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持续!北方多地气温破℃局地发干旱预警

中新网北京6月8日电 近期,今年以来最大范围高温天气“炙烤”北方,多地高温屡创纪录,中央气象台已连续3天发布高温预警,同时,高温少雨也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严重旱情。

资料图: 6月4日,山东发布首个高温橙色预警。济南街头人们全副武装出行。 赵晓 摄

酷热难耐  华北开启“烧烤”模式

近期,中东部天气呈现“南雨北热”,南方经历接连不断的暴雨,北方也在经历今年以来最大范围高温天气。

中央气象台预计,6月8日白天,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南部、吉林中西部、辽宁西部、河北大部、北京、天津、山东中西部、河南中东部和北部、湖北北部等地最高气温35~36℃。

其中,内蒙古东南部、吉林西部、辽宁西部、河北东部、北京、天津、山东中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内蒙古东南部局地可达40℃以上。中央气象台6月7日18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具体来看,河北近期气温强势上升,天气晴热为主,石家庄、邢台、邯郸的部分地区7日最高气温可达41℃

北京炎热也不断升级,8日最高气温或高达38℃,9日气温重回35℃以下,但依旧炎热。目前,北京正处于今年首个高温蓝色预警中,预计6月7日至8日,北京大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将达36℃以上。

中国气象局提醒民众,6月,35℃以上高温天气增多,将影响公众日常生活、人体健康和水电供应;此外,高温天气下因用电量过高,电力设备负载大易引发火灾。公众需密切关注高温预报预警。

气温高、降水少  高温致干旱、臭氧污染多发

中国气象局在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6月气候做出预测,预计全国大部气温偏高,黄淮西部、江淮、江汉、江南东部、西南地区东北部等地区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

高温影响下,一些地方出现了干旱和臭氧污染等情况。

5月10日至6月5日,河南省平均降雨量5.5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九成多,为有资料记录以来,同期降雨量最少的一年。同时,全省出现大范围、持续性的高温天气,河道来水不断减少,水利工程蓄水不足,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河南省水利厅6月5日17时起已启动Ⅳ级水旱灾害应急响应。要求强化监测预报、加密会商,科学研判旱情发展趋势,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重点确保旱区群众饮水安全,最大限度降低灾害的影响和损失。

高温的“烤验”下,内蒙古自治区干旱面积也不断扩大。内蒙古气象局5日表示,自治区干旱面积超四成,其中牧区旱情严峻。

此外,受大陆暖高压东移影响,安徽北部也出现持续高温天气,由于长江以北最近一段时间降水少蒸发快,大部分地区出现旱情,部分地区出现重旱,局部达到了特级旱情。

高温也导致了大气污染问题,根据《2019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近年来中国臭氧污染问题逐步显现,臭氧已成为影响夏季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

生态环境部官方微博7日发布消息称,6月8日-10日,受高温天气影响,中国华北中南部将出现臭氧轻至中度污染过程,部分城市可能出现重度污染。受大风影响,西北局地部分时段可能出现颗粒物重度及以上污染。

资料图:5月2日,北京持续高温天气。图为民众戴口罩出行。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高温天太难熬?发放高温津贴、考场配空调

炎热的气候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影响,特别是对于要在7月进行高考的考生来说,更要注意防暑降温。

目前,已有一些地方明确将在高考考场中配置空调。

截至6月5日晚,安徽省已至少有合肥、蚌埠、淮北、马鞍山、宣城、安庆等多个地级市教育部门明确表示会安装空调。在湖北,武汉市招考办副主任黎美东曾对媒体透露,今年,武汉市所有高考考点将配空调。

在天气更炎热的海南,早在今年1月,海南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三场记者会透露,海南把“高考考场空调设施配置”作为了今年的为民办实事事项,明确今年将完成海南全省高考考场的空调配置。

高温天气,需要户外作业的人员要注意防暑降温,相关单位也要落实高温津贴的发放。

全国总工会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职工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级工会把服务和保障职工健康纳入工会工作的重要日程,提早安排部署,推动防暑降温工作落实。

《通知》要求,督促用人单位采用良好的隔热、通风、降温措施,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职工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为职工提供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和高温作业休息场所,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等。

根据2012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等四部门制定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

此外,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THE END
0.中国降雨带北移,为何北方还干旱?研究:喜马拉雅山脉方向在改变这就是气候变化的复杂化,气候转变之下的我国降雨格局转变,从大体的趋势来看,我国雨水带北移了,这一点没有多大的问题了。 然而,说到这里,不少人也在说,这北方都干得不行了,这雨水带北移在哪里。 雨水带北移,为何还干旱? 没错,这今年季节性变化之中,其北方少雨也是事实,其中河南,陕西,甘肃等地还是大面积的jvzquC41ygh/vxzvkcu/exr1ctzjeuj197664=9235625>=45960
1.中国北方地区40年来湿润指数和气候干湿带界线的变化本文研究了中国北方地区 196 1~ 2 0 0 0年 4 0年间气候干湿带界线分布和 10年际变化。 4 0年来中国北方地区 ,在东经 10 0°以东地区 ,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不断波动向东推进 ,2 0世纪 90年代比 6 0年代向东和向南扩展 ,半干旱区面积扩大 ,半湿润区面积缩小 ,气候jvzquC41yy}/fu~l0ci/ew4EP1710:6:435zl;52627129;
2.中国西北气候干湿变化研究进展胡子瑛等研究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气候干湿变化,同样指出近五十年来,西北西部地区呈湿润化趋势,其中冬季湿润化最为显著而西北东部地区呈干旱化趋势,从时间尺度上来看,西北西部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转为湿润期[47]。 4.2 帕尔默干旱指数 帕尔默干旱指数基于水分平衡方程,考虑温度、降水、土壤湿度等因素,能够有效地描述jvzq<84uejupn7ktggqbq‚fp0eun1ko1kiyot{4424703;24;17769<:62::3>59627/uqyon
3.改善气候变化的措施范文杜瑞英等[16]利用同样方法研究表明,在不考虑CO2对小麦影响的情况下,由于热量充足,只要水分条件适宜,未来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麦产量整体都有增产趋势。与以往研究所采用的全球气候模式(GCM)相比,区域气候模式在模式验证、时空分辨率、对地形的表述以及模式的不确定性方面有显著的改善,比以往大气环流模式和随机天气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28;?/j}rn
4.黄淮海平原典型站点冬小麦生育阶段的干旱特征及气候趋势的影响摘要:以黄淮海平原为研究区域,选择了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5个站点,使用相对湿润度指数,从气象干旱的角度分析了近30年冬小麦各主要生育阶段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干旱特征的气候趋势影响,结果表明:(1)黄淮海平原冬小麦除苗期外其他生育阶段干旱由北向南逐渐减轻,在冬小麦播种-出苗期南部有干旱化的趋势,而北部有干旱减jvzquC41yy}/gltnqiodc7hp1uzyd8hj1jznn872365228xvzd813<5826743=3j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