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概述

土壤(学名:soil)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构成

土壤里的物质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固体部分、液体部分和气体部分。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砂粒、土粒和胶粒)。土壤矿物质种类很多,化学组成复杂,它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

土壤由矿物质和腐殖质组成的固体土粒是土壤的主体,约占土壤体积的50%,固体颗粒间的孔隙由气体和水分占据。

土壤气体中绝大部分是由大气层进入的氧气、氮气等,小部分为土壤内的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土壤中的水分主要由地表进入土中,其中包括许多溶解物质。

土壤中还有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有机质

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和矿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一般耕地耕层中有机质含量只占土壤干重的0.5%~2.5%,耕层以下更少,但它的作用却很大,群众常把含有机质较多的土壤称为“油土”。土壤有机质按其分解程度分为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腐殖质是指新鲜有机质经过酶的转化所形成的灰黑土色胶体物质,通过阳光杀灭了致病的有害菌病毒寄生虫后,保留其营养物质的土壤,一般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90%以上。

腐殖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腐殖质既含有氮、磷、钾、硫、钙等大量元素,还有微量元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以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

(二)增强土壤的吸水、保肥能力

腐殖质是一种有机胶体,吸水保肥能力很强,一般粘粒的吸水率为50%~60%,而腐殖质的吸水率高达400%~600%;保肥能力是粘粒的6~10倍。

(三)改良土壤物理性质

腐殖质是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可以提高粘重土壤的疏松度和通气性,改变砂土的松散状态。同时,由于它的颜色较深,有利吸收阳光,提高土壤温度。

(四)促进土壤植物的生长

腐殖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能量,土壤酸碱适宜,因而有利植物生长,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

(五)作物生长发育

腐殖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有机酸、维生素及一些激素,对作物生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增强呼吸和对养分的吸收,促进细胞分裂,从而加速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施用的有机肥料和残留的根茬。许多社队采用柴草垫圈、秸秆还田、割青沤肥、草田轮作、粮肥间套、扩种绿肥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越种越肥,产量越来越高,应当因地制宜加以推广。

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很多,只有抑制有害菌,利用这些菌产生的植物需要的一些养料。如进行有效的阳光照射后,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被有效的杀灭,腐体可作养料。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很大,1克土壤中就有几亿到几百亿个。1亩地耕层土壤中,微生物的重量有几百斤到上千斤。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的利用率也越高。

植物茎叶中含有果胶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琥珀酸硫激酶、琥珀酸脱氢酶、延胡索酸酶、苹果酸脱氢酶等,把植物的茎叶作为肥料,是作物生长的必要营养的来源。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如下:

(一)分解有机质

作物的残根败叶和施入土壤中的有机肥料,只有经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腐烂分解,释放出营养元素,供作物利用;并且形成腐殖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二)分解矿物质

例如磷细菌能分解出磷矿石中的磷,钾细菌能分解出钾矿石中的钾,以利作物吸收利用。

(三)固定氮素

氮气在空气的组成中占4/5,数量很大,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土壤中有一类叫做固氮菌的微生物,能利用空气中的氮素作食物,在它们死亡和分解后,这些氮素就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固氮菌分两种,一种是生长在豆科植物根瘤内的,叫根瘤菌,种豆能够肥田,就是因为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增加了土壤里的氮素;另一类单独生活在土壤里就能固定氮气,叫自生固氮菌。另外,有些微生物在土壤中会产生有害的作用。例如反硝化细菌,能把硝酸盐还原成氮气,放到空气里去,使土壤中的氮素受到损失。实行深耕、增施有机肥料、给过酸的土壤施石灰、合理灌溉和排水等措施,可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发挥微生物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水分

土壤是一个疏松多孔体,其中布满着大大小小蜂窝状的孔隙。直径0.001~0.1毫米的土壤孔隙叫毛管孔隙。存在于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同时,还能溶解和输送土壤养分。毛管水可以上下左右移动,但移动的快慢决定于土壤的松紧程度。松紧适宜,移动速度最快,过松过紧,移动速度都较慢。降水或灌溉后,随着地面蒸发,下层水分沿着毛管迅速向地表上升,应在分墒后及时采取中耕、耙、耱等措施,使地表形成一个疏松的隔离层,切断上下层毛管的联系,防止跑墒。“锄头有水”的科学道理就在这里。土壤含水量降至黄墒以下时,毛管水运行基本停止,土壤水分主要以气化方式向大气扩散丢失。这时进行镇压(碾地),使地表形成略为紧实的土层,一方面可以接通已断的毛细管,使底墒借毛管作用上升;另一方面可减少大孔隙,防止水汽扩散损失,所以群众说“碾子提墒,碾子藏墒”。镇压后耱地,使耕层上再形成一个平整而略松的薄层,保墒效果更好。五、土壤空气土壤空气对作物种子发芽、根系发育、微生物活动及养分转化都有极大的影响。生产上应采用深耕松土、破除扳结、排水、晒田(指稻田)等措施,以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分类原则

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汇总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采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7级分类,是以土类和土种为基本分类单元的分级分类制。土类以下细分亚类,土种以下细分变种。土属为土类和土种间的过渡单元,具有承上启下作用。土类以上归纳为土纲、亚纲,以概括土类间的某些共性。

土纲

根据土类间的发生和性状的共性加以概括。全国土壤共分铁铝土、淋溶土、半淋溶土、钙层土、干旱土、漠土,初育土、半水成土、水成土、盐碱土、人为土、高山土等12土纲。

亚纲

土壤结构体类型

根据土壤形成过程的主要控制因素的差异划分。土壤水分状况和土壤温度状况的差异常用作亚纲的划分依据,如铁铝土纲根据温度状况不同划分为湿热铁铝土和湿暖铁铝土两个亚纲。

分类基本单元

它是在一定的综合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经过一个主导的或几个附加的次要成土过程,具有一定相似的发生层次,土类间在性质上有明显的差异。划分土类的依据是:

1)地带性土壤类型和当地的生物、气候条件相吻合;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如岩成土、水成土)可由特殊的母质或过多的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影响而形成。

土壤

2)在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如耕作、施肥、灌溉、排水等)作用下,具有一定特征的成土过程,如灰化过程或潜育化过程、粘化过程、富铝化过程、水耕熟化过程等。

3)每一个土类具有独特的剖面形态及相应的土壤属性,特别是具有作为鉴定该土壤类型特征的诊断层,例如,灰化土的灰化层、褐土的粘化层、红壤的富铝化层。

4)由于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的综合影响,在同一土类内,必定有其相似的肥力特征和改良利用的方向与途径。例如红壤的酸性、盐土的盐分、褐土的干旱问题。

亚类

在土类范围内的进一步划分。亚类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1)同一土类的不同发育阶段,表现为成土过程和剖面性态上的差异。例如,把褐土划分为淋溶褐土和石灰性褐土,就是反映了褐土中碳酸盐的积聚与淋溶的不同发育阶段。

2)不同土类之间的相互过渡,表现为主要成土过程中同时产生附加的次要成土过程,例如,盐土和草甸土之间的过渡类型有草甸盐土亚类和盐化草甸土亚类。

土属

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是土壤在地方性因素的影响下所表现出的区域性变异,这些区域性变异因素主要有:

1)成土母质类型:例如,残积的、洪积的、冲积的母质;酸性盐类及基性岩类等母岩风化物。

砖红壤

2)地形部位特征:岗坡地——燥性的,暖性的;洼地或阴坡——凉性的、冷性的以及某些以地形为主体的综合表现,如塝田、冲田、峒田、洋田等概念。

3)水文地质条件:主要指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或土壤的化学组成,例如,平原区不同矿化度的地下水引起盐分组成上所发生的差异;山麓钙质水对土体中砂姜形成的影响等。

4)古土壤形成过程的残留特征:例如,残余盐土、残余沼泽土等。

5)耕种影响:某些农业土壤,例如黄垆土(耕种褐土)、耕种草甸土、黄刚土(耕种黄棕壤)等,尚未形成独特的土类及亚类,则均可列入土属。

土种

基层分类的基本单元。同一土种发育在相同的母质上,并且有相似的发育程度和剖面层次排列。表现为主要层次的排列顺序、厚度、质地、结构、颜色、有机质含量和pH值等基本相似,只在量上有些差异。至于具体反映变异的指标,应根据各地区、各土种的特点而进行具体规定。

变种

土种范围内的细分。划分的依据是土种在某些性状上的差异,例如,表层或表层以下某些质地的变化;冲积平原表土层以下某些较次要的质地层次的出现;某些质地层位、厚度的变异;地面覆盖程度的变异;新修梯田、其他新形成的田地土壤中所表现出的不十分稳定的熟化特征等。

演变

中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采用美国马伯特制订的的土壤分类;50年代初期开始,采用苏联的地理发生学土壤分类。1958年-1960年全国第一次土壤普查时,总结农民群众鉴别土壤农业性状的经验,提出了第一个农业土壤分类系统。1978年中国土壤学会提出了《全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在此基础上,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开始时,于1979年7月提出《暂拟土壤工作分类系统》(修改稿);在此次土壤普查的野外工作接近完成时,于1987年12月在太原召开土壤分类会议拟订出《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经过修改,于1992年定稿,确立了12个土纲、29个亚纲、61个土类和231个亚类的高级分类单元;基层分类单元为土属、土种和变种,而以土种为基本单元。

形成

在19世纪末,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V.V.Dokuchaisv)从土壤发生学的观点,认为土壤的性质是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包括海、湖浅水区)。它是地球表面上的附着物,人力可以搬动土壤。

母质因素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壳,其上部可称为土壤母质。如果风化壳保留在原地,形成残积物,便称为残积母质;如果在重力、流水、风力、冰川等作用下风化物质被迁移形成崩积物、冲积物、海积物、湖积物、冰碛物和风积物等,则称为运积母质。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质养分元素

(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母质代表土壤的初始状态,它在气候与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上千年的时间,才逐渐转变成可生长植物的土壤。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产生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在土壤形成的初期阶段最为显著。随着成土过程进行得愈久,母质与土壤间性质的差别也愈大,尽管如此,土壤中总会保存有母质的某些特征。

首先,成土母质的类型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不同造岩矿物的抗风化能力差别显著,其由大到小的顺序大致为:石英→白云母→钾长石→黑云母→钠长石→角闪石→辉石→钙长石→橄榄石。因此,发育在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砂和粘粒较多,含砂粒较少;发育在石英含量较高的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即含砂粒较多而含粉砂和粘粒较少。此外,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多,而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发育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

其次,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深受成土母质的影响。不同岩石的矿物组成有明显的差别,使其上发育的土壤

的矿物组成也就不同。发育在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含角闪石、辉石、黑云母等深色矿物较多;发育在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含石英、正长石和白云母等浅色矿物较多;其他如冰碛物和黄土母质上发育的土壤,含水云母和绿泥石等粘土矿物较多,河流冲积物上发育的土壤亦富含水云母,湖积物上发育的土壤中多蒙脱石和水云母等粘土矿物。从化学组成方面看,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一般铁、锰、镁、钙含量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而硅、钠、钾含量则低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石灰岩母质上的土壤,钙的含量最高。

气候因素

气候对于土壤形成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直接影响指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经常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对土壤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的影响。通常温度每增加10℃,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加1~2倍;温度从0℃增加到50℃,化合物的解离度增加7倍。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一年中土壤冻结达几个月之久,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而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

气候还可以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以及植被类型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一个显著的例子是,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低温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随着温度、降水、蒸发以及不同植被生产力的变化,有机残体归还逐渐增多,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风化壳逐渐加厚。

生物因素

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的本质特征——肥力的产生与生物的作用是密切相关的。在生物作用下从岩石到土壤的形成过程见图9-7。

岩石表面在适宜的日照和湿度条件下滋生出苔薛类生物,它们依靠雨水中溶解的微量岩石矿物质得以生长,同时产生大量分泌物对岩石进行化学、生物风化;随着苔藓类的大量繁殖,生物与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日益加强,岩石表面慢慢地形成了土壤;此后,一些高等植物在年幼的土壤上逐渐发展起来,形成土体的明显分化。

土壤

在生物因素中,植物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元素,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给地表。不同植被类型的养分归还量与归还形式的差异是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根本原因。例如,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这是因为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则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而树木的根系分布很深,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不多,主要是以落叶的形式将有机质归还到地表。动物除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残体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并通过啃食和搬运促进有机残体的转化外,有些动物如蚯蚓、白蚁还可通过对土体的搅动,改变土壤结构、孔隙度和土层排列等。微生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有机残体的分解、转化和腐殖质的合成。

地形因素

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引起物质、能量的再分配而间接地作用于土壤的。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气候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地带分化。对美国西南部山区土壤特性的考察发现,土壤有机质含量、总孔隙度和持水量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而pH值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此外,坡度和坡向也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在陡峭的山坡上,由于重力作用和地表径流的侵蚀力往往加速疏松地表物质的迁移,所以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

壤;而在平坦的地形部位,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使成土母质得以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阳坡由于接受太阳辐射能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但水分状况比阴坡差,植被的覆盖度一般是阳坡低于阴坡,从而导致土壤中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差异。

在上述各种成土因素中,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它们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在酷热、严寒、干旱和洪涝等极端环境中,以及坚硬岩石上形成的残积母质上,可能需要数千年的时间才能形成土壤发生层,例如在沙丘土中,特别是在林下,典型灰壤的发育需要1000~1500年。但在变化比较缓和的环境条件中,以及利于成土过程进行的疏松成土母质上,土壤剖面的发育要快得多。

土壤发育时间的长短称为土壤年龄。从土壤开始形成时起直到目前为止的年数称为绝对年龄。例如,北半球现存的土壤大多是在第四纪冰川退却后形成和发育的。高纬地区冰碛物上的土壤绝对年龄一般不超过一万年,低纬未受冰川收用地区的土壤绝对年龄可能达到数十万年至百万年,其起源可追溯到第三纪。

由土壤的发育阶段和发育程度所决定的土壤年龄称为相对年龄。在适宜的条件下,成土母质首先在生物的作用下进入幼年土壤发育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土体很薄,有机质在表土积累,化学-生物风化作用与淋溶作用很弱,剖面分化为A层和C层,土壤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母质的特征。随着B层的形成和发育,土壤进入成熟阶段,这一阶段有机质积累旺盛,易风化的矿物质强烈分解,在淀积层中粘粒大量积聚,土壤肥力和自然生产力均达到最高水平。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以后,成熟土壤出现强烈的剖面分化,出现E层,并使A层和B层的特征发生显著差异,有机质累积过程减弱,矿物质分解进入最后阶段,只有抗风化最强的矿物残留在土体中,淀积层中粘粒积聚形成粘盘,土壤进入老年阶段,这一阶段土壤的肥力和自然生产力都明显降低。

人类因素

在五大自然成土因素之外,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亦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典型例子是农业生产活动,它以稻、麦、玉米、大豆等一年生草本农作物代替天然植被,这种人工栽培的植物群落结构单一,必须在大量额外的物质、能量输入和人类精心的护理下才能获得高产。因此,人类通过耕耘改变土壤的结构、保水性、通气性;通过灌溉改变土壤的水分、温度状况;通过农作物的收获将本应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剥夺,改变土壤的养分循环状况;再通过施用化肥和有机肥补充养分的损失,从而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数量和微生物活动等。最终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积极影响是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等;同时由于违反自然成土过程的规律,人类活动也造成了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沼泽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

成土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

①土壤是一种独立的自然体,它是在各种成土因素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②对于土壤的形成来说,各种成土因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和相互不可替代性。其中生物起着主导作用。土壤是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下,活有机体作用于成土母质而形成的。

特征及改良

①块状结构体

土壤

近似立方体型,长、宽、高大体相等,走私一般大于3cm,1-3cm之内的称作核状结构体,外形不规则,多在粘重而乏有机质的土中生成,熟化程度低的死黄土常见此结构,由于相互支撑,会增大孔隙,造成水分快速蒸发跑墒,多有压苗作用,不利植物生长繁育。

改良方法:可在墒情合适时耙耱,冬季冻土后,辗压,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也可掺河沙或炉渣灰来改良。

②片状结构体

水平面排列,水平轴比垂直轴长,界面呈水平薄片状;农田犁耕层、森林的灰化层、园林压实的土壤均属此类。不利于通气透水,造成土壤干旱,水土流失。

改良方法:松土施用有机肥,公园街道绿地行人常经过的地方,可进行透气铺装、种植地被植物或进行必要的围栏保护,结皮和板结的可采取适墒深翻,增施有机肥解决。

③柱状棱状结构体

沿垂直轴排列,垂直轴大于水平轴,土体直立,结构体大小不一,坚实硬,内部无效孔隙占优势,植物的根系难以介入、通气不良、结构体之间有形成的大裂隙,既漏水又漏肥。

改良方法:通过深翻施肥和深翻种植绿肥。

④团粒结构体

这是最适宜植物生长的结构体土壤类型,它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土壤肥力的水平和利用价值。其能协调土壤水分和空气的矛盾;能协调土壤养分的消耗和累积的矛盾;能调节土壤温度,并改善土壤的温度状况;能改良土壤的可耕性,改善植物根系的生长伸长条件。

耕层

土壤耕层是对于耕作的土壤来说的,对于仍处于自然形态的土壤来说是没有这个概念的。土壤耕层的形成是由于人类的农业种植活动扰乱了土壤的自然状态下的结构,是土壤表层大约0~20cm。土壤耕层以下的层次称为耕底层。对于土壤耕层到底有多厚是如何划分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土壤学专家王益权教授认为区分土壤耕层主要是有两个出发点:一是土壤的肥力,也就是土壤主要的养分有机质的集中层;二是土壤的根系的长度,耕作层自然要与植物根系所对应。根据这两点各个地方的耕层是不一致的,但是为了研究方便我们一般来说把从土表面0~20cm这个垂直厚度作为土壤的耕层厚度。土壤耕层一方面富集了土壤主要的肥力,另一方面也是土壤根系的主要集中部分。具体研究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土壤的耕层厚度。因为有的植物像黄瓜和草莓的根系比较浅,阔叶乔木的根系也比较浅,而禾谷类的根系就比较深。土壤刨面试验表明在中国农业的发祥地杨凌,八米以下仍然可见小麦的根系。

中国概况

氮:中国土壤耕层中的全氮含量大概变动在0.05%~0.25%。其中东北地区的黑土是中国土壤平均含氮量最高的土壤,一般为0.15%~0.35%。而西北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土壤含氮量较低,一般为0.05%~0.1%。华中华南地区,土壤全氮含量有较大的变幅,一般为0.04%~0.18%。在条件基本相近的情况下,水田的含氮量往往高于旱地土壤。中国绝大部分土壤施用氮肥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磷:磷是农业上仅次于氮的一个重要土壤养分。土壤中大部分磷都是无机状态(50%~70%),只有30%~50%是以有机磷形态存在的。

中国北方土壤中的无机磷主要是磷酸钙盐,而南方主要是磷酸铁、铝盐类。其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被氧化铁胶膜包裹起来的磷酸铁铝,称为闭蓄态磷。

中国土壤全磷含量变动在0.02%~0.11%,其中北方土壤的全磷含量,一般比南方土壤高,中国土壤的全磷含量大体上从南向北有增加的趋势。如东北地区的黑土、白浆土全磷含量一般为0.06%~0.15%,而中国南方的红壤和砖红壤全磷含量一般为0.01%~0.03%。

土壤全磷含量的高低,通常不能直接表明土壤供应磷素能力的高低,它是一个潜在的肥力指标,但是当土壤全磷含量低于0.03%时,土壤往往缺磷。’在土壤全磷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对当季作物有效的,称为土壤有效性磷。

随着产量的提高,中国土壤缺磷面积不断扩大,原来那些对磷肥效果不明显的地区表现了严重的缺磷现象,如广大的黄淮海平原,西北黄土高原以至新疆等地都大面积缺磷。而原来缺磷的地区,由于长期施磷,磷肥效果下降,这主要是指华中、华南某些缺磷水稻土。在华中华南中高产水稻土上,随着有机肥的施入,磷已可满足作物需要,而大面积的酸性旱地土壤以及部分低产水田,缺磷仍然是相当严重的。

钾:土壤中钾全部以无机形态存在,而且其数量远远高于氮磷。中国土壤的全钾含量也大体上是南方较低,北方较高。南方的砖红壤,土壤全钾含量平均只有0.4%左右,华中、华东的红壤则平均为0.9%,而中国北方包括华北平原、西北黄土高原以至东北黑土地区,土壤全钾量一般都在1.7%左右。因此,缺钾主要在南方,北方已开始出现缺钾现象。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大部分是以硅酸盐、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等无机盐形态存在。在土壤溶液中可有一部分微量元素以有机络合态存在。通常把水溶液或交换态的微量元素看作是对作物有效的。土壤中微量元素供应不足的一个原因是土壤本身含量过低,另一种原因是含量并不低,甚至很高但是由于土壤条件(主要是土壤酸碱度和氧化还原条件)造成有效性降低而供应不足。在前一种条件下,需要靠补施微量元素肥料,后一种情况下,有时只需改变土壤条件,增加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就可增加供应水平。

施肥影响

增加土壤养分无论施用有机肥料或无机肥料都能增加土壤养分。无机肥料大多易于溶解,施用后除部分为土壤吸收保蓄外,作物可以立即吸收。而有机肥料,除少量养分可供作物直接吸收外,大多数须经微生物分解,作物方能利用。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以及各种有机酸和无机酸。二氧化碳除被植物吸收外,溶解在土壤水分中形成的碳酸和其它各种有机酸、无机酸都有促进土壤中某些难溶性矿质养分溶解的作用,从而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有些肥料(如石灰、石膏)除直接增加土壤养分,还能通过调节土壤反应,提高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

改善土壤结构施用有机肥料和含钙质多的肥料,除了能增加土壤养分外,还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因为有机肥料在土中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矿化作用增加土中有效养分,同时,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腐殖质在土中遇到钙离子就会和土粒凝聚在一起形成水稳定性团粒结构。改善粘土的坚实板结以及沙土的跑水漏肥等不良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改善土壤的水热状况一般有机质都有吸水和保水的能力,特别象腐殖质这一类亲水胶体,保水能力更强。土壤中的腐殖质和粘土粒结合形成团粒,在团粒内部有许多毛管孔隙,也能保存很多的水分,能被植物利用。由于腐殖质是综黑色的物质,土壤中腐殖质含量多,土壤颜色较深,可增加吸收日光热能,有利于提高土温。同时阳光可以杀灭土壤里的有害菌,保留其腐化物的营养成分,保水能力也强,有利于作物生长。

增加生理活性物质增施有机肥能促进微生物的活动。由于微生物活动的结果,除了增加土壤中的矿物质营养和腐殖质以外,通过合理的阳光照射,还能产生多种维生素、抗生素、生长素等,具有促进根系发育,刺激作物生长,增强抗病能力。来源头条百科

THE END
0.干旱土是什么意思干旱土的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干旱土 释义 xerosol 干旱土; xerosols 干旱土; 实用场景例句 全部 Relationship between gypsum accumulation and soil - forming conditions in Aridosols in the South of Xinjiang was explored. 本文探讨了南疆干旱土石膏的聚集和成土条件之间的关系. 互联网 行业词典 土壤学 Aridisol 释义 实用场景例句 行jvzquC41o0odkkf0eqs0'N:'D;+C4.J8';=&D:*G7'?D'BK
1.石膏干旱土英文怎么写石膏干旱土英语怎么说石膏干旱土 gypsic xerosolgypsic xerosols相关短语 biopsy forceps 活检钳,活体取样钳 solanum pseudocapsicum phr. 玉珊瑚 genus psychopsis phr. 拟蝶唇兰属 capsulatus Torulopsis 【医】 荚膜球拟酵母, 荚膜组织胞浆菌 decidua pseudocapsularis 【医】 假包蜕膜 psychoneurosis (psychoneuroses) 精神神经功能jvzquC41o0nvlrfpi0ipo8hkmw5xa:598761a66::4736A:21
2.土壤基本特点范文3、掌握铁铝土、盐碱土、人为土、初育土、半水成土 4、了解淋溶土、半淋溶土、水成土、半水成土、钙层土、干旱土、高山土 第五章 土壤管理 1、掌握我国的耕地资源与土壤资源 2、掌握土壤退化与防治 3、掌握高产土壤的特征及培肥的措施 第六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管理 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2:2;/j}rn
3.中国土壤系统类型(土纲)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是一个定量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分类,该系统分类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一、有机土 1.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 有机土是在地面积水或长期土壤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8d3@:673810qyon
4.全国土壤类型分布数据/土壤有机质/土壤含水量分布/土壤温度/土壤质地/干旱土 13 棕钙土 10 棕钙土 1 23113101 淡棕钙土 2 23113102 草甸棕钙土 3 23113103 盐化棕钙土 4 23113104 碱化棕钙土 5 23113105 棕钙土性土 6 23113106 灰钙土 11 灰钙土 1 23113111 淡灰钙土 2 23113112 草甸灰钙土 3 23113113 盐化灰钙土 jvzquC41dnuh0lxfp0tfv8r2a8<9;;9491gsvrhng1jfvjnnu1749=5:47=
5.中国土壤类型(系统分类)在线地图A有机土 A1永冻有机土 A2正常有机土 B人为土 B1水耕人为土 B2旱耕人为土 E铁铝土 E1湿润铁铝土 F变性土 F1潮湿变性土 G干旱土 G1寒性干旱土 G2正常干旱土 H盐成土 H1碱积盐成土 H2正常盐成土 I潜育土 I1寒冻潜育土 I2滞水潜育土 jvzquC41yy}/q|lgq0io1vfr1o625<
6.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建立和发展①(Fluvents) 盐积干旱土(Salids)* 潮湿始成土,潮湿新成土(Aquepts,Aquents)* 火山灰土(Andosols) 灰土(Spodosols) 聚铁网纹潮湿氧化土(Plinthaquox)* 氧化土(Oxisols)* 钠质粘淀干旱土(Natrargids)* 质地突变漂白潮湿淋溶土/老成土(Abruptic Albaqualf/Albaqua lts) * 冷凉软土(Borolls)* 干润软土,jvzq<84uqkrt0rxucu4be7hp1vx0c{ykenk0rmk142642=54
7.英汉土壤微生物学词汇对照专业词汇专业英语yardang 白龙堆,风蚀,土脊 xylose 木糖 xylol 混合二甲苯 xylene 二甲苯 xylem 木质部 xylan 木聚糖 xerosol 干旱土 xerophytic vegetation 旱生植被 xerophyte 旱生植物 xerophilous plant 喜旱植物,适旱植物 xeroll 干热软土 xerert 季节性干旱变性土 jvzquC41yy}/hxtfoczf0wjv1gthnrxj1uvferfnkv0:;=;30nuou
8.基于HECHMS模型的河流型水源地洪水影响研究学位随着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的不断加剧,我国山洪灾害发生的频次日益增多,特别是在一些缺乏历史径流资料的河流型水源地汇水区,时常出现较大的洪水,其突发性较强,汇流时间短,容易引发更大的洪灾。特别是对我国北方半干旱土石山区的河流型水源地洪水预报进行研究,对于山洪预测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论文以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mguky0F97498;43
9.欢迎访问《土壤学报》编辑部网站!2003,40(5):656-664 [摘要](2015) [PDF 341.83 K](3158) [HTML] 江苏省耕地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的数理探讨 周炳中,赵其国,杨浩 2003,40(5):665-671 [摘要](1966) [PDF 1.88 M](4173) [HTML] 南疆平原干旱土的微形态特征 关欣,李巧云,张凤荣,钟骏平,丁瑞兴 2003,40(5):672-677 [摘要](2106) jvzq<84rgfumqpnec0otujx0ce4dp8ytzd5dj8wgcfks1rxuwgemk|y0cuvyA‚jctaoe?;525(wvc{ygtaoe?>
10.干土,aridsoil,音标,读音,翻译,英文例句,英语词典干旱土形成中,生物累积过程较弱,土壤水分属非淋溶型。表层有机质的含量普遍都很低,整个剖面均含有碳酸盐,并具有较明显的石膏累积和残余盐化特征,土壤盐基高度饱和,一般呈中性至碱性反应。粘土矿物主要为水云母,干热下的干旱土可有高岭石。分布于温带的干旱土有棕钙土和灰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和棕漠土;热带jvzq<84yyy4eklycnn4dqv4kpf{568>316::3=<6H6
11.中国村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在坡度6°~8°、海拔0~200 m、降雨量1100~1200 mm、年均温15~19 ℃、人为土和栽培植被等条件下村庄分布较为集聚,且村庄沿道路与河流聚集分布特征明显,在沿道路和河流100~300 m缓冲区内村庄密度最大,随缓冲距离增加村庄密度逐渐降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亟待系统开展乡村衰退成因与动力机制解析、衰退乡村jvzq<84uejupn7ktggqbq‚fp0eun1ko1kiyot{4424703;24;17769<:;6993>66689/uqyon
12.陕西省土壤分类与代码.xls文档全文免费阅读、在线看M 高山土纲 L 人为土纲 K 盐碱土纲 J 水成土纲 H 半水成土纲 G 初育土纲 E 干旱土纲 D 钙层土纲 C 半淋溶土纲 B 淋溶土纲空表红色土 G1210022 红土 G121000221 G121000222 料姜红土 G1210023 灰红土 G121000231 G121000232 板土 G1210024 淡灰红土 G122 积钙红粘土 G122000 G1220021 G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71733<453567:=>0ujzn
13.《土壤学》教学大纲习题要点:干旱土与漠土的气候条件与植被类型的变化造成的淋溶强度或钙积层、石膏层、盐化层在剖面中的层位出现深度的变化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在各种类型土壤资源的性质、存在问题及利用改良途径、难点在分析这些性质的成因、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棕钙土、灰钙土及荒漠土壤等土类的jvzquC41tg4oljz0gf{/ew4kphu039:618=587mvo
14.HWSD数据库土壤中文名称.xls漂白砂性土 砂性土(ARENOSOLS) 44 Calcaric Arenosols ARc 石灰性砂性土 砂性土(ARENOSOLS) 46 ANTHROSOLS AT 人为土 人为土(ANTHROSOLS) 47 Aric Anthrosols ATa 干旱土 人为土(ANTHROSOLS) 48 Cumulic Anthrosols ATc 人为堆积土 人为土(ANTHROSOLS) 49 Fimic Anthrosols ATf 人为肥熟 人为土(ANTHROSOLS) 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8128631A5742872=82276867xj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