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日上午,《吉林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在吉林省政务大厅召开。
什么是地震预警?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有什么区别?
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报不同,地震预警是利用电磁波传播速度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地震发生后监测系统自动进行分析处理,抢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向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发布预警信息。通俗的解释呢,就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每秒大概5至7千米,相对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每秒30万千米要慢得多,地震预警系统通过对地震监测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将地震发生的消息用电磁波手段迅速地传给地震波还未到达的地方,地震波还未到达地方的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例如:高铁、地铁、输油输气管线、水库等)、人员密集场所(例如:学校、医院等)和一般社会公众就有几秒到数十秒的时间,来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置或者避险。
简单讲,地震预报属于“震前”灾害预防范畴,目前科技水平尚需要持续探索。地震预警则属于“震后”灾害应急范畴,技术上相对成熟,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取得了一定的减灾实效。
地震预警信息由谁来发布?
地震预警涉及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如果个人、企业等利用自建的地震预警系统擅自向社会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将会造成社会接收的信息多元和杂乱,普通民众无所适从,其结果不仅起不到减灾效果,反而容易对社会秩序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地震预警信息必须统一发布。地震预警信息由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通过地震预警系统统一发布、更新或者撤销。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擅自向社会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或者编造、传播虚假地震预警信息,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吉林省地震预警系统建成后,公众如何获取地震预警信息?
吉林省地震局相关专家介绍,目前我们选择了部分示范单位安装了地震预警信息的接收终端。这个专用终端是多功能的,平时可以用来播报防震减灾知识,在紧急情况时可以播报地震预警信息,有信息发布快和权威性强的优点。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与广播电视、手机、互联网等平台的联动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届时公众可以通过专用终端、智能手机、电视等渠道获取到地震预警信息。有关人员密集场所也将安装地震预警信息接收和播报装置,有关媒体将建立地震预警信息自动播发机制,及时、准确、无偿地向社会公众发布地震预警信息。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