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扩种大豆为何大有潜力气象是关键因素吗听听专家怎么说!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

每年大豆消费量1亿吨以上

产需缺口9000多万吨

2021年我国大豆自给率不足15%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对于我国大豆主产区东北来说

扩种大豆是

提高我国大豆总产量的必然选择

大豆种植,需要良法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其是探明“天时”

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和

产量形成的先决条件

对于东北三省大豆种植合理布局

防灾减灾以及高产稳产至关重要

大豆潜在种植区呈北移西扩趋势

既然扩大种植面积

是提高我国大豆产量

和自给率的选择之一

那么,当前东北三省的

大豆潜在种植区分布如何

未来怎么通过精细化气候区划服务

支撑国家大豆扩种产能提升工程

东北三省大豆主要生育阶段

中国气象报社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气象系教授、中国气象局全国农业气象服务专家组成员杨晓光等专家,他们团队的最新研究表明

与1961年至1980年相比,气候变化导致1981年至2019年东北三省大豆潜在种植区呈北移西扩趋势,可种植面积增加。

东北三省地处中高纬度

是我国受全球变暖影响最显著地区之一

大部分地区大于等于10℃积温

及其持续日数增加

喜温作物大豆生长季内热量资源增加

潜在种植界限呈北移西扩特征

同时掌握大豆的气候生产潜力以及高产性、稳产性两项指标也至关重要。

气候生产潜力:一个地区作物基于适宜土壤在较高管理水平下由光照、温度和降水条件决定的产量

高产性: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高低

稳产性: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年际之间的稳定性

根据这两项指标

东北三省大豆产区可分为

高产稳产区

高产不稳产区

低产稳产区

低产不稳产区

当东北三省大豆生长季内

热量、降水和辐射资源的分布发生变化时

大豆气候生产潜力的分布特征也随之变化

1961—1980年(时段I)与1981—2019 年(时段II)大豆气候生产潜力不同高产稳产性区域的空间分布

当前研究数据显示

与1961年至1980年相比

1981年至2019年大豆

高产不稳产区和低产稳产区面积增加

其中高产不稳产区空间上

总体呈向东移动趋势

低产稳产区在黑龙江西北部呈西扩趋势

高产稳产区总体向东、向北移动

但面积减少

低产不稳产区在黑龙江西部减少

在吉林西部扩大

总体面积减少

专家建议

因此,在未来实际生产中,可在高产稳产区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在低产区或不稳产区选择合适的大豆品种,并通过改善田间管理措施,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大豆产量。

冷害和干旱影响大豆高产稳产

扩种大豆的主要目的是

提升我国大豆总产量

如上所述

气候资源变化决定着大豆高产和稳定

但提升大豆总产量还要

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

大豆产量受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

低温冷害会延缓大豆生长发育

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进而导致产量下降

干旱则影响光合作用

碳分配、根系生长

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不利影响

二者是东北三省大豆生长季

面临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杨晓光介绍,研究表明:

冷害是大豆高产性的主要限制因子,冷害和干旱是导致大豆产量不稳定的主要因子。

大豆高产性和稳产性的变化

1961年至2019年

低产区较高产区低温冷害发生频次高

其中黑龙江北部和吉林长白山区

受热量资源的限制

冷害频次最高

不稳产区较稳产区干旱发生频次高

大豆生长季内冷害和干旱发生频次的具体特征,可从“时”“空”两个维度探析。

在冷害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上,1961年至2019年,东北三省大豆生长季内严重冷害和总冷害发生频次呈自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趋势,其中低产稳产区和低产不稳产区严重冷害和总冷害发生频次较高,高产稳产区和高产不稳产区冷害发生频次相对较低。

1961—1980年(时段I)与1981—2019 年(时段II)大豆生长季内低温冷害空间分布及站次比变化特征

在干旱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上,1961年至2019年,大豆生长季内不同等级干旱发生频次与累积降水量空间分布相反,轻旱发生频次大于中旱和重旱。另外,不稳产区内干旱发生频次,特别是中旱和重旱发生频次高于稳产区。不同高产稳产区域之间的轻旱发生频次无较大差异。东北三省的暖干化趋势使轻旱、中旱和总体干旱站次比增加。

1961—1980年(时段I)与1981—2019 年(时段II)研究区域大豆生长季内不同等级干旱空间分布及站次比变化特征

东北大豆以雨养为主

充沛降水有利于大豆高产稳产

但东北三省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

导致各地区干旱发生等级和频率不同

大豆不同高产稳产性变化区域以及冷害和干旱发生频次的变化

同时,大豆生长季内累积降水减少

会导致雨养大豆产量波动性增加

因此,随着气候暖干化背景下

干旱发生频次的增加

大豆的部分高产区和稳产区

改变为低产区和不稳产区

专家建议

在冷害影响较大区域,可以选择耐冷性或生育期较短且光能利用率高的品种,以提高产量;在干旱对大豆高产和稳产限制较大的区域,可通过调整播期,使大豆的需水关键期与当地雨季吻合,或选用耐旱品种,以更好地利用降水资源,提高大豆产量稳定性。

THE END
0.干旱指数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受到干旱缺水的制约,实时有效地监测干旱的发生、发展,为农业生产,节水灌溉提供科学服务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利用降水建立干旱指数,能够对干旱情况进行连续监测,既能计算干旱等级,又能估计出区域干旱的发生和强度,可用于区域干旱监测业务。2 jvzquC41yy}/mnuwejooc7hp1cxuklqg1cxuklqgkplpAkzukpktuhy{rgC229+encytko~?2(gsari?6:8989
1.QX/T5971) 引入动态区域监测概念,解决移动性干旱识别问题 2) 建立多维度强度评估模型(公式6) 3) 新增站点重叠率等空间关联指标 请注意,本内容不等同于标准原文,内容仅供参考,本站不保证内容的正确性。准确、完整的信息请参阅正式版文本。 点击查看大图 标准号 QX/T 597-2021 别名 QXT597-2021QX597-2021 发布 2021年jvzquC41o0govyjfkc4dqv4uvctec{i132794:>7943227mvon
2.湘潭市3个站点气象干旱达重旱及以上等级持续干燥少雨导致湘潭市气象干旱快速发展。1月19日,全市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监测显示,湘潭站已达到重旱标准,湘乡站、韶山站达到特旱标准。其中,湘潭站出现重旱7天,韶山站出现重旱及以上9天,湘乡站出现重旱及以上10天。对此,我们采访了市气象台有关专家,就气象干旱成因与趋势进行解读。 jvzq<84yyy4tupv0eqs/ew432;529:43965dqwygpve25><;:34ivvq
3.韶关市近50年干旱与烟草需水量变化特征研究定义区域内干旱发生的站点数与全部站点数之比为干旱站次比,计算公式为: R=mM×100%(7) 式中:m为发生干旱的站点数;M为研究区域内的站点总数。当研究区域一半以上的站点发生干旱时,即R≥50%时,定义为全域性干旱;当R<10%时认为无明显干旱,10%≤R<50%jvzq<84kttohc}j0yj{/gmz0ep5kupl1EP5Z49741X60K;497
4.第14章第3节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Word练习)[对应学生用书P518][基础级训练](2025·湖北随州模拟)某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了异常的高温干旱。6月长江流域北部部分地区出现气象干旱,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6省(市)表现严重,进入8月,流域内74.7%的气站存在旱情。下图示意该年6月1日至8月20日长江流域各类型干旱站次比演变。据此完成1~2题。1.图jvzquC41yy}/|}m0eun1|thv1;42B=4364ivvq
5.河西走廊近57年来干旱灾害特征时空演化分析根据1960-2016年河西走廊及其周边地区15个气象站点的逐月降水系列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表征年、季的干旱等级,分析了河西走廊的15个气象站点的干旱频率、干旱站次比和干旱强度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近57年来,河西走廊地区年尺度、春季、夏季和冬季的干旱站次比均呈减小趋势,秋季干旱站次比呈现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jvzq<84yyy4h{z}0ce4dp8HP136/9>741l4ju|s03261/9:560813A3222>2
6.成果检索武汉大学机构知识库(Wuhan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WHU IR)始建于2016年,由图书馆联合学校相关部门合作开发建设和维护,是典藏武汉大学自成立以来所创造的各类知识成果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2022年,为有效解决学校论著成果数据管理存在的收录不准不全、数jvzquC41qrkok{3yjw4ff~3ep1GdjrjxgokovMjvckr0XRUa62l7f
7.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分析北方旱作地区春玉米干旱时空变化【摘要】:采用1961-2018年北方旱作区156个气象站日值气候数据和1991-2013年春玉米生育期资料,依据干燥度指数将北方旱作地区划分为4个亚区。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通过分析各亚区水分供需状况、CWDI年际变化、干旱站次比和频率,揭示了中 下载App查看全文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HPb72446:29;0jvs
8.淮北平原冬小麦农业干旱时空变化规律【目的】探究淮北平原冬小麦农业干旱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以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作为干旱指标,分析淮北平原1957—2018年各地区冬小麦各生育阶段CWDI年际变化趋势、空间分布、波动范围、干旱站次比和空间频率分布,探讨淮北平原冬小麦农业干旱 引用:0次下载:475次 jvzquC41tgge0lsmk0tfv8|gd1Ppw{scn1Gsvrhng1MHR\72467229>0jvsm
9.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淮河流域近50年干旱时空分布特征摘要:根据淮河流域30个国家基本气象站近50年的月降水量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作为干旱指标,从干旱频率、干旱站次比、干旱强度三个角度并结合气象要素倾向率对淮河流域的干旱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度与夏季干旱站次比和强度均呈轻微减少趋势,春季、秋季和冬季干旱站次比呈增加趋势,干旱强度呈轻微增加jvzquC41yy}/jjsurwh/q{l1lq{spjq1RcvftRshqtsbvrtp0cyqzHucrgxJFF88:9>
10.2024年04月浙江省湖州法院2024年公开招录20名司法雇员笔试历年???2018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共演出312.46万场,比上年增长6.4%,其中赴农村演出178.82万场,赴农村演出场次占总演出场次的57.2%;国内观众13.7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农村观众7.79亿人次;总收入366.73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演出收入152.27亿元,增长3.1%。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9129761>5524:55:92338557xjvo
11.报告显示:2024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新闻频道具体来看,2024年,我国四季气温均偏高,冬季冷暖起伏大,春、夏、秋季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空间分布上,全国各地总体呈现一致偏暖特征,北京、天津等19个省(区、市)气温为1961年以来最高。全年达到极端高温事件标准的站次数占全国监测总站数的比例为0.59(站次比),较常年值偏多0.47(站次比)。jvzq<84pgyy/{xzvj0io1ps142862?4v42862?78a3<1::99;0nuo
12.基于SPEI指数的长江中下游流域干旱时空特征分析【摘要】: 基于长江中下游流域1961—2015年129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和降水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长江中下游流域近55年年尺度及各季节干旱变化趋势、站次比、强度和频率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干旱和区域气温、降水变化及ENSO的关系。结果表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YUZK723:782;=0j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