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专访云南省地震局:大理及周边地区主要受红河断裂带影响

◎洱海以及大理市区活动断裂分布密集,主要为著名的深大断裂带——红河断裂带控制。

◎在本次漾濞地震灾害评估工作中,发现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应用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地震引起建筑物的倒塌破坏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科学合理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大力提高城乡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尤其是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途径。

每经记者|宋思艰    每经编辑|梁枭

5月21日晚,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多次发生地震,其中最大震级逾6级。此次地震对当地文物古迹有什么影响?洱海及大理受哪些断裂带影响?云南作为地震多发区域,对建筑减隔震技术的应用推广如何?

今日(5月28日),云南省地震局多个部门联合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

NBD:此次地震震中苍山西镇秀岭村目前灾情如何?

答:苍山西镇秀岭村是本次地震仪器测定的微观震中,根据现场灾情调查情况看本次地震的宏观震中(地震发生后,由各地震台记录的地震波到达时间计算得到的震中位置被称为微观震中。通过地震现场考察,勾画等震线,确定的震中位置被叫做宏观震中——编者注)并不在秀岭村,而是在县城周边一带(包括县城周边的城中村及其他几个村)。

就秀岭村而言,处于本次地震烈度分布的8度圈内,房屋破坏主要表现为房屋墙体局部倒塌、墙体开裂,梭掉瓦(指由于地震引起的农房屋顶瓦片梭动和掉落)等。

NBD:漾濞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较多,此次地震文物古迹有无受损情况?

答:本次地震造成漾濞文物古迹不同程度受损,包括省级保护文物单位云龙桥、市级文物单位田冠五故居、县城茶马古道房屋、滇缅公路纪念馆等。

NBD:云南省地震局会同其它有关部门在加强次生灾害监测预警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第一,启动地震预警响应服务。漾濞6.4级地震后,中国地震预警网正常发出地震预警信号,首报预警预测震级4.9级,终报预警预测震级5.4级。按首报预测等级4.9级统计,共675台预警终端收到预警信号,于震后6.1秒发布预警信息;按终报预测等级5.4级统计,共679台预警终端收到预警信号,于震后7.2秒发布预警信息。

第二,现场灾害评估及成果应用情况。一是震后及时将地震烈度快速评估图提供给省自然资源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几家单位使用;二是现场完成地震烈度图发布后,及时将其提供给各单位,作为各项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图片可下载后放大查看)

NBD:5月25日,云南省地震局发布了云南漾濞地震烈度图。从烈度图来看,洱海以及大理市区都有断裂穿越。这些断裂对洱海以及大理市区的影响如何?

答:洱海以及大理市区活动断裂分布密集,主要为著名的深大断裂(指规模巨大,向地下深切而且发育时期很长的区域性断裂——编者注)带——红河断裂带控制。红河断裂是斜贯云南中部略向西南凸出的一条北西向大断裂,总体走向北西35°~65°,云南省内长约500公里。红河断裂大致以弥渡金宝山为界可分为南、北两段,北段长约200公里,沿线形成洱源、邓川、大理、凤仪、弥渡等断陷湖盆,现代活动方式以剪切拉张为主。

NBD:从云南全省的角度看,对建筑减隔震技术的应用推广如何?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答:随着建筑结构抗震技术的日益完善,针对建筑工程减震隔震技术研究不断深入,我国部分地震高烈度区开展了工程应用工作,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云南省作为地震多发、地震灾害严重的省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减隔震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印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减隔震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意见》等文件,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玉溪公租房等重大工程和典型住房建设项目中,大力推广使用减隔震技术,并在富民、墨江等地开展了针对农居的隔震技术和隔震产品应用示范。

目前云南地区尤其高烈度区新建的医院和学校建筑基本采用了隔震技术,全省采用减隔震技术的建筑超过4000栋,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有效提升了云南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能力。

在本次漾濞地震灾害评估工作中,发现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应用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首先,隔震理念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体现的不到位,例如,部分楼梯段及楼梯部分墙体在隔震层中并没有设置隔震缝处理;其次,细部隔震构造措施施工不到位,在地震中起不到隔震效果,例如建筑外围散水与地面的接缝处理、建筑入口处台阶与外地面的接缝处理不当;最后,还存在隔震橡胶支座预留空间不够,隔震层电力线路、上下水管道未进行软连接处理等问题。

除了上述这些应用中存在的技术缺陷一定程度影响减灾效果外,在广大农村的大量农居中推广使用新型隔震技术的力度还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

NBD: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云南是如何划分省内不同区域抗震设防烈度等级的?不同设防等级意味着什么?

答:第一,关于云南抗震设防烈度等级的划分。

按照第五代区划图,云南省8度以上的高烈度区域面积占比为46.11%;7度及以上的区域面积占比为91.2%,远高于全国58%的比例;6度的区域面积仅为全省总面积的8.8%,主要分布在昭通市的镇雄、威信,文山州的广南、富宁、丘北、马关、麻栗坡等区域。

第二,关于不同设防等级意味着什么的问题。

根据《防震减灾法》的规定,一般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区划图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当高于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通过地震安全性评价确定抗震防要求。

地震引起建筑物的倒塌破坏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科学合理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大力提高城乡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尤其是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途径。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有三个主要环节:一是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即确定建筑物必须达到的抗震能力;二是制定抗震设计标准,即采取基础、结构等抗震措施,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三是抗震施工和监理,即严格按照抗震设计施工,保证建筑质量。

NBD:在防震减灾的宣传工作方面,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答:防震减灾科学普及作为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得到云南省委省政府和地震工作机构的高度重视。《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规定每年的11月6日为全省防震减灾宣传日,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职责,要求学校、机关、团体、企事业、社区、农村等应当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和各种形式的地震应急避险、救援演练。

2008年汶川地震后,云南省实施“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十项重大措施”和“10项重点工程”,编印了《云南省中小学校应急演练手册》《宾馆酒店防震避震常识卡片》《防震避震常识科普挂图》等11大类23小类1088万套(册)防震减灾宣传材料,制作了科普动漫、民歌等一大批防震减灾科普音视频作品,并进行了大力推广,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然而,防震减灾科普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防震减灾科普经费的投入还不足,长效机制尚不健全,体验式的防震减灾科普馆等基础设施还相对滞后;二是防震减灾科普的社会化程度还不够高,科普还没有形成产业化,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培育;三是防震减灾科普产品还不够丰富,科普表现形式还比较传统,科技成果科普转化的力度还需要加强;四是科普宣传方式和人才队伍建设还需加强,防震减灾科普传播仍存在地区和对象差异,距离实现防震减灾科普惠及全民,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读者热线:4008890008

每经专访云南省地震局:洱海主要受红河断裂带影响

广告热线  北京: 010-57613265, 上海: 021-61283008, 广州: 020-84201861, 深圳: 0755-83520159, 成都: 028-86512112

THE END
0.中国地震带分布中国地震带分布 ●新疆的强震主要沿南天山和北天山地震带发生 ●青藏高原的强震多数发生周边地震带上 ●川滇地区地震主要沿鲜水河—小江地震带和滇西(腾冲—澜沧断裂)地震带分布 ●由陕西渭河盆地、山西盆地带、内蒙古河套盆地带、银川盆地和六盘山区组成的鄂尔多斯周缘地震带则是另一个强震活动带jvzquC41pg}t0|npc0io1|f14269/9;/495eg}fkn/olmwxeum99:B6590j/j}rn
1.青海玛多7.4级地震:653条地裂缝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图为地表断裂系统分布图。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供图 中新网西宁6月7日电 (记者 张添福)中新网记者7日从青海省地质调查院获悉,青海省玛多县7.4级地震共调查出活动断裂6条、地裂缝653条,且地裂缝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 5月22日2时4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本次是汶川地震之后中国发生的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v4ip1814:428/681B9;649:0|mvon
2.地震活动断层探察数据中心地震危险性评估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 地震灾害影响评估 工作进展 数据 地震活动断层探察数据中心 震灾防御基础数据资源池 工作进展 服务 服务重大国家战略 服务重大工程抗震设防 服务地震应急决策 服务国土空间规划 服务重大活动安保 数据中心简介 2023-10-09 活动断层分布图V1.0 2023-10-09 数据管理 2023-10-09jvzq<84yyy4fs6hgfri/ew43424ivvq
3.中国断裂系统及地震预测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断裂带广泛分布且活动频繁。 (一)中国主要地震断裂的分布(参见高维度地质科技“中国主要火山地震研究”) 1.台湾省地震断裂带 台湾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地震活动极为频繁的地区。其主要地震断裂带包括中央山脉断裂带、琉球海沟断裂带等,这些断裂带对台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8752777h6356:86;750jznn
4.现代地震研究中国活动断裂的分区特征。中国活动断裂为数众多、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分区分带性。中国西部活动断裂走向以东西向或北西西向为主,大型的走滑断层和逆断层发育,位移量也较大;中国东部活动断裂以北北东与北东走向为主,北西与北西西向次之。中国东、西部活动断裂的这种差异与其各自的地震活动性相呼应的,即西部地震强度jvzq<84yyy4lgyz0pgz/ew4xowyfwv4gctzi1zzcmg5tv~i{1uze2980jvsm
5.基础图件之四:中国及邻近地区中小地震震中分布图首页 地震动参数确定 历代区划图查询 抗震设防参数查询 方法与资料 关于区划图 基础图件之四:中国及邻近地区中小地震震中分布图Copyright © 2014-2020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09313-8 信息安全备案编号 11010599143-22001 免责条款 接口说明 接口申请 jvzquC41yy}/ik6:52
6.中国地震中国强震分布还与活动断裂带的特殊构造部位有关:①有50%左右的强震发生在不同方向的活动断裂带的交汇部位;②15%左右的强震发生在活动断裂的拐弯地段;③15%左右的强震发生在活动性大断裂的强烈活动地段;④还有一些强震发生在活动断裂的端部或闭锁段。 中国地震的发生与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及菲律宾板块的jvzq<84kiutst7hcu0io1lgmz1qq{m4|ifr0ewi|1
7.安徽地震地质:郯庐大断裂地震震中位置图 (据地震科普学微信公众号,2024) 二、郯庐断裂带 郯庐断裂带贯穿中国东部,是一条巨型的NNE 向岩石圈活动断裂,也是一条对中国东部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有巨大影响的强震活动带。郯庐断裂带绵延2400 km,对区域构造、沉积古地理、岩浆活动、矿产分布和强震活动等均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郯庐断裂带具有分段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3485315;42:;7a3746?=:677/u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