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从秀洲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获悉,2023年度“浙江农业之最”纪录日前公布,嘉兴市共有7项纪录,其中秀洲区占据3项,数量列各县(市、区)第一。
据悉,这3项“浙江农业之最”纪录分别是秀洲区东兴生态农场创下的大麦最高亩产497.29公斤、大麦最高百亩方亩产476.07公斤,以及嘉兴市进知莲藕营销专业合作社创下的最长莲藕286厘米。
秀洲一年之内获得3项“浙江农业之最”纪录,这究竟是怎么炼成的?小编深入探访背后的原因。
高产的大麦
最高亩产497.29公斤!最高百亩方亩产476.07公斤!秀洲区东兴生态农场的大麦为何亩产这么高?有何诀窍呢?
小编了解到,大麦最高亩产纪录和大麦最高百亩方亩产纪录的品种均为“浙大9号”,播种量为每亩22公斤。该品种株型较紧凑、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籽粒饱满,丰产性好,品质较好。
农场大麦获得高产,还得益于秀洲区东兴生态农场采用适期播种、全程机械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草绿色防控等大麦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全方生长平衡,有效穗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均有提高。
“11月中旬播种,播种量为每亩20公斤左右;根据土壤肥力水平施肥,施复合肥每亩20公斤,播种后一个月喷施沼液;并做好赤霉病、白粉病等病虫害防治,一旦发现,在发生初期有针对性地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控。”秀洲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技术指导张建英说。
大麦茎叶柔嫩多汁、适口性好、易于消化,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是营养丰富且平衡的优质饲料,对于保证家畜的健康和高产具有重要意义。秀洲区东兴生态农场还探索出了“禽—沼—田”立体复合循环农业模式,将畜禽养殖、沼液、农作物种植及饲料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循环农业绿色生态系统,实现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
“良种良法配套叠加的科学种植管理模式,既突出单项技术又提供综合方案,既注重单点突破又着力系统集成,特别是瞄准制约大麦增产的‘瓶颈’,推动大麦生产突破播种关、病虫关等多个关口,才获得丰产丰收。”张建英说。
最长的莲藕
在嘉兴市进知莲藕营销专业合作社的莲藕基地里,藕农不时弯腰探寻着藏在淤泥里的鲜嫩莲藕,一节节粗壮的莲藕堆满了塘边,一派丰收的景象铺展在眼前。新鲜出土的莲藕,色泽鲜亮、圆整度好、大小均匀、质细白嫩,不仅外观漂亮,而且特别长,都有260厘米左右。
浙江省“最长莲藕”达到286厘米,就是来自这个合作社。该莲藕的品种是鄂莲6号,这个品种有体型长、皮肤白、口感脆、藕孔大等特点,是从湖北武汉引进秀洲的,在这里种植已有6年了,因其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好等优点,深受农户喜爱。
据悉,去年嘉兴市进知莲藕营销专业合作社种植了170亩的鄂莲6号,亩产达到2500公斤左右,比普通品种的莲藕产量高很多,普通莲藕亩产1700公斤左右。
为何这里种植的莲藕这么长?嘉兴市进知莲藕营销专业合作社通过选择合适的品种、注意种植密度、加强水肥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以及合理采收等措施,确保了莲藕的优质、高产。
“每一种莲藕都有其独特之处,因此,在选择种植的莲藕品种时,我关注品种的生长速度、产量、抗病能力、口感等因素,都是实地考察过、品尝过的品种,才能放心引进。”嘉兴市嘉藕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进说,莲藕的生长环境要求非常独特和苛刻,对水质和土壤种类有着严格的标准,王江泾镇拥有得天独厚的湿地生态条件,正是这样适宜的环境才让这里种出来的莲藕品质特别好。
在莲藕的生长过程中,常常会遭遇一些常见的病虫害,例如莲藕腐败病、莲藕褐斑病、莲藕根结线虫病等,导致莲藕的产量下降、品质变差。“最长莲藕”的诞生,还得益于农场加强莲藕生产管控,有效提高了莲藕的品质和产量。
据悉,嘉兴市进知莲藕营销专业合作社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控技术配套使用化学防治措施,发挥植株自身免疫能力和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减少化肥的使用,实现莲藕病虫害的有效控制。
“我们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灌溉,科学施肥,改善通风透光环境条件,实行水旱轮作,并在藕田放养虾和鳖,进行生态养殖,保证了莲藕的品质。”向进说,在种养的过程中减少化肥的使用,使用量减少了约30%。
高效生态农业增添活力
“浙江农业之最”创建活动主要由粮油亩产挑战赛、农产品品质擂台赛、新奇特农产品纪录挑战等内容组成,分产量最高类、品质最优类、最大最重最长最多类、速度最快类等,活动在业内具有较好的权威性、规范性、导向性。
“浙江农业之最”活动吸引了秀洲区很多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农业科技工作者热情参与,扶持培育了一大批农产品品牌,成为农业创高产、创优质、创品牌的有效抓手。“我们通过农业之最的挑战,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增添了新活力。”秀洲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要想把大麦种植到亩产最高和莲藕种植到全省最长可不是件容易事,“最”字的背后是持久的农技探索。
近年来,秀洲区通过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耕地质量监测和提升等项目建设为载体,挖掘种粮潜力,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想方设法增加种粮效益,不断提升全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秀洲区实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行动,以稳面积、提单产为目标,稳步扩大水稻、小麦、大麦制种繁种面积,主推稻渔综合种养、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绿色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侧深施肥等集成技术,并扩大优质主导品种、先进主推技术、绿色高效模式的应用覆盖面。2023年,秀洲区种植大麦3000余亩,水稻制繁种面积5418.9亩,小麦制繁种面积5820亩,完成省级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千亩示范片3个。
加快农业机械化是促进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我们优化调整《嘉兴市秀洲区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对插秧机、秧盘、育秧流水线等机械设备实施区级累加补贴,补贴比例最高达购机价格的60%,并加大育供秧、机播、烘干工等农机化技术推广力度。”秀洲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秀洲区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92%。
秀洲区是浙江省最大的莲藕产区,莲藕种植面积达1.5万亩左右。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秀洲区依托浙北水乡良好的农业基础和湿地资源,探索发展以莲藕为主的湿地农业,引进推广莲藕种植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提高莲藕的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打响秀洲莲藕的品牌知名度。
“秀洲区探索‘莲藕+甲鱼’‘莲藕+小龙虾’等综合种养新模式,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藕渔共赢’。”秀洲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藕渔综合种养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从环境选择、设施改造、莲藕种植、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捕捞和采收、生产档案等一整套规范化种养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确保莲藕的丰产、高品质和安全,促进产业发展,在浙江省绿色农产品协会发布《绿色食品 秀洲鲜藕种植规范》团体标准后,秀洲区又在全省首发《藕鳖综合种养技术规范》《藕虾综合种养技术规范》,为新时期规范藕渔综合种养生产,推进藕渔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和支撑。
近年来,随着秀洲农业产业布局的不断优化,全区粮油、畜牧、蚕桑、渔业、林果、瓜菜等六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种与数量日益增加。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改良生产方式、强化质量管理、注重品牌营销等手段,秀洲区西瓜、水稻、青鱼、蜜梨、槜李等名优农产品不断涌现,呈现“生态、科技、安全”的精品化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