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欧洲“北约”和亚洲“东约”
在美苏争霸时期,“主战场”在欧洲,但是由于中朝北越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美国也一直重视亚洲,例如大名鼎鼎的“三大岛链”,就是美国在那时候开始精心经营的。那为何在亚洲没有建立类似“北约”的组织呢?还别说,美国真的拼凑过这样一个针对东方大国的组织——东南亚条约(东约),只是最后破产了。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在1954年着手建立“东约”,当年签订《马尼拉条约》、次年在泰国曼谷成立“东南亚条约组织”即“东约”,成员有8个:美国、英国、法国、泰国、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巴基斯坦。但是他们加入的原因各不相同,可谓同床异梦。
虽然只有8个国家,但是美国也已经“竭尽所能”了。当时英法在东南亚拥有不少殖民地,澳洲历来是美国的急先锋,菲律宾则是美国直接“解放”的,泰国则随风倒,当时巴基斯坦和印度(后者与苏联关系更好)有矛盾亟需美国这个大腿。
日本和南朝鲜虽然没有加入,但是都在美国掌控之下,分别和美国签订了同盟条约。印度和印尼则奉行不结盟政策,美国也无计可施。
然而即使“东约”这样的多边同盟,在中国等国正确应对之下,最后也是破产了,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西方殖民统治逐步瓦解;二是形势的发展让巴基斯坦全面倒下中国;三是美国在越老柬节节败退。最终英法也无意于这个联盟,1975年,随着越南战争结束,“东约”正式宣布解散。
东约的破产经过,也充分说明了为何美国在亚洲迟迟没有成功建立多边同盟的原因,以至于近年来才手忙脚乱张罗北约“印太”化或者“印太”北约化。
二、北约再起“印太化”野心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完全统一的步伐临近,美国忙于应对,先后提出了“中美国”、重返亚洲、亚太再平衡、极限施压、贸易战、科技战等策略,直到最近又提出北约“印太化”或印太“北约化”策略,认为在“印太”组建类似北约的组织或把北约延伸到印太可以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所以美国先后做韩国、日本、菲律宾、印度、澳新、东盟等国家的工作,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是“印太”地区远比欧洲复杂,美国实现自己的梦想还有很多障碍:
1、各国同床异梦
冷战以来,美国以北约名义发动的历次战争,真正出生入死的,只有英加澳等国,其它都是心有不甘而无可奈何。例如马克龙曾经说过,真正的敌人不在亚太,中国也不是敌人。
2、各国近代历史迥异
就西欧国家而言,二战和冷战都是和美国一个阵线,可以说西欧是美国从纳粹德国手下“解放”出来,而东欧则是在苏联手下“解放”出来的,都有共同回忆和经历。而亚太地区,大部分国家不是美国“解放”出来的,相反在二战后,美国反而支持欧洲殖民者继续在亚洲的统治,还和亚洲的朝鲜、中国、越南等国发生军事冲突,与其说有恩不如说有仇。只有韩日有所谓“再造之恩”。
再说,亚洲可以说是“怪物屋”,缺少共同价值观。长期的殖民统治的记忆,让他们不喜欢西方殖民而不是所谓中国威胁。很多国家也不愿和中国彻底翻脸,内部也存在矛盾,这是美国在亚洲迟迟没能建立多边同盟的缘故,近年来才组建所谓的aukus、美日印澳四边对话机制以及印太经济框架等针对中国的组织。但是这些组织尚未达到北约那种强度。
3、中国和欧洲及周边国家的彼此经济依赖
单纯从经济利益角度看,欧洲主要国家和亚太周边绝大多数国家没有意愿和中国撕破脸,彻底对立。
疫情、俄乌冲突、贸易战科技战,严重冲击了欧洲、亚太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导致不少国家内部社会矛盾突出、政局不稳,很多国家都希望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俄乌战争让欧洲援助和军事开支大幅度增加,欧洲各国在经济上承受力大为降低,内心没有太大意图花费太多资源万里迢迢来太平洋,很多都是在美国驱使下不得已而为之。
过去十年,中欧贸易年均增长6%,中国和周边国家又组建了RCEP,促进了彼此之间的联系,欧盟、东盟、日韩澳都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北约一半国家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周边更是众多国家加入。
4、欧洲和亚太国家准备不足
遏制中国,主要是美国的设想,其它国家缺少太多主动性,而中国外交政策是一贯的、意图是明确的,睦邻安邻效果也是显著,所以这些国家对于遏制中国缺少必要的理论准备。
欧洲国家长期以来以本土防御作为国防建设目标,具体军事行动中,也是以反恐、维稳为主,缺乏战略投送等在域外应对大国冲突的军事能力。只有美国具备这样的能力。就是北约自己,也是作为美国印太战略的配角和工具。何况这个决策仓促、印太战略尚未完整形成,实力准备和政治准确均不足。即使欧洲真的派武装力量来亚太,几乎也是打打酱油,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当年朝鲜战争就是一个实例。
三、今后北约会怎么做?
1、让日韩等国甚至印度和我国台湾省更多的参与北约事务,进行深度的政治协调和军事融合。以造成北约“印太化”印象,并克服“印太”地区没有多边同盟的缺陷。2022年5月韩国作为正式会员加入北约合作网络防御卓越中心,开创了亚洲国家的先例。
2、高科技、供应链进一步“去中国化”,试图实施“小院高墙”政策,一边不惜代价遏制中国发展,一边切断周边国家和欧洲与中国的共同利益。除了经济领域,还在其它领域进行合作,对华形成所谓“立体威慑”。
3、增加在“印太”地区以“北约”名义的活动,如联合军事演习、自由航行等,同样为了造成北约“印太化”印象,并在舆论上造成北约声势浩大、内部团结的印象。
4、舆论战,在经济、技术领域宣传“共同价值观”,污蔑中国是非自由经济、经济胁迫、“腐败”和“新殖民主义”等等。逐步停止和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或压缩合作空间。例如最近欧洲宣布不和中国空间站合作等。
5、挑拨离间,一利用历史问题挑拨中国和俄罗斯等国的关系;二利用海洋问题挑拨中国东盟关系;三利用债务问题挑拨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关系;四是利用台蛙问题挑拨两岸关系和中西方国家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