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题库砂漠化土地土地保护与绿化docx

认证主体:李**(实名认证)

IP属地:黑龙江

下载本文档

2025年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题库——砂漠化土地土地保护与绿化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选项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下列哪项不属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界定的荒漠化主要类型?A.风蚀荒漠化B.水蚀荒漠化C.化学生物性荒漠化D.冰川侵蚀荒漠化2.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的最主要自然驱动因素是?A.过度放牧B.滥砍滥伐C.风力侵蚀加剧D.水资源过度开发3.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中,被誉为“绿色长城”的工程通常是指?A.沙漠绿化工程B.沙漠旅游开发C.“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D.沙漠地下水资源开发工程4.下列哪种植物通常被优先选择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防风固沙林建设?A.桃树B.榕树C.梭梭D.水稻5.在土地保护措施中,限制或禁止在干旱脆弱区进行放牧的主要目的是?A.发展畜牧业经济B.保护草场植被,防止过度消耗C.促进牧民定居D.开拓新的牧场资源6.适地适树(草)原则在沙漠化防治中的应用,其核心思想是?A.尽可能种植经济价值最高的植物B.在任何地方都种植相同的先锋树种C.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土壤、水分、风力等)选择最适宜的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D.只种植本地原有的植物种类7.利用飞机或无人机投撒种子进行造林,通常适用于哪些地区?A.交通便利、人力充足的地区B.地形复杂、人迹罕至的干旱区C.城市周边的绿化项目D.土地平整、条件均一的农田8.在沙漠化土地治理项目中,实施封禁治理的主要方式是?A.大规模机械化造林B.人工撒播草籽C.禁止进入或限制在特定区域放牧、开垦等活动D.使用化学药剂抑制沙丘移动9.以下哪项措施主要针对土地盐碱化问题,常用于干旱区土地改良?A.建设沙障B.排水灌溉系统C.植树造林D.人工降雨10.遥感技术(RS)在沙漠化监测与评估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直接进行大规模植树造林B.实时监测沙丘移动速度C.分析土地退化动态变化,评估治理效果D.设计具体的治理工程布局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请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解释下列名词。)1.生物治沙2.沙漠化脆弱性3.绿洲农业4.可持续土地管理(SLM)5.风蚀风积地貌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人类活动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发生荒漠化的主要贡献。2.简述物理性沙害(风沙活动)对农业、交通等设施的主要危害。3.简述工程固沙措施中,沙障的作用原理及其主要类型。4.简述在干旱区进行植树造林需特别考虑的立地条件限制。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下列主题进行论述。)1.论述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在防治荒漠化方面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2.试分析生物措施在沙漠化防治中的独特优势及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3.结合实例,论述可持续发展理念如何在沙漠化土地保护与绿化实践中得到体现。---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D2.C3.C4.C5.B6.C7.B8.C9.B10.C二、名词解释1.生物治沙:指利用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草本)及其它生物(如微生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和功能,通过种植、保护、管理等方式,改善土地条件,固定沙丘,防止土地荒漠化,恢复和重建植被覆盖的过程。**解析思路:*考察对核心概念“生物”在治沙中作用的理解。强调利用植物等生物体及其功能(固沙、改良土壤、防风等)来对抗荒漠化。答案应包含生物措施(植物、微生物)、目的(固定沙丘、防风固沙、恢复植被)。2.沙漠化脆弱性:指特定区域生态系统对导致荒漠化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干扰的敏感程度以及受到干扰后难以恢复的能力。该区域一旦发生退化,就容易被转变为荒漠状态。**解析思路:*考察对“脆弱性”概念在荒漠化语境下的理解。需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敏感度(易受干扰程度),二是恢复力(受损后难恢复程度)。强调区域特性和退化风险。3.绿洲农业: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麓、河流沿岸等地势较低、有地下水或河流灌溉水源的“绿洲”区域所进行的农业活动。**解析思路:*考察对绿洲概念及其农业特点的理解。关键在于限定条件(干旱半干旱地区特定地点)和核心要素(水源保障下的农业)。4.可持续土地管理(SLM):一种旨在维持或提高土地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社区福祉的土地管理方法。它强调土地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协调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解析思路:*考察对SLM核心理念的理解。强调其综合性(经济、社会、环境)、长期性(可持续)以及协调性(多目标平衡)。5.风蚀风积地貌:由风力的侵蚀作用(吹蚀、磨蚀)形成的地貌(如风蚀洼地、雅丹地貌)和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如沙丘、沙垄、黄土地貌等)的总称。**解析思路:*考察对风成地貌基本分类的理解。需区分风的作用(侵蚀、沉积)以及对应的典型地貌形态。三、简答题1.人类活动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发生荒漠化的主要贡献包括: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植被覆盖度下降;滥砍滥伐破坏森林植被,水土流失加剧;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如过度开垦、轮作制度不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板结;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如大水漫灌、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土地次生盐碱化;工程建设活动破坏地表植被,引发扬沙、水土流失等。**解析思路:*考察对主要人为致因的记忆和理解。需列举并能简要说明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不合理耕作、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工程建设等具体活动如何导致土地退化。2.物理性沙害(风沙活动)对农业、交通等设施的主要危害有:掩埋农田、村庄、道路、铁路等,破坏农作物,阻碍交通;吹蚀土壤,带走肥沃的表土层,使土地贫瘠;吹蚀和覆盖建筑物、设施,造成经济损失;携带沙尘,影响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沙丘前移,侵占农田、牧场和城镇,改变地貌景观。**解析思路:*考察对风沙危害具体表现的理解。需从对土地(掩埋、吹蚀)、设施(掩埋)、经济(损失)、环境(空气)和景观(侵占、改变)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3.工程固沙措施中,沙障的作用原理是利用低矮的物理屏障(沙障本身及其形成的植被环境)来改变近地表气流状况,降低风速,减少风对沙面的吹蚀,从而保护沙面,为植物定植创造条件。主要类型包括:草方格沙障(用麦草、稻草等方格状铺设)、黏土沙障(用黏土混合物制成的方格或带状覆盖)、石方格沙障(用石块砌筑的方格)、塑料沙障(如塑料膜、地膜制成的方格或带状)等。**解析思路:*考察对沙障“原理”和“类型”的理解。原理核心是“降低风速、减少吹蚀”。类型要求列举几种常见的人工沙障。4.在干旱区进行植树造林需特别考虑的立地条件限制主要包括:极度干旱的水分条件,土壤贫瘠且干旱,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风大沙多,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极端低温冻害,土壤质地可能过硬或过沙,缺乏必要的立地基础(如母质、地形)等。这些限制决定了必须选择耐旱、耐贫瘠、耐盐碱、抗风、抗寒等特性的乡土树种或经过驯化的外来树种,并辅以必要的水分管理和土壤改良措施。**解析思路:*考察对干旱区特殊环境因子及其对造林限制的理解。需列举关键的限制因子(水分、土壤、气候、风沙等),并点明选择物种和配套措施的重要性。四、论述题1.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自1978年启动以来,在防治荒漠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显著减缓了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扩展速度,有效固定和治理了部分沙化土地;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提高了林草覆盖率;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农牧民收入;提升了人民生态环保意识,积累了大规模生态建设的经验。面临的挑战包括:部分地区林带生存率不高,存在“年年造林、年年死树”现象;工程建设和后期管护投入不足,管护机制有待完善;部分地区存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矛盾;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对林带稳定性构成威胁;如何科学规划、适地适树、提升工程质量和长期效益仍是持续需要解决的问题。**解析思路:*考察对“三北”工程宏观评价的能力。要求分两方面:一是成就(定性描述,如减缓扩展、改善环境、促进发展、积累经验等);二是挑战(具体问题分析,如成活率、投入管护、效益矛盾、气候变化影响、规划技术等)。2.生物措施在沙漠化防治中的独特优势在于:能够从根本上恢复地表植被覆盖,增强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状况,提高土地生产力;具有长期效益和可持续性,形成的植被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能够美化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有助于碳汇功能的发挥,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通常成本相对较低,易于被当地社区接受和参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自然恢复速度慢,尤其在严重退化区;受气候变化(干旱加剧)和人类活动干扰影响大;投资回报周期长,短期内经济效益不明显,难以吸引市场投入;对专业技术和管理要求较高,特别是在物种选择、配置和抚育方面。改进建议:加强乡土植物品种选育和引进;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节水灌溉措施;加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调动社区参与积极性;科学规划,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管理措施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理体系。**解析思路:*考察对生物措施优缺点的辩证分析和提出改进建议的能力。优势方面侧重生态、经济、社会、气候等多重效益。问题方面侧重自然恢复慢、受干扰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等。改进建议需具体可行,如品种、技术、机制、规划等。3.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沙漠化土地保护与绿化实践中得到体现:在治理目标上,不仅追求生态恢复(防风固沙、恢复植被),也关注经济发展(如发展适应当地条件的生态农业、林业、畜牧业)和社会公平(如改善当地居民生计、提高社区参与度、保障牧民权益);在措施选择上,强调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工程、生物、技术等多种措施,并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恢复力;在资源利用上,提倡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避免因过度开发引发新的环境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鄂尔多斯市全面加强水资源高效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鄂尔多斯市位于黄河中上游,为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用水矛盾较为突出,降水量少且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年均降水量190—300毫米,年均蒸发量却高达2000—3000毫米,属于资源性、工程性、结构性、指标性缺水并存地区。全市水资源总量28.58亿立方米,常规水资源可利用量21.16亿立方米,2023年,全市用水总量为17.52亿立方米,未突jvzq<84po0vfqyqg0eun0ls1p4532;9132771l92:895/=622;>297mvon
1.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导学案)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人为因素 所占比例 主要分布地区 过度樵采 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过度农垦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 水资源利用不当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 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2.荒漠化的危害 主要危害 基本内容 造成经济损失 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jvzquC41o0€yzt3eqo5tqoy176=56A:;0jznn
2.2023中考地理复习重难知识点汇总(八)中国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2)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3)林地主要分在山区。 (4)草地主要分币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5)基本规律:平原以耕地为主,高原以草地为主,山地以林地为主。 3.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优势和不足 (1)优势: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92:63
3.地区.(2)土地利用类型④为.该土地利用类型与图二中的地区(5)在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由于开垦荒地,造成土壤沙化,生态环境恶化,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重现当年“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考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 专题: 分析: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我国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f::=;hf4>8c;hh;:9d:=;8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