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印有中国地图的白底儿纸
上面绘着各城市、观测站的位置
以及主要的河流、湖泊、山脉等地理标志
再有,就是许多弯弯曲曲的线
对气象人来说
这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
天气图
图上这些弯弯曲曲
长短不一的线
各有含义
而你能向身边朋友解释清楚吗?
今天
我们就来聊聊
天气图上
那些特别的线
588线
在所有高度图上的线条中
预报员最常用
就是588线
事实上
588线并不是实实在在的线
而是预报员在高空500百帕等压面上
(大约5500米高空)
绘制的一条等值线
这条等值线围起来的区域就是
“副热带高压”
(如图箭头所指)
588线有多重要
被588线围住的区域
常常天气晴好
高温少雨
而它的边沿或外围区域
则容易出现降雨
作为整个大气环流的重要角色
尽管它稳定少动
但它的活动依然深深影响
我国降水的多少、雨带的位置
夏季旱涝分布
以及台风活动
每年4月到6月
588线来到北纬22度以南
由于它的“不安分”
北上的暖湿气流和南下的冷空气
不断交汇
便会出现大范围的持续降雨天气
这便是华南的“前汛期”
5月21日,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鳌阳镇出现强降雨。摄/龚纯旺
到6月中下旬
588线便开始北上
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季也随之而来
7月
588线再次北漂
副热带高压脊线
开始在黄河下游地区摆动
为这片地区带来期待已久的降水
终于
7月末到8月初
588线来到一年旅程的最北端
副热带高压脊线
甚至跨越了北纬30度
华北北部、东北地区的雨季
也最终来临
北京今年入汛以来首场最强降雨过程期间,北京市气象局组织开展网络直播,对公众加强天气解读和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摄/叶芳璐
回去的旅程由于景色相似
似乎再提不起588线的兴致
它从8月底、9月初开始返程
就可以回到北纬20度以南
重新等待明年的旅程
雨雪分界线
众所周知
降水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当它落到地面上时
根据地面条件的不同
有着雨、雪、雨夹雪等多种形态
气象上称之为降水相态
雨雪分界线
就是用来区分
降雨、降雪及混合相态
(指雨夹雪或雨雪转换等)的界线
雨雪分界线
常常是两条线结对出现
一条线的外侧是纯降雨区
一天之内都只会降雨
另一条线的外侧是纯降雪区
只会降雪
而两条线之间的区域
在这一天之中
可能下的是雨夹雪
也可能会发生
由雨到雪或由雪到雨的天气变化
0℃等温线
在气象学中
等温线是指
在同一张图上
气温相同各点的连结
预报员根据从各地汇集来
即等温线图
用以反映大气在空间上的冷暖对比
在850hpa的天气图上,红色的线即等温线,“W”是warm,“C”是c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