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地球气候开始两极分化!中国南方继续多雨,北方则更干旱气候变化降水季风

科学前沿观天下 笃学明理洞寰宇

全球变暖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已经并不陌生了,其影响甚至关乎于人类的发展与存亡,但你真的了解这个词的真正内涵吗?全球变暖仅仅意味着全球温度的上升吗?其实不然。受到全球变暖影响而引发的气候变化不止是温度上升这么简单,随之而来的还有更加极端的干燥或潮湿,地球气候开始两极分化......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无疑是个坏消息——意味着我们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气候威胁。

旱季和雨季是由于地球不同纬度的季风和洋流循环叠加所形成的,但是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地球洋流和季风可能会因此加强或者减弱,这便使得世界一些地方迎来更多降雨或者蒸发更多的地表水。研究发现,之前受旱季和雨季的影响而遭受极端天气的地区,随着气候进一步变化,这一趋势将变得更加强烈。

研究人员发现,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那些在春夏季降水量高,而在秋冬季降水量稀少的地区,这样的地区包括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及孟加拉国和缅甸,巴西的内陆带、横跨非洲东西向的两个区域以及澳大利亚北部都是重要热点。在中国,这种气候两极分化的现象则不那么显著,但东部夏季降水在未来可能进一步加剧,华北、西北内陆地区则将面临一定程度的干旱。

降雨量的变化将导致旱灾或洪涝等自然灾害。无论是旱灾还是洪水都将对农业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引发饥荒。研究人员表示,洪水似乎更让人感到担忧,因为这对人民的生命财产产生了直接的威胁,也对城市的抗洪能力和应急救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警惕的是,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干旱和洪水在一些地区的频繁发生,气候的两极分化已经越来越明显。

研究人员将世界划分为九个陆地区域,对比研究了1971-2000年每个区域的年降水量以及时间水平上的季节波动。研究发现,要想保证干湿季节的相对稳定,全球温度需要维持在工业化前水平的±2摄氏度之间(等同于巴黎协定的要求)。如果本世纪末气温比工业化前上升3.5摄氏度甚至5摄氏度(最坏情况),届时将有可能爆发水危机。

毋庸置疑,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要想保证未来水资源的正常使用,我们需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不断优化淡水供给。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我们应该通过改进技术来有效地为农作物进行灌溉,以为不远的未来做好准备。同时,控制全球气温上升速度也是必不可少的,温度的变化间接使得降水量发生改变,所以,降低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是迫在眉睫的。

责编/朱张航宇

参考文献:Goutam Konapala, Ashok K. Mishra, Yoshihide Wada, Michael E. Mann. Climate change will affect global water availability through compounding changes in seasonal precipitation and evapora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 (1)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中国降雨带北移,为何北方还干旱?研究:喜马拉雅山脉方向在改变这就是气候变化的复杂化,气候转变之下的我国降雨格局转变,从大体的趋势来看,我国雨水带北移了,这一点没有多大的问题了。 然而,说到这里,不少人也在说,这北方都干得不行了,这雨水带北移在哪里。 雨水带北移,为何还干旱? 没错,这今年季节性变化之中,其北方少雨也是事实,其中河南,陕西,甘肃等地还是大面积的jvzquC41ygh/vxzvkcu/exr1ctzjeuj197664=9235625>=45960
1.中国北方地区40年来湿润指数和气候干湿带界线的变化本文研究了中国北方地区 196 1~ 2 0 0 0年 4 0年间气候干湿带界线分布和 10年际变化。 4 0年来中国北方地区 ,在东经 10 0°以东地区 ,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不断波动向东推进 ,2 0世纪 90年代比 6 0年代向东和向南扩展 ,半干旱区面积扩大 ,半湿润区面积缩小 ,气候jvzquC41yy}/fu~l0ci/ew4EP1710:6:435zl;52627129;
2.中国西北气候干湿变化研究进展胡子瑛等研究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气候干湿变化,同样指出近五十年来,西北西部地区呈湿润化趋势,其中冬季湿润化最为显著而西北东部地区呈干旱化趋势,从时间尺度上来看,西北西部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转为湿润期[47]。 4.2 帕尔默干旱指数 帕尔默干旱指数基于水分平衡方程,考虑温度、降水、土壤湿度等因素,能够有效地描述jvzq<84uejupn7ktggqbq‚fp0eun1ko1kiyot{4424703;24;17769<:62::3>59627/uqyon
3.改善气候变化的措施范文杜瑞英等[16]利用同样方法研究表明,在不考虑CO2对小麦影响的情况下,由于热量充足,只要水分条件适宜,未来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麦产量整体都有增产趋势。与以往研究所采用的全球气候模式(GCM)相比,区域气候模式在模式验证、时空分辨率、对地形的表述以及模式的不确定性方面有显著的改善,比以往大气环流模式和随机天气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28;?/j}rn
4.黄淮海平原典型站点冬小麦生育阶段的干旱特征及气候趋势的影响摘要:以黄淮海平原为研究区域,选择了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5个站点,使用相对湿润度指数,从气象干旱的角度分析了近30年冬小麦各主要生育阶段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干旱特征的气候趋势影响,结果表明:(1)黄淮海平原冬小麦除苗期外其他生育阶段干旱由北向南逐渐减轻,在冬小麦播种-出苗期南部有干旱化的趋势,而北部有干旱减jvzquC41yy}/gltnqiodc7hp1uzyd8hj1jznn872365228xvzd813<5826743=3j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