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影像记忆十五年前沪川人民守望相助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原创 上海市方志办 方志上海

紧急驰援 全力救治

灾情发生当晚,上海即安排组建10支医疗救援队伍和10支后备队伍待命。第二天(5月13日),派出第一支救援队伍——市消防医疗救援队22人赴震中汶川县映秀镇。此后,根据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指令及四川省政府请求,上海陆续组建并派出公安特警、消防救援、卫生医疗、地震监测评估、心理疏导、康复指导、特种设备监测、水务抢修、环境辐射监测、工程应急加固处理、过渡安置房援建等队伍赶赴灾区。还组织身份鉴别、食品药品检测、汽车牵引等36支队伍随时待命。

5月14日,上海公安消防抢险救援队伍飞赴四川灾区(市公安局 供)

5月14日,以第二军医大学为主的驻沪军队医疗救援队飞赴灾区(张啸江 刘定传 摄)

5月16日,华山医院救助站全力抢救北川3位被埋90小时的小学生(郭一江 摄)

5月17日下午6点15分,上海消防救援队在映秀电厂将被困124小时的贵州青年蒋雨航成功救出(市公安局 供)

奋战在汶川灾区各地的上海公安消防救援队伍(市公安局 供)

5月19日,上海警备区应急机动通信分队在四川省平武县地震重灾区开设卫星通信设施(陈鸿亮 摄)

5月20日,中山医院、儿科医院小分队深入山区救治灾民(郭一江 摄)

第二军医大学医疗救援队乘坐直升飞机深入灾区(张啸江 摄)

第二军医大学医疗救援队徒步深入灾区(张啸江 摄)

5月20日,华山医院医疗队深夜救治灾民(郭一江 摄)

至6月30日,灾区仍有上海各类救援队伍共22支12281人。灾情发生后,上海和兄弟省市大量救援人员和急需救灾物资通过上海的铁路、航空等运输单位运往灾区,市内外交通运输组织面临巨大压力。至7月21日,诊治伤病员19746人次,收治4574例,实施各类手术1715例,巡诊18130人次。上海卫生系统派遣1280余名医疗防疫人员、36辆医疗急救车参加救灾工作,投入近百吨医疗和防疫物资。救治伤员60665人次,开展手术1157人次;疾病监测6000余次,开展健康教育10余万人次,消毒36.72平方公里,探查水源千余次;在青川、广元间,运转伤病员816人次。

沪川同心 共克难关

由于灾区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医疗条件有限,5月26日起,上海先后接受从四川灾区转运至上海的地震伤员共计307人,随行家属261名。市卫生局按照《四川汶川地震伤员转送工作方案》,制定《上海市收治汶川地震伤员总体工作方案》及医院收治伤员分配和机场转运病人工作2个细化方案,确保转运、收治工作稳步开展。伤员抵沪当天,共调派80余辆救护车、200余名医务人员,在民航管理局、机场、公安、东航、国航等部门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下,及时将灾区转来的伤员送至中山医院、仁济医院、第九人民医院、第十人民医院、曙光医院、同济医院、儿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等19所医院。各收治医院通过接收绿色通道,迅速安排伤员,在病区和院内闲置房间安排随行家属入住。伤员在沪期间,共完成手术339台,会诊852人次。

5月19日14时28分,上海全市降半旗、默哀悼念逝去的同胞(杨焕敏 刘定传 摄)

5月19日晚,众多上海市民在人民广场点亮烛光哀悼逝难者(张锁庆 摄)

5月24日,汶川重灾区转运上海的第一位伤员凌晨抵沪,随即转入华山医院救治(郭一江 摄)

5月26日,华东医院收治一批四川地震灾区来沪伤员(傅国林 摄)

中山医院为四川地震灾民开设爱心病房(张锁庆 摄)

灾情发生后,上海和兄弟省市大量救援人员和急需救灾物资通过上海的铁路、航空等运输单位运往灾区,市内外交通运输组织面临巨大压力。协调小组统筹全市铁路、航空和公路运输单位,将中央下达、灾区请求、上海安排的救援物资作为重中之重,优先确保发运,对社会捐赠的灾区物资予以优先协调,对其他救灾物资安排“绿色通道”运输。第一批救灾物资于5月13日中午空运至成都。

驻灾区的上海公安救援队伍抢运救灾物资(市公安局 供)

至6月30日17时,全市紧急调集并运往灾区的抗震救灾物资3610.92吨,价值11711.14万元。其他社会援(捐)助物资通过市救灾援助指挥协调小组协调由航空和铁路运往灾区共29万多吨。上海还依托大口岸综合服务功能,协调日本援助灾区的50台血透仪出关、澳门红十字会救灾物资转运等。社会各界踊跃捐资捐物,无偿献血。据市血液办统计,震后全市每天收集血液激增至3000袋~4000袋,为震前的3倍~4倍。受血库容量所限,不得不对志愿献血者采取预约登记方式。市政府及时制定相关政策,对在上海的灾区籍学生和务工人员给予救助。

至6月30日17时,全市社会各界共向四川灾区捐款总计27.59亿元,其中通过市民政局、市红十字会、市慈善基金会捐款约23.94亿元,通过其他渠道捐助灾区约3.65亿元(不完全统计)。市民政局与银行、海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系,设立和宣布外汇捐赠账户,方便境外机构和个人捐款。

此次抗震救灾中,共有日本、韩国、荷兰、英国、阿根廷、美国、奥地利、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墨西哥、中国港澳台地区、联合国难民署等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机构和个人通过市民政局向四川、甘肃等地震灾区捐款捐物,价值约1200多万元。

5月15日,市民政局接受社会各界人士向地震灾区捐款(钱卫忠 摄)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上海市民踊跃为四川灾区捐款(朱岚 摄)

为确保灾区人员尽快妥善安置,上海派出专业救援队伍,做好供水抢修、水质监测、房屋勘测评估,以及过渡安置房建设等各项工作。截至6月30日14时,上海共建立集中生活供水点74个,援助或恢复18个镇的供水;完成绵阳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搭建38035套。

上海卫生防疫队员在大型灾民安置点进行消杀处理(市卫生局 供)

上海卫生防疫队员向灾民宣传防疫技能(市卫生局 供)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前方工作人员克服困难,深入一线,发回救灾现场报道(石建敏 摄)

齐心协力 重建家园

5月起,先后印发《上海市民政局关于组织开展向“5·12”汶川地震灾区捐赠工作的通知》等多个规范性文件,对救灾捐赠接受主体、资金管理、物资管理、捐赠统计和救灾捐赠款物分配使用5个方面实行规范。民政部门捐赠资金集中统一归口汇入市救灾专户,实现“零差错、零成本、零损耗”目标和内容、过程、结果“三公开”与募捐管理和款物使用“双规范”。

按照上海市区县与都江堰乡镇结对支援计划安排,上海市19个区县全面与都江堰19个乡镇进行对口援建,开展社区守望相助项目。通过居(村)委会工作交流、人员互动、居民交往等形式,由结对居(村)委会根据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交流合作,提供各类援助。

5月30日,上海援建的临时灾民安置房即将竣工(金昊 摄)

灾后,上海在全国首创开展灾难社会工作介入,组织沪港台三地社会工作专家研究方案,派出沪港专家组赴绵阳灾区实地开展调研和评估。6月9日,市民政局派专人会同华东理工大学赴都江堰考察并确定在板房安置点——“勤俭之家”建立上海社工服务点。6月16日,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成立, 6月25日开始,分期分批组织200多名上海社工赴都江堰“勤俭之家”临时安置点、灌口镇高埂一期临时安置点、幸福镇翔凤桥临时安置点和幸福镇滨河小区临时安置点开展专业服务。

沪港两地社工在汶川灾区开展社会工作(叶锋 摄)

至2008年底,共签约启动3批8个大类89个援建项目,约需投资65亿元(资金来源为上海市财政性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援建项目涵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城乡安置房等民生急需项目、道路和城乡用水等基础设施、社会福利院等民政项目、旅游资源恢复和农业服务体系及基础设施重建、文化和社会事业设施等领域。其中卫生项目28个、教育项目24个、农业基础设施等各类为农服务项目15个、基础设施项目13个、城乡安置房项目4个、文化事业项目3个、社会福利院等民政项目2个。

至2008年底,已投入援建资金约7亿元。按中央关于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至2010年6月底,对口援建工作项目主体任务完成。

2008年7月,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院为都江堰灾后重建规划蓝图(郭一江摄)

2008年8月,部分都江堰受灾地区学生来沪开展暑期活动(郭一江摄)

2009年新年伊始,上海七宝中学师生向都江堰中学送上慰问和祝福(黄迈摄)

2009年5月,由上海援建的都江堰市向峨乡棋盘村新居建成入住(王溶江摄)

后 记

2013年5月,历时近4年的努力,由上海援建都江堰灾后重建指挥部、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都江堰市人民政府联合编纂的《汶川特大地震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志》正式出版。这120余万字的志稿,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再现汶川特大地震后,上海支援、抗震抢险、赈灾、医疗、救援、灾后重建各个阶段的艰辛历程,体现全市动员、全面投入、全民参与的广度,体现科学援建、优质援建、务实援建的深度,体现硬件援建、智力援建、精神家园援建的厚度,见证都江堰人民和上海人民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伟大情谊!为后人留下一段珍贵的记忆,一笔宝贵的财富。

——————————————————

文字资料:《汶川特大地震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志》《上海年鉴(2009)》等

THE END
0.这是真实的5.12汶川大地震影像实录,图中地面在剧烈的起伏波动这是真实的5.12 汶川大地震影像实录,图中地面在剧烈的起伏波动,整个大地都在抖动,以前以为这是个比喻句,没有想到在汶川是事实。并且这场地震的余震一直影响到了13年后,去年7月14日汶川县发生4.8级地震,专家说这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余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jvzquC41o07757hqo1jz1jwvkerf1QJW72VOV9:755[IF7mvon
1.今天是汶川地震12周年纪念日深切缅怀地震中遇难的同胞5·12汶川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距今已经十二周年啦。是建国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为了深切缅怀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展示抗震救灾中的解放军战士和武警官兵、白衣天使及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在灾区抢险及救死扶伤的精彩瞬间,献给大家。 jvzquC41yy}/onnrkct/ew44zsm:B<
2.老照片不能忘却的记忆2008年四川汶川512大地震|汶川地震|汶川县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袭击了四川省汶川县,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北纬31.0°、东经103.4°)。 根据中国地震局修订后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震级为8.0级,波及范围很广,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 这场地震共造成近7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I;Q>93NW273
3.汶川十年:生死之外,一切都是小事林浩,5.12汶川大地震年龄最小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与姚明共同率领中国代表队步入鸟巢的国旗手,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小明星。小图为2008年9月1日,林浩走进闸北区童园小学三年级二班教室,这也是他地震后第一次走进课堂。图片来源:东方IC 版权作品 请勿转载 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v4uj1813A427/731A:343?70|mvon
4.汶川地震十周年10个极重灾区的十年变迁1/27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汶川县映秀镇南方向约11千米处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汶川县(震中)、茂县、北川县、安县、平武县、绵竹市、什邡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青川县。2018年,地震已经过去十年,我们重新回到这10个极重灾区,用影jvzq<84unkjf0wjyu0yjpj3eqo4dp8x1unoegh6a4::2a;;978?/j}rn
5.青海“隐形首富”竟是煤盗?14年盗采获利150亿,父子政商通天,没人1998年,《中华儿女(海外版)》在报道第五届华商大会之时,曾为兴青集团发表文章,题为《志在振兴青海的“兴青”人马登科》,文中称马登科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对社会负有责任感。 2008年汶川地震时,兴青集团为灾区捐款20万再次被报道,被称为“这是青海人的情谊”。 jvzquC41yy}/ezhd0eun1qjcfnoog8724231:65;14>19B76ari/j}rn
6.北京大学医学部我永远不能忘记,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她的倡导下,全国一批肾脏病学者教授在短时间内迅速集结于抗震救灾一线,以争分夺秒的紧急抢救和精准细致的专业指导,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伤员死亡和残疾。王老师和其他专家一起走遍了灾区所有的医院,认真诊察了每一位重症患者,及时抓住了多器官功能衰竭和重症感染这个当时主要的jvzquC41yy}/dsrw0gjv0ls1dfy3:5|p1hzt€48c::77j:77h855=ich3lf6@jh;g69:m80jvs
7.图片新闻·13年的重建新生|从废墟里站立人们靠双手和拼搏重建央视网消息: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地动山摇、满目疮痍、亲人两隔。地震摧毁了房屋、建筑、道路,但是摧毁不了我们坚强站起来的勇气和重建生活的信心。13年来,人们从废墟里站立,从悲痛中走出,靠双手和拼搏重建起生活和未来。一起来来看几张图片,感受四川地震灾区13年的重建新生。 jvzquC41pg}t0lhvx0ipo872435178641CXUKOOh9XIu5PucI4uHJ@~Ue4717:70ujznn
8.汶川大地震18张未曝光照片国人看哭回想七年前,四川汶川大地震的阴影还笼罩在人们心头,灾难无情,这是一组罕见的汶川地震时的未曝光镜头,愿逝者安息 回想七年前,四川汶川大地震的阴影还笼罩在人们心头,灾难无情,这是一组罕见的汶川地震时的未曝光镜头,愿逝者安息 回想七年前,四川汶川大地震的阴影还笼jvzq<84o0599;mm0eqs0uqnlkg532::127741@88;0nuou
9.14年了,汶川地震又一年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 那一刻 山川破碎 举国悲恸 张由琼 摄。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又是一年5·12 又一年过去 汶川地震14周年了 这一年 时光改变了什么? 地震时失去右腿的她 在东京残奥会上夺得金牌 2008年汶川地震中 15岁的王睿与死神擦肩而过 十余年来 jvzq<84yyy4djrscpg}t0lto1o5hp872445176641;=64<>70u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