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大约三年前开始对涂鸦感兴趣的,有一段时间,我天天上班都会经过传媒大学附近的一条丁字路口,经过岔路口之前,需要笔直着对着一道高速隔音墙开过去,在这几百米的路程里,一个涂鸦会一直处于我视线正中心的位置。在这个管理严明的城市里,它就这么成了一条漏网之鱼,享受着苹果或者香奈儿广告能得到的曝光度。
我觉得这件事很蹊跷,也很有意思,一个朋友曾从技术角度推测过它能存在这么久的理由:在隔音墙的外侧,很紧密地贴着一道一人高的隔离网,墙和网的间距太小,不足以让一个 writer 翻进去然后挥动喷漆,因此,这位 writer 一定很熟悉这座城市,于是卡了一个完美的 bug:在第一轮工人立起隔音墙之后,第二轮工人立起隔离网之前,把自己的涂鸦喷了上去,等到隔离网立起后,清理这块涂鸦就变得比忍受它还要困难,于是它就这样留下了。
我个人将涂鸦非常粗糙地分为两类,其一是壁画型,即画在墙面上的艺术作品,其二是 tag 型,可以理解为 “签名”,签名有可能是一个简单的图形,有可能就是一个名字,通过疯狂地重复书写或者张贴贴纸,尽可能地占领更多的位置,来刷新自己的覆盖率和知名度。
tag 是我最感兴趣的一类涂鸦,我觉得这个行为既虚荣,也很有禅意。有些覆盖率很高的 writer 可以在一座城市留下上千个 tag,有时在某个胡同深处的隐蔽电箱上,你会惊奇地发现一个眼熟的图案,只要你开始纳闷 “这人到底写了多少个”、“为什么 ta 这儿都来过” 或者 “这个 tag 怎么那么不稳那天 ta 是不是醉了”,那么你就已经被动地卷入了对方的游戏。然后,这些 tag 会烙印在你的头脑里,变成你对一座城市的图像索引。
欣赏涂鸦有个定律:只要你注意到了一个涂鸦,你就会注意到所有的涂鸦,如果你也喜欢走路时东张西望,那你大概率会记得下面这些:
我找到了这些 tag 背后的 writer 们(除了“ZATO杂投”,这位 writer 很神秘,可能还在实践涂鸦的古典精神,即不抛头露面),跟他们聊了聊这些已经变成公共记忆的图像背后的故事,当然,还有我最想问的:你怎么能写这么多?
BIE:你觉得你是北京地区覆盖率最高的 writer 吗?
FRYZ:以贴纸来说应该算是最多的。
怎么做到的?
我每年差不多做2000多张贴纸,除了送出去的,每年差不多要贴1000多张。
我随身带贴纸,有大的有小的,看不同的情况,贴不同的位置。甚至说看到比较合适的位置,我会记录下来,然后专门跑一趟把它贴掉。
就是不停地贴不停地贴,像吃饭一样。
这个行为是怎么开始的?
我是大概从10年左右开始接触涂鸦的,因为我的城市福建泉州也有涂鸦。开始是使用喷漆、各种各样的马克笔去街上去画泡泡字,签英文 tag,也会做一些piece。再后来来了北京,北京不大可能有大面积涂鸦的出现,就变成以贴纸为主。
贴纸是能最快速地去占领位置的,在国外非常流行,也是一种比较独特的玩法,国内贴纸比较少,北京就更少了,所以你在北京看到的大多数贴纸可能还是我的。
所以,很多人会重复地画一个泡泡字,签同样的签名,贴同一张贴纸,因为他们需要被别人识别和记住,一旦你更改了风格,就是换了一个人。
FRYZ 的 tag 是怎么来的?
FRYZ 是冰冻的意思,在俚语中它表示:不许动。
你觉得这算是一种匿名的社交吗?
我觉得算,久而久之你会有一种上帝视角,别人好像在很多地方寻找你。因为贴得太多了,别人开始给我的贴纸拍照,社交媒体上也有人会收集这个贴纸,就像自己收获了一批粉丝的感觉,对我来说这是一场竞赛,对他们来说是一场寻宝。
当然,这当中的乐趣可能只有我自己体会得到。
我觉得如果跟他们说了的话,这个神秘感就消失了,那他们的收集行为可能也就终止了。
没事就喜欢到街上画一画和成为一个 writer,这之间的界限在哪?
就如我所说的,你得有一个比较有正式的名字出街,而不是我今天签了一个 tag,明天换了一个图案。因为大多数人会写什么 happy、lucky 之类的,他没有意识到要给自己一个态度,然后以这个态度在街上抛头露面。
有没有什么好玩的故事?
大概是19年的时候,深圳的一个 writer,叫 MOK,他也很喜欢贴贴纸,就找了我设计了一款贴纸,一张贴纸上有我们两个人的名字,还有一句比较恶搞的话:有电危险。我当时想的是贴在电箱上面,这句话能被保留得比较久。
有一回在胡同里面贴的时候,碰到一个骑电驴的巡逻民警,他说你干嘛贴这个,我说我是电力局的,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他就说你贴你贴。
涂鸦让你更了解城市吗?
玩涂鸦的人对城市非常敏感,贴纸可以作为一个测试的试纸,它能保留多久,就说明这个城市有多包容。
每个城市它的规划也不一样,我说的规划不是道路规划,是街道的肌理。北京有很多电箱,但它的表面会刷一层灰色油漆,甚至会在上面喷洒一些颗粒,笔写不上去,贴纸也贴不上去。所以你看北京很多电线杆、电箱都是灰秃秃的,因为喷了东西,广告很难附着在上面。
但是北京也有很多三不管的地方,它既像是商家的,又不像是商家的,界定很模糊,这种是我经过长期观察觉得可以贴的地方。再加上我的贴纸看起来很像商标,贴得也比较工整,所以可能有人觉得它就是一个空调机箱的品牌。
上海的包容度算是比较高,我17年贴的贴纸,现在还有朋友拍到给我,让我非常震惊,有的地方你即使贴得很工整,贴在那种不太有人干扰的地方,他都会给你撕掉。城市的管理者容不下任何一张他们看不懂、跟他们无关的贴纸。
北京涂鸦的聚集地在哪?
说到北京涂鸦,可能很多人会想到798,但我觉得798有点操蛋,这是一个因涂鸦而兴起的园区,但是这些年却在不断地清理涂鸦,这不就是农夫与蛇的故事。
涂鸦最多的地方应该是北京二环的胡同里面,因为很多酒吧活动的场地都在胡同,很多 writer 也住在胡同。以前张自忠路、北新桥、东四这一边一整条的胡同过去,晚上商铺的卷帘门拉下来,全都是涂鸦,非常震撼。后来随着大量 writer,包括一些国外的 writer 离开北京,以及一些市容的整顿政策,涂鸦就变少了。
在北京,你最喜欢涂鸦地点是哪里?
东城区的胡同,因为胡同是北京比较独特的风貌,里面比较杂乱,你可以贴快递车上,老头乐上,贴在花圃、花坛、水泥墙、水箱上,场景丰富,高低有致,它不像大马路那么的宽,都很窄的一条小道,大家路过的时候都能看得到。
BIE:怎么开始涂鸦的?
灵丹:最早接触涂鸦其实是特别小的时候,看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当时也看不懂,就觉得真牛逼,一个黑人坐在街边拿一破盆跟那敲,墙上都是画和贴纸,后面看电影电视剧,尤其是正大综艺、正大剧场,老放一些外国片,经常去荼毒咱们的思想,就觉得涂鸦挺有意思挺酷的。
最早接触涂鸦的时候你不知道它是什么,就被它的整个商业化的包装所影响,觉得它是所谓的 hiphop 的四大元素之一:你应该是听着一个说唱跳着一个霹雳舞画着一个涂鸦搓着一个碟,但其实涂鸦跟 hiphop 文化没什么关系,玩涂鸦的那些元老,他们不听 hiphop,他们听摇滚。
并且,一些贩卖流行文化的美国公司,他为了赚钱,把这些元素打包成一个,拍了一些电影,推广向全世界。所以现在的年轻人,我觉得尤其是北京的年轻人——当然我是这么说有点贬义——我说他们是嘻哈喇子,如果你只是单纯在用那种嘻哈的感觉画涂鸦,反正我现在觉得挺无聊的,如果你光你沉迷在 hiphop 的世界里边,我可能不会跟你聊太多。
行,假如我们把涂鸦从嘻哈啊帮派啊这些东西中剥离开,单独作为一个文化看待,你觉得涂鸦是什么?
是一种民俗文化,民间自发的未经官方认可的一种民间艺术,跟陕西的剪纸,天津的泥人是一个东西。
那么街头精神的那部分,在涂鸦这种民间艺术里是怎么体现的呢?
在街上做的东西,首先要明确的第一点是:你得匿名。匿名才有意思,你其实是创建了一个虚拟的角色,这个角色对我来说是 “灵丹”,他跟我的生活必须剥离开。
有两个原因,第一点是你做的足够多的时候,一定会有人来找你,这个时候你不应该让太多人知道你是谁;
第二点是,这个游戏的规则就是这样,就好像你要唱京剧,你非要从通俗唱腔开始唱,变成戏腔,听着就有点走音了,你还是稍微知道一点历史然后再发挥是吧?
其实我想说的现在大家都在接活接单,画墙绘,但实际上他干的是缺的。他给人画一立体的山水,跟那墙绘公司没什么区别,现在太多人一上来,就要把自己变成一个明星,特着急,你为涂鸦做了多少事儿之后,你才有资格说我要去画廊对吧?
反正这是我个人的拙见。
讲讲你这个虚拟人物 “灵丹” 是怎么来的?
其实最早的时候我也写英文,跟大家一样,一开始先模仿,但是你知道英文 tag 有一个问题,当你字母搭配选不好的时候就会非常难看。我必须要说现在的中国孩子 —— 尤其是北京好多年轻人 —— 他想涂鸦但浅尝辄止,然后就退出了,为什么?
因为他没起好名!他没剥离开自己的生活和涂鸦,他想着我姓杨,我就写一个汉语拼音 yang,怎么写都不好看,从根儿上就土,所以没两天就退出了。我觉得,玩儿不好,就是你名没起好,就这么简单。
如果有人能看到的话,我想给想写英文的人一个提示,起名的时候一定要辅音字母和元音字母搭配着去起。我举个例子,我们中国南方有一个是知名的 writer 叫 SARE,四个字母搭配得非常完美,怎么写都好看。
假如说你的这个名字都是元音字母,什么 oae,连在一块都圆不隆冬的,都是辅音字母也不行,什么 fli,它都是棍。你必须让这竖棍横线圆的搭配间隔出现,就跟搭衣服似的。
当然这个就跑题了,说到 “灵丹” 是怎么起的,我一开始也跟大家一样起了好多那种特别傻缺的名儿,怎么画都不好看,身边朋友名儿起的不错的,人怎么画都好看,当时就很迷茫。那时候我有一队友叫 MES,他觉得中国人必须说优美的中国话,就给自己起了一中文名儿,叫风奇。
我说为什么叫风奇?他说其实这是一种音乐风格 funky 的谐音,我说牛逼,我也得来一个,我就 soul 吧,跟你搭一下是吧?funky&soul,soul 就是灵丹。
每次跟他出去写的时候,他写风奇我写灵丹,真是有一种 funky&soul 的感觉,我们内心会觉得:别人看不懂,但是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挺酷的东西。
灵丹其实也是我原来的英文 tag exas 的变体,我把英文的字母拆分开,融进了中文里。
再一个就是这个词挺有意思的,会让人好奇这是谁写的,是不是卖药的?但又花了很多心思写得挺好的,会让他有点摸不着头脑。
怎么能这么执着,重复写一个 tag 写好多年?
就是特虚荣,特装逼。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涂鸦的本质有点像QQ秀,你有一个小人,你给他换衣服,你的名字就是这个小人,你给它换的衣服就是每一次的风格和设计,同时通过你的装饰传递出你的品位和一些内在的东西。你叫什么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用这个名你做了什么。
比如说我现在就很少画跟嘻哈有关系的东西,以前肯定经常画,现在更多的是一些生活中的元素,它会很真实地反映我每天在看什么想什么喜欢什么。
你打造了一个虚拟的角色,所以一一遍地重复,当然也是为了丰满你的这个人设,让这个角色越来越越有意思。
你觉得一个人重复了多少次自己的 tag 之后,才能称自己为 writer?
只要你不退,你就是一个 writer,一旦你退了你就不是了。 因为涂鸦界有一句话叫only toys quit,意思是只有新手会退,老人会一直画。
其实也不能这么说,太主观了,我觉得要是你十年不画,但仍然被人记着,也挺厉害的。
你觉得乱涂乱画和涂鸦的界限在哪儿?
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涂鸦更用心。
如果我特没想法,品位也很差,每次画的东西对这个城市都是一次破坏,你觉得我这样的 writer 还值得鼓励吗?
这样的 wirter 得教育。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人还行的话,就出来聊聊,带 ta 玩玩,实在不行就把 ta 涂鸦盖了,盖 ta 的意思就是 diss ta。
这个时候 ta 会有两个选择,一个是 ta 觉得我行,我再把你盖回来,另一个就是 ta 觉得被 diss 了,是不是我画的不行,我是不是得再研究研究?这东西是一个内驱的,ta 自己如果不开悟的话,就永远画不好。
如果我画得特恶心,人人嗤之以鼻,但是我坚持了10年,全北京覆盖率最高,你觉得我值得尊重吗?
特别牛逼,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BIE:怎么开始涂鸦的?
WRECK:我最早是练体育的,特别能跑,我也喜欢画画的,所以就觉得涂鸦很适合我,因为这就是一运动。
开始玩的时候,有没有那种要抢占北京最多公共空间的自我展示欲?
肯定有,其实大多数人上班路上都看着自己手机,大家是看不见涂鸦的。不过既然你都玩这个游戏了,不管说是挣分儿也好,刷刷知名度也好,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有成就感。
不过北京涂鸦多的那会儿,还是能感觉到玩涂鸦的人组成了一个朋友圈,你走到街上,这儿出现一个涂鸦,是你的朋友,那儿出现一个涂鸦,是你不认识的人,你就会好奇,想这个人是谁啊?
假如说涂鸦是一个游戏的话,就是它的机制评分标准是什么?
其实这个东西很开放,因为涂鸦的风格有很多,你画的好看可以,如果你不画,做纸膜去喷一些单词,内容有意思或者有深度也可以,或者街头涂鸦这种,你喷的多,在很难的位置上喷,也算厉害。
但技术好归技术好,你得在街上喷,如果你只会画特别细的东西,我觉得也就一般。
你觉得你的风格是什么?
喷得多,以及做别人做不了的位置。
对于你来说,涂鸦的乐趣是?
成就感和挑战的感觉,这个地儿很难爬,但我爬上去了,或者是这个地儿好多人经过,但是没人抓到我。
还有一种收藏的感觉,比如说这个地儿我喷过了,拍一张照片留下来,如果没照片的话,我也知道自己在南锣鼓巷喷过、在国贸喷过,包括你跟朋友一块喷的地儿,一路过这条街就会有一段记忆。
如果不涂鸦就永远都不会知道的事儿?
我如果不涂鸦,我连我自己住哪个区我都不知道。
你觉得涂鸦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吗?
说实在的,你要往坏了说有点反社会,尤其是在中国,一般都觉得墙必须是干净的。在国外,大家说的比较多的一个议题,就是公共空间的问题,既然漫天遍地都是广告,那我为什么不能在墙上画点画?
你现在涂得少了吗?
变少了。现在会担心很多事儿,但是喷还是会想喷的。
新时代了真的,没人一块玩,就没得玩了,这是特别简单的一个问题,无关岁数大小。 你就算60岁有一帮人跟你一块玩,你肯定也玩。
如果有个人画得特烂,他想跟你一块玩,你愿意吗?
我可能没那么愿意,可能会勉强喷一回。不过 我有好多滑板朋友也开始愿意一块玩,他们喷的也不好,但是这个事儿挺好的。
BIE:你觉得什么叫涂鸦?
土豆:一种表达的工具。
你这个 tag 是怎么来的?
那会儿我在画纹身稿,就画了一个系列这种小东西,朋友说挺像土豆,我就管它叫土豆。其实是我一个想象中的朋友那种感觉。不是我,跟我也没啥关系。我只是把它画下来。
为什么能一直画,画这么多?
之前生病,得了躁郁症什么的,后面就挺难受的,我就想多画点笑脸什么的,其实也能影响我自己,稍微开心一点。
那为什么非得在墙上呢?
因为我可能是受街头文化影响多一点,因为也玩滑板,但都在街上滑,我不太喜欢什么滑板场这些东西,因为大家都要通过街上,然后去通向哪儿,它是一个很公共的地方。
你觉得一个在街上乱画的人和 writer 之间的界限是什么?
我觉得不存在什么区别。
涂鸦遇到的麻烦?
故事还挺多的,经常被抓之前,但之前有人抓我就跑,现在可能不会跑了,会协商一下,有话好好说。
BIE:怎么开始涂鸦的?
金鹿:14年、15年的时候,那个时候经常周末去 club,去的次数多了,发现除了跳舞、喝酒之外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第一次开始涂鸦是管吧台借了一根笔,然后在墙上写自己的名字。
有一天上班的时候画了一个自己的头像,再后来去 club 的时候,就想到可以画这个。从大学开始,我身边就有一些涂鸦的朋友,但是我一直没有什么兴趣,可是从签 tag 开始,我就发现这个行为很开心。
第一次在 club 里边画画之后,过了一周,我们公司的一个同事就跟我说,你被 DADA 的老板调监控了,然后人家就问,这个 graffti girl 是谁,有没有人认识。
我那次就是喝多了,基本上没把这个事儿当事儿,过了一周之后,他们就要抓我,但是我也特开心,因为他说我是graffti girl,人家觉得我是涂鸦的,我以后是不是也可以以这个身份再做点什么。
清理涂鸦中,拥有的清理工具也越来越丰富了
签名为什么让你觉得有意思?
但是写 tag 是一个行为。我会画一个大笑脸,如果以胳膊为半径去画,就已经是我能做到的比较大的尺寸了,但是如果胳膊和腿同时移动,就可以画一个更大的,只有在我开心的时候才会做这个事。
每次画是为了标记我当时的状态,释放当时的能量。
你会觉得 tag 型的涂鸦更有街头精神吗?
我没有考虑过谁更怎么样,因为街上本来就应该丰富,有跳舞的,打架的,画画的,唱歌的,对于我来说,我选择了这个。
除了对自己以外,涂鸦这个行为有什么意义?
我觉得涂鸦是可以给人思考,承载社会责任感的,我以前大学的时候有一个玩涂鸦的男朋友,他每次涂鸦的内容是自己在一段时间里的一种态度,比如有一段时间,他一直重复写一个字,叫 “呛”,因为那个时候北京雾霾比较严重,我觉得这个事情还是有意义的,但是我不太喜欢他们故意把这个字写得装饰性很强,强到我根本不认识这个字。
涂鸦的乐趣?
慢慢画的多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照片给我,认识的,不认识的,他们在街上、club 里边看到了我的脸,就会跟我说我看到你了,有人会在笑脸上面再画点别的东西,有人拿着酒杯给我的脸喝酒,然后跟我说你在哪里很想你什么的,还有人说看到你的笑脸之后觉得更开心,所以要跟我说一句 “谢谢你的涂鸦”。
方家胡同那边有一个门,我觉得那个门太空了,就在上面画了一个,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路过那个地方,我发现那个门已经满了。有些认识有些不认识,是朋友都在的那种感觉,变成了一个大家的门。
既然总在 club 涂鸦,你跟 club 有过 beef 吗?
有一次我看一个 club 场地里边的沙发上有一块木板,上面有很多钢结构,感觉像是装修没用上的建材,我觉得这个地方可以画,然后就画了。
过了一个月,他们的场地方给我拉了一个群,说这是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我不能评价他的作品怎么样,但是我当时真的觉得那就是一个装修的木板上面有一些干掉的漆。他们说,反正挺贵的,要6万多块钱什么的,让我赔。
律师跟我说,这个事情有两点,一是场地方也有责任,因为他们没有在画作的任何地方标识这是一幅作品,以及提醒大家要保护这个作品,二是他们需要证明这幅画在被涂鸦之后是被贬值了。
后来有朋友找到了艺术家,他们就说算了,也没赔钱,说下次一起喝个酒就可以了,但是后来一直没约成,现在想起来其实也有点尴尬,我把你画儿画了,还要跟你见面喝酒聊这事儿。
但是其实这个事情很有意思,首先这个主办方跟艺术家都选择了,在这样一个有地下属性的场所里边去办展,如果考虑到的话,其实这个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互动行为,我们可以把它往一个友好,或者说更有趣的方向去发展一下。
这件事情过了几个月之后,我又去了那个地方,我那天还是开心,厕所有面镜子,我就又画了。
第二天拉了一个群,叫黑镜赔偿群,原来那又是一个作品,这次我赔了3500。开始他们说要报警,我说其实在北京做这种文化挺难的,场地开了又关,报警对所有人都不好,但是还是同样的问题,你厕所里的那个镜子没有任何标识说明那是一个作品。
我今天进到一个 club 里边,首先它不是博物馆,你说垃圾桶是作品,我给你弄脏了,我也就是赔一个垃圾桶本身的价格,你也没有权利去要求我当成一个艺术品去赔。
这个事情我觉得有点失望,工作人员说还是欢迎你来,也欢迎你涂,但是下次涂之前麻烦跟我们说一下,因为里边有很多作品,但是我还是觉得需要有一个标识,写上作品名字和作者名字。
你觉得 club 应该怎样对待涂鸦这种几乎一定会发生在这里的事情?
我觉得 club 是一个融合的地方,地下文化场景应该可以允许一定程度的侵入,而不是说让所有的 writer 都把涂鸦挤在变电箱和公共存包处的铁柜子上,把自我表达变成发泄,那样也没意思。
什么样的地方可以涂,什么样的地方不能涂,这是一个可以讨论的点,有经验的 writer 都会选择一些安全的地方,涂鸦它本身有一定的反叛性,如果大家都不在模糊的地方试探一下,这个行为就像被阉割了一样,变成了一个商业化的装饰画。
我觉得对于场所的经营者来说,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但是我觉得他们肯定希望 club 里面有一些画,因为这是一个证明,证明这个地方是够好玩的,也会显示出这个 club 是一个有地下历史感的地方。
如果说他把一些艺术品放到这个场所里边,同时也跟艺术家说明,这是一个会被侵入的地方,有一些涂鸦人里面玩,如果你能接受你的作品会被侵入,并觉得这是一种互动行为,那我觉得特别酷。
金鹿的漫画
点击跳转
阅读更多 CLUB the CLUB 专辑内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