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作用的三个主要领域,即环境监测、“三废”治理和绿色化学及原子经济原则的应用。通过一些思考与交流活动,使学生认识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及其化学控制原理,讨论在化学实验室中应该注意的环境保护问题,等等。在化学品设计和生产中,从反应物到产物的全过程按照“原子经济性反应”原则做到物尽其用;在化工行业规划和研究中,按照“循环经济”原则做到可持续发展,同时兼顾物美价廉的传统性标准。教材介绍了生物质炼油、以生物质资源替代化石燃料的生产路线、人工光合作用研究等内容,使绿色化学的思想观念得到了重视和提倡。
本节内容还凸显了时代性的要求,增加了诸如次生污染物(如酸雨、雾霾和光化学烟雾等)的形成、污水的处理等内容,也增加了“化学与职业”栏目介绍环境保护工程师,以增强学生珍惜资源、珍爱生命、爱护地球等现代公民应该具有的意识,提高他们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自觉性和行动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能列举常见的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物及其危害,说明常见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措施的化学原理,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以酸雨防治和污水处理为例,设计简单的防治方案,体会化学原理的应用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说明化学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SO2等污染物的控制、消除和回收利用;污水处理的流程、方法、原理。
教学难点:绿色化学观念的形成和绿色化学思想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展示身边优美的自然风景图片,让人赏心悦目的同时,通过“世界环境日”话题互动,引入本节课的意义。
介绍我国的环保态度与行动,也是思想价值观与责任担当的教育。
伴奏剪辑的音乐《天堂》,让学生沉浸美中而静下心来。
音乐与图片吸引学生兴趣,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新课
学习新课
环境污染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请同学们谈谈哪些环境问题与化学密不可分?
【讲解】
什么是环境问题?“三废”指什么?环境污染包含哪些方面?
【化学与职业介绍】
一名合格的环境保护工程师的要求。
【阅读总结】
阅读课本P117-118页。了解环境问题、“三废”、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提高学生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核心素养第一层次:感性认识。
【提问】
我们是如何知道环境恶劣,破坏或者说被污染很严重呢?
【讲解】
环境监测。要完成环境监测离不开化学。环保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三废”解释及其治理。
【边看边听】
在老师讲解下,学生要当堂了解环境监测,明白环境监测工作离不开化学,以及环保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学生已经了解了两大类环境问题,“三废”和环境污染较易于总结,学生思考并阅读课本可以直接得出答案,通过填空的形式使学生明确关键词,并加深印象。
学习新课
学习新课
学习新课
学习新课
【提问1】
我们已经知道酸雨有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分别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那么,试着思考在工业上,如何治理酸雨呢?
【讲解】
酸雨的治理,如:
CaO+SO2=CaSO3
2CaSO3+O2=CaSO4
【提问2】
农村和城市的水体污染有什么特点?
【讲解】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到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及工业废水,可利用多种分离和转化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其基本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废水按水质状况及处理后出水的去向确定其处理程度。废水处理程度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提问3】
化学实验中如何防止室内和室外的环境污染?
【讲解】
①气体用通风槽(橱),中学实验中一般的情况下都是进行尾气处理。例如,尾气是二氧化硫,就将尾气通入碱性溶液吸收清除。
②液体有废液厢,收集后集中处理达标再排放。
③固体废弃物放置专门回收箱。
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思考讨论】
思考教材119页的“思考与讨论”(1)、(2)题。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大胆开口交流。与学生连麦。
让学生体会化学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让学生从化学反应原理上领悟选择SO2吸收剂的思路和方法。
培养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核心素养第二层次———理性分析和简单应用。
通过“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习惯和理念。
【讲解】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遵循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原则,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回收利用这两个重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