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重点考查土壤地理,高频考点整理合集来了,附中国土壤分类地带性分布中国土壤问题!母质蒙脱石有机质腐殖质

1. 土壤:土壤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2.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3. 土壤系统:土壤系统是由固相(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和土壤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表现出肥力、能量交换和净化功能。

4. 土壤生态系统:土壤与其地上部生物和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和交换,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成为生物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5. 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被层,犹如地球的地膜。

6. 单个土体和聚合土体:单个土体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土壤的变异程度。聚合土体,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称为聚合土体。

7. 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

8. 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因此,称为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

9. 土壤的组成包括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1) 土壤组成: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壤空气)等三相物质组成的。

(2) 相互关系:土壤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壤空气)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10. 土壤矿物质包括哪些类型?什么叫原生矿物?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有哪些?它们的性质如何?

(1) 土壤矿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

(2) 原生矿物: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颗粒较粗,有些表面可能受到轻微蚀变,内部结晶仍然完好。

(3) 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及性质①硅酸盐、铝硅酸盐类矿物:是土壤多种营养元素的来源。②氧化物类矿物:这些矿物都极稳定,不易风化、对植物的养分意义不大。③硫化物类矿物:极易风化,成为土壤中硫素的主要来源。④磷酸盐类矿物:是土壤中无机磷的重要来源。

11. 什么叫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有哪些?特点如何?#

(1) 次生矿物:大多数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原来化学组成和构造都有所改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颗粒纤细,结晶较差,甚至是极细的非结晶质颗粒。

(2) 主要次生矿物及特点:①简单盐类:是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的最终产物,结晶构造都较简单,常见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中。②次生氧化物矿物:多样,颜色鲜艳③次生铝硅酸盐类:是构成土壤粘粒的主要成分,具结晶构造。

12. 土壤风化过程有哪些类型?各类型风化过程如何?

(1) 物理风化:通过①温度作用或温差效应、②结冰作用或冰劈作用、③风的作用、④流水的作用,产生了与原岩石、矿物化学成分相同而粗细不等的碎屑物质覆盖在岩石表面。

(2) 化学风化:通过①溶解作用、②水化作用、③水解和碳酸化作用、④氧化作用、⑤溶解作用,形成可溶性盐类,都是养料成分,为植物提供营养;形成了次生粘土矿物,在土壤肥力中作用巨大;形成了残留矿物,如:石英在土壤中以粗大砂粒存在。

(3) 生物风化:①机械破坏作用(根劈作用)②化学破坏作用(主要通过新陈代谢来完成)。为母质中增加了岩石和矿物中所没有的N(氮)素和有机质。

13. 矿物分解可分为哪些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1) 碎屑阶段:物理风化作用下,岩石矿物发生机械粉碎,形成碎屑风化壳。

(2) 钙淀积阶段:生物化学作用加强,CaCO3不断聚积,形成钙淀积风化壳,同时生成次生黏土矿物。

(3) 酸性硅铝阶段:盐基大量淋失,次生黏土矿物堆积。

(4) 富铝化阶段:盐基彻底淋失,硅酸大量淋失,Al2O3、Fe2O3残积。

14. 粘土矿物的结构有哪些特征?各类型粘土矿物的性质如何?#

(1) 粘土矿物粒径小于0.001mm,是土壤矿物中最细小的部分,具有活动的晶格、呈现高度分散性,并具有的吸附代换性能、能吸收水分和膨胀,因而具有明显的胶体特性,称为粘土矿物。

(2) 性质见11题次生矿物。

(1) 土壤有机质是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和这些生物残体的不同分解阶段的产物,以及由分解产物合成的腐殖质等。

(3) 主要组成分:①非腐殖物质——化合物(60%-70%),常见的化合物有糖类、含氮化合物、含磷化合物、含硫化合物、木质素及脂类。②腐殖物质——混合物(30%-40%)腐殖质。

16. 土壤有机物质的转化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1) 矿化作用:有机质在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的过程。第一阶段为有机物质的降解阶段,也就是将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成为小分子有机物。第二阶段是微生物将第一阶段降解形成的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最终分解为无机化合物,同时释放能量 。

(2) 腐殖化作用: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

17.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表现哪些方面?#

(1) 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①碳素营养:碳素循环是地球生态平衡的基础。土壤每年释放的CO2达1.35×1011吨,相当于陆地植物的需要量。②氮素营养:土壤有机质中的氮素占全氮的90-98%。③磷素营养:土壤有机质中的磷素占全磷的20-50%。④其他营养:K、Na、Ca、Mg、S、Fe、Si等营养元素。

(2) 改善土壤肥力特性①物理性质:促进良好结构体形成;降低土壤粘性,改善土壤耕性;降低土壤砂性,提高保蓄性;促进土壤升温。②化学性质:影响土壤的表面性质;影响土壤的电荷性质,影响土壤保肥性;影响土壤的络合性质;影响土壤缓冲性。③生物性质:影响根系的生长;影响植物的抗旱性影响植物的物质合成与运输;药用作用。

(3) 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改善生态环境、降低重金属污染、对农药污染的影响、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

(4) 土壤有机质具有离子交换作用、络合作用和缓冲作用。

(5) 土壤有机质是植物生长激素。

18. 土壤水分有哪些类型?#

(1) 固态水:

(2) 气态水

(3) 化合水和结晶水

(4) 土壤吸湿水:

(5) 膜状水

(6) 毛管水:

(7) 重力水:

(8) 地下水

19. 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含义是什么?凋萎系数概念?

土壤有效水:能够被植物所吸收利用的水分,与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有关。

作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呈现永久凋萎,此时的土壤含水量称凋萎系数。

土壤有效水量 = 田间持水量 - 凋萎系数。

20. 土壤空气组成和大气组成有何不同?为什么?

(1) 二氧化碳含量比大气中高

(2) 氧含量比大气中低

(3) 水汽含量比大气中高

(4) 还可以产生甲烷、碳化氢、氢等气体

原因:土壤中不断进行的动植物呼吸作用和微生物对有机质物的生物化学分解作用,使得土壤空气中O2不断消耗和CO2逐渐累积,其结果是土壤空气中O2、CO2浓度与近地层大气中O2、CO2浓度之间差异的扩大,这样必然引起O2、CO2气体分子扩散的发生。

21. 土壤与大气间的气体是怎样交换的?

土壤空气与大气整体交换

部分气体互相扩散

22. 土壤的通气性概念?影响通气性因素有哪些?土壤通气性对土壤肥力有何影响?

(1) 土壤的通气性:土壤空气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以及土体内部允许气体扩散和流通的性能,称为土壤通气性。

(2) 影响通气性的因素:土壤孔隙状况、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含水量等。

(3) 土壤通气性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调节水、肥、气、热影响土壤肥力。

23. 土壤粒级、质地的含义是什么?主要的质地类型有哪些?

(1) 土壤粒级:土粒按大小可分为若干级别,其称为粒级。

(2) 土壤质地:土壤是由许多大小不同的土粒、按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的,这些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表现出来的土壤粗细状况,称为土壤质地,也称土壤机械组成。

(3) 主要的质地类型:砂土、壤土、粘土三级。

24. 土壤质地对土壤性质有哪些影响?

(1) 砂质土类:①水→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汽易扩散,易干不易涝;②气→大孔隙多,通气性好,一般不会积累还原性物;③热→水少汽多,温度容易上升,称为热性土,有利于早春植物播种;④肥→养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效快,肥劲猛,但不持久,易造成作物后期脱肥早衰;⑤耕性→松散易耕,轻质土。

(2) 粘质土类:①水→粒间孔隙小,毛管细而曲折,透水性差,易产生地表径流,保水抗旱能力强,易涝不易旱;②气→小孔隙多,通气性差,容易积累还原性物质;③热→水多汽少,热容量大,温度不易上升,称为冷性土,对早春植物播种不利;④肥→养分含量较丰富且保肥能力强,肥效缓慢,稳而持久,有利于禾谷类作物生长,籽实饱满,早春低温时,由于肥效缓慢易造成作物苗期缺素;⑤耕性→耕性差,粘着难耕,重质土。

(3) 壤质土类:土壤性质兼具砂质土、粘质土的优点,从而克服了它们的缺点,耕性好,宜种广,对水分有回润能力,是理想的土壤类别。

25. 土壤结构的概念?

(1) 土壤结构:是土壤单粒和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

(2) 类型(按结构形态划分):片状、棱柱状、柱状、角块体、团块体、粒状、团粒状。

26. 土壤团粒结构在肥力上有何意义?#

(1) 水汽协调

(2) 土温变化适度

(3) 有机质分解适度

(4) 利于耕作

总之,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能够比较好的协调睡,肥,热的关系。

27. 土壤胶体的概念?土壤胶体包括哪些?

(1) 土壤胶体:胶体是一种高分散体系,由分散相与分散介质构成。在胶体化学中,一般指分散相物质的粒径在1—100毫微米之间的为胶体物质,而土壤胶体微粒直径的上限一般取2000毫微米。

(2) 土壤胶体包括:土壤矿质胶体、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28. 什么叫阳离子交换?阳离子交换有何特点?

(1) 阳离子交换:土壤中带负电荷的胶粒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进行交换,称为阳离子交换(吸收)作用。

(2) 特点:可逆反应并能迅速达到平衡、阳离子交换按当量关系进行、等量交换、反应迅速。

29. 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的概念,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哪些?

(1) 阳离子交换量:每千克干土中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总量,称阳离子交换量CEC或称交换性阳离子总量,也可简称交换量,以厘摩尔(+)/千克土表示。

(2) 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胶体类型、土壤质地。

30. 盐基饱和度是什么?它是怎样计算的?

(1) 盐基饱和度: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比,称为盐基饱和度.

(2) 计算:盐基饱和度={交换性盐基总量[cmol(+)∕kg]∕阳离子交换量[cmol(+)∕kg]}×100

31. 土壤溶液的概念,土壤溶液由哪些成分组成?

(1) 概念:土壤溶液是土壤水分及其所含气体、溶质的总称。

(2) 组成:溶质部分①无机盐类,②简单有机物,③溶解性气体 溶剂部分:土壤水分

32. 土壤酸度分为哪些类型?各类型之间的关系如何?

(1) 类型:活性酸度,潜在酸度(包括代换性酸度、水解性酸度)。

(2) 关系:A同一平衡体系中中的两种酸度;B潜在酸度远大于活性酸度。

33. 土壤缓冲性能的概念,它在土壤中的作用、意义如何?

(1) 概念:当加酸或碱于土壤时,土壤具有缓和酸碱度改变的能力。

(2) 作用意义:土壤的缓冲性可使土壤避免因施肥、微生物和根系的呼吸、有机质的分解等引起土壤酸碱度的剧烈变化,这对植物正常生长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有重要的意义。

34. 土壤主要的热学性质有哪些?它们在土壤中的作用如何?

(1) 土壤热容量:通过土壤含水量调节土壤温度。

(2) 土壤导热率:调节土壤表层与底层温度平衡。

(3) 土壤热扩散率:调节土温。

35. 比较两种成土因素学说,有何异同?

(1) 前苏联的发生学分类,其基本观点是:强调土壤与成土因素和地理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成土因素及其对土壤的影响作为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同时也结合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作为土壤分类依据。

(2) 以美国系统分类为代表的土壤诊断学分类,其基本观点是,分类所依据的基本指标是可以直接感知和定量测定的土壤属性,土壤类型的划分主要根据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诊断层:基于土壤发生过程、用于鉴别土壤类别、具有一系列定量规定的土层。分诊断表层和诊断表下层。

诊断特性:基于土壤发生过程、用于鉴别土壤类别、具有一系列定量规定的土壤属性。

(3) 相同点:都强调土壤属性在土壤分类中的作用。

(4) 不同点

35(B)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1992)分类原则和依据:

(1)综合发生学原则

(2)统一性原则

(3)生产性原则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为多级分类制,即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6级

发生分类: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分土纲、亚纲、大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等六级。

35(C)土壤发生分类的不足表现在:

① 主观性与理论推理性强;

② 过分强调生物、气候等地带性因素;

③ 强调中心概念,但土类界限较模糊;

④ 发生分类缺乏定量指标。

36. 分析各种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1) 母质:首先,直接影响着成土过程的速度、性质和方向。其次,母质对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的影响。一般地说,成土过程进行得愈久,母质与土壤的性质差别就愈大。但母质的某些性质却仍会顽强地保留在土壤中。

(2) 气候:土壤形成的能量源泉。土壤与大气之间经常进行水分和热量的交换。气候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热状况、土壤中物质的迁移转化过程,并决定着母岩风化与土壤形成过程的方向和强度。气候要素如气温、降水及风力对土壤形成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3) 生物:生物将太阳辐射能转变为化学能引入成土过程,并合成土壤腐殖质。在土壤中生活着有数百万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的生理代谢过程构成了地表营养元素的生物小循环,使得养分在土壤中保持与富集,从而促使了土壤的发生与发展。

(4) 地形:是土壤形成发育的空间条件,对成土过程的作用与母质、气候、生物等不同,它通过影响地表物质能量的再分配,从而影响成土过程。新构造运动及地形演变更是影响土壤发生发育的重要因素。

(6) 人为因素:人为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受社会制度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而且这种影响具有双向性,即可通过合理利用,使土壤朝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也可因不合理利用引起土壤退化。人类活动一是通过改变成土条件,二是通过改变土壤组成和性状来影响成土过程。

37. 各成土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何?举例说明之。

38. 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土壤形成的实质是什么?

(1) Mohr和Van Baren曾把热带地区的土壤形成分为5个阶段:

1.初期:为未风化的母质;

2.青少年期:风化已经开始,但许多母质物质仍保留在土壤中;

3.壮年期:易风化的矿物大部分已分解,粘粒明显增加;

4.老年期:矿物分解已处于最后阶段,只有少数强抗风化的原生矿物被保存;

5.最后阶段:土壤发育已完成,原生矿物基本上彻底风化。

(2) 实质: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共同作用。(地质大循环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溶与搬运、堆积,进而产生成岩作用。生物小循环是植物营养元素在生物体与土壤之间的循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形成植物体,后者供动物生长,而动植物残体回到土壤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植物需要的养分,促进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共同作用是土壤发生的基础,无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就不能进行;无生物小循环,仅地质大循环,土壤就难以形成。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两种循环过程相互渗透和不可分割地同时同地进行着。它们之间通过土壤相互连结在一起。)

39. 主要成土过程有哪些?各过程有无规律性?

(1) 成土过程

① 原始成土过程:在裸露的岩石表面或薄层的岩石风化物上着生低等植物,如地衣、苔藓及真菌、细菌等微生物,在低等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开始累积有机质,并为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条件。

② 灰化过程:土体表层三、二氧化物及腐殖质淋溶、淀积而SiO2残留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寒温带针叶林植被下,其残落物中富含脂、蜡、单宁等的酸性有机分解产物,其灰分贫乏盐基性元素,又因其残落物疏松多孔,有利于渗漏水分,导致强烈酸性淋溶。其结果是土体上部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淋失,土壤矿物中的硅铝铁发生分离,铁铝胶体络合淋溶淀积于下部,而二氧化硅则残留在土体上部,从而在表层形成一个灰白色淋溶层次,称灰化层。

③ 粘化过程:土体中粘粒的生成或淋溶、淀积而导致粘粒含量增加的过程。尤其在温带和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土体中水热条件比较稳定,发生较强烈的原生矿物分解和次生粘土矿物的形成,或表层粘粒向下机械淋洗。在土体中、下层有明显的粘粒聚积,形成一个相对较粘重的层次,称粘化层。

④ 富铝化过程: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形成过程中原生矿物强烈分解,盐基离子和硅酸大量淋失,铁、铝、锰在次生粘土矿物中不断形成氧化物而相对积累,这种铁、铝的富集称富铝化过程。

⑤ 钙化过程:碳酸盐在土体中淋溶、淀积的过程。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由于季节性淋溶,使矿物风化过程中释放出的易溶性盐类大部分被淋失,而硅铁铝等氧化物在土体中基本上不发生移动,而最活跃的元素钙镁,则在土体中发生淋溶、淀积,并在土体的中、下部形成一个钙积层。

⑥ 盐渍化过程:易溶性盐类在土体上部的聚积过程。这是干旱少雨气候带及高山寒漠带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在暖温带漠境,土壤盐类积聚最为严重。成土母质中的易溶性盐类,富集在排水不畅的低平地区或凹地,在蒸发作用下,使盐分向土体表层聚集,形成盐化层。其中硫酸盐和氯化物是突出的盐类,硝酸盐和硼盐出现很少。

⑦ 碱化过程:碱化和盐化是有密切联系的,但有本质区别。土壤碱化是指土壤吸收复合体上钠的饱和度很高,即交换性钠占阳离子交换量的20%以上,水解后,释出碱质,其pH值可高达9以上,呈强碱性反应,并引起土壤物理性质恶化的过程。从土壤吸收复合体上除去Na+离子,称脱碱化。

⑧ 潜育化过程:这个过程指终年积水的土壤发生的还原过程,又称灰粘化作用或潜水离铁作用。由于土层长期被水浸润,空气缺乏,处于缺氧状态,由嫌气微生物进行分解有机质的同时,高价铁、锰被还原为低价铁、锰。一方面,由于铁、锰还原的脱色作用,使上层颜色变为蓝灰色或青灰色,这个过程称为潜育化作用,这个还原层次称为潜育层或青泥层。另一方面,低价铁、锰流动性强,极易流失,即发生所谓“潜水离铁作用”,使潜育层粘粒部分的硅铝率和硅铁率都较高。

⑨ 潴育化过程:土壤形成中的氧化-还原过程。潴育化过程和 潜育化过程共同之点是:它们都是渍水影响下发生的。但潴育化的渍水经常处于移动状况下,即水分直渗及上下升降和侧向流动,同时有一定的干湿交替过程,从而使土壤的铁、锰物处于还原和氧化的交替过程,因此,在渍水中铁、锰被还原迁移;土体内水位下降时,铁、锰又被氧化而产生淀积,在这种干湿交替下,土体中形成锈纹、锈点、黑色铁锰斑或结核、红色胶膜或“鳝血斑”等新生体层次,称为潴育层。

⑩ 白浆化过程:指土壤表层由于上层滞水而发生的潴育漂洗过程。多发生在质地粘重或冻层顶托水分较多的地区,土壤表层经常处于周期性滞水状态,在有机质参与的还原条件下,加上侧渗水和直渗水活动,而带走被还原的铁、锰,与此同时,土壤粘粒也发生机械淋洗。因此,腐殖质层之下出现白色土层,称为白浆层。这是白浆化过程的主要特征。

⑪ 腐殖化过程:由于气候、母质等因素作用,大量累积的有机质不能彻底分解,进行着以嫌气过程为主的转化作用。未彻底分解的有机质及中间产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着强烈的腐殖质化过程,形成了大量的腐殖质,在土壤表层累积为腐殖质层。这种土壤的腐殖质化过程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⑫ 泥炭化过程:排水不良地方的有机物质的厚层聚集。这些有机物在过湿条件下,不被矿化或腐殖质化,而大部分形成了泥炭,有时可保留有机体的组织原状。

⑬ 土壤的人工熟化过程:土壤熟化过程是在人类的合理利用和定向培育下,土壤向着肥力提高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人类通过耕作、培肥和改良等措施,消除土体的障碍因子,如铲除或打破犁底层、硬盘层、脆盘层、卵石层、铁锰斑纹层,淋洗盐渍层,开沟排水,施石灰消除酸害和改造土体构型,以及调节土壤水、肥、气、热条件和补充土壤养分等,使土壤更适合作物的生长,这就是土壤的熟化过程,分为旱耕熟化过程和水耕熟化过程。

(2) 规律:

40. 冻土的概念?

冻土:冻土是指地表至100厘米范围内有永冻土壤温度状况,地表具多边形土或石环等冻融蠕动形态特征的土壤。

41. 灰化土的分布状况和成土条件如何?

(1) 分布状况:灰化土广泛分布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即寒温带针叶林气候区。在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北部呈现纬向地带性分布。在中国,灰土分布区相对教小,灰土主要集中分布于大兴安岭北端。

(2) 成土条件:①气候,灰化土分布在寒温带湿润气候区,其南界大致与北纬50度线相当,气候的特点是冬长而寒冷,气温的季节变化很大,降雨集中在夏季。②植被:灰化土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主要树种如云极属、松属、落叶松属等。③地形,母质:灰化土分布区的地形多为山地和丘陵或平原,一般坡度较平缓,成土母质多为更新世冰川沉积物,还有砂岩、泥岩、以及石灰岩风化物。

42. 灰化土有那些特性?

(1) 灰化土剖面分异明显,土体构型为O-Ah-E-Bsh-C型。

(2) 表层有机质含量高,可达400克每千克以上,向下锐减。腐殖质组成中以富里酸为主,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低于1.0,在底土层可低于0.3。

(3) 土壤呈酸性反应,pH常低于5.5或5.0。

(4) 交换性酸量较高,高者达10厘摩尔(+)每千克土以上,且以灰化层最多,可达15厘摩尔(+)每千克以上,表土层交换性氢占交换性酸量的40—50%以上,而淋溶层和底土层约占10~13%。

(5) 阳离子交换量低,一般低于12厘摩尔(+)每千克土以下,而我国大兴安岭北端的漂灰土则较高,达19—22厘摩尔(+)每千克。盐基饱和度低,一般低于29%,而我国灰化土<40%,高山灰化土则达70~85%。

(6) 整个剖面中各种氧化物均有明显的流失,尤以Ah和E层最显著,除了钙、镁、硅等大量淋失外,铁、铝有明显的淋溶淀积。

(7) 粘粒含量从表层向下明显增高,淀积层粘粒含量有些可为灰化层的两倍左右,质地有明显的突变性。

(8) 粘土矿物沿剖面有明显的变异。灰化层和表层以蒙脱石与高岭石为主,而底层则以水云母、蛭石及绿泥石为主,说明灰化土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水云母→蛭石→蒙脱石→高岭石、由2∶1型向1∶1型的蚀变过程。

43. 弱淋溶土包括哪些土壤类型?它们的分布如何?

(1) 包括的土类有温带的灰色森林土、褐土、灰褐土和热带的燥红土等

(2) 分布:①灰色森林土以俄罗斯分布最广,北美洲北部也有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中部,新疆阿尔泰山和准格尔盆地以西山地。②褐土分布在欧洲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和法国南部、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土耳其、中亚和非洲北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地区、墨西哥西部、智利中部以及澳大利亚西南角和阿德雷德地区,在我国,分布于华北平原、汾河谷地、关中盆地、冀北山地、晋中和晋南山地以及鲁中山地。③灰褐土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的大青山——乌拉山、贺兰山、天山南北坡及帕米尔、西昆仑山等山地。④燥红土分布在热带地区,如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缘,沿纬线伸展澳大利亚西部沙漠的北、东、南三侧,南美洲的格兰查科地区。

44. 弱淋溶土的成土条件有什么特色?我国褐土和地中海褐土成土条件有何不同?

(1) 特色:弱淋溶土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气候类型多样而且过渡性地带多,气候差异大,既有冬季长达6个月以上和有季节冻层发育的地带,又有长夏无冬,炎热干燥的环境;既有夏干冬雨的地中海式气候,亦有夏雨冬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表现出季节性的干旱,具有半湿润和半干旱的气候特征。

(2) 不同:气候、植被、地形和母质。

45. 弱淋溶土的性质如何?它是怎样形成的?

(1) 性质P143

⑭ 弱淋溶土的有机质含量多在20克每千克以上,高的可达130—170克每千克,腐殖质组成中一般以胡敏酸为主。

⑮ 阳离子交换量较高,可达30厘摩尔(+)每千克土,并以钙为主,镁次之,盐基饱和度较高,为70—90%。

⑯ 无或有石灰反应,pH6—7,碳酸盐母质上发育的pH>7.0,土壤质地多在粉壤土与粘壤土之间。

⑰ 心土层粘粒含量比表土层和底土层高,表现出弱粘化淀积作用。

⑱ 剖面中各层化学组成差异不明显,硅铝比率多大于2.0,粘土矿物多以水云母、蛭石为主。

(2) 成因P142

① 较弱的淋溶过程:

② 较弱的钙化过程:

③ 其剖面的pH值比淋溶土高,比钙积土低,弱淋溶土兼有淋溶土和钙积土的形成特点,因此有些分类将弱淋溶土归入淋溶土纲、钙积土纲或富铝土纲。

46. 淋溶土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土类?

(1) 概念:淋溶土是指湿润土壤水分状况下,石灰充分淋溶,具有明显粘粒移淀的土壤。

(2) 包括的土类有暗棕壤、棕壤、黄棕壤和白浆土等。

47. 淋溶土的成土条件有何特点?

(1) 气候:淋溶土发育在温带、暖温带以至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降雨多;除黄棕壤外,土壤有不同深度的冻土层,由于淋溶土分布区南北跨度大,因此,各土壤类型的气候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 植被:自然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草甸等草本植物为主;白浆土分布区,自然植被以喜湿性植物种类为主要成分的草甸和草甸沼泽类型;暗棕壤的原生植被为针阔混交林;棕壤区的原生植被为落叶阔叶林;黄棕壤分布区的原生植被为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

(3) 地形和母质地形多低山丘陵、低平原河谷阶地、盆地、山前台地;成土母质是残疾物、坡积物、第四纪沉积物。

48. 淋溶土成土过程有何特点?各土类之间有何差别?P149

(1) 特点:其成土过程包括粘化移淀过程(在温暖多雨季节,原生矿物分解,形成粘土矿物,如水化云母、蛭石、高岭石等,这些粘土矿物,一部分就地残积于土体层,称为残积粘化作用,另一部分粘粒随着季节性水分的变化,向下淋溶,在心土层淀积起来,使心土层的粘粒含量增高,称为淀积粘化作用。)和腐殖质积累过程(淋溶土分布区的自然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草甸和草甸-沼泽类型的草本植物为主,生物量大,每年可生产较多的凋落物,复盐基作用明显,腐殖质累积显著,但淋溶土各土壤类型之间腐殖质累积过程亦有一些差异)。

(2) 差别:

① 土壤酸碱度和盐基饱和度的差异:

② 粘粒在剖面中的差异:

③ 铁、锰氧化物在剖面中的差异:

④ 白浆土的独特成土过程:

49. 淋溶土各土类形态有何差异?理化性质有何不同?P153

形态 理化性质 暗棕壤 具有厚凋落物层,约4-5cm厚,并夹有白色菌丝体腐殖质层颜色较浅,呈棕灰色,厚度为8-15cm,淀积层呈棕色,结构面常有不明显的铁锰胶膜 有机质含量50-80g∕kg,pH5.5-6.5,盐基饱和度达60%-80%,阳离子交换量为25-40 cmol(+)∕kg,代换性阳离子以钙、镁为主,代换性铝多于氢或相近。黏粒在剖面中无明显移动,游离铁、铝自上而下减少,黏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伴有蛭石,高岭石、蒙脱石较少。 棕壤 具有淡薄表层,棕色的淀积黏化层,质地黏重,有锈色斑纹。 棕壤通体淋溶强烈,全剖面无石灰反应,pH5-7,盐基饱和度表层为60%-70%,Bt层达90%,无活性铝,无富铝化特征,阳离子交换量为12-22cmol(+)∕kg,代换性阳离子以钙、镁为主,黏粒有明显移动和淀积,黏粒部分硅、铁、铝未受到明显破坏和分离,黏土矿物以伊利石、蒙脱石占优势,高岭石次之。 黄棕壤 凋落物层和腐殖质层较薄,呈暗灰棕色淀积层呈黄棕色,块状或棱柱状结构,结构面有棕色或暗棕色胶膜或铁锰结核,母质层变化大。 土体厚60cm左右,表土有机质40-70g∕kg,一般为轻壤土,pH5-6.5,黏粒交换量30-50 cmol(+)∕kg,交换性盐基以钙、镁为主,盐基饱和度30%-80%,盐基已饱和,黏粒部分的硅、铁、铝成分已破坏但分离不明显,黏粒的硅铝率为2.4-3.0黏土矿物以伊利石、蛭石、高岭石,也有少量蒙脱石。 白浆土 腐殖质层厚10-20cm,呈暗灰色白浆层厚20-40cm,呈灰白色,湿时呈草黄色,黏磐层棕色或褐色,棱柱状或棱块状结构,呈现有光泽的铁锰胶膜,剖面分化明显。 表土有机质80-100g∕kg,pH5.5-6.5,交换量为20-30 cmol(+)∕kg,以钙、镁占优势,有少量钾、钠,盐基饱和度为60%-80%,盐基不饱和,白浆层硅铁铝率为2.5-3.5,底层黏粒含量比表层高1倍以上,,黏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并有少量高岭石和无定形物质。

50. 热带、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可能出现哪些土类,为什么说富铝土是该地带的地带性土壤?

(1) 土类: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砖红壤)、红壤和黄壤等

(2) 原因:本纲土壤是在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土体中的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强烈分解,盐基不断淋失,而氧化铁、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所形成的土壤,其中氧化铝的稳定性最强,因而称之为富铝土。

51. 如果见到红、黄色的土壤可否确定为富铝土,如何正确判断富铝土?

不能。

52. 如何评价富铝土的肥力,怎样合理开发利用?

(1) 评价:瘦、酸、粘。

(2) 开发利用:分布区人口相当密集,开发潜力较大。由于本地区地形起伏,降水强度大,在开垦利用中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严重的土壤侵蚀,并使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应该充分发挥水热条件的优势,以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合理开发荒原,因土种植,合理布局,不断提高土壤肥力。

53. 钙积土的含义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土壤类型?

(1) 含义:钙积土是指碳酸钙在土壤剖面中明显累积的土壤。

(2) 包括的土类有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棕钙土和黑垆土等。

54. 钙积土的成土过程有哪些特点?

(1) 腐殖质积累过程:

(2) 钙积过程:在半湿润和半干旱条件下,由于降水不足,降水只能淋洗易溶性的氯、硫、钠、钾等盐类,而钙、镁等盐类只部分淋失,部分残留于土中,而硅铝铁等基本未移动。

55. 试比较钙积土各土类形成的自然条件、形态特征及理化性质。P168-175

自然条件 形态特征 理化性质 黑钙土 气候较干旱;植被以半旱生的针茅和兔毛蒿等草原植物为主;地形为平原、河谷阶地和山麓地带,成土母质以黄土状层积物为主。 黑钙土具有黑色深厚的腐殖质层,有的有舌状腐殖质淋溶层,厚度一般30-50cm,钙积层多出现在50-90cm深度。 腐殖质20-40g∕kg,腐殖质层阳离子交换量较高,多在30-40cmol(+)∕kg,盐基饱和度90%以上,以钙镁为主,表层中性,向下渐变为碱性,多为粉壤土到黏壤土,硅铁铝移动不明显。 栗钙土 气候较干旱;植被由旱生多年生的草类组成,以丛生禾本科为主所处地形有剥蚀和侵蚀的高原、丘陵和低山,但以平原为主,成土母质有黄土状层积物、风化物、沉积物等。 具有栗色腐殖质层,厚度20-30cm,钙积层多出现在30-50cm深度,成层状、斑块状、网纹状形态,厚度30-40cm,底部或有碱化层。 腐殖质15-20g∕kg,腐殖质层阳离子交换量在15-25cmol(+)∕kg,盐基已饱和,全剖面有石灰反应,石膏含量低,pH8.0-8.5,易溶盐基本淋失,质地较轻,多属粉沙土,硅铁铝率各层变化不大,为2.7-3.7,黏粒矿物以蒙脱石为主。 灰钙土 暖温带干旱地区;植被为多年生旱生丛生禾草、旱生灌木、小半灌木;地形主要是高原状丘陵、山前阶地和洪积-冲积平原,成土母质以黄土状层积物为主。 地表常覆风积沙,具有薄的浅棕色腐殖质层,Bk层呈灰棕色,有假菌丝或斑状的CaCO3积累,常有隐性黏化现象,底层有石膏和盐分积累现象。 地表常覆风积沙或小沙包,表层腐殖质在15g∕kg以下,腐殖质下渗较深,阳离子交换量不高,表层为5-11cmol(+)∕kg,H8.0-8.5,各元素稳定、含量丰富,硅铁铝率为2.8-3.2,黏粒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土体的风化程度低。 棕钙土 气候较干旱;植被是温带草原向荒漠过渡类型的植被,以蒿属和针茅属为主;大部分处于平坦剥蚀地形,母质以残积物、洪积-冲积物、风成沙为主。 结构性差,具有淡棕色的腐殖质层,厚为20-30cm,钙积层层位较高多为15-30cm处,钙积层较紧密,厚20-30cm。 有机质6-15g∕kg,阳离子交换量多低于10cmol(+)∕kg,全剖面有石灰反应,石膏含量在100-400 g∕kg,pH8.0-9,剖面中石膏、盐分积累和碱化现象较普遍,质地多细沙土和粉沙土,硅铁铝率为3-4,黏粒矿物以水云母为主。 黑垆土 气候较干旱;天然植被以草原成分为主,农作物以冬小麦为主;地形多为黄土塬区、河川台地及盆、谷高阶地。 Ap-P-Apb-Ah-Bk-C,熟化层和犁底层厚20-30cm,古耕层厚约10-15cm,腐殖质层厚50-100cm,石灰淀积层厚约150cm,母质层 熟化层和腐殖质层有机质10-15g∕kg,阳离子交换量9-14cmol(+)∕kg,常被钙、镁饱和,土壤中性到碱性,质地以粗粉粒为主,硅铁铝率为2.6-2.8,黏粒矿物以水云母为主。

56. 荒漠土纲有哪些土壤类型?

我国的荒漠土包括三个土类:灰漠土,灰棕漠土和棕漠土。

57. 干旱土(灰漠土、棕漠土)形成过程及其性状特点。

(1) 形成过程

② 石灰的表聚作用明显:淋溶弱,蒸发强。

③ 石膏和易溶盐的聚积:

④ 砾质化:风蚀作用

⑤ 弱铁质化作用:假黏化现象

(2) 性状特点

⑲ 形态特征:孔状结皮和结皮下的片状或鳞片状层,棕色而紧实的亚表层,石膏易溶盐聚积层。

⑳ 理化性质:荒漠土的质地较粗,砂粒和砾石含量很高,粘粒含量一般不超过20%,戈壁广布地区还不到5%。荒漠土的土壤水分含量很低,农耕必须灌溉,造林种草也须浇水。有机质含量很低,表层一般在10克每千克土以下,但碳氮比值较窄。

58. 荒漠土的性状能否反映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试加论述。

(1) 荒漠土是指在荒漠地区所发育的地带性土壤,这些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壤水分缺乏,石灰表聚明显,土体中普遍有石膏和易溶盐的聚积。

(2) 荒漠土分布区,深居内陆腹地和干旱地带,属干旱的大陆性气候。

59. 试比较我国荒漠土三个土类的发生特征。P184

(1) 形态特征 由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多孔结皮层与片状—鳞片状层的发育程度逐渐减弱,厚度逐渐变薄,而表层与亚表层的色彩逐渐加深,即灰漠土呈浅棕色,灰棕漠土呈红棕色,而棕漠土则呈玫瑰红色;

(2) 机械组成 从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砾石化程度增强,粗骨物质增多,粘粒含量减少;

(3) 有机质含量和腐殖质组成 从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胡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也是由大到小;

(4) 阳离子交换量 由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逐渐降低;

(5) 碳酸钙表聚与石膏、易溶盐累积程度 由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逐渐增强,但碱化作用则逐渐减弱。

(6) 矿物风化程度 由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胶体中K2O和水云母含量、紧实层粘粒分子率逐渐增高,说明风化程度依次减弱。

60. 湿成土分布有何特点?试述水文、地形、母质、气候和植被条件对湿成土发生发育的影响。

(1) 湿成土分布特点:湿成土的分布很广泛,不受纬度限制,只要是水分充足的地方,水分对土壤的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就可能有湿成土的分布。

(2) 成土条件

① 水文:湿成土的地下水位一般都较高。

② 地形:湿成土的分布几乎都是与较为低平、易积水的地形相联系。

③ 母质:成土母质大都粘重。

④ 气候:湿成土的分布广泛,各地的气候条件相差很大。只要有潮湿积水条件,无论在寒带、温带、热带均可见到湿成土的发育。

⑤ 植被:湿成土的植被大多由喜湿性的植物构成,植物种类差异大。

61. 湿成土的主要成土过程有哪些?这些成土过程在其各个土类组合和表现程度上有何不同P197

(1) 成土过程

① 有机质累积过程:湿成土分布区水分充足,一般植物生长都很茂盛,每年都为土壤提供了大量的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在潮湿的水分状况下,分解作用微弱,分解速度缓慢 。

② 潜育化过程:由于土层长期被水浸润,空气缺乏,处于缺氧状态,由嫌气微生物进行分解有机质的同时,高价铁、锰被还原为低价铁、锰。一方面,由于铁、锰还原的脱色作用,使上层颜色变为蓝灰色或青灰色,这个过程称为潜育化作用,这个还原层次称为潜育层或青泥层。另一方面,低价铁、锰流动性强,极易流失,即发生所谓“潜水离铁作用”,使潜育层粘粒部分的硅铝率和硅铁率都较高。

③ 氧化—还原过程(潴育化过程):土壤形成中的氧化-还原过程。潴育化过程和 潜育化过程共同之点是:它们都是渍水影响下发生的。但潴育化的渍水经常处于移动状况下,即水分直渗及上下升降和侧向流动,同时有一定的干湿交替过程,从而使土壤的铁、锰物处于还原和氧化的交替过程,因此,在渍水中铁、锰被还原迁移;土体内水位下降时,铁、锰又被氧化而产生淀积,在这种干湿交替下,土体中形成锈纹、锈点、黑色铁锰斑或结核、红色胶膜或“鳝血斑”等新生体层次,称为潴育层。

62. 湿成土各土类的理化性质有哪些异同点?试加以比较。

(1) 同:

① 湿成土的质地粘重,多为重壤土至轻粘土。

② 有较厚的有机质层,有机质含量丰富,湿成土剖面构型虽然不同地带的湿成土有机质含量有高低之别,但大多比同一地带的其他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③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普遍较高,盐基饱和度大。土壤反应大都呈中性至微酸性反应。

(2) 异:

① 沼泽土:

② 草甸土:

③ 潮土:

④ 黑土:

63. 试述合理利用与改良湿成土的途径。

(1) 开发利用湿成土应采取措施治理涝、盐、碱、旱及提高肥力。我国的湿成土有不少已经开垦利用,成为重要的产粮基地。经过人工耕作熟化,有的湿成土已发展成为水稻土等。但湿成土的开发利用潜力还很大,应采取合理措施加以综合利用。

(2) 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64. 气候、地形、母质、水文地质条件和生物因素对土壤盐渍化有什么影响?

(1) 气候除海滨地区以外,盐渍土分布区的气候多为干旱或半干旱气候,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年降水量不足以淋洗掉土壤表层累积的盐分。

(2) 地形:盐渍土所处地形多为低平地、内陆盆地、局部洼地以及沿海低地,这是由于盐分随地面、地下径流而由高处向低处汇集,使洼地成为水盐汇集中心。

(3) 水文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也是影响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因素。地下水埋深越浅和矿化度越高,土壤积盐越强。

(4) 母质:不含盐母质上,须具备一定的气候、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才能发育盐土;含盐母质(如含盐沉积岩的风化物和滨海地区含盐的沉积物),可不具备以上条件。

(5) 生物:常见的盐土植物有海莲子、砂藜、碱蓬、猪毛菜、白滨藜等,常见的碱土植物有茴蒿、剪刀股及碱蓬等。生物积盐。

65. 什么是盐土和碱土?

(1) 盐土:盐土是指土壤中可溶盐含量达到对作物生长有显著危害的程度的土类。

(2) 碱土:碱土指含有危害植物生长和改变土壤性质的多量交换性钠,又称钠质土。

66. 什么叫盐化过程?什么叫碱化过程?

(1) 盐化过程:土体中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积聚的过程。

(2) 碱化过程:土壤胶体上吸持较多交换性钠,使土壤呈碱性反应,并引起土壤物理性质恶化的过程。

(3) 盐化与碱化伴随进行。先发生盐化过程,产生交换性钠,从而产生碱化,即碱化和盐化是相互交替进行的。

67. 盐成土(盐土、碱土)的形成原因及其改良方法。

(1) 成因:盐成土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低平洼地、滨海平原以及红树林区。盐成土是在气候、水文、地形地貌、母质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盐类直接参与成土过程而形成的。盐随水来、水随汽散、汽散盐存。

(2) 改良:

① 改良盐土的根本目的在于将根系层的盐分减少到一定限度。由于盐土区往往是旱、涝、盐相伴发生,必须抗旱、治涝、洗盐相结合,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措施,可通过平整土地(以消除盐斑)、排水、灌溉、种稻、种植绿肥和耕作施肥等措施来改良。

② 改良碱土的根本目的在于以交换性钙取代交换性钠。

68. 高寒土的概念?包括哪些土类?

(1) 概念:高寒土是指高山和亚高山草甸和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具有寒性土壤温度状况和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1的暗色表层的土壤。

(2) 包括的土类有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原土。

69. 高寒土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土条件有何关系?

(1) 分布规律:高寒土分布在高山垂直带上部森林郁闭线以上或无林的高山、高原地区。

(2) 成土条件:

① 气候:高寒土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热量低,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冷暖干湿季节变化分明,高温同雨季一致;干冷季节长(10月至翌年5月),暖湿季短(6月至9月),风大,雷暴和冰雹多,积雪薄,保持时间短,土壤冻结期长。

② 植被:受气候条件限制,高寒土的植被为耐低温和耐干旱的高寒草甸或湿润杂草高山草甸和高寒灌丛植被,由于海拔高度及其气候差异,高寒土各类型土壤植被也有差异。

③ 地形:高寒土主要分布于高原面和高山带 。

④ 母质:高寒土的成土母质主要是由花岗岩、片麻岩、砂岩、板岩、千枚岩、灰岩等组成的残积物、坡积物、冰碛物、洪积物、冰水沉积物。

70. 高寒土的成土过程有哪些特点?为什么有这些特点?

(2) 矿物化学分解程度低、淋溶作用弱:

(3) 融冻形态的形成:

(4) 构造运动对高寒土形成亦有一定的影响。

71. 初育土的形成过程有什么特点?试阐明它与成土背景的关系。

(1) 概念:初育土是指发育程度微弱,母质特征明显,发生层分异不显著或只有轻度发育的幼年性土壤。初育土包括的土类有:石质土、粗骨土、黄绵土、风沙土、紫色土、石灰土、磷质石灰土、火山灰土等

(2) 成土背景:初育土分布范围广,成土环境多种多样,没有一致的代表性成土背景。

① 母质:特殊母质或母岩是初育土形成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一定的生物气候条件下,某些母质或母岩的性质对土壤形成起很大延缓作用,如风沙土、紫色土、石灰土、磷质石灰土、火山灰土。

② 地形:坡度陡峻及高低起伏的地形易于造成土壤侵蚀,不利于土壤的发育而成为初育土。

③ 气候:初育土分布广泛,各地的气候条件相差很大。干旱多风的气候有利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风沙土。高温多雨,降水变率大的气候有利于初育土发育。石灰岩、紫色砂岩地区,降水丰沛,为土壤侵蚀提供了水动力条件。黄绵土分布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易发生土壤侵蚀。粗骨土的形成也与降雨量和降水强度大有密切关系。

④ 植被:初育土上植被大多较为稀疏,尤其是森林植被的覆盖度更低,有的地方甚至为不毛之地。

⑤ 时间:成土时间短暂也是形成初育土的一个重要因素。成土时间短暂使得土壤未能得到充分发育,形成完整的土壤剖面。在最年轻的沉积物或新鲜露头上发育的土壤多为初育土。

⑥ 人为因素: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有可能造成土壤退化,使原来发育较好的土壤演变为初育土,如超畜过牧,毁林开荒、顺坡种植等掠夺式经营,都会使土壤受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形成初育土。

(3) 形成过程

① 幼年性特点:初育土各土类的形成中都存在着一个或多个阻碍土壤向成熟方向发育的因素,使土壤长期处于相对幼年阶段。

② 具有地带性的烙印:初育土的进一步发育仍然有可能形成地带性土壤,例如,在四川省紫色土分布区,可以见到由紫色岩发育的黄壤;在贵州省黄壤分布区,可以见到由石灰岩形成的黄壤,等等。

72. 初育土利用上存在哪些障碍性因素,对其利用改良应采取什么针对性措施?

(1) 障碍性因素:初育土的成土作用微弱,土壤在很大程度上继承着母质的特性。初育土一般土层浅薄,土壤的颗粒组成以粗颗粒为主,粘粒含量较少,矿物风化程度低,土体中含有较多的原生矿物。土 壤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一般都很低,养分含量少,肥力条件差,如石质土、粗骨土、黄绵土、风沙土等都是十分贫瘠的土壤。但有些初育土,如紫色土、磷质石灰土、火山灰土等,因受母质和植被的影响,某些养分含量较丰富。

(2) 利用改良:初育土分布于各个气候带,发育在多种母质、多种地形部位上,因此各种初育土的利用方向和改良途径也有较大的差异。利用和改良初育土应以水土保持为主,采取山、水、林综合治理。

73. 人工土和自然土壤之间有什么关系?

关系:人工土纲是指自然土壤经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了原来土壤的成土过程而获得新特性的土壤。

74. 水稻土的形成有哪些特点?

水耕熟化过程:

(1) 有机质的变化:与原有土壤(不包括沼泽土)相比,水稻土的有机质含量增加。

(2) 盐基淋溶和复盐基作用:

(3) 铁和锰的淋溶和淀积:

(4) 机械淋溶作用:

76. 以淋溶土(棕壤)与钙积土(黑钙土)为例,试比较森林土纲系列和草原土纲系列的特点。

77. 在进行森林土壤、草原和荒漠土壤分析时,需要抓住的主要过程分别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之。

78. 试阐明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1) 经度地带性:土壤颁布的经度地带性,是因海陆分布的势态,以及由此产生的大气环流造成的不同的地理位置所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不同,使水分条件和生物等因素从沿至内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相应地呈大致平等于经线的带状变化的特性。一般是从沿海到内陆依次出现湿润森林土类、半湿润的森林草原土类、半干旱的草原土类和干旱的荒漠土类,并在中纬地区表现最典型。

(2) 纬度地带性: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是因太阳辐射从赤道向极地递减,气候、生物等成土因子也按纬度方向呈有规律的变化,导致地带性土壤相应地呈大致平行于纬线的带状变化的特征。呈纬度地带性分布的土壤带,并非严格地完全按东西方向延伸,因受其他分异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使有些土壤带出现间断、尖灭、偏斜等情况。世界土壤纬度地带性分布的主要形式有环绕地球延续于各大陆的世界性土壤地带和未能横贯整个大陆,而只呈带段性展布的区域性土壤地带。世界性土壤地带,在高纬和低纬度地区表现明显,如寒带的冰沼土、寒温带的灰化土和热带的砖红壤,不仅断断续续横跨整个大陆,而且大致与纬线平行,土带的分界线也基本上与纬度气候带相吻合。

(3) 垂直地带性:指随山体海拔高度的升高,热量递减,降水则在一定高度内递增并在超出该高程后降低,引起植被等成土因素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类型相应地出现垂直做分带和有规律的更替的特性。

土壤问题都是大问题,是我们避不开也坚决不能避开的问题。长期的过度使用土地使得这片养育了我们的土壤日渐衰老,千疮百孔。也许某一天,我们再也找不到一丁点儿适合耕种的土壤;也许有一天真的到了山穷水尽,弹尽粮绝的时候人类才会幡然悔悟,为自己的愚蠢和贪婪付出惨重的代价。不过很荣幸我生而为人,更荣幸人类及早的反应了过来,开始医治被我们伤害的土壤。

一、中国土壤面临的现状

长三角地区:至少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据调查南京郊区有30%的土地遭受到污染,浙江省17.97%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普遍存在镉、汞、铅、砷等重金属污染。

华南地区:部分城市有50%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有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其中10%属严重超标,华南地区主要存在铜、砷、锌、镍、铅、镉、汞等重金属污染。

东北地区:存在着严重的Pb,Hg,Cd,As,Cr污染,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的污水灌区、旧工业区及城市郊区

西部地区: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属汞、镉、砷、铜、铅、铬、锌、镍等,其中云南,四川,甘肃白银市市、内蒙古河套地区污染较严重

云南地区:单个元素超标率在30%以上的达到37个县

二、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

东边-青色。东临大海,又是很多江河的入海口,因此土壤长期处于淹水状态之下,其中的氧化铁(Fe2O3)被还原成氧化亚铁(FeO)而呈灰绿色,是为青土。

南边-红色。南方闷热潮湿而多雨,大量易溶于水的土壤矿物质,受雨水冲刷而流失,最终剩下氧化铁和氧化铝(Al2O3),因而呈现红色。

西边-白色。西部气候干旱,土壤以盐土和碱土为主,这类土壤中富含碳酸钙、石膏等白色物质,加上可溶性盐在土壤表层聚集,所以变成了白色。

北边-黑色。东北地区气候湿润而寒冷,黑色腐殖质在土壤表层大量积累而降解缓慢,长年累月黑色不断加深,因此称作黑土。

中间-黄色。黄土则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土高原,黄土的有机质含量不高但其颗粒细腻适宜耕作,其所在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当然这五种颜色只是我们国家土壤颜色的一个缩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中国土壤十四大家族

1、有机土。2、人为土。3、灰土。4、火山灰土。5、铁铝土。6、变性土。7、干旱土。8、盐成土。9、潜育土。10、均腐土。11、富铁土。12、淋溶土。13、雏形土。14、新成土。

三、土壤污染治理的难度

一是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一般都比较直,通过感官就能察觉,而土壤污染往往要通过土壤样品分析、农作物检测甚至人畜健康的影响研究才能确定,土壤污染从产生到发现危害通常时间较长。

二是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与大气和水体相比,污染物更难在土壤中迁移、扩散和稀释,因此,污染物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累积。

三是土壤污染具有不均匀性。由于土壤性质差异较大,而且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慢,导致土壤中污染物分布不均匀,空间变异性较大。

四是土壤污染具有难可逆性。由于重金属难以降解,导致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完全逆转的过程。

另外,土壤中的许多有机污染物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因此,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很难恢复。总体来说,治理土壤污染的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但是,这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是所有人都应该努力去做的,因为没了土壤,人类也将无处容身。保护土壤,保护我们耐以生存的基石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各地理公众号等,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欢迎大家转载分享收藏点赞在看留言,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产品。期待同学们每天在已阅文章下方留言“打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干旱土是什么意思干旱土的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干旱土 释义 xerosol 干旱土; xerosols 干旱土; 实用场景例句 全部 Relationship between gypsum accumulation and soil - forming conditions in Aridosols in the South of Xinjiang was explored. 本文探讨了南疆干旱土石膏的聚集和成土条件之间的关系. 互联网 行业词典 土壤学 Aridisol 释义 实用场景例句 行jvzquC41o0odkkf0eqs0'N:'D;+C4.J8';=&D:*G7'?D'BK
1.石膏干旱土英文怎么写石膏干旱土英语怎么说石膏干旱土 gypsic xerosolgypsic xerosols相关短语 biopsy forceps 活检钳,活体取样钳 solanum pseudocapsicum phr. 玉珊瑚 genus psychopsis phr. 拟蝶唇兰属 capsulatus Torulopsis 【医】 荚膜球拟酵母, 荚膜组织胞浆菌 decidua pseudocapsularis 【医】 假包蜕膜 psychoneurosis (psychoneuroses) 精神神经功能jvzquC41o0nvlrfpi0ipo8hkmw5xa:598761a66::4736A:21
2.土壤基本特点范文3、掌握铁铝土、盐碱土、人为土、初育土、半水成土 4、了解淋溶土、半淋溶土、水成土、半水成土、钙层土、干旱土、高山土 第五章 土壤管理 1、掌握我国的耕地资源与土壤资源 2、掌握土壤退化与防治 3、掌握高产土壤的特征及培肥的措施 第六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管理 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2:2;/j}rn
3.中国土壤系统类型(土纲)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是一个定量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分类,该系统分类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一、有机土 1.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 有机土是在地面积水或长期土壤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8d3@:673810qyon
4.全国土壤类型分布数据/土壤有机质/土壤含水量分布/土壤温度/土壤质地/干旱土 13 棕钙土 10 棕钙土 1 23113101 淡棕钙土 2 23113102 草甸棕钙土 3 23113103 盐化棕钙土 4 23113104 碱化棕钙土 5 23113105 棕钙土性土 6 23113106 灰钙土 11 灰钙土 1 23113111 淡灰钙土 2 23113112 草甸灰钙土 3 23113113 盐化灰钙土 jvzquC41dnuh0lxfp0tfv8r2a8<9;;9491gsvrhng1jfvjnnu1749=5:47=
5.中国土壤类型(系统分类)在线地图A有机土 A1永冻有机土 A2正常有机土 B人为土 B1水耕人为土 B2旱耕人为土 E铁铝土 E1湿润铁铝土 F变性土 F1潮湿变性土 G干旱土 G1寒性干旱土 G2正常干旱土 H盐成土 H1碱积盐成土 H2正常盐成土 I潜育土 I1寒冻潜育土 I2滞水潜育土 jvzquC41yy}/q|lgq0io1vfr1o625<
6.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建立和发展①(Fluvents) 盐积干旱土(Salids)* 潮湿始成土,潮湿新成土(Aquepts,Aquents)* 火山灰土(Andosols) 灰土(Spodosols) 聚铁网纹潮湿氧化土(Plinthaquox)* 氧化土(Oxisols)* 钠质粘淀干旱土(Natrargids)* 质地突变漂白潮湿淋溶土/老成土(Abruptic Albaqualf/Albaqua lts) * 冷凉软土(Borolls)* 干润软土,jvzq<84uqkrt0rxucu4be7hp1vx0c{ykenk0rmk142642=54
7.英汉土壤微生物学词汇对照专业词汇专业英语yardang 白龙堆,风蚀,土脊 xylose 木糖 xylol 混合二甲苯 xylene 二甲苯 xylem 木质部 xylan 木聚糖 xerosol 干旱土 xerophytic vegetation 旱生植被 xerophyte 旱生植物 xerophilous plant 喜旱植物,适旱植物 xeroll 干热软土 xerert 季节性干旱变性土 jvzquC41yy}/hxtfoczf0wjv1gthnrxj1uvferfnkv0:;=;30nuou
8.基于HECHMS模型的河流型水源地洪水影响研究学位随着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的不断加剧,我国山洪灾害发生的频次日益增多,特别是在一些缺乏历史径流资料的河流型水源地汇水区,时常出现较大的洪水,其突发性较强,汇流时间短,容易引发更大的洪灾。特别是对我国北方半干旱土石山区的河流型水源地洪水预报进行研究,对于山洪预测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论文以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mguky0F97498;43
9.欢迎访问《土壤学报》编辑部网站!2003,40(5):656-664 [摘要](2015) [PDF 341.83 K](3158) [HTML] 江苏省耕地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的数理探讨 周炳中,赵其国,杨浩 2003,40(5):665-671 [摘要](1966) [PDF 1.88 M](4173) [HTML] 南疆平原干旱土的微形态特征 关欣,李巧云,张凤荣,钟骏平,丁瑞兴 2003,40(5):672-677 [摘要](2106) jvzq<84rgfumqpnec0otujx0ce4dp8ytzd5dj8wgcfks1rxuwgemk|y0cuvyA‚jctaoe?;525(wvc{ygtaoe?>
10.干土,aridsoil,音标,读音,翻译,英文例句,英语词典干旱土形成中,生物累积过程较弱,土壤水分属非淋溶型。表层有机质的含量普遍都很低,整个剖面均含有碳酸盐,并具有较明显的石膏累积和残余盐化特征,土壤盐基高度饱和,一般呈中性至碱性反应。粘土矿物主要为水云母,干热下的干旱土可有高岭石。分布于温带的干旱土有棕钙土和灰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和棕漠土;热带jvzq<84yyy4eklycnn4dqv4kpf{568>316::3=<6H6
11.中国村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在坡度6°~8°、海拔0~200 m、降雨量1100~1200 mm、年均温15~19 ℃、人为土和栽培植被等条件下村庄分布较为集聚,且村庄沿道路与河流聚集分布特征明显,在沿道路和河流100~300 m缓冲区内村庄密度最大,随缓冲距离增加村庄密度逐渐降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亟待系统开展乡村衰退成因与动力机制解析、衰退乡村jvzq<84uejupn7ktggqbq‚fp0eun1ko1kiyot{4424703;24;17769<:;6993>66689/uqyon
12.陕西省土壤分类与代码.xls文档全文免费阅读、在线看M 高山土纲 L 人为土纲 K 盐碱土纲 J 水成土纲 H 半水成土纲 G 初育土纲 E 干旱土纲 D 钙层土纲 C 半淋溶土纲 B 淋溶土纲空表红色土 G1210022 红土 G121000221 G121000222 料姜红土 G1210023 灰红土 G121000231 G121000232 板土 G1210024 淡灰红土 G122 积钙红粘土 G122000 G1220021 G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71733<453567:=>0ujzn
13.《土壤学》教学大纲习题要点:干旱土与漠土的气候条件与植被类型的变化造成的淋溶强度或钙积层、石膏层、盐化层在剖面中的层位出现深度的变化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在各种类型土壤资源的性质、存在问题及利用改良途径、难点在分析这些性质的成因、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棕钙土、灰钙土及荒漠土壤等土类的jvzquC41tg4oljz0gf{/ew4kphu039:618=587mvo
14.HWSD数据库土壤中文名称.xls漂白砂性土 砂性土(ARENOSOLS) 44 Calcaric Arenosols ARc 石灰性砂性土 砂性土(ARENOSOLS) 46 ANTHROSOLS AT 人为土 人为土(ANTHROSOLS) 47 Aric Anthrosols ATa 干旱土 人为土(ANTHROSOLS) 48 Cumulic Anthrosols ATc 人为堆积土 人为土(ANTHROSOLS) 49 Fimic Anthrosols ATf 人为肥熟 人为土(ANTHROSOLS) 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8128631A5742872=82276867xj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