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早报》于9月13日报道称中国科学家研发成功一种相当奇特的武器,在它的攻击范围内,大部分都是在空中飞行,到最后才会变成一枚鱼雷入水攻击,这种武器非常难拦截,各位军迷可能会嗤之以鼻,这不就是火箭助推鱼雷吗?然而还真不是!
能上天入水的武器:到底是什么原理?
据《南华早报》报道,这是一种超音速反舰导弹,长度为5米,它的攻击模式相当奇特:
导弹发射后启动火箭,将自身推至超音速,然后启动一种冲压发动机,爬升到万米高空后以2.5倍的高音速巡航大约200千米,此时可以接受数据链中途制导或者改变攻击目标,高空阻力小,200千米的距离已经远超大部分超音速突防的导弹。
在抵达目标附近大约20千米时导弹会采用另一种掠海飞行的模式,它会降低高度到海浪以上数米,继续以高音速飞向目标,在接近目标到10千米的距离时,这枚导弹将会开启第三种突防模式,变成一枚鱼雷潜入水中。
入水后这枚导弹将摇身一变成为一枚超空泡鱼雷,以200节的速度(360千米/小时,100米/秒)直接攻击目标,与各位熟悉的超空泡鱼雷只能直线攻击不一样,它可以在超空泡下进行制导,而且最深还可以下潜至100米深度迂回攻击!
在穿过目标舰艇龙骨下方时鱼雷将被引爆,其巨大的冲击力在水的不可压缩性空泡扩张之下将船体抬离水面又重重地摔回海面,这个过程能直接将船身折断成两截,或者对大型舰艇采用触发引信,在水线下破开一个大洞。
一般一艘驱逐舰只需1枚即可重创,即使是对航母这样的大型目标发起攻击,在多枚这种武器的攻击下也将难以招架。
据研发这种武器的科学家李鹏飞和他的团队表示,目前没有任何舰艇能够应对如此多突防模式的武器,它同时兼具超音速导弹、低空掠海攻击、末端弹道入水迂回攻击,典型的远程拦截方式难以应对高音速导弹,比如标准导弹拦截高音速目标就很困难。
像海麻雀之类的导弹对亚音速反舰导弹和巡航导弹还是比较有效的,但对高音速低空掠海飞行的目标同样难以奏效,而末段弹道居然是入水以超空泡鱼雷的方式攻击,突破了所有拦截方式,简直就是舰艇的噩梦。
一般以单独一种模式突防时被拦截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比如近防炮对掠海攻击的超音速导弹是有效的,比如首尾两门近防炮交叉射击拦截低空突防的导弹时效果就不错,但很抱歉,最后10千米变成鱼雷入水攻击了,这会让刚刚发射的近防导弹抓瞎,而且还让近防炮毫无用处。
据李鹏飞的团队称,这种导弹的动力是固体冲压发动机,而且更神奇的是它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以冲压发动机方式超音速推进,并且在入水后可以和进入燃烧室的海水反应变成水下推进两种模式,这到底是什么鬼,怎么会如此丧心病狂的发动机?
固体冲压发动机和超空泡沫鱼雷结合
这种导弹的最神奇之处就是它搭载的固体冲压发动机,它有两种工作模式,一种空气中的冲压模式,另一种水下的与海水反应后的喷气推进模式,下文一个个来介绍:
固体冲压发动机:到底是什么原理?
冲压发动机估计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结构极其简单的发动机,不像火箭发动机那样需要自带氧化剂和燃料,冲压发动机只需要携带燃料即可,而氧气就从大气中获取,在超音速条件下经过进气道压缩进入燃烧室混入燃料点燃,然后在尾喷口喷出以获的强大的动力。
冲压发动机这种不需要氧化剂的模式,用最大的重量携带了燃料,因此它的射程要比火箭远得多,超远程导弹上用得比较多,比如布拉莫斯超音速导弹,它用的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这其实还能理解,但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怎么回事?
因为固体燃料不像液体燃料那样容易流动,因此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结构是比较特殊的,一种是冲压发动机进气道经过固体燃料中心,这些特殊配方的贫氧燃料会以很慢的方式燃烧产生可燃性气体,在一起进入燃烧室点燃形成动力,这种模式有一个缺点,随着燃料消耗,冲压发动机的进气道结构扩大,会产生推力不均或者失去冲压燃烧的性能。
另一种模式是燃料在导弹前方,进气道在中部,贫氧燃料燃烧后进入固定进气道稳定燃烧,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全程非常稳定,但问题是导弹中部需要开口,体积比较大。
目前固体冲压发动机的导弹并不多,欧洲的流星中距空空导弹算一种,另外据说我国也有超远程空空导弹也已经应用了固冲,相信我国固冲应该早已突破,否则技术也不会外溢到跨介质冲压发动机上!
跨介质冲压发动机: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这种冲压发动机模式的神奇之处是它入水后的工作方式,比如像各位熟悉的火箭助推鱼雷,这是在一枚鱼雷后方增加了一台火箭发动机,它的射程一般为几十千米,抵达目标后抛弃火箭,然后打开降落伞入水,这种火箭助推鱼雷出现已经半个世纪了,相信大家都提不起兴趣来。
但这种模式完全不一样,冲压发动机+鱼雷是一体的,空中冲压发动机使用冲压模式,入水后海水进入“进水道”,与燃料反应生成高温燃气,从尾喷口喷出推动鱼雷高速前进,据公开的资料称固体冲压发动机的燃料中确实含有大量的硼,比例甚至可以超过30%。
不过据李鹏飞的团队称这种燃料含硼比例是比常规的冲压发动机燃料的2倍,它在海水中“燃烧”产生的能量同样很高,只要调节进入燃料的海水比例即可产生和空气中一样的燃烧效果。它的推进效率很高,只是是的阻力很大,这让它的推进距离比空中飞行时要小得多。
不过有一项技术可以让推进效率成倍增加,这就是各位都了解过的超空泡技术,这个原理倒是不复杂,它是利用超空泡发泡技术,在鱼雷头部安装一个发泡腔,不同速度下排出不同的泡泡包裹鱼雷,将鱼雷和水的“粘滞性”隔开,就像在陆地上前进时铺一层滚珠一样,将滑动摩擦转成了滚动摩擦。
因此超空泡鱼雷的速度可达200节以上,比传统的鱼雷例如MK47鱼雷最高速度55节高了将近4倍,因此这种鱼雷即使不制导以直线前进的方式攻击航母也难以机动避开,因为发现来袭鱼雷时可能时间根本就来不及机动躲避。
而且据李鹏飞的团队称这种“鱼雷”还可以在水下机动,水深范围可达100米,这表示我国科研人员已经突破了超空泡鱼雷的制导方式,原本超空泡因为存在气泡,无论是声呐还是尾流传感都很难制导,不过报道没有提及究竟是何种方式进行了制导。
超高速鱼雷还可以制导,根本就没有给目标留活路!这种武器几乎可算是革命性的武器,未来海战或者反舰反潜作战将可能出现巨大的变革,不得不对这种“跨界”的武器提出更高的拦截要求。
延伸阅读:如何拦截鱼雷?
来自水下的攻击其实也不是不能拦截,鱼雷这种源自一战的武器一直到目前仍然是海战和反潜作战中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它攻击水线以下,无论是触发引信(碰炸)感应引信(龙骨下爆炸),水的不可压缩性能让炸药的爆炸威力原原本本的作用于舰体,使得鱼雷的破坏力极大,一枚重型鱼雷即可让伯克级驱逐舰直接回姥姥家。
不过鱼雷的门槛也是相当高的,全球能自行研发重型鱼雷的国家屈指可数,不过本文不是来说研发的,而是来说说如何反鱼雷,一般有如下几种:
规避:套路动作机动规避
最简单的就是躲开了,早期鱼雷没有制导,都是直航式鱼雷,所以只要距离足够远就可以轻易避开,比如经常听到左满舵、右满舵,倒车等专业术语,现代鱼雷都有制导技术,虽然规避动作仍然会做,但要是被鱼雷锁定了的话是很难逃脱的。
鱼雷诱饵:让鱼雷攻击假目标
鱼类制导方式有几种,比如声呐特征,比如尾流制导,或者光纤制导等等,那么发射几枚和舰艇声纹特征一致而且声音特征比舰艇高的的诱饵,那么鱼类大概率会转而去追踪更明显的目标,这是鱼雷的弹载计算机决定的。
反鱼雷的鱼雷:让鱼雷去攻击鱼雷
鱼雷高速航行时其本身噪音很大,因为其螺旋桨直径小,转速高,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加上产生空泡破裂,导致它的声呐特征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只要发射一枚鱼雷,让它去攻击来袭鱼雷也是一种可行办法,不过难度还是很大的。
火箭助推深水炸弹:概率低了点
它的原理是在鱼雷来袭的线路上抛出一排排深水炸弹,以火箭助推的方式在不同距离上形成多个拦截阵,深水炸弹的爆炸引爆鱼雷或者让其改变方向甚至破坏其声呐等,不过现代鱼雷可以在不同深度规避,也有应对这种爆炸造成的噪音滤除,这种反鱼雷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低了。
但这些对于拦截低速鱼雷是比较有效的,如果是高速甚至像速度超过200节的超高速鱼雷,留给敌方的反应时间大大缩短,而且非常要命的是它居然还能机动,因此最终的结局就像李鹏飞的团队说的那样,目前没有有效的拦截方式。(完)
参考: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