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朝鲜战争的唯一火箭炮型管:萨沙的兵器图谱第期

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是不对外开放的宝库,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

这个博物院的宣传资料说得很好:可以这么说,抗美援朝战争之后,我军所赢得的每一场战争,都与南京理工大学这座高等学府里开展的科研密切相关;也可以这么说,新中国兵器科学与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凝聚着南理工人的无穷智慧与辛劳汗水。

这次是请帅哥摄影师找到了全部照片,萨沙带大家看一看。

美军朝鲜战争的唯一火箭炮T66型24管:萨沙的兵器图谱第225期

今天主角是T66型24管火箭炮,是美军在二战的主力装备。

美军对于火箭炮并不是上心,二战中也没有大量装备。

这主要是美军比较认可精确炮击,对于火箭炮覆盖性炮击的兴趣不大。

反正美军已经掌握制空权,可以使用空军进行覆盖性轰炸,比火箭炮要厉害。

二战中,美军将4排60联装火箭,装在M4谢尔曼坦克上,作为一线火力掩护。

最初,它只是使用M8型火箭弹,最大射程为3840米。

这个射程太短,同迫击炮差不多,所以只能用比较安全的坦克发射。

后期改用旋转稳定式M16火箭弹,最大射程增至4800米,这才像个样子。

这种火箭炮被称为T34火箭炮,装备数量不详。

美军另外使用较多的火箭炮,就是舰载火箭。

因为登陆时候,需要用炮火压制滩头敌人,火箭炮最为合适。

美国海军在LSMR中型登陆舰,放置了105具火箭发射器。

这么多的火箭弹一次发射出去,只能用丧心病狂来形容,任何敌人也招架不了。

朝鲜战争中,美军装备了大量的各种口径火炮,火箭炮数量却很少。

只是在仁川登陆时,美军使用5艘支援艇LSMR,发射了不少火箭弹压制朝鲜人民军岸防部队。

在第五次战役中,又有2艘LSMR去炮击元山港口,2个夜晚发射了7700发火箭弹。

美军海上大规模火箭弹攻势,也就是这么多了。

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只有几个T66型24管火箭炮连。

陆军每个连装备12门火箭炮,海军陆战队装备6门。

它发射美军114毫米火箭弹,射程4800米,并不算远。

T66型24管火箭炮没有什么大的战果,其实比志愿军的喀秋莎火箭炮更适合朝鲜。

志愿军装备了288门BM13喀秋莎火箭炮,一共才发射了1万6000多发火箭弹。

这不是某一次战役打了1万发,而是整个战争期间发生了这么多。

也就是说,志愿军每门喀秋莎才发射了120发火箭弹,也就是8次齐射而已。

这个数字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很少。

主要原因是喀秋莎用卡车搭载,目标太大,在美军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活动困难。

就算没有美军战机,朝鲜山地地形,山路崎岖,卡车行动不便。

T66型24管火箭炮,相对更适合朝鲜。

它只有500多公斤,一辆吉普车就可以拖车走,也可以用直升机运输。

T66型24管火箭炮在朝鲜也发挥了一定的为例。

以海军陆战队第一火箭炮连为例,每月发射6000发到1万发火箭炮,比志愿军喀秋莎发射的所有火箭弹还多。

THE END
0.喀秋莎火箭炮的优势为一次性齐射的打击力度和密度,但精准度不足BM-13火箭炮 因为该型火箭弹的口径已经高达132毫米,也就是威力要超过了105毫米榴弹炮(二战期间122毫米榴炮没有普及,有一些150毫米的重型榴弹炮),战斗部的TNT杀伤力介乎于105毫米和150毫米的重炮之间。而一个重型榴炮团一般也就装备24门炮,一次齐射可以打出24枚大口径炮弹,简单换算一下就知道,一个喀秋莎炮兵连的一jvzquC41yy}/lrfpuj{/exr1r1995m;g:7lf6<
1.苏联BMBM-13型火箭炮(英文:BM-13 Rocket Artillery,绰号:Katyusha,译文:喀秋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研制装备的一型轮式车载火箭炮。 BM-13型火箭炮采用载重卡车为底盘,安装8个导轨式发射架构成移动式火箭炮发射系统,可挂载16枚M-13型固体燃料火箭弹,战斗射程达8500米,最大行程385千米。 jvzquC41yy}/onnrkct/ew46ddxbqn=
2.火箭炮性能和威力日益提高综合作战性能优异1933年,苏联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门现代火箭炮BM13型火箭炮。这种自行式火箭炮安装在载重汽车底盘上,装有导轨式定向器,联装16枚132毫米尾翼火箭弹,最大射程约8500米,1939年正式装备,1941年8月在斯摩棱斯克的奥尔沙地区首次实战应用。当时苏军一个火箭炮连一次齐射,摧毁了德国军队的铁路枢纽和大量军用列车。火箭炮齐射就似jvzq<84yyy4djrscpg}t0lto1o5hp8723;5186721:>829530unuou
3.我军箱式火箭炮射程远超现役远火最远高达350公里弹道图片:PHL03式300毫米远程火箭炮技术源泉来自苏制“龙卷风”火箭炮。 中国对于远程火箭炮的重视程度异乎寻常,除了自用的03式“300远火”外还有一大堆外贸型号的远程火箭炮。 03式火箭炮设计思想源自冷战时期的苏式BM-30“龙卷风”火箭炮,虽然性能先进火力猛,但由于采用传统定向管装填发射方式,因此即使是装备了专用自动装填jvzquC41okr/pn|u0uooc7hqo0io1sxuf1813B232/691mte/kodgƒtt2>67=7:0u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