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搜百科:朗诵

清清楚楚的高声诵读高声朗诵,也都不怕计氏听见

【词目】 朗诵

朗诵、朗读、演戏三者的区别

朗诵不同于朗读,也不同于演戏

只要是朗诵,即使是在小的范围内进行,都会带有表演的性质。朗诵者要向听者显示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口语艺术才能,听者总要对朗诵者的文学修养、口语才能和表达效果等进行评价,这些都具有表演活动的明显特点。二、选择朗诵材料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文章。其次,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 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选出合适的作品。

范读法

伴读法

伴读法:是教师或优等生伴着儿童读,儿童可隐隐约约听出自己的毛病而有所改进。

轮读法

每个儿童轮流读,这种读法有比赛的性质。低年级的课文短,可以一个小朋友读完全文后,再请另一个读。

接读法

是一篇课文分由几个儿童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儿童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落,再指另一个儿童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随时唤起儿童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领导读

是由教师或朗读得特别好的学生,带领朗读的方式。教师或优等生先读一句,或先读一小段,儿童跟着读一句或一小段。如此继续进行,直到全文读完为止。

交互读

:甲组读第一句,乙组读第二句,甲组再读第三句,乙组再读第四句,依次轮流,周而复始。

分组读

分组、分行或分排读,并互相矫正错误。

自由读:全班同学每人同时自由地低声朗读。由于不必与别人配合,因此速度不拘,可边读边思考。

指名读

由教师指名一个儿童来读,读完了一段或两段以后,另请一个同学接读。

表情读

课本如为韵文,可让儿童依字句的长短,音乐的节奏,用姿势、动作、表情的方法朗读。

抽签读

在全体儿童的名签中,谁被抽中,就由谁站起来朗读。

对话读

儿童剧要用对话读,也就是分角色读,此方式较活泼而有助理解。

朗诵前的准备

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这种再创作,不是脱离朗诵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朗诵者在朗诵前就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一)选择朗诵材料

(二)把握作品的内容

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深入的理解

2.深刻,细致的感受

3.丰富、逼真的想象

符号的运用

朗读者在分析体味文字作品的准备工作中,为了清楚准确地表达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更好地实现朗读目的,往往在文字中做些标记,以提醒自己注意。我们把这些标记称做"朗读符号"。

1、 ∧──停顿号。不论有无标点符号均可用,停顿的时间稍稍加长。如用于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表示停顿时间再长些。例如:

王大娘听到声音,十分高兴,赶忙走了出来。她看到儿子有些奇怪,就对他说:"这是粮店的刘同志。"

"她看到儿子有些奇怪"一句,依据语境,是"儿子"奇怪,应该在"看到"后面标一停顿符号,就是"她看到∧儿子有些奇怪"。如果不标朗读停顿号,很容易在"儿子"后面停顿,就成了"王大娘"奇怪了,显然是不对的。

2、──间歇号。不论有无标点符号处,都可使用。用于无标点符号处,表示间歇时间较长;用于有标点符号处,表示间歇时间更长些。

例如《井冈翠竹》中的两句话: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在"井冈山"后略略一顿,目的是把人们带进作者所描绘的五百里林海之中;"最使人难忘的"后面作一较长时间的顿歇,"毛竹"两字用深沉、回味、抒情的语气送出,表达出对井冈山翠竹的深厚眷恋之情,用回味性停顿的方法,把听者带入过去,使其在停顿中受到感染。

"……人群里,年长的是大娘,⌒大爷,同年的是大哥,⌒大嫂,兄弟,⌒姐妹,都是亲人。又仿佛队伍同时是群众,⌒群众又同时是队伍,根本分不清……"(《歌声》)

这一段文字的字里行间,闪现着作者和乡亲们兴奋、激动之情,洋溢着亲切、感人的场面。朗读时,语速较快,衔接较紧,须做些连接处理。

又如《祝福》中的一段:

卫婆子这种走家串巷的村镇女人,一向是以深知别家底细为荣,喜欢多嘴饶舌,加上又喝点酒,说起话来就更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4、── ──词组号。把需连起来读的词或词组连在一起,避免破坏语意。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昨天发布公告。

依据语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是一个词组,如果读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就会支离破碎,语音含混不清。

又如"某公司不慎将0001号转账支票丢失,声明作废"。不能读成"……不慎将0001号转账支票丢失"。

5、···和──重音号。···为主要重音,为次要重音。例如:

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

"奇""秀""险",是桂林山的特点,也是表现主题思想的重要词语。因此,这三个作为句子谓语的形容词,应并列为主要重音,"山"是次要重音。

又如: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

在这语境中,"10"是主要重音,表示太阳之多,热度极高,万物受害,不能忍受的心情。"寸草不生"是次要重音。

以上介绍了几种经常使用的朗读符号。朗读实践证明,朗读符号仅仅是朗读时的辅助手段,企图完全依赖于朗读符号去完成文章主题思想的表达和实现朗读目的,是做不到的。

普通话的运用

技巧之一:停顿

一、什么是停顿?

停顿是指朗读过程中声音的断和连。我们在朗读时,既不能一字一停,断断续续地进行,也不能字字相连,一口气念到底,无论是朗读者还是听众,无论是生理要求,还是心理要求,朗读中的停顿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显示语法结构的需要,更是明晰表达语、传达感情的需要。

二、停顿与标点符号的关系

(二)不一致关系有时,书面语的标点同朗读中的停顿也常常有并一致的地方。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没有标点却要停顿。

三、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一)顺应语法的停顿。这类停顿可以依据标点来处理,有时也可以突破标点的限制。(见停顿与标点符号的关系)。

(二)显示层次的停顿。 文章的层次可以借助于朗读者的停顿得到显示。一般说来,文章中的节(段)这样的大层次比较容易划分,而一节(或一段)文字,甚至一句话中,也往往有有更小更细的层次,划分这些层次并用朗读中的停顿表现出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七)避免误读的停顿朗读中,停顿还有一种区别意义的作用。 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已,也还都不错。 (鲁迅《祝福》)

二、决定语速不同的各种因素

(三)不同的谈话方式辩论、争吵、急呼,宜用快读;闲谈、絮语,宜用慢读。前者如:(分角色朗读)周朴园 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鲁大海 开除了?! 周 冲 爸爸,这是不公平的。 周朴园 (向周冲)你少多嘴,出去! (周冲愤然由中门下) 鲁大海 好,好。(切齿)你的手段我早就明白,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 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周朴园 你胡说! 鲁侍萍 (至大海说)走吧,别说了。 鲁大海 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 周朴园 (厉声)下去! 仆人们 (拉大海)走!走! 鲁大海 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周 萍 (冲向大海,打了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帐东西! (大海还手,被仆人们拉住。) 周 萍 打他! 鲁大海 (向周萍)你! (仆人们一齐打大海。大海流了血。) 周朴园 (厉声)不要打人! (仆人们住手,仍拉住大海。) 鲁大海 (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 萍 (向仆人们)把他拉下!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 (曹禺《雷雨》) 第二课时

三、朗读速度的转换朗读任何一篇文章,都不能自始自终采用一成不变的速度。

普通话朗读技巧之三:重音

二、确定重音的依据

三、各种类型的重音

停顿的运用

1.生理停顿

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作一个短暂的停歇。要注意,生理停顿,不要妨碍语意表达,不割裂语法结构;

2.语法停顿

3.强调停顿

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而在书面上没有标点、在生理上也可不作停顿的地方作了停顿,或者在书面上有标点的地方作了较大的停顿,这样的停顿我们称为强调停顿。强调停顿主要是靠仔细揣摩作品,深刻体会其内在含义来安排的。例如:遵义会议║纠正了│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所犯的"左倾机会主义性质"的严重的原则错误,团结了│党和红军,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沿阵地,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遵义会议"之后没有标点符号,但是为了突出"遵义会议"的地位,强调"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的伟大意义,就应有一个停顿,而且比下面的其它强调停顿时间要长一些。"纠正了"、"团结了"、"使得"、"转到了"、"执行了"这些词语后面也没有标点,但为清楚显示"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应用停顿,句中划"║"和"│"的都表示强调停顿。

重音的运用

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重音有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

1.语法重音

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语法重音。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常见的规律是:

①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

②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

③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

④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

⑤有些代词也常重读;如果一句活里成分较多,重读也就不止一处,往往优先重读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如:我们是怎样度过这惊涛骇浪的瞬息!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值得注意的是,语法重音的强度并不十分强,只是同语句的其他部分相比较,读得比较重一些罢了。

2.强调重音

语速的控制

句调的把握

除了以上这些基本表达手段外,要使朗诵有声有色,还得借助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例如:笑语、颤音、泣诉、重音轻读等,这里我们就不详细介绍了。

THE END
0.干旱的反义词2篇干旱的反义词2022-03-26 干旱的反义词1干旱的反义词介绍 中文发音:干旱[gān hàn] 词语解释: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使土壤水分不足、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的气象灾害。 反义词:水涝、泛滥 用干旱造句 1、这里已经很久没下雨了,所以这里发生了干旱jvzquC41o0xvk€jp0eun1ofp{kij1=>295;10qyon
1.关于夏天的词语(精选5篇)干燥(drying)是利用热能使湿物料中的湿分(水分或其他溶剂)气化,并利用气流或真空带走气化了的湿分,从而获得干燥物料的操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干燥词语的反义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一、干燥词语的解析犹干旱。《管子·度地》:“春三月,天地乾燥,水纠列之时也。”《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6568?70qyon
2.什么的土地词语填空高产的土地,干旱的土地,多雨的土地,寒冷的土地,温暖的土地,干涸的土地,湿润的土地,荒凉的土地,松软的土地,坚实的土地jvzquC41yy}/:A>;70io1}jtou5ug{ruHqxnc}[kgy722<80jvsm
3.大旱题目答案解析,大旱题目答案解析1体制型缺水是造成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干旱地区缺水乃至产生纠纷的重要原因。作为一种“公地悲剧”(在免费使用公共资源的情况下,每个人都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使资源因被滥用而枯竭)特性的商品,当水变成一种稀缺资源后,在现行的水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下,人们就会过度使用、侵占和浪费,导致河道断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jvzquC41yy}/3;ykmw4dqv4pgyzjm~4uq/+F7.F6'C=&G?*;9'H20qyon
4.VOSviewer分析知网文献# 导入必要的库fromwordcloudimportWordCloudimportmatplotlib.pyplotasplt# 示例数据:词语及其出现次数word_freq={"干旱区":69,"半干旱区":21,"地下水":19,"地下水位":18,"水资源":12,"气候变化":12,"干旱半干旱区":11,"土壤水分":10,"水文过程":10,"西北干旱区":10,"绿洲":9,"水文模型":9,"生态jvzquC41dnuh0lxfp0tfv8ugpihs1jwvkerf1mjvckrt1:8;;77:6:
5.《雨点儿》说课稿(精选12篇)经过上面的练读,学生对大小雨点儿的行踪已了解,借此我创设小记者访问记的形式,启发学生根据大小雨点儿的对话用“为什么”提几个问题,如“为什么你们俩去的地方不一样?”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交流,明白:小雨点儿可以滋润花草,大雨点儿则可以帮助干旱地方的花草生长,理解了大小雨点儿的不同作用。接着,我用语言衔接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bpp4|knobq8:228>60qyon
6.《仙人掌》课文解读(通用13篇)*本课写热的词语有: 烈日炙烤灼目炎热灼热 炎热干燥酷热干旱 《仙人掌》课文解读 篇2 一、自由谈话,引入课题 1、仙人掌大家都很熟悉,根据课前准备布置的任务,谈一谈自己所了解的仙人掌。 2、老师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了解的仙人掌的知识还有局限性,课文会告诉我们更多关于仙人掌的事情。 jvzquC41okv/t~nygp4dqv4ygp~vg8pgygt07:>8364ivvq
7.《七颗钻石》第1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三)、生字认读 略啰嗦,先无拼音,再出示较难的词语,注音,指导读,开火车读, 出示生字: 指名读,每人一行。 开火车读; 全班齐读 去拼音读 4、字理指导忍、哀 忍:刀上一点,表示刀最锋利的部分,也就是刀刃。把刀放在心上,非常,疼痛,它告诉我们就算是心痛如刀割,也一定要坚持下去。 jvzquC41yy}/{~|gpoo/exr1mghjcx4ucptjcwok41987@=50jznn
8.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12篇)知识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课文内容;2、正确认识“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情感目标: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翻译课文,探究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研习课文内容 1.熟读课文开头,用原句填充:山市景观美丽而又奇特,说明山市独特的语句是___。指出山市见jvzquC41yy}/djnjwc}fp7hp1lobqzg1env{r4::9<: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