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警是什么原理地震地震波大地震震中震源

地震是由于地壳的振动造成的。最主要的地震类型叫做构造地震。我们知道,地壳是由几大板块构成的,板块可以移动。在两个板块的接缝处可能发生相互挤压、滑动或者拉伸,这就会造成应力在某处积累。当形变达到一定值时,地壳会发生剧烈振动,就形成了地震。

在全球的板块接缝处,地震往往非常频繁,就形成了地震带。例如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接缝处的日本就是地震多发的国家。

除了板块的运动,外界影响也可能会引发地震。比如兴建水库、陨石、核试验等,可能会改变地壳的应力结构,引发地震,这些地震称为诱导地震。此外,地下岩浆流动、火山喷发也可以引发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如果因为采矿采气等原因,地下形成空洞,地面陷落,也会引发地震,称为陷落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数量比较少,震级一般也不太大。

地震的破坏力巨大,如果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几百年来,人们一直希望找到一种方法预报地震。可是由于影响地震的因素非常多,又发生在地下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深处,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地震。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

不过,地震不能预报,并不代表不能预警。所谓预警,是在地震已经发生后,地震波没有到来之前,向公众发出警报,提醒人们紧急避险的机制。

地震预警的概念最早是在1868年,由美国地震学家J.D.库珀提出。在与旧金山100千米外的霍利斯特地区是地震的高发地带,库珀设想:如果在霍利斯特地区安装地震监测装置,当地震发生后,霍利斯特第一时间接收到地震信息,随后,利用电磁波将地震的消息发送给旧金山。由于电磁波的速度比地震波更快,旧金山就能在地震波到达之前获得地震的消息。

随后,旧金山市政厅的大钟敲响,提醒市民避难。

不过,由于当时的科技条件限制,人们还没有办法在地震到来时作出快速反应。这个设想一直搁置了一百多年。终于,科技发展到现在,人们已经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地震波的收集、处理、发送信号等一系列步骤,地震预警从设想走向了现实。

那么,我们到底能够提前多久进行地震预警呢?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点地震波的知识。在地下某点发生地震时,震源会同时发出两种地震波,分别称为P波和S波。

P波也叫纵波, 它会引起建筑物上下振动。P波的传播速度比较快,在一般的地质结构中速度大约v1=7km/s,破坏力相对较小。

S波也叫横波,它会引起建筑物水平震动。S波的传播速度比较慢,在一般的地质结构中速度大约v2=4km/s,破坏力比较大。预警的目的就是要在S波到来之前提醒大家避险。

与此同时,震源发出的S波也在马不停蹄的向B城市传播,经过时间t4,S波就会到达B。 只要预警系统花费的时间t1+t2+t3比地震波到达的时间t4更短,B处的人们就能够实现预警。

我们以宜宾地震为例:宜宾地震震源深度h=16km,震中距离成都市r=261km,代入这两个数据,就可以得到成都市的理论预警时间Δt=61.1s, 刚好和实际情况非常接近。

如果震中和预警城市相距较远,电磁波的速度比地震波快,就可以获得比较长的预警时间,这个范围称为预警有效区。如果震中和预警城市比较近,预警的时间就会比较短,称为弱效区。如果城市距离震中太近,因为分析信号需要时间,没有办法在S波到达之前进行预警,这就称为预警盲区。

预警盲区是一个以震中为圆心的圆形区域。如果地震时S波和预警信号同时到达,这一点就是预警盲区的边缘,此时预警时间刚好为零。根据刚才我们得到的公式,可知盲区半径r和震源深度h之间满足关系

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盲区半径

如果代入本次宜宾地震的震源深度h=16km,可以得到盲区半径r=6.15km。在这个范围内没有办法实现提前预警。而且由于距离震中较近,地震的破坏力比较大,可能造成比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不过,即便在盲区以内,地震预警也并非完全没有意义。在地震开始后,预警系统可以自动关闭城市的电网、煤气,让行进中的列车自动减速刹车,避免地震造成更大的伤害。

地震预警系统已经成为了全世界进行地震防护的重要措施,有些国家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例如日本和墨西哥。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平均每天都要发生三次地震。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对民众进行地震教育,同时许多地震防御措施也做到了世界第一。

早在1964年,日本国铁铁道技术研究所就针对新干线列车研发了地震紧急避险系统。1983年开始,日本铁道部技术研究所研发了新的避险系统UrEDAS系统,它可以在地震发生时让附近的新干线列车第一时间刹车,避免脱轨事故的发生。

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日本开始研究开发全国性的地震预警系统。2004年开始,日本气象厅研发了针对公众的地震预警系统——紧急地震速报系统。每当地震发生时,该系统会第一时间通过多种媒体向周边居民发出警报。

预警系统也会自动关闭电网煤气,让新干线列车停下,在311大地震中,新干线列车无一脱轨,延续了日本的新干线神话.

除日本外,墨西哥在地震预警方面起步也很早。墨西哥西侧的太平洋中有板块接缝,也是地震多发的地区。1985年,墨西哥西南岸外太平洋发生8.1级地震,地震波2分钟后到达墨西哥城,毁掉了市中心30%的建筑物,造成7000人死亡的巨大悲剧。

1993年开始,墨西哥城地震预警系统就开始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墨西哥地震主要发生在西岸太平洋板块和科科斯板块的交界处,地震仪被布置在海岸线上,以更早的接收到地震信息,向城市发出警报。

1995年,墨西哥城地震预警系统在7.3级的格雷罗地震中提前72秒发出了地震警报,这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面向公众的地震警报。

中国的地震预警系统又如何呢?

1994年,中国建设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时,设计师们就考虑了地震问题。国家地震局配备了一套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在地震时实现紧急停堆。

2008年,汶川地震给四川地区人民带来了沉痛的灾难,7万人死亡,近2万人失踪,近40万人受伤。专家预计:如果建设完备的地震预警系统,整个汶川地震的死亡人数可以下降2~3万人。受灾最重的地区之一——北川,距离震中有100多千米,可以提前半分钟获知地震信息。

巨大的灾难促使国家决心建设一套针对公众的地震预警系统——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工程设计2015年开始,2020年建成。项目由国家地震局牵头,一些私人企业也参与了项目建设。

本次成功预警了宜宾地震的就是一家位于成都的私人企业——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他们设计的ICL地震预警系统在2016年建成,是国家预警系统的一部分。本次成功的向成都地区发送了预警,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不过,地震预警也不是万能的。预警后如何进行防灾避险,还需要对公众进行持续不断的地震教育。

THE END
0.地震波地震波(Seismic Waves)是由地震震源向四处传播的振动,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周辐射的弹性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横波(S波)(纵波和横波均属于体波)和面波(L波)三种类型。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向地球内部及表层各处传播开去,形成jvzquC41dcolg7xqiq{/exr1ngsnc8XjqyOopnwNkpq/j}rAngsncRi?53754<
1.地震波从每个震波的到达时间可以找到震中的位置。地震学家在得到至少三个观察站的地震波到达时间数据后就可以计算震中的位置。把三个观察站的 P波和 S波到达时间的差异配对到传播时间图上的距离(如下),在垂直轴上找到时间差异,然后在 P波和 S波曲线的相对点向下找到在水平轴的数值。这个数值就是地震和观察站的距离。 jvzquC41yy}/uqzzwgrf0lto1rnzurhu1ygwg|2ugkynkl3jvor
2.地震波在地震时,运动的岩石间的摩擦逐渐生热而耗散一些波动的能量,除非有新的能源加进来,像振动的弹簧一样,地球的震动将逐渐停息。对地震波能量耗散的测量提供了地球内部非弹性特性的重要信息,然而除摩擦耗散之外,地震震动随传播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弱现象的形成还有其他因素。 由于声波传播时其波前面为一扩张的球面,携带的声音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9773>::h<52981:=3jvor
3.地震波地震波係指在地球內部或沿地表傳播之振動波,當地震或爆炸發生時,其能量藉由介質之振動而往周圍傳播,隨距離之增加,其振幅逐漸減小,依其傳播方式主要可分為主波(primary wave)、次波(secondary wave)、雷里波(Rayleigh wave)及洛夫波(Love wave),前兩者存在於地球體內稱為體內波,後兩者僅存於地球表面附近,稱為表面jvzquC41rgjjc7hnqwj/gmz0vy5Fp}w{1Fkucrq1AvounnB'G7+:E.G2'G?&;L*:9'K7'K8'C4
4.(二)地震与地震波地震波公式密度地震波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实体波(能穿越地球内部),一种是表面波(只在地表传递)。 2.2.1 实体波 实体波分为P波与S波,P代表主要(Primary)或压缩(Pressure),S 代表次要(Secondary)或剪力(Shear)。 P波(即是地震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在所有地震波中,前进速度最快,最先到达震中,使jvzquC41dnuh0lxfp0tfv8r2a791;?:3;1gsvrhng1jfvjnnu1745>532;6
5.第三章地震学基础—地震波传播理论.ppt第三章地震学基础—地震波传播理论.ppt,下地幔、地核构造及地震射线 下地幔、地核构造及地震射线 下地幔、地核构造及地震射线 P wave shadow zone S wave shadow zone ③首波的走时方程 走时方程:T-X 关系 直达波、反射波和首波 练习 3: 证明:当震中距(X)大 于一定值(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21652?4:24<14=57426339:0ujzn
6.地震预警——与地震波赛跑新闻高清视频在线观看新闻 新华视频 2021(上) 00:00/00:00 自动 倍速 地震预警——与地震波赛跑 节目简介jvzquC41yy}/opyx0eun1k4579:7;86324875:3jvor
7.公务员常识判断,发生地震时,最先感到的地震波是什么波呢公务员常识判断,发生地震时,最先感到的地震波是什么波呢推荐视频 13:01 打开APP阅读 格斗女中医石铭的双面人生:曾将对手打休克后自责到哭02:12 打开APP阅读 张弘:特朗普反复无常,恰恰暴露了美国在调停俄乌冲突时已无计可施 03:36 打开APP阅读 2026款昂科威PLUS 再下本,把家用车堆出豪华感 02:00 打开APP阅读 被送“jvzquC41x0oggwl0eqs0e8{1x263V;F{ze6NNPXV;;jw8yVL{Oi[Z^r4\CYHJm5//:Pg4\W:aa
8.用地震波给地球做CT,如何防御地震灾害?地震一旦发生,地震学家在十几分钟时间内弄清楚地震的震源情况后,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出地震的过程,计算出地震波的传播是怎样的、地震造成的破坏是怎样的,从而算出地震烈度分布以及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等,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灾害评估,为政府的防震减灾提供预案。 jvzq<84yyy4dg7hp1z}{z8pl146359>1375u49752;76a<=938;767xjvor
9.全球首个亿级参数量的地震波大模型在蓉正式发布原标题:全球首个亿级参数量的地震波大模型在蓉正式发布 7月28日,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指导,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以下简称国家超算成都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以及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谛听大模型发布会”在国家超jvzq<84ue0vfqyqg0eun0ls1p4532;91298:1l8673<8/=5;489937mvon
10.紧急地震速报系统”引关注地震预警:抢在地震波到达前发出警报[共同关注]日本福岛近海7.3级强震·“紧急地震速报系统”引关注 地震预警:抢在地震波到达前发出警报相关推荐 [国际时讯]时讯问答 哈马斯与以色列谈判 能否带来和平曙光? [共同关注]一问到底 故宫建院百年大展 哪些国宝精彩亮相? 《高端访谈》 20251003 专访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 [世界周刊]特别报道 新“中国范儿jvzquC41vx4de}{0eqs0x8{41XOEG|nUt{XzNaHMmmqWN[zv44714::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