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中国大陆强震在时间

中国大陆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

为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

和菲律宾海板块 所挟持,

板块间的相互作用

和板内深部地球动力作用造就了

中国大陆不同构造类型、

不同运动状态

和不同力学性质 的活动构造,

具有明显的分布广泛、西强东弱、

动静交替和分块成带的活动特点。

中国大陆及邻区活动断裂与5级以上强震分布

黑色粗线条是现今活动的主要断裂,灰色细线条是第四纪以来活动过的断裂,不同颜色和不同大小的圆点代表不同震级的地震

分布广泛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强震主要发生在天山、青藏高原和华北地区,其他地区的7级以上破坏性强震相对较弱。

天山的强震主要发生在山体两侧的前陆逆冲推覆带上,山体内部也发生构造变形并控制着一系列中强地震的发生。

△天山的活动断裂与5级以上强震分布

青藏高原的活动断裂和强震发生均与海拔高度相关:逆冲断裂和逆冲型强震主要发生在高原周边的低海拔区,高海拔的高原内部则以拉张性质的南北向正断裂和共轭走滑断裂为主,走滑断裂发育在高原的不同海拔不同部位,但北部是左旋走滑运动,南部是右旋走滑运动。

△青藏高原活动断裂图

华北西部鄂尔多斯内部构造活动性微弱,周边的地震活动却十分强烈。

华北平原的强震主要发生在平原内部的北北东走向隐伏断裂上,特别是这些北北东走向隐伏断裂与燕山南缘张家口-渤海断裂带的交汇部位是巨大地震的发生场所。

△华北地区的活动断裂与地震分布

西强东弱

中国大陆强震分布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 西强东弱 。以107°E为界,东部的强震主要发生在华北地区,特别是华北平原内部和山西断陷带,整个东北、华南以及鄂尔多斯内部的强震活动相对微弱。 西部除了塔里木、阿拉善和准噶尔地区之外,强震在青藏高原、天山和川滇地区广泛分布,不论是频度和强度都大于东部地区。

例如,有历史记载以来,西部共发生7级以上强震90多次,东部只发生不到30次。但是由于东部人烟稠密经济发达,地震形成的灾害要远大于西部。造成这种地震“西强东弱”的原因是 现今构造变形的西强东弱,西部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和推挤,形成了宽达数千公里的新生代陆内变形带,活动断裂和褶皱广泛发育,构造变形十分强烈,控制了众多强震的发生 。而东部主要受太平洋和菲律宾板块向欧亚大陆之下深俯冲的影响,但日本-台湾岛弧的屏障使得中国大陆东部的新生代构造变形相对微弱,活动断裂不甚发育,强震活动也相对较弱,只是在华北平原地区由于深部热作用导致的岩石圈破坏形成了一系列活动断裂及其伴随的强震活动。

动静交替

中国大陆的强震在时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表现出明显的活跃期与平静期相交替的轮回性活动,也就是具有“动静交替”的特征。从1900~2010年的110年间6.5级以上地震的时间分布图来看,可以根据强震发生的频度和强度的变化,识别出6个强震活跃期,每个活跃期的时间长短不一,长的可达十几年,短者只有数年,一般在同一活跃期内有多次7.5级以上强震发生。平静期位于活跃期之间,其长度也在几年到十几年之间变化,少有或没有7.5级以上地震发生。

分块成带

中国大陆强震活动还展现出分区差异和分带活动的特点。中国大陆经过了长期复杂的地质作用和构造变形,使得不同地区的岩石圈结构各不相同,构造变形的演化历史和现今状态千差万别,对强震的控制作用也不同。以华北地区为例,东部华北平原的强震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很大的拉张分量,主要发生在平原内部北北东走向断裂与北西西走向断裂的交汇部位,例如1679年三河-平谷地震和1975年的唐山7.8级地震等。由于强震主要沿巨大的、往往构成地块边界的断裂带发生,其分布呈带状,形成一系列的地震带,如天山地震带、祁连山地震带、南北地震带等等。

总结

中国大陆的强震总体上具有分布广泛、西强东弱、动静交替和分块成带的特征,形成这种地震活动图像的原因是中国大陆的强震受控于活动地块的运动和变形。

活动地块是被形成于晚新生代、至今强烈活动的构造带所分割和围限的地质单元,其内部相对稳定,具有相对统一的运动方式,主要构造变形和强震都发生在边界带上,有历史记载以来的全部8级强震和80%以上的7级以上强震都发生在活动地块边界带上。在板块挤压、板内地幔对流等动力作用下,大陆活动地块发生相对运动和变形,上地壳的刚性地块运动和非刚性连续变形都是深部黏塑性流动的地表响应,中国大陆的现今构造变形可以用耦合的地块运动和连续变形模式来描述,活动地块的运动和变形是“陆内变形”的重要方式之一。

END

参考资料:

《中国大陆的活动断裂、地震灾害及其动力过程》张培震 邓起东 张竹琪 李海兵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中国地震带分布中国地震带分布 ●新疆的强震主要沿南天山和北天山地震带发生 ●青藏高原的强震多数发生周边地震带上 ●川滇地区地震主要沿鲜水河—小江地震带和滇西(腾冲—澜沧断裂)地震带分布 ●由陕西渭河盆地、山西盆地带、内蒙古河套盆地带、银川盆地和六盘山区组成的鄂尔多斯周缘地震带则是另一个强震活动带jvzquC41pg}t0|npc0io1|f14269/9;/495eg}fkn/olmwxeum99:B6590j/j}rn
1.青海玛多7.4级地震:653条地裂缝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图为地表断裂系统分布图。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供图 中新网西宁6月7日电 (记者 张添福)中新网记者7日从青海省地质调查院获悉,青海省玛多县7.4级地震共调查出活动断裂6条、地裂缝653条,且地裂缝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 5月22日2时4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本次是汶川地震之后中国发生的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v4ip1814:428/681B9;649:0|mvon
2.地震活动断层探察数据中心地震危险性评估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 地震灾害影响评估 工作进展 数据 地震活动断层探察数据中心 震灾防御基础数据资源池 工作进展 服务 服务重大国家战略 服务重大工程抗震设防 服务地震应急决策 服务国土空间规划 服务重大活动安保 数据中心简介 2023-10-09 活动断层分布图V1.0 2023-10-09 数据管理 2023-10-09jvzq<84yyy4fs6hgfri/ew43424ivvq
3.中国断裂系统及地震预测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断裂带广泛分布且活动频繁。 (一)中国主要地震断裂的分布(参见高维度地质科技“中国主要火山地震研究”) 1.台湾省地震断裂带 台湾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地震活动极为频繁的地区。其主要地震断裂带包括中央山脉断裂带、琉球海沟断裂带等,这些断裂带对台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8752777h6356:86;750jznn
4.现代地震研究中国活动断裂的分区特征。中国活动断裂为数众多、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分区分带性。中国西部活动断裂走向以东西向或北西西向为主,大型的走滑断层和逆断层发育,位移量也较大;中国东部活动断裂以北北东与北东走向为主,北西与北西西向次之。中国东、西部活动断裂的这种差异与其各自的地震活动性相呼应的,即西部地震强度jvzq<84yyy4lgyz0pgz/ew4xowyfwv4gctzi1zzcmg5tv~i{1uze2980jvsm
5.基础图件之四:中国及邻近地区中小地震震中分布图首页 地震动参数确定 历代区划图查询 抗震设防参数查询 方法与资料 关于区划图 基础图件之四:中国及邻近地区中小地震震中分布图Copyright © 2014-2020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09313-8 信息安全备案编号 11010599143-22001 免责条款 接口说明 接口申请 jvzquC41yy}/ik6:52
6.中国地震中国强震分布还与活动断裂带的特殊构造部位有关:①有50%左右的强震发生在不同方向的活动断裂带的交汇部位;②15%左右的强震发生在活动断裂的拐弯地段;③15%左右的强震发生在活动性大断裂的强烈活动地段;④还有一些强震发生在活动断裂的端部或闭锁段。 中国地震的发生与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及菲律宾板块的jvzq<84kiutst7hcu0io1lgmz1qq{m4|ifr0ewi|1
7.安徽地震地质:郯庐大断裂地震震中位置图 (据地震科普学微信公众号,2024) 二、郯庐断裂带 郯庐断裂带贯穿中国东部,是一条巨型的NNE 向岩石圈活动断裂,也是一条对中国东部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有巨大影响的强震活动带。郯庐断裂带绵延2400 km,对区域构造、沉积古地理、岩浆活动、矿产分布和强震活动等均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郯庐断裂带具有分段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3485315;42:;7a3746?=:677/u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