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冲刺高一下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专练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一、(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对18至35岁2002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六成(59.5%)左右的受访者习惯晚睡,入睡时间均在23点以后。有专家讲,“人类还没进化到能熬夜的体质”,核心问题正在这里,我们不要指望可以通过一些现代手段抵消熬夜的影响。熬夜的原因十分复杂,   ①   ,但有些熬夜则是非必要的,所以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量减少“非必要熬夜”。

②   。比如,很多人睡觉前都会玩一会儿手机,有的可能只想刷10分钟短视频,可在不知不觉当中,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就过去了。即便窗外出现了鱼肚白,身体已经十分疲惫,还是拿着手机,纵情于娱乐之中。有人提出睡个好觉先从不把手机带进卧室做起,这很有道理。对大多数人来说,   ③   ,不能做到充分自制,那么就把一些App卸载掉,或者把手机扔在一边,这反而成了最好的选择。

20.下列句子中的“刷”与文中“刷10分钟短视频”的“刷”,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他在决赛中被刷掉了。

B.这是我新刷来的头巾。

C.他在教室里刷试卷。

D.我周末在家刷电视剧。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案】20.D(“刷10分钟短视频”的“刷”是“快速看”的意思,与“刷电视剧”的“刷”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刷”解释为“淘汰”。B项,“刷”解释为“买”。C项,“刷”解释为“做”)

21.①有些熬夜没有办法避免②有些熬夜完全是自身原因③他们的自制力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强(每答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22.对2002名18至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六成(59.5%)的受访者习惯晚睡,入睡时间均在23点以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牙般的对生小叶,从紫红色的茎干上伸出来,胖乎乎的,似汪着的一团绿水,翠绿光亮。这绿叶红秆的小草叫马齿苋,《本草经集注》描述:“马齿苋,又名五行草,以其叶青,梗赤,花黄,根白,子黑也。”把五行都占全了的小草,它的能耐自然是不可小觑的。夏秋季节,田野、路边、沟坎,甚至是石头缝里,都有马齿苋蚯蚓般蠕动的身影,绿叶像“蚯蚓”身上长出的翅膀,带领马齿苋向四方飞翔。

那些乍看已经萎蔫干枯了的茎干,只要有一场雨淋到,便又神奇地长出鲜嫩的叶子,焕发出勃勃生机。可见马齿苋非常抗干旱。从科学的角度看,马齿苋之所以耐酷暑抗干旱,一是因为马齿苋的根系粗壮发达,二是因为马齿苋红茎粗、绿叶肥,体内存储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多了,抵御不良环境的时间就长。

顽强的马齿苋还可以做成美味的凉拌菜。吃腻了大鱼大肉后,吃一盘马齿苋,那酸酸滑滑的滋味里,有童年的酸涩,也有绵绵的乡愁。

20. 下列句子中的“自然”与文中加点的“自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你先别打听,到时候自然就知道了。

B. 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

C. 他是第一次上台演出,不过,还演得挺自然的。

D. 开发水力资源,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

21.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22. 请用一个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5个字。

【答案】20. B 21. ①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小叶”的形态和颜色,强调了叶子的饱满、多汁和翠绿。②语言风格上,多用短句,口语化,活泼灵动。

22. 马齿苋耐暑抗旱,是因为它的根系粗壮发达,茎、叶存储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多。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同词异境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文中“自然”为副词,表示理所当然。

A.为形容词,意思是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

B.为副词,表示理所当然。

C.为形容词,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D.为名词,自然界。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伸出来,胖乎乎的”“似汪着的一团绿水,翠绿光亮”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强调叶子的生长,对“小叶”进行阐述,生动形象地突出“小叶”的形态和颜色,强调了叶子的饱满、多汁和翠绿。

②语言风格上,“胖乎乎的,似汪着的一团绿水,翠绿光亮”相对都是短句,且口语化,读来富有节奏感,活泼灵动,朗朗上口。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和选用句式的能力。

第二段的前两句主要说的马齿苋非常抗干旱;接下来第三句阐述的是马齿苋非常抗干旱的原因,即一是因为马齿苋的根系粗壮发达,二是因为马齿苋红茎粗、绿叶肥,体内存储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多。此题要求用一个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即“马齿苋耐暑抗旱,是因为它的根系粗壮发达,茎、叶存储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多”,同时注意字数要求。

三、(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每逢假期,有人出门旅游,还有人选择宅家补觉。但明明睡到天昏地暗,为啥一点不解乏?越睡越乏是生物钟在作怪。长期睡眠不规律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让人无法得到有效的休息。终于有了一个长假,很多人把休息时间拉长,想把之前因为劳累而损失的时间补回来,这让他们的生物钟变得与平时不一样了。 ① ,就像生活中人们倒时差一样,身体上会有不适的感觉。

___②___,建议大家在假期前后,起居生活尽量有规律,不要熬夜,不宜过度兴奋,让我们的身体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此外,如果想通过补觉给身体“充电”,也要讲求策略。 ③ ,如果一天的睡眠时间超过10个小时,同样会影响到睡眠生物钟,让人晚上难以入睡。

比较健康的作息时间是成年人每天保证7至9个小时,晚上10时到凌晨4时是最佳的休息时间,这一时间段能够获得最好的睡眠质量。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至少要保证6个小时的睡眠,也可以采用分阶段睡眠的方法。

20.下列句子中的“一点”和“为啥一点不解乏”中的“一点”,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花开花谢苍生冢,影过来去匆匆,不过一点归鸿。

B.生活中需要总结问题,然后将其一点一点地解决。

C.他的建议是空洞的,实际上对你一点作用也没有。

D.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20.C    21.①这种生物钟的变化   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③补觉的时间不宜过长    22.比较健康的作息时间是成年人每天保证7至9个小时睡眠,晚上10时到凌晨4时是最佳的休息时间,在这一时间段里能够获得最好的睡眠质量。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文中的“一点”指些许,轻微。

A.指一个点。

B.指一部分。

C.指些许、轻微。

D.指一些。

故选C。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此处承上启下,上承生物钟的不一样,下接变化的具体情况,应填“这种生物钟的变化”。

②前文谈生物钟紊乱的不良后果,此处承接上文,结合后文阐释“建议大家在假期前后,起居生活尽量有规律,不要熬夜,不宜过度兴奋”可知,后文谈的是维持生物钟稳定的策略,故应填“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2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成年人每天保证7至9个小时”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词,在句末加上“睡眠”;

二是“这一时间段”使用错误,不能作主语,应是作时间状语,改为“在这一时间段里”。

四、(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本题共2小题,9分)

狗真的有计算能力吗?       ①       ,但动物学家并不这么认为。

他们进行了一项特别的实验,测试对象是一条以擅长“计算”而著称的达克斯猎犬,这是条“身经百战”的猎犬,在此前的测试中每次拿到算式卡片后,它总是会仔细观察主人,然后顺利从几个答案卡片中挑选出正确的。但这次实验的方法很“奸诈”:不是向“算数”的狗传达错误答案,而是让狗的主人得出错误的答案。动物学家做了一套卡片,在卡片的正面写着一道简单的算式。可有一点是主人不知道的,那就是卡片用几层透明纸制成,最后一层上印了另外一个算式,从背面是能看见的,卡片的背面对着主人,卡片的正面对着狗。毫无疑心的主人看到       ②       ,以为就是狗要“计算”的算式,就不自觉地把这个算式的答案传递给了狗,殊不知这个答案和卡片正面的问题完全对不上,于是狗接二连三地答错。

因此,动物学家的结论是:狗,       ③       ,但它们敏锐的观察能力让人惊叹。

21.下列句子中的“奸诈”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奸诈”,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他手腕很多,做事极奸诈,如果放了他,恐怕会生出更多恶念。

B.戏剧舞台上的曹操,往往被刻画成奸诈的反面角色

C.小鬼子这么阴险,我们要比他们还“奸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D.吴起可以说是生得伟大,死得奸诈,虽死,却一个也没饶恕。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3分)C,原句中的“奸诈”指动物学家的测试方式,说明这次的实验测试和之前的测试不同。因此“奸诈”是贬词褒用。C.“小鬼子这么阴险,我们要比他们还'奸诈’”,这里的“奸诈”指我们对付小鬼子的计策,是贬词褒用。ABC三项的“奸诈”是贬义词。

22.(6分)①很多人认为有②卡片背面透出的算式③并不具有计算能力

【22题详解】本段文字谈的是动物学家测试狗是否有计算能力。

根据“狗真的有计算能力吗?”和“但动物学家并不这么认为”可推知①应填写的内容是一般人的看法,故可是“很多人认为有”。

根据“最后一层上印了另外一个算式,从背面是能看见的,卡片的背面对着主人”可推知②应填写的内容是主人看到背面的内容,故可是“卡片背面透出的算式”。

根据“于是狗接二连三地答错”和“动物学家的结论是”可推知③应填写的内容是动物学家根据试验做出的结论,故可填“并不具有计算能力”。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对于春笋,有人表示担忧:“不食嘴馋,食之胃寒。”所谓胃寒,是指那些原本胃肠功能比较差的人,在“贪吃”春笋后,出现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①       ,是因为其中含有一些不利于胃肠功能的成分。比如,含有大量草酸和粗纤维,还含有单宁(鞣酸)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它们加在一起,对胃肠就是一个严峻考验了。

买过鲜笋的人会发现,竹笋虽然有鲜味,②       。如果直接切丝烹调,会感到苦涩难咽。这个涩味,很大程度上是草酸带来的。草酸可以与舌头表面黏膜的蛋白质发生作用,使蛋白质凝聚而引起涩感。草酸不仅伤害动物的消化道,也会降低各种消化酶的活性。然而,草酸可以帮助嫩嫩的笋尖抵抗病菌和昆虫的伤害,并让动物们不敢一下子啃食太多。这就给了竹笋更多的生长机会,长成高大的竹子。

同样,蔬菜涩味越重,③       。比如菠菜、韭菜、马齿苋、番杏等,都是这样。人们日常吃的小白菜、油菜、芥蓝、西蓝花等蔬菜,草酸含量是很低的,因此吃不出明显的涩味。

20.下列句子中的“成分”和文中画横线的“成分”,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酒的化学成分是乙醇。

B.目标和理想是成长的核心成分。

C.建国初期,城市居民成分可以分成很多类。

D.《红楼梦》不是作者的自传,但总有自传的成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答案】20.C。例句亦作“成份”,指构成事物的各种不同的物质或因素。A、B、D项的意思和例句的含义相同。C项的“成分”指根据个人在一定时间内主要生活来源的性质划定的阶级属性。

21. 竹笋对胃肠不友好;

但也有一种浓浓的涩味;

则草酸含量越高。

六、(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0小题。

雨后的苏堤,如一幅古雅清新的水墨长卷,融融的,润润的,仿佛刚刚画完一般。画卷随着我轻盈的行走和流盼的目光徐徐展开,一步一画,一眸一景,帧帧撩人心扉,柳条吐芽,  ①  ;海棠浴露,  ②  ;桃花满树,朵朵云霞。樱花则一边开,一边落,向着似有似无的风儿,飘洒着片片幽婉的情思。黄莺儿在花枝上一边跳,一边叫,像是在寻找着什么,又像是发现了什么,不断地把新的消息告诉我。鱼儿绕着刚刚出水的几根芦草,款款游动,时隐时现,偶尔也轻盈地跳出水来,荡出一圈淡淡的涟漪。燕子低低地掠过湖面,清越地鸣叫着,激起了人心底一丝丝清凉的喜悦。几只野鸭子结着伴儿悄悄地从水雾中钻出来,在刚刚拂到水面的柳条下穿来穿去。这一幅幅图画让人激起创作的冲动。

18.依次填入文中划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①点点鹅黄 ②红玉颗颗 B.①点点鹅黄 ②颗颗红玉

C.①鹅黄点点 ②颗颗红玉 D.①鹅黄点点 ②红玉颗颗

19.下列句子中的“让”,与文中加点的“让”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巾帼不让须眉,中国女性也可以在各个领域中崭露头角。

B.张弛笑容满面地把来宾让到贵宾席就坐,显得彬彬有礼。

C.三月,广袤的淮北平原让浩荡的春风染上了醉人的绿色。

D.人工智能Sora模型的横空出世让许多业内人士惊叹不已。

20.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可以改成:“雨后的苏堤,如一幅刚画完的古雅清新的水墨长卷。”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分)

【答案】18.答案:B(这两处所填的句子应该和后面的“朵朵云霞”偏正式结构保持

一致。)

19.答案:D(文中的“让”为动词,意为“使”,与D项中的“让”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中的“让”为动词,意为“逊色,亚于”;B项中“让”为动词,意为“邀请”;C项中“让”为介词,用于被动句,相当于“被”。)

20.答案:①原文以短句为主,节奏明快,音律和谐;②原文将“仿佛刚刚画完一般”放到最后,更能突出苏堤在经过雨的洗礼之下古雅清新的特点;③原文用叠词“融融的”“润润的”,具体表现出雨后苏堤空气湿润、景色宜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苏堤的喜爱之情。(每点1分。)

七、(二)语言文字应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祁家的房子坐落在西城护国寺附近的“小羊圈”。说不定,这个地方在当初或者真是个羊圈,因为它不像一般的北平的胡同那样直直的,或略微有一两个弯儿,而是颇像一个葫芦。通到西大街去的是葫芦的嘴和脖子,很细很长,而且很脏。葫芦的嘴是那么窄小,人们若不留心细找,或向邮差打听,便很容易忽略过去。进了葫芦脖子,看见了墙根堆着的垃圾,你才敢放胆往里面走,像哥伦布看到海上有漂浮着的东西才敢更向前进那样。走了几十步,忽然眼一明,你看见了葫芦的胸:一个东西有四十步,南北有三十步长的圆圈,中间有两棵大槐树,四围有六七家人家。再往前走,①又是一个小巷——葫芦的腰。穿过“腰”,又是一块空地,比“胸”大着两三倍,这便是葫芦肚儿了。“胸”和“肚”大概就是羊圈吧?这还待历史家去考查一番,而后才能断定。

祁家的房子便是在葫芦胸里。街门朝西,斜对着一棵大槐树。在当初,祁老人选购房子的时候,房子的位置决定了他的去向。他爱这个地方。胡同口是那么狭窄不惹人注意,使他觉得安全;而葫芦胸里有六七家人家,又使他觉得温暖。门外呢,两株大槐树下可供孩子们玩耍,既无车马,又有槐豆槐花与槐虫可以当作儿童的玩具。同时,地点虽是陋巷,而西通大街,②背后是护国寺——每逢七八两日有庙会——买东西不算不方便。所以,他决定买下那所房子。

20. 下列句子中的“着”和“看见了墙根堆着的垃圾”中的“着”,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王二是个酒鬼,一喝点儿酒,说话就不着调。

B. 他在生意受阻时,一个高人给他支了一着,他就解套了。

C. 他伤得特别重,你给他换药的时候,手可要轻着点儿。

D. 王云非常热爱生活,她家的茶几上永远都会放着一瓶花。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写成“走了几十步,你会看见葫芦的胸”,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3分)

22. 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破折号,其基本用法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案】20. D

21. ①原句中的“明”字,能表现出你看见葫芦胸时的惊喜,更具感染力,而改句中的

“看见”则显得太过平淡。

②原句“你看见了”表示葫芦胸确切地出现在眼前,交代了“忽然眼一明”的原因,更为形象具体;而改句“你会看见”只是表示一种应然状态。

22. (1)第①句:表示补充说明,说明“又一个小巷”所在的具体位置和特征。

(2)第②句:表示插入语,交代护国寺附近的风俗习惯,和买东西不算不方便的原因。

【解析】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堆着的垃圾”中的“着”是助词,表示状态的持续。

A.动词,挨上。

B.名词,下棋的步子,比喻手段、计策和办法。

C.助词,用在动词或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后面,加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

D.助词,表示状态的持续。

故选D。

2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原句“忽然眼一明”中的“明”字,能表现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情景,能表现出来访者看见葫芦胸时的惊喜状态,使表达更具感染力,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改句中的“看见”,只是客观叙述,显得太过平淡。

原句的“你看见了”,对应前文的“忽然眼一明”,表明来访者看到的结果,表示葫芦胸确切地出现在眼前,交代了“忽然眼一明”的原因,表达更为形象具体真切,让人印象深刻;而改句“你会看见”,只表示一种应然状态,叙述比较平淡,不如原句表达生动形象。

2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第①句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说明“葫芦的腰”是“又一个小巷”所在的具体位置和小巷的形态特征,表达准确形象。

第②句“背后是护国寺——每逢七八两日有庙会——买东西不算不方便”中连用了两个破折号(第一个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第二个破折号起连接作用),表示插入语,交代了护国寺附近的风俗习惯和买东西方便的原因。

八、(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8-20题。

说是村庄,也只不过几间破旧的房屋,一群羊,几头牛,一个人而已。路两边是过膝的荒草,枯黄的叶子和干瘪的草穗上面还染着星星点点的残雪,很容易让人想起那些斑白的须发。路的右边是一道狭长沟坎。沟坎的这边是边缘宽宽窄窄的围栏。粗粗细细长长短短的木棍穿插在一起,将一群羊围在里边。说是围栏,其实只不过是圈出了一个范围而已。围栏的许多木棍早已经腐朽的腐朽、断裂的断裂,这里少一根,那里缺一根.露出许多大大小小的窟窿来。几只小羊羔就从窟窿里钻出来,跑到沟坎上面的牛圈里、主人的屋子里,玩够了,再回到围栏里去。老羊们看着小羊羔出出进进,默不作声,在围栏里站着或卧着,不停咀嚼。或许它们知道,在这旷野里,不管围栏里还是围栏外,都没有什么不同,撒出去,又能去哪里呢?视野之内,这里是唯一的人家。它们不停咀嚼,在围栏里面咀嚼着一个又一个漫长的日子。18.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可以写成“围栏的许多木棍早已经腐朽断裂,这里那里少一根,露出许多大小的窟窿来”,语义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19.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2分)20.第一段最后一句中加点的词语“咀嚼”先后出现两次,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4分)

【答案】18.①原句用了词语反复,更加强调了围栏破败不堪的情形;②原句采用短句,读起来富有节奏感;③原句与上下文的句式、语言风格一致。19.示例一:三个逗号将村庄不同场景分隔开来,给读者罗列之感,有清晰的画面感;逗号标示的停顿使语言表达节奏分明、句意鲜明,充分表现出村庄的荒凉。示例二:逗号将老羊“看着小羊羔”“默不作声”“站着或卧着”“咀嚼”的四个动作分隔开来,叙述了老羊的各种生活状态,充分展示了老羊生活的单调,衬托出乡村的孤寂及村庄的人生活的单调,极富表现力。20.①第一处用的是本义,是“用牙细嚼食物”的意思,体现了反刍动物的特点。②第二处用的是比喻义,是“对事物反复体会”的意思,有拟人的色彩,表现了羊们悠闲的心态,耐人寻味,衬托出村庄生活的漫长孤寂。

九、(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不拉刘四爷的车,而能住在人和厂,据别的车夫看,是件少有的事。因此,甚至有人猜测,祥子必和刘老头子是亲戚;更有人说,刘老头子大概是看上了祥子,而想给虎妞弄个招门纳婿的“小人”。这种猜想里虽然怀着点妒羡,可是万一要真是这么回事呢,将来刘四爷一死,人和厂就一定归了祥子。这个,教他们只敢胡猜,而不敢在祥子面前说什么不受听的。其实呢,刘老头子优待祥子是另有笔账儿。祥子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的去欺侮人。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作。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厂子里靠常总住着二十来个车夫;收了车,大家不是坐着闲谈,便是蒙头大睡;祥子,只有祥子的手不闲着。初上来,大家以为他是向刘四爷献殷勤,狗事巴结人;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刘老头子没有夸奖过他一句,没有格外多看过他一眼;老头子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

20.下列句子中的“大概”与文中加点的“大概”,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这本书只大概翻了翻,没有仔细看。

B.他把情况做了大概的分析。

C.天上乌云密布,大概要下雨了。

D.他嘴上没说,心理却捉摸了个大概。

21.根据文中内容,用一段话概括刘四爷愿意祥子在厂子里的原因。要求:包含递进关系,语句通顺,不超过50个字。(3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他什么活都干,干得高高兴兴”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案】21.刘四爷知道祥子不仅拉车是把好手,而且为人勤快,待人真诚自然。(递进关系、语句通顺、字数各l分)

22.①原文通过“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一系列动作描写,有画面感,改后没有这种效果。②原文使用比喻修辞,把祥子做事比作“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祥子勤劳朴实的形象,与下文其他车夫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十、(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从技术原理来看,以ChatGPT等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难以避免的“幻觉”会造成对真实性的污染。作为人工智能领域最先进的产品之一,ChatGPT在底层数据与核心技术方面均为世界领先,具备优秀的意图识别与语言理解能力,但是它因为数据质量与技术的限制,    ①    。所谓“幻觉”,指的是自然语言处理模型生成自然流畅,语法正确但实际上毫无意义,或包含虚假信息,就像人产生的幻觉一样。

这种幻觉问题导致一些网民在试用时发现,ChatGPT在交互中会生成不少的事实性错误,有时对一些简单问题也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有研究者认为,尽管ChatGPT能够生成合乎语言逻辑的内容,    ②    。不过,在隔行如隔山的今天,这种似是而非的内容对非专业用户却具有极大的迷惑性。再加上随着现代科学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的先进性与权威性已经深度捆绑,并植入到了大众的脑海之中。ChatGPT因其技术的先进性,就可能应用这种认知惯性,裹挟着科学的威势,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对特定问题的认知。可以预见,面对着大语言模型的加持,未来的虚假信息治理    ③    。

21.下列句子中的“就”与文中“就像人产生的幻觉一样”一句加点的“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就知道他会来的,今天一早他果然来了。

B.单就工作经验来说,他比别人要丰富一些。

C.谁愿意去,谁就去,反正我不去,你也别去。

D.以前就他一个人知道,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答案】21.A[解析]文中加点的“就”表示加强肯定。A.表示加强肯定。B.表示话题的范围。C.表示在某种条件下自然怎么样。D.表示仅仅,只。

22.①也难以避免产生幻觉现象②但这些内容本身不一定真实③必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THE END
0.干旱的反义词2篇干旱的反义词2022-03-26 干旱的反义词1干旱的反义词介绍 中文发音:干旱[gān hàn] 词语解释: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使土壤水分不足、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的气象灾害。 反义词:水涝、泛滥 用干旱造句 1、这里已经很久没下雨了,所以这里发生了干旱jvzquC41o0xvk€jp0eun1ofp{kij1=>295;10qyon
1.关于夏天的词语(精选5篇)干燥(drying)是利用热能使湿物料中的湿分(水分或其他溶剂)气化,并利用气流或真空带走气化了的湿分,从而获得干燥物料的操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干燥词语的反义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一、干燥词语的解析犹干旱。《管子·度地》:“春三月,天地乾燥,水纠列之时也。”《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6568?70qyon
2.什么的土地词语填空高产的土地,干旱的土地,多雨的土地,寒冷的土地,温暖的土地,干涸的土地,湿润的土地,荒凉的土地,松软的土地,坚实的土地jvzquC41yy}/:A>;70io1}jtou5ug{ruHqxnc}[kgy722<80jvsm
3.大旱题目答案解析,大旱题目答案解析1体制型缺水是造成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干旱地区缺水乃至产生纠纷的重要原因。作为一种“公地悲剧”(在免费使用公共资源的情况下,每个人都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使资源因被滥用而枯竭)特性的商品,当水变成一种稀缺资源后,在现行的水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下,人们就会过度使用、侵占和浪费,导致河道断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jvzquC41yy}/3;ykmw4dqv4pgyzjm~4uq/+F7.F6'C=&G?*;9'H20qyon
4.VOSviewer分析知网文献# 导入必要的库fromwordcloudimportWordCloudimportmatplotlib.pyplotasplt# 示例数据:词语及其出现次数word_freq={"干旱区":69,"半干旱区":21,"地下水":19,"地下水位":18,"水资源":12,"气候变化":12,"干旱半干旱区":11,"土壤水分":10,"水文过程":10,"西北干旱区":10,"绿洲":9,"水文模型":9,"生态jvzquC41dnuh0lxfp0tfv8ugpihs1jwvkerf1mjvckrt1:8;;77:6:
5.《雨点儿》说课稿(精选12篇)经过上面的练读,学生对大小雨点儿的行踪已了解,借此我创设小记者访问记的形式,启发学生根据大小雨点儿的对话用“为什么”提几个问题,如“为什么你们俩去的地方不一样?”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交流,明白:小雨点儿可以滋润花草,大雨点儿则可以帮助干旱地方的花草生长,理解了大小雨点儿的不同作用。接着,我用语言衔接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bpp4|knobq8:228>60qyon
6.《仙人掌》课文解读(通用13篇)*本课写热的词语有: 烈日炙烤灼目炎热灼热 炎热干燥酷热干旱 《仙人掌》课文解读 篇2 一、自由谈话,引入课题 1、仙人掌大家都很熟悉,根据课前准备布置的任务,谈一谈自己所了解的仙人掌。 2、老师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了解的仙人掌的知识还有局限性,课文会告诉我们更多关于仙人掌的事情。 jvzquC41okv/t~nygp4dqv4ygp~vg8pgygt07:>8364ivvq
7.《七颗钻石》第1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三)、生字认读 略啰嗦,先无拼音,再出示较难的词语,注音,指导读,开火车读, 出示生字: 指名读,每人一行。 开火车读; 全班齐读 去拼音读 4、字理指导忍、哀 忍:刀上一点,表示刀最锋利的部分,也就是刀刃。把刀放在心上,非常,疼痛,它告诉我们就算是心痛如刀割,也一定要坚持下去。 jvzquC41yy}/{~|gpoo/exr1mghjcx4ucptjcwok41987@=50jznn
8.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12篇)知识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课文内容;2、正确认识“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情感目标: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翻译课文,探究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研习课文内容 1.熟读课文开头,用原句填充:山市景观美丽而又奇特,说明山市独特的语句是___。指出山市见jvzquC41yy}/djnjwc}fp7hp1lobqzg1env{r4::9<: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