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行之十四:专访昌乐路(2018·06·18)
刘福新
我知道青岛市区的街道有个鲜明特点,那就是采用了全国的地名,这些地名有的是省名,有的是地区(地级市)名,有的是县名,“昌乐路”就取自“昌乐县”的县名。
听说昌乐路是青岛市区内的一条著名文化街。
还听说,早在2006年5月,青岛昌乐路文化街就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了。
我希望昌乐县的人,还有全国各地的人,都了解一下青岛市区内的昌乐路。
若用搜狗、360、百度搜索,可以搜到诸如“青岛文化街”、“青岛昌乐路文化街”、“青岛昌乐路文化市场”、“青岛昌乐路古玩市场”等等。
据我实地拍摄,与昌乐路有交集的路大致有:辽宁路、利津路、沾化路、曹县路、华阳路、青海路、孟庄路等等。
我必须说明:昌乐路与青岛昌乐路文化街不是一个概念。青岛市昌乐路文化街西到华阳路,而昌乐路还要朝西延伸很长的一段。我原以为到了孟庄路,昌乐路就是西端了,看电子地图,西边还有一大段。
关于昌乐路图片拍摄,我是行走在路北侧的,路北的建筑物离得近,路南的建筑物离得稍远,所以大都有轿车类实物。这可以作为一个识别。
空气质量指数低,低空中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霾,图像自己也不满意。这是没办法的事儿。
图片99幅,翻拍电子图片2幅,共计101幅。
附文字资料:青岛市昌乐路
街道介绍
青岛文化街全长1千500米,是在原有的昌乐路文化市场基础上再建形成的。在改造过程中,市北区按照“雅与俗、动与静、专业与群众、实用与文化相结合”的原则,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从促进商品交易、开展艺术创作、增加文艺演出等方面入手,引进了一批优秀文化项目,规划建设了企业文化展示中心、书画艺术创作中心、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体育文化研究中心、建筑文化研究中心和艺术品鉴定拍卖中心等六大中心,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街营业面积达6万余平方米,唯一的一条文化业态高度集聚的文化特色街,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综合性文化街之一,现有商户600余家,总营业额近6亿元。
青岛文化街以昌乐路为中心,东至利津路,西至华阳路,全长1千500多米,现有商户400余家,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综合性文化街之一。
昌乐路文化市场始建于1994年,市场建成后因周边环境较差,无法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辐射带动效应,造成了现有文化和商业资源的浪费。2005年,本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内容丰富、形式别致、真仿并存、动静结合、配套齐全、互为联动”的原则,市北区政府正式启动昌乐路文化街改造工程。
经过一年多的改造,青岛文化街改造建设工程已经完成,并将于6月30日晚7:50举行开街仪式。眼前的青岛文化街可以用这样的四句话来形容,即青岛文化街是商贾云集的一片热土,文化产业的一处摇篮,文明进步的一座阶梯,和谐之温馨的一所家园。
历史文化
经过整体的改造建设,青岛文化街面貌焕然一新,既具有传统韵味,又具有欧陆风格,还充满现代活力和时尚风情,在为商家提供良好的经营场所的同时,也彰显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青岛文化街挖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构造了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居民和游客营造了领略文化风情、获取文化精品的购物休闲乐园。
青岛文化街既有十多家知名的文物与收藏的鉴赏、拍卖机构入驻,也有假日地摊市场。在这条街上,每家店铺都各具特色,搭配相得益彰。有专门经营旧书的店铺,销售的都是全国各地的旧期刊,有经营书画的专业画廊,有专门经营奇石玉器的店铺等等。在这里不但能亲眼目睹艺术家们在“名人工作室”进行创作的情景,还能买到景德镇的瓷器、杨家埠的版画及天津泥人张等享誉国内外的文化精品。
产业集聚
青岛文化街已经具备了商品交易、文化创作、文艺演出、文化展示等多种功能,包容了多种文化经营业态,形成环境美好、业态丰富、效益突出的文化产业园区。文化街两侧店铺林立,品牌众多,在充分挖掘和体现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和时尚文化的基础上,注重雅与俗、动与静、专业与群众、实用与文化的结合,引进优秀文化产业项目,延伸文化产业链,打造文化产业品牌。青岛文化街,已成为集文化娱乐、购物休闲、收藏鉴赏、学术交流、赏古阅今于一体,为我市唯一一条文化业态高度集聚的文化特色街,也是山东省最大的集合性文化产业基地,2006年5月,青岛文化街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