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字 : Chinese Hibisci Rosae- Sinensis Flower,Flowr of Chinese Hibiscus
中文别名 : 朱槿、赤槿、日及、佛桑、红扶桑、红木槿、桑槿、火红花、照殿红、宋槿、照殿红、
【科属】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科: 锦葵科 Malvaceae
种: 朱槿 H. rosa-sinensis
原产我国,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诸省区。生在山地疏林中,生长容易,抗逆性强,病虫害很少,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冷,要求日照充分。在平均气温10℃以上地区生长良好。喜光,不耐荫,适生于有机物质丰富、pH值6.5--7的微酸性土壤,在南方地栽作花篱,长江流域以北地区均温室盆栽。
气候夏季温度:18+2℃(当日出时)
冬季温度:16+2℃(当日出时)。
户外温度:26℃。
加温工作台温度可高于气温2~3℃。 最低温度系指在夜间使用幕帘而言,否则应将提高其温度。
湿 度:相对湿度不要太高。
遮 荫:不需要。
扶桑又名朱槿,原产我国南部。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霜,有耐阴,宜有阳光充足、通风的场所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最好,冬季温度不低于5摄氏度。
3.移栽插苗生根后,上盆,盆土的准备为4份砂壤土,1份粪土,混拌均匀,盆底通水孔用瓦片盖好,底层装基肥,再装混合土栽苗,浇透水,每天浇1次水,并要遮荫缓好苗后,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经过2-3年培育后换盆,换盆时间为春末和夏初出房时进行。
4.田间管理室外栽培和室内栽培,扦插后初期都要遮荫,保持相对湿度85%-95%,温度控制在18-25℃,保证有一定的光照,半月追一次肥,10月末进温室,室温控制在15-22℃,开始注意通风,肥少施或培施。扶桑管理过程中温度很重要,它涉及到花期的长短和多少,夏季花繁多,开花时间长,气温低花开少,花期短。
扶桑原产中国,分布于广东、福建、广西、云南等省,喜温暖湿润、向阳的环境,不耐干旱,不耐霜冻,长江以北必须盆栽,冬季必须移入室内越冬。
扶桑花期甚长,在气温15℃一20℃条件下,全年开花不断。
扶桑抗性强,管理较粗放,不需要特殊管理,养护中只要掌握以下原则就能生长健壮。
1.换盆及修剪
盆栽用土宜选用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每年早春4月移出室外前,应进行换盆。
换盆时要做3件事:一是换上新的培养土;二是剪去部分过密的卷曲的须根;三是施足基肥,盆底略加磷肥。
为了保持树型优美,着花量多,根据扶桑发枝萌蘖能力强的特性,可于早春出房前后进行修剪整形,各枝除基部留2-3芽外,上部全部剪截,剪修可促使发新枝,长势将更旺盛,株形也亦美观。修剪后,因地上部分消耗减少,要适当节制水肥。
2.出房后管理
及时进房扶桑不耐霜冻,在霜降后至立冬前必须移入室内保暖。越冬温度要求不低于5℃,以免遭受冻害;不高于15℃,以免影响休眠。休眠不好翌年生长开花不旺。凡朝南的保温条件好的家具屋都可以越冬,天气较冷时可盖纸或盖塑料薄膜保暖。初移室内每天白天要开窗通风,留意盆土干湿变化,适当浇水。最冷天,浇水有预防冻害的作用,但施肥应停止。
园艺应用
扶桑鲜艳夺目的花朵,朝开暮萎,姹紫嫣红,在南方多散植于池畔、亭前、道旁和墙边,盆栽扶桑适用于客厅和入口处摆设。
花语 : 新鲜的恋情,微妙的美。
扶桑花是夏威夷的州花,看到扶桑花就会令人 想起碧海蓝天的沙滩和腰挂草裙的南国美女。据说土著女郎把扶桑花插在左耳上方表示“我希望有爱人”,在右耳上方表示“我已经有爱人了”,至於两边都插呢?大概是“我已经有爱人了,但是希望再多一个”。
扶桑花的外表热情豪放,却有一个独特的花心,这是由多数小蕊连结起来,包在大蕊外面所形成的,结构相当细致,就如同热情外表下的纤细之心。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扶桑》:“扶桑产南方,乃木槿别种。其枝柯柔弱,叶深绿,微涩如桑。其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者尤贵,呼为朱槿。”
明.徐渭《闻里中有买得扶桑花者》诗之一:“忆别 汤江 五十霜,蛮花长忆烂扶桑。”。
用法:通常作汤剂或炖剂。外用则以鲜花或叶捣烂敷患部。
方法:
1. 腮腺炎:鲜扶桑花30克,水煎服。同时将扶桑叶捣烂敷患处。
3. 尿路感染:扶桑花、根各20克,水煎服。
【药名】扶桑花
【汉语拼音】fu sang hua
【英文名】Chinese Hibisci Rosae- Sinensis Flower,Flowr of Chinese Hibiscus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ibiscus rosasinensis L.
【功效】清肺;凉血;化湿;解毒
【考证】出自《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扶桑,产高方,乃木槿别种,其枝柯柔弱,叶深绿,微涩如桑,其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色者尤贵,呼为朱槿。东海日出处有扶桑树,此花光艳照日,其叶似桑,因以比之,后人讹为佛桑,乃木槿别种,故日及诸名,亦与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