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广东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在地震预警系统规划与建设、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地震预警保障措施等多方面作出的详细规定,成为该《办法》的一大亮点。
广东省正在积极参与建设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预计2022年建成后将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地震预警能力。
有历史纪录以来,广东省及其近海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47次。“其中6-6.9级地震14次,7级以上地震2次,最大为1918年南澳7.3级地震。”广东省地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省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是华南地区地震相对活跃的省份,地震预警是减轻地震灾害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
广东省及周边3.0级以上地震震中分布图。
地震预警信息由全省地震预警系统统一发布
在地震预警系统规划与建设、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与应急处置、地震预警保障措施等多方面,《办法》作出了详细规定。
针对地震预警系统规划与建设,《办法》提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幼儿园、学校、医院以及其他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应当设置地震预警信息自动接收和播放装置。此外,可能由地震引发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或者运营管理单位应当设置地震预警信息自动接收装置,并可以建立专用地震预警系统。
在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与应急处置方面,《办法》规定,地震预警信息由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管理部门负责制作、产出,通过全省地震预警系统统一发布、更新或者撤销。擅自向社会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或者编造、传播虚假地震预警信息,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利用地震预警系统提供的数秒至数十秒预警时间,公众可以采取避震措施减少人员伤亡,重大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和重要生活设施可以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广东省地震局局长孙佩卿举例介绍,如高速列车减速、及时关闭燃气管线、关闭核反应堆、停止精密仪器操作、电梯紧急停运在最近楼层等,最大限度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地震预警与地震波赛跑
地震发生之后,地震预警与地震波之间开始赛跑,地震预警需要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目的地之前发出警报。
纵波传播速度快,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相对较小,横波传播速度相对较慢,对地面破坏程度反而较大。地震预警依托震中附近的密集地震台网,会先记录到纵波的信息,在震后数秒内快速估算地震影响范围和程度,并发布警报。
广东省地震台网中心。
建成后实现省内大部分地区5-15秒内地震预警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广东子项目整体建成后,预计实现怎样的预警效果?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广东子项目于2018年开始实施,计划在全省特别是沿海地震多发区建设各类预警台站1172个,预计2022年完成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在广东省形成分钟级烈度速报能力,实现省内大部分地区震后5-15秒内产出地震预警信息,与粤北、粤西邻省交界震后15-30秒内产出地震预警信息。
地震预警逐渐被公众了解,但同时被提起的“地震烈度速报”又应怎样理解?
地震烈度速报同样依托广泛分布的地震台网,在震后数分钟内快速确定地震影响范围和程度,帮助尽快掌握灾情严重程度和分布状况。目前国家正在推进开展的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在京津冀和川滇等5个省(市)开展先行先试并初步发挥效益。
该工程选定华北、南北地震带、东南沿海、拉萨周边和新疆天山中段等5个地区为重点区,并计划在重点区形成完善的地震预警能力和基于乡镇实测值的烈度速报能力,预计将在预警重点地区形成秒级地震预警能力,在全国形成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能力。
此前报道:这里,藏着预警技术与地震波赛跑的“秘密武器”
【记者】刘佳荣
【拍摄】徐昊
【剪辑】罗斌豪
【作者】 刘佳荣;徐昊;罗斌豪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