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我国的新疆,就会想到广阔的面积上,几乎都是大沙漠和戈壁滩。
这时候就有人脑洞大开了:假如能将别处的水引向新疆,给予它充分的水分滋养,是不是就能造出万亩良田?
其实在我国以前还真的存在一个名叫“引渤入疆”的规划,具体操作是:花3000亿元,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经过海水淡化之后,将渤海中的水送入新疆。
那么这种构想的工程真的有可行性吗?它的难度又有多大?假若真的成功了,给了新疆充足的水源,那么处处是戈壁滩的新疆是否能变得绿洲相连?
最“不缺水”的干旱省份——新疆
你知道吗?实际上新疆是我国最“不缺水”的省份之一。
在新疆,总共有大大小小570多条河流,按照人均占有的水资源来看,新疆的人均水资源有3365立方米,与之相对比的,是全国的人均水资源,只有2099立方米!
那么,为什么人均水资源这么高的新疆,却还是用水困难,处处还是戈壁滩呢?
答案就在于,新疆虽然不缺大大小小的河流,但是这些大河几乎都是外流河。虽然从新疆流过,但也仅仅只是从新疆流过。
比如说,咱们之前地理书上都学过的伊犁河,虽然这条河流的占据了新疆水能蕴藏总量的21%,但是伊犁河最终的归宿,却是隔壁的哈萨克斯坦,每年将130亿立方米的水量注入到哈萨克斯坦的巴尔碦什湖。
再比如说,还是咱们之前地理书上学过的额尔齐斯河,途经新疆、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之后,最终流入北冰洋。
看到这些资料之后,总会有人觉得非常可惜,这么多的水源只是途经新疆,就让途经的地区焕发生机,绿洲相连,连带着经济也得到快速发展。
于是在2010年的“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上,有专家就新疆的用水困难,提出了引渤入海的构想,而这构想一经提出,也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这个工程的设想是这样的,首先就是从渤海的西北海岸,将海水提送到内蒙东南进行淡化,接着再顺着北纬42度线,经过燕山,阴山,向西进入到居延海,最后绕过马鬃山进入新疆。
在这个设想中,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要在沙漠中形成人造湖,然后通过增加水蒸气的量,进而增大降雨,最终达到沙漠变绿洲的最终目的。
而这个引渤入疆的工程也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在第一阶段中,从渤海的西北岸,将海水提上1200米左右的海拔高度,然后用直径3.2米的玻璃钢管进行输送;
第二阶段,就是建造一个320公里的地下隧道,然后将海水送到内蒙进行淡化;
最后是第三阶段,通过运用一根直径5.8米的玻璃钢管,将淡化后的海水送往新疆。
通过这三个阶段,就可以成功的完成引渤入疆的这项大工程。
工程阶段是给出来了,但是质疑声也随之而来,首先就是该工程的成本问题:一个是抽水成本,一个是淡化成本。有人做了一个成本估计,预估总投资额大概在3000亿!
要知道,整整三千多亿,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假若真的开始动工的话,那可真是一项世界瞩目的大工程。
其次大家质疑的地方还主要集中在一点,那就是引渤入疆这项工程的可行性有多少。
而要说一项工程的可行性,那必然还要回到它的成本问题上来。
首先就是因为它的成本太高,导致这项工程变得”不可行,不可想象“,这可不是作者说的,而是中国工程院根据它的成本所的出来的结论。
因为成本过高,经过淡化后的海水一吨将达到10元左右的价格,10元,要知道普通的居民用水价格才两块多,商业用水也才4块多。
修建此工程之后,直接将居民用水的价格翻了近四倍,也难怪中国工程院会说,这项工程”不可行”了。
另外,除了在成本上的可行性不高之外,引渤入疆还有另一个风险,那就是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假若给新疆提供充足水源,新疆真的能够变回绿洲吗?
尽管引渤入疆的这项工程可行性不高,但是仍然抵挡不住大家对于新疆的美好构想。
有人就曾对新疆提出个这样的问题,假如真的给了新疆充足的水源,那么新疆真的能够变回绿洲,造出万亩良田来吗?
答案是可以的。截至目前为止,新疆的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沙漠变绿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新疆的阿克苏地区。
在阿克苏推行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的工程,以柯柯亚荒漠绿洲化工程为开端,一代接着一代,一年接着一年,就这样,无数勤劳的新疆人用着愚公移山的毅力,硬是将戈壁变成了绿洲,荒漠变成了果园。
在去年的5月13号,新疆入选了全国第一批山水林田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项目,计划用三年的时间,总共投资50亿元,对阿克苏河流域生态环境进行综合的改造提升,翻开该地区的绿色新篇章。
由该示例可以看出,新疆的戈壁和荒漠并不是永久的,只要在正确科学的方法指导下,荒漠也能够变成绿洲,沙漠也能够创造生命的奇迹。
除此之外,还有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尽管“塔克拉玛干”在新疆的语义中是“死亡之地”的意思,这片淹没在沙漠地下的住所,自古以来就透露出浓浓的萧瑟之意。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近几年卫星监测到这片贫瘠干旱的大荒漠,却在悄无声息的变绿。
事实上,不仅整片新疆地区有绿洲化的倾向,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整个中国都在变得更绿。我国用实际行动,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据2019年的调查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全球叶面积增长了百分之五,增长的面积相当于整个亚马逊雨林的大小,其中四分之一的贡献都来自中国。
而这统统都要归结到我国科学有效、对症下药的荒漠化治理。
在当下,一方面沙漠化经过治理之后变成绿洲的地区不在少数,另一方面,又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导致荒漠化的速度也在同步加快,其中两者的过渡区域也在不断的被侵占。
因此,假如能够给新疆充足的水源,有了源源不断的水资源,外加上我国科学有效的荒漠化治理技术,那么我相信,新疆地区的沙漠变绿洲一定会变成现实。
新疆变成绿洲之后,中国又将有什么样的变化?
在上文讲述的假设新疆荒漠变绿洲之后,我们再在此基础之上再做一个假设,那就是假设新疆地区的荒漠都变成了绿洲,整个中国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首先,最明显的一点,就将体现在新疆强大的粮食产出能力上。
现在新疆的耕地面积位居全国第四,排在黑龙江、河南、内蒙这几个农业大省的身后,但假若新疆的荒漠都变成了绿洲,可供种植的面积一下子得到了质的爆发。
要知道,塔里木盆地的面积,相当是乌克兰全国的耕地面积,而乌克兰的谷物出口量在世界上排行第二。
通过简单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来,假设一亩的亩产在300斤,那么整个新疆的粮食产量将增加整整9000万吨,再加上新疆的原有粮食产量1500万吨,新疆的总粮食产量将达到1.5亿吨,正好是黑龙江粮食产量的1.5倍。
因此,假若新疆变成绿洲相连的美好景象之后,对全国的农业发展将是有巨大影响的。
全国仅需要新疆、黑龙江、河南、山东这几个省份来进行供粮,便足以满足全国14亿人口的粮食所需。
其次,当新疆出现遍地绿洲的景象之后,还会对气象降水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
以往的荒漠变成了绿洲,这新增的1500亿立方米的水源,无疑就是一个巨大的空气加湿器,会在新疆地区先形成内循环,然后经过蒸发之后,形成大概450亿立方米的新增降水。
这些新增的降水,不仅会对新疆地区的发展做出巨大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周遭的其他省份,带去一系列“蝴蝶振翅”的影响。
最后,新疆新增水源的另一个重大影响,从新疆本地的角度来说,就是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进一步发展;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产业链。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表明,新疆的用水分布图中显示,其中农业用水占了92%,但是商业用水仅仅占了2%。
但就是这百分之二的工业用水,却让新疆铲提供了全国89.5%的棉花,“新疆棉”也举世闻名。
假若新疆有了充足的水源,那么新疆的工业发展也能够有一个质的飞跃,以往的西域古国说不定也能够再现。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