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柳**(实名认证)
IP属地:河南
下载本文档
1、2.3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科学科教版 五年级上册新知导入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新知导入 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呢?1.地震的形成。 地面的震动,称为地震。地震是岩石圈内能量积累到一定时候释放的一种形式,是自然界经常发生的一种地质作用。可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有两种:一种是“构造地震”,是由地下岩石的构造活动产生的地震;另一种是由火山喷发而产生的“火山地震”。人工地震是用人为方法产生的地震,如工业爆破或地下核爆炸等。新知导入 2.地震发生时的情景。 通过图片我们可以发现,地震后的公路路面隆起、断裂,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说明地震发生时,会导
2、致山崩地裂、地面沉降与隆升、地表错位、河道堵塞、公路毁坏、房屋倒塌等。新知导入 3.地震给地球表面带来的改变。(1)造成地面的沉降与隆升,这是地壳板块受到挤压而断裂、错位造成的升降运动。(2)形成地面裂缝、塌陷和堰塞湖:地震造成山崩地陷,地面和山头出现裂缝,崩塌的石块和泥沙堵塞河流形成了堰塞湖。 地球上90%以上的地震和破坏性最大的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地震主要发生在两个大带上: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横贯欧亚地震带。中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新知讲解你知道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新知讲解1 了解地震的成因。地下深处出现塌陷,导致地面震动。可能是地下什么物体发生爆炸,导致地面裂开。1.交流我们对地震成因的看法。
3、新知讲解1 2.做模拟实验。实验材料:泡沫小盒(切成两半)、塑料薄膜、土、清水、小锹、手套(可选择使用)。实验步骤:(1)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2)将土、水和成泥,并将它铺在有塑料薄膜的小盒中。(3)等泥变干后,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新知讲解1 (4)观察发生的现象。 拉开 挤压实验现象:当迅速拉开小盒的两半时,土地会出现断层;当挤压这个小盒的两半时,土地会产生隆起,同时碎的土渣会散落到挤压周围形成弯曲或错位。新知讲解1 3.根据实验现象和对下面两张图的观察,试着对地震的成因做出我们的解释。 岩层发生弯曲 岩层断裂、错动新知讲解1 分析:当地球表面受到地球运动
4、的影响时,会马上做出反应、有所表现。地层在受到地壳内部的巨大压力时,会像土堆一样发生弯曲,又称褶皱,岩层褶皱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像竹片一样断裂,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产生地震。结论:地壳运动时,岩层在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发生褶皱,使岩层发生弯曲,褶皱断裂或错动,这一过程中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起来,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这就是绝大多数地震产生的原因。新知讲解模拟地震新知讲解2 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可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如房屋的倒塌、桥梁断裂、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除此之外还可导致地面裂缝,場陷、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会
6、坡,阻塞河道,形成了堰寒湖。 图片中呈现的是汶川地震后,在唐家山形成的堰塞湖。其成因是:汶川地震造成山崩地陷,地面和山头出现裂缝,崩塌的石块和泥沙堵塞河流形成了唐家山堰塞湖。汶川地震后,在唐家山形成的堰塞湖新知讲解2 堰塞湖是指山崩、泥石流、熔岩堵塞河谷或河床,储水到一定程度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河道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五大连池和镜泊湖就是典型的熔岩堰塞湖。堰塞湖新知讲解研究地震的成因新知讲解3 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自救与互救?搜集相关知识,制作成宣传海报。1.在家中如何进行自救。 头脑保持清醒冷静,做出敏捷反应是保障安全的关键。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可选择较安全的
7、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住在单元楼内,可选择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墙角躲避。同时,要关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漏。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能乘电梯,可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新知讲解3 2.在公共场所如何进行自救。 正在演出的影剧院应立即停止演出,观众应躲在排椅下、舞台脚下或乐池里,震后有秩序地组织观众分路疏散。正在体育场进行比赛的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慌乱、拥挤,有组织、有步骤地向空旷安全处疏散。正在上课的学生,迅速躲避在课桌下。地震停止后,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切忌拥挤、跳楼。新知讲解3 3.
8、制作地震宣传海报。可以从地震预防、地震自救、地震救灾几个方面来制作。新知讲解防震避险常识新知讲解1. 根据我们所掌握的事实,我们能为先前对岩石弯曲原因的猜测找到依据吗?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 岩层在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发生弯曲。弯曲断裂时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起来,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新知讲解2.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能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这个改变是剧烈的还是缓慢的? 地面的震动,称为地震。地震是岩石圈内能量积累到一定时候释放的一种形式,是自然界经常发生的一种地质作用。岩石由于地壳的运动会长期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形变。一且这种作
9、用力的强度超过了岩石的强度,岩石就要破裂或错动,同时将积累的能量迅速释放出来从而发生地震。新知讲解2. 地震会引起地面震动,产生裂缝带,山崩地裂,地基沉陷,山体等自然物破坏(滑坡、泥石流等),还会引发海啸、形成堰塞湖等。地震是一种剧烈的地壳运动,时间短、破坏力强,能在短时间内使地表发生巨大的变化。课堂练习 判断题。1.地震不会改变地形地貌。( )2.地震是因为地下某种物质发生爆炸引起的地面震动。( )3.地震通常比较强烈,破坏力强。( )4.发生地震时,一定要第一时间往外跑。( )5.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运动造成的。( )6.地震时会出现房屋倒塌道路损毁。( )7.地震发生时静悄悄的,没有声响。( )课堂练习 选择题1.( )是地震形成的地形地貌。A.盆地 B.堰塞湖 C.平原2.地震主要发生在( )这一部分。A.地核 B.地幔 C.地壳3.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内部温度太高 B.地壳的运动 C.人类的活动4.绝大多数地震是由( )造成的。A.火山爆发 B.岩层断裂 C.山洪暴发BCBB课堂总结 地震的成因及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