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干旱敏感区国家之一年或是起点,全球变暖下还将扩大气候变化长江中下游地区

2022年的气候变化之下,我相信大家也看到了,今年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地均遭遇了极端性的气候现象影响。

并且高温,干旱的存在非常强烈,例如:据欧盟哥白尼气候中心指出,欧洲三分之二的区域都因干旱处于不同程度的警戒状态,这可能是欧洲近50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旱灾。

中国长江流域遭遇了60多年来最严重的干旱等等,这都说明了极端性干旱严峻。

当然,干旱与其同步的高温也很强,例如:在9月,美国还出现少有的近53度高温。这些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极端性气候出现在地球上,已经是一个事实。

然而,根据东英吉利大学 (UEA) 发表的一篇在《气候变化》杂志上的研究指出,未来的干旱问题可能会更加严峻,而中国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说下我国今年的干旱问题吧。

2022年的干旱

我们说了,2022年的干旱并非只有我国,其他国家我们不用管,但是自己的国家的确需要注意。

2022年我国的干旱主要体现在长江流域,干旱的持续发展导致了我国多省出现了“缺水问题”。

当然,本身整个流域都遭遇了60多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所以,出现少雨,那也是正常的情况,但是,2022年的干旱问题相对较为严重。

根据水利部统计数据显示,长江流域累积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近五成,为1961年有完整资料以来历史同期最少。

虽然在后期时段,长江上游地区出现了雨水的缓解,但是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干旱还在持续发展,例如:江西,湖南等地,已经出现大面积明显的特旱状态,其中湖南省内累积断流河长已超过1000公里,江西持续干旱已持续近80天,鄱阳湖湖床裸露刮起“沙尘暴”。

所以,不少地区的“夏秋连旱”的出现影响非常大。这也是导致我国长江中下游及洞庭湖、鄱阳湖地区,出现“湖泊无水”的状态,淡水湖都变成了“干湖”的原因。

除了主干流上还有水,其他区域基本上都没有,所以,面积是大大地“缩水”了。

然而,我们还没有看到“天降喜雨”的迹象,这才是令人伤心的。没有办法,从气候条件上来讲,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副热带高压又出现了增强。

所以,就算是海洋有热带扰动的发展,也难以将其水汽输送到我国内陆,那要缓解干旱,也只能继续等待了。

整体上来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干旱还是很严重的。而这次《气候变化》杂志上发布的这个研究,也再次指出了干旱的严重性。

2022年的干旱或是起点,未来更严峻

这项研究主要针对了6个国家进行气候研究,包含了印度、中国、埃塞俄比亚、加纳、巴西和埃及。

选择这6个国家,主要是因为气候特点问题,跨越了热带,温带的物种群落,对气候的敏感度更高,有利于研究。该项目也是建立在全球变暖的基础上说的。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2022年也是再次证明了全球变暖的持续发展,这个没有什么疑虑,并且从数据上来看,去年全球的平均气温,虽然有“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但是也是达到了1度以上的提升。

所以,人类导致的地球变暖,已经是难以抵挡住变暖的趋势。并且世界气象组织也公开指出了,未来五年,全球气温较工业化前升高1.5℃概率为50%。

所以,作为《巴黎协定》的第一个1.5度气候临界点的发展,这对我们来说都不是好事情。而这一份研究就是针对全球变暖达到1.5°C至4°C 之间的气象干旱风险说明。

按照研究人员普赖斯表示,依照全球变暖的趋势,就算是我们承诺缓解气候,全球的变暖水平依然可能达到了3度或更高,所以,这个干旱的风险也必然会变得更严峻(概率相对已出现的情况)。

在1.5度的情况之下,巴西和中国的干旱概率预计将增加2倍,埃塞俄比亚和加纳几乎翻倍,印度略有增加,埃及则大幅增加。在升温 2°C的情况下,巴西和中国发生干旱的概率预计将翻两番,埃塞俄比亚和加纳也将翻倍,印度也是几乎翻了一番,而埃及最为严重,达到90%以上发生的概率。在升温3°C的情况下,巴西和中国发生干旱的概率预计达到30-40%,20-23%在埃塞俄比亚和加纳,印度为14%,埃及则接近100%发生整体干旱。

所以,这的确说明了干旱会随着升温不断增强,而中国就是干旱敏感区之一,2022年的干旱或是起点,未来更严峻,因为全球变暖还在持续发展之中。

当然,我国气候中心也多次说明过,那就是中国就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

中国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1951年至2021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高于同期全球平均升温水平。

近20年是20世纪初以来中国的最暖时期,2021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偏高0.97℃,为1901年以来的最高值。

所以,从升温速率都可以看到,我国是气候影响最严重的区域之一。那么在气候巨变之下,也就是影响最大的区域之一了。

而这个时候,很多人可能会说,我国植树造林,减排是不是都白做了?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就说明一下吧。

我国植树造林,减排都白做了吗?

其实,我国这些年来,不断进行减排,进行植树造林,取得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2022年自然资源部发布数据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已增长到24.02%,这个成果是人人看得到的。曾经大家看到的农村可能是光秃秃的一片,而新情况就是“绿树成荫”的状态。所以,我国的贡献是非常明显的。

而在植树造林之后,对空气的“净化”作用也非常大了,树木可以吸收大量的温室气体。那你说白做了吗?肯定不是。

或许就是我国大规模植树造林,让地球变得更绿了,所以,我们变暖的趋势才没有那么“凶猛”。

这也反向说明了一个问题,如果我国没有植树造林的话,地球的升温可能会更加严峻,2022年的极端性高温,干旱可能更早就来了,所以,我国并没有白做。

我们也只能期待全球都来植树造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不然气候变化波及全球,带来的影响更大。

地球的气候系统是一个“循环”,这里也需要说明的是,影响并不是只有这6个国家有,而是全球性都会有影响,所以,其他国家也不要高兴。一起维护地球才是最重要的。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大学巩志忠课题组揭示玉米干旱胁迫响应新机制|蛋功能获得性突变体zmgct1-9D对干旱敏感,具有与ZmGCT1过表达株系相似的干旱敏感表型。玉米中ZmGCT2与ZmGCT1最同源,ZmGCT2过表达株系具有干旱敏感表型,zmgct2突变体更加耐旱,表明ZmGCT1/2负调控玉米响应干旱 (图1)。 图1 ZmGCT1磷酸化并抑制ZmSnRK2.10和ZmSLAC1负调控玉米响应干旱胁迫 ZmGCT1与拟南芥中的jvzquC41f{428<3eqo5bt}neng5KV9ZKU:717:7VR5:/j}rn
1.干旱胁迫下的作物DNA甲基化动态变化植物抗逆此外,在水稻、玉米、豇豆、小麦和P. tomentosa中,干旱胁迫诱导的甲基化水平在干旱敏感型品系中比抗旱型品系中更高,表明DNA甲基化与干旱抗性之间存在负相关。 在三种DNA甲基化环境中,CHH甲基化水平在大多数作物中与干旱胁迫的相关性最高。但在桑树中,CG甲基化水平与干旱胁迫的相关性更高。此外,干旱诱导的CHH甲基化jvzquC41yy}/lrfpuj{/exr1r16b597cf68:fm
2.不同耐旱型马铃薯根际微生物对干旱的响应作物学报年期马铃薯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其生长极易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干旱不仅会降低马铃薯产量,还会改变其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影响植株的耐旱性和健康状况。本研究以耐旱型马铃薯C93和干旱敏感型马铃薯费乌瑞它(Favorita)为材料,在防雨棚土栽条件下,通 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业jvzquC41ycv/ewpk0pku1}twej5xgk4Lqwxocu4Ctvodnn4ZD\]32;:332;12;3jvor
3.学院李金华教授团队揭示B我国农业遭受干旱危害非常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加速抗旱育种,挖掘抗旱基因及其分子机制至关重要。番茄起源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带的干旱地区,野生种番茄具有很好的抗旱性,但是随着人为驯化和自然变异,目前的栽培番茄大多对干旱都很敏感。jvzquC41{{m0||w0gjv0ls1kplp1:5861982=3jvo
4.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对御旱基因型大豆光合特性的影响期刊盆栽条件下,以御旱型辽豆14和干旱敏感型辽豆21为研究对象,设置干旱、轻度干旱和适宜水分三个处理,探讨不同生长时期控水条件下,御旱型大豆植株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变化的特征和规律,以期揭示御旱基因型大豆抗旱的光合调控机理.结果表明:各个时期控水,土壤水分都显著影响大豆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yjtkqjjejq1|im|€}d42832>537
5.usitatissimumL.)萌发期干旱胁迫耐受性及种子形态的机制本研究得出结论:20个亚麻品种在多种萌发条件下表现出显著的萌发参数变异,其干旱胁迫响应具有基因型特异性,而10 mM GABA能有效缓解干旱胁迫效应。Hermes(Lu1)被鉴定为最耐旱品种,而Lisette(Lu3)和Bonny-Doon(Lu13)为干旱敏感型。尽管Lab颜色参数与萌发参数间无显著直接相关性,但多元分析表明L和b值对萌发性能有积极jvzquC41yy}/gknqvtgeg7hqo1tfy|k14286/:6142863:5622:43?6960nuo
6.中国西北干旱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格局沙漠化敏感性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区域性,高敏感区和低敏感区界限分明、分布集中;③ 从时空演变看,2000年以来沙漠化敏感性变化以稳定型占据主导,而整体上敏感性表现为缓慢降低趋势,说明潜在沙漠化区域逐年减少,区域沙漠化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④ 西北干旱区的各驱动因素中,土壤及气候起直接作用,是最主要的影响jvzquC41yy}/inti0eun0ls1EP522763:470fu}d42812B532
7.北方农牧交错带少数民族语地名文化脆弱性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蒙古族北方农牧交错带少数民族语地名文化脆弱性影响因素众多,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和分类,研究尝试从敏感性、暴露度及恢复力的视角进行识别。 1.1敏感性 从敏感性角度看,少数民族语地名的基本属性及其使用群体是影响北方农牧交错带少数民族语地名文化脆弱性的内损性因素。其中,少数民族语地名的基本属性包括命名历史、汉译用字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IWDJS4Q>2767B8>I0jvsm
8.地方绿金关于印发《北京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的通知气候变暖直接影响城市水、气、热循环,引起气温与降水变化,导致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干旱、极端降水、雷暴、冰雹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程度增加。二是作为资源输入型城市,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导致城市供电、供水、供气紧张,使建筑、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结构及功能受损,对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造成jvzquC41kkmg0lzhg0kew7hp1ktgq86242596?<0jvs
9.环境治理的重要性范文项目区内气候干旱,年降雨量小,平均日照时间长,山体上土层较薄,土壤质量一般,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现象。 分析项目区地形、坡向及周边环境,考虑到地区天气及降水,结合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生存植物的种类,该地区的绿化树种最终选择一些比较耐旱的植物,乔木选择国槐、油松等,灌木选择柠条。生态恢复区内由于土层较薄,不适宜种树,可以适当播散草籽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5547?/j}rn
10.人民网参与项目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新疆维吾尔自治3.功能型微纳纤维的结构调控机理与应用研究 主要完成人:夏鑫(新疆大学)、周惠敏(新疆大学)、吕鹏飞(江南大学)、魏取福(江南大学) 三等奖(2项) 1.新疆棉区土壤微生物生态与资源利用 主要完成人:张伟(新疆师范大学)、阮志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张瑞(新疆师范大学)、朱艳蕾(新疆师范大学)、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396618=
11.植物表型知多少?以不同基因型小麦干旱和热胁迫响应研究为例本研究中,根据热敏感性筛选出四个基因型(热敏感型:LM19、SF1;热耐受型:LM62、NS3)。研究人员对分蘖期小麦植株实施四种胁迫处理:对照组、干旱胁迫、高温胁迫及干旱与高温联合作用。干旱处理16天,高温与复合胁迫均处理11天,之后3天恢复期。通过PlantScreen表型分析系统RGB,对植物在胁迫早期、晚期及恢复期的形态生理特jvzquC41yy}/drt/gs{jr7hqo1yiq€ftvkimg=:536>42@3jvor
12.青藏高原: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不仅如此,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它也成为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预警区、敏感区。近30年来,青藏高原地区的变暖明显早于中国其他地区及全球,且升温幅度是全球平均升温幅度的两倍,是过去2000年中最温暖的时段。 越来越热的青藏高原,反过来又会对其自身及周边地区的气候与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 热也有热的好处 青藏高原因其独特jvzquC41ykqj0jsvrgjjc7hqo1gsvrhng/737=996/91
13.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2004年耕地生态安全状况有所改善,耕地生态安全值有所上升,处于耕地生态安全的敏感阶段,但是这种状态持续的时间不长,2005年之后耕地生态安全从敏感阶段降到风险阶段,生态安全状况进一步恶化。主要是受到耕地数量和质量下降以及粗放型耕地种植和生产经营形式有关。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增加,耕地生态安全压力较大,耕地响应jvzquC41yy}/z~jujw4dqv3ep1nbq€jp16892:3jvor
14.枣庄市生态市建设规划|服务项目|生态规划与评价|山东省生态学会一是提倡“节流优先”,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器具和节水的工业生产技术,创建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城市,力争将工业万元产值新鲜水消耗量和城市人均综合需水量分别控制在8m3/万元和60m3/年以内。 二是提倡节水型的城乡现代生活方式。首先要对家庭生活用水实行限额。其次,城市人造景观应适当采用干旱化景色代替耗水量较大的草坪jvzquC41yy}/umju0qxh0ls1ctzjeuj0rjv@kmB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