v814;6449e26;6;228/j}r
4.照片背后的历史烟云(上部)▲一张泛黄的照片 2020年4月21日,因为霍晓军在群里上传了一张泛黄的天主教合影老照片,李增辉满怀希望地问道:“背面有字吧?”晓军回答: “有字。”代昊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能看看吗?”照片翻过来了,就翻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宜昌宗教史。 ▲照片背后的名字 jvzquC41yy}/onnrkct/ew45d8l{nBs
5.晚清真实老照片图4让人心酸图7非常羞耻图9让人愤怒晚清真实老照片:图为晚清一位官员被八抬大轿抬着出城,前面一群士兵开道,非常的威风。 晚清真实老照片:因为一群因为干旱而背井离乡的难民,他们不仅没地方住、也没有饭吃,身上的衣服也是破烂不堪,还有的人因为几天没吃饭而饿晕在地上,让人非常心酸。 jvzquC41mct/eqnpc0ipo8ftvkimg8>;74?4ajqn0jznn
6.解治龙:用镜头记录会泽易地扶贫搬迁史——看解治龙摄影作品集在《乌蒙山十萬人大遷移——会泽县易地扶贫搬迁纪实》摄影作品集中,最早收录的是一张拍摄于2010年4月1日,反映会泽县马路乡遭遇严重干旱的村民从悬崖下的牛栏江背水抗旱照片。照片中,荒凉的大山、崎岖的山路、背水的土坛、衣上的泥巴、忧郁的表情,无一不在诉说着生存环境的恶劣让群众生活贫困,改变贫困是每个基层工作jvzq<84sl0}fpvnpi0io1€men1814<541v814<544:e8;A64394ivvq
7.干旱枯树背景干旱枯树摄影图片干旱枯树壁纸摄图网提供海量的干旱枯树背景图片、干旱枯树摄影图片、干旱枯树正版图片、干旱枯树壁纸下载,搜索干旱枯树图片资源就来摄图网!jvzquC418;?qkl3eqo5uwyncp1viq}t/78?92<3jvor
8.夕阳下干旱的土地裂纹自然风景图片下载觅知网提供夕阳下干旱的土地裂纹自然风景原创图片下载,图片可用做设计、配图、壁纸等场景使用,作品编号:1690428,尺寸为6000*4000像素,格式为jpg。更多自然风景,黄昏时分,夕阳,落日,干裂的地面,地面裂纹,夕阳西下,土地干旱等图片,尽在觅知网。jvzquC41yy}/7:rk|0ipo8ywrkgo1:;;26890qyon
9.(必备)保护水资源教案20篇主持人乙:水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人人都离不开水。如果有一天地球没有了水,会怎样?让我们一起看看干旱地区的照片。 合:水是如此宝贵,它所面临的现状却如此严峻,我们每个人从小就要保护它,爱护它,节约每一滴水。 <二>诗朗诵:《水是生命之源》 水是生命之源 水是生命之源, 她像乳汁般甘甜。 她让森林青翠欲滴, 她使花朵缤纷灿烂。 她让小鸟歌唱婉转, 她使jvzq<84yyy4vpsx0eqs0{xzygp5ccxmwuj{j|r~wcppjcxfpqz}t0qyon
10.一百多年前河西老照片(特辑)不过,1910年(宣统二年)3月,《泰晤士报》记者乔治·沃尼斯特·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克服种种困难,深入甘州、凉州、肃州一带,拍摄了珍贵的影像资料。甘州、凉州、肃州都在今天的甘肃省境内。莫理循的这些照片,让我们看到了历史上干旱、贫瘠的甘肃以及此地生活困苦的居民。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42852h6296813A79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