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沉默的大多数

(语出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注:沮君指沮授,汉末魏郡广平县人

河北人:沉默的大多数

撰文|文化银儿

制图|知识分纸

审校|地理砖家

国民女神高圆圆女士在北京生了千金,当红花旦周冬雨参加了某档火爆的综艺节目,跳水皇后郭晶晶三胎产后现身。

这三位明星,共同的交集是——河北。

高圆圆祖籍河北丰润,结婚不久即和来自宝岛的丈夫赵又廷先生回乡祭祖;周冬雨是石家庄妹子,耿直率真的性格,典型的国际庄姑娘;从获金牌无数到远嫁南国的郭晶晶是保定人。

|回唐山丰润老家的高圆圆夫妇|

除了这三位,出自河北的明星还可以列出一长串。但奇怪的是:这些流量大明星,出现在报道中时,外界会自动屏蔽掉“河北”与他们的关联。

模糊无感

笔者出生于河北辛集、毕业于石家庄市无极县师范(注:可能很多人并没听说过它,只听说过一部同名电影),在北京工作三十余年。从籍贯上说,我是个地道的河北人。不过,河北人似乎不像其他地方那样,拥有鲜明的标签。

我的老乡和前辈、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郑一民先生曾这样说:

说起山东人、河南人、山西人,都会有一个大致的性格判断,但对于河北人,外人却很难有清晰的印象。我们往往是在离开河北后,才意识到自己的河北人身份。

“河北人”的整体形象是如此模糊,难怪公众不会将众多明星与河北联系在一起,这其中原因是什么呢?

一是河北地区历史变迁细碎,不连续

河北,顾名思义:“黄河以北”的区域。这个词诞生其实很早:在东汉末年,南阳地区就流行这样的童谣:“谐不谐,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

这里的河北,指的就是今黄河下游以北地区。至少在汉末,“河北”已成为一个著名的地理名词,而且被视为得失天下的关键区域。

|汉末割据地图|

|河北省与周边地图|

河北的历史积淀深厚,处于不停的分分合合中,跟临省山西的稳定版图相比,河北历史呈现碎片化。从汉代就有的“河北”一词,但没有形成持续的积淀的历史。

二是河北区域地理景观多元,很复杂

在人口稠密的东部各省中,河北的地理单元最为丰富多元。我曾为家乡作赋道:“燕赵焕彩,宝地福天。南望黄河,北控燕山。太行西倚,沧海东观。”

冀北有燕山山区、坝上高原,冀西有太行山区,冀中南为河北平原,冀东北则是滦河平原,海河、滦河出山麓不远就是海滨。拥有沙漠、森林、草原、湖泊、河流、海滨、海岛等自然景观,覆盖山地、高原、丘陵、平原、洼地等地貌。

从人文地理区划来讲,河北地区大体分为燕与赵两种文化积淀,但在二者之间,还存在一个兼有二者融合特征,并有自己鲜明符号的中间地带,大体为春秋战国中山国的疆域所在,以今石家庄为中心,延伸至周边保定、衡水、邢台。

后来,同为中山文化区域的保定、石家庄,又衍生出新的文化,前者长期作为直隶乃至华北地区行政中心(直隶总督),形成了保定府文化。后者在中山都城故地上,因交通、工业发展,形成了中国最年轻的省会之一,被视为新型城市文化的代表。

原属燕国东北部疆域的唐山、秦皇岛,古代以来积淀出边关文化,近代以来形成了重工业基地,唐山更是成为省内经济实力超过省会的存在。当然,外界多知道唐山大地震,却未必将其跟河北联系在一起。

这就是我的家乡河北:破碎的历史、多元的地理,交织在一起。生活在这样区域的人们,很难凝聚成总体一致的“河北人”形象。知名省份如山西、福建、浙江这些区域,相对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其行政版图相对稳定、中心城市较为固定,虽有局部变迁。

星光璀璨

大多数人的片面印象里,与北京距离如此之近的河北,是与时尚无缘的,有一个名称土气的省会,一到冬天就出现雾霾,除了土,还是土。

实际上,河北是一个盛产明星的区域:当代,男有陈佩斯、姜文、葛优、冯巩、王宝强,女有王昆、赵丽蓉、高圆圆、郭晶晶、周冬雨;近代京剧「四大名旦」中,河北就出了两个——尚小云、荀慧生。

河北多出文艺、娱乐明星,笔者以为是因为靠近北京这个大文化市场。

文学领域,从文学大师郭小川、孙犁、管桦、浩然,到当代中国作协掌门人铁凝,都是河北人,20世纪90年代谈歌、何申、关仁山组成的文坛的「河北三驾马车」享誉全国。

河北尽管没有出现过大一统王朝中心,但贡献了许多帝王:战国时期燕赵两国代表有赵武灵王、燕昭王,秦汉时期赵佗南下建立南越国,新朝建立者王莽,三国蜀先主刘备,十六国北燕皇帝冯跋,北齐建立者高阳,五代后蜀皇帝孟知祥、后周皇帝郭威和柴荣,北宋皇帝赵匡胤(郡望天水,籍贯涿州,生于洛阳),都是名副其实的河北人。

除了帝王,还有将相:三国时期著名的刘关张团队,河北人占了2位(刘备张飞都是涿州人),后来加入创业团队的赵云是今正定人,此外,河北武将还有闻鸡起舞的主角祖狄、刘琨;文臣方面,有西汉孔子之称的大儒董仲舒、唐代让唐太宗「以史为鉴」的魏征,清乾隆时期名臣纪晓岚,晚清重臣张之洞,都是河北人。

近代以来,河北还出产了杨氏太极宗师杨露禅、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频频登上荧屏的武学大家霍元甲、大刀王五、梅花拳赵三多等武学宗师,出了冯国璋、韩复榘、佟麟阁、孙连仲、马本斋等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

冯国璋,是相声演员冯巩的曾祖父,后者曾在电影里饰演前者。韩复榘因民国时期主政山东而闻名,齐鲁大地坊间流传着关于这位省主席的各种段子,其中多以山东方言、俚语的方式戏说,殊不知这位父母官其实是顺天府霸州(今河北省霸州市)人,不可能出口连串说鲁语。

|冯国璋与冯巩饰演的冯国璋|

主政鲁省期间,韩氏颇有作为:他澄清吏治、禁烟、剿匪,并大力发展山东教育事业,建设模范新乡村,并号召山东农村大力学习模范乡村,以提倡经济保障。那些动辄戏谑韩没文化的段子,基本为瞎编。

以上列出的人物,哪个单独说出来,都响当当,但人们第一时间不会将刘备、郭威、赵匡胤等帝王,姜文、陈佩斯、葛优等男神,高圆圆、郭晶晶、周冬雨等女神,与河北人联系在一起。

有家媒体曾做过封面报道《东北人都是大明星》,来讲述东北人多演艺明星的现象,其实,河北人在这方面毫不逊色。

全国范围内,曾经的赵丽蓉老师为河北人代言过,一度与赵本山老师领衔的东北笑星们抗衡——赵老师能脱颖而出,大抵是因为颇有特色的唐山话。而其他地区的河北方言,要么接近北京话,要么类似山东(冀鲁官话),还有部分河北人说晋语。

郑一民先生说:我们往往是在离开河北后,才意识到自己的河北人身份。其实现实情况更糟糕:很多河北明星,包括一般小有名气者,离开河北之后,基本不会留下河北标签。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媒体对河北充满无知、漠视、忽略;另一方面,不少河北人并非不认同家乡,只是他们更愿意将这种情怀藏在内心。

悲歌慷慨

张艺谋早年有一部大片《英雄》,其中几位主角皆为当时的侠义死士,目的是为刺秦,虽然没有明说,但基本是以荆轲等人的故事为原型的——他们都来自燕赵大地。荆轲祖籍齐国(山东),生于卫国(河南),但他长期生活在燕国下都(今河北易县),从当时开始,一种鲜明的地域性格,在河北大地延续了下来。

电影台词中,李连杰饰演的刺客无名有句台词:你可知我是赵人?赵人,在当时语境下,一般说的是邯郸人或赵国人。

|电影《英雄》截图|

当然,河北剑客们刺杀的对象秦王嬴政,后来的秦始皇,也算是半个河北人,其生母为赵人,本人年少时生活在邯郸。秦始皇跟河北的缘分还有:称帝后巡游东部沿海,后来因他而得名秦皇岛,也在河北,他死亡的地方沙丘,则在河北邢台。

从荆轲的时代开始,河北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性格:悲歌慷慨。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已经成为一句著名区域形象广告。这句话最早记载的原创者是自称韩昌黎(以河北昌黎为郡望)的文学家韩愈,其在《送董邵南序》开篇便说:“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后人将"感慨"改为“慷慨”——大体意思未变,是说,燕赵一带自古以来多出豪情的侠义之士。

再往前推的话,这个表达是形容生活在今石家庄一带的中山国人的:“中山……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无论中山、燕赵,皆以河北大地为主体。

|黄日华版《天龙八部》中的乔峰(萧峰)|

江南文人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将乔峰描述成“燕赵北国的悲歌慷慨之士”:

好一条大汉!这定是燕赵北国的悲歌慷慨之士。不论江南或是大理,都不会有这等人物。包不同自吹自擂什么英气勃勃,似这条大汉,才称得上英气勃勃四字!

唐贞观年间完成修纂完成的《隋书· 地理志》中说,燕赵一带“俗重气侠””自古言勇敢者,皆出幽并”。幽并,即幽州、并州,地域大致包括今河北中北部到山西太原一带。汉末活动在华北地区的曹植有诗云:“君是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慷慨悲歌,成为古代河北地区的第一道鲜明标签。再通俗地讲,就是慷慨、侠气、忠义,别的不多说,三国时期的涿州人张飞、真定人赵云就是最好的例子。”

战国七雄,河北为腹地的燕、赵居其二,燕昭王、赵武灵王均是当时的雄才大略的君主;汉末三分天下,蜀汉开国皇帝刘备和其大将张飞、赵云都是河北人。帝王和准帝王级别的河北人还有赵佗、王莽、郭威、柴荣、赵匡胤,有人也将秦始皇嬴政(出生在邯郸)、唐高祖李渊(祖籍)视为河北人。

|刘关张:两个河北人和一个山西人|

图源:央视版《三国演义》电视剧截图

到了近代,这片土地上出了杨露禅、董海川、大刀王五、霍元甲等武学宗师。抗战时期,从长城内外到太行山上,从冀中平原到渤海之滨,高唱“大刀进行曲”的长城抗战、可歌可泣的“狼牙山五壮士”名扬天下,鼓舞斗志,冀南的地道战,白洋淀的游击队的故事,深入人心。

中央军的孙连仲、佟麟阁将军,共产党领导的平原游击队,马本斋麾下冀中回民抗日支队,这是河北对抗战的巨大贡献。

河北诗人公木创作《八路军军歌》,其中词句铿锵豪迈:“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上战场。”他用慷慨悲歌,用于形容抗战的河北儿女。河北大地历史曲折、地理复杂,但这个鲜明的标签“慷慨悲歌”,并未消失。

可以说,历朝历代,河北大地名人辈出、星光璀璨,但总体上的“河北人”IP 死活就是不火。是非与误读面前,河北人民更愿意选择隐忍,结果就是:悲歌逐渐变成了悲情。

悲情隐忍

山西人有著名的民歌《谁不说俺家乡好》,河北则有《我的家乡在河北》:

“我的家乡在河北,我爱我的家乡美。太行山秀燕山俏,蓝湛湛的一湾渤海水。平川沃土稻谷香,坝上草原牛羊肥,哎嗨哎哎……”

从歌名到歌词可以看出,山西民歌的表达得霸道(褒义)、直率,河北民歌更朴拙、平实。

《我的家乡在河北》诞生的年代,另一位河北歌唱家朱明瑛翻唱了台湾歌手邓丽君的《回娘家》。那个年代,邓丽君的歌在内陆被称为靡靡之音,不许公开演唱,所以朱明瑛讨了个巧,以河北民歌的名义带它上了1984 年央视春晚。

把《回娘家》说成“河北民歌”也有几分依据:邓丽君祖籍今河北大名,而朱明瑛祖籍今河北南皮,“娘家”都在河北。《回娘家》听起来轻松活泼诙谐,其实演绎的是个悲剧:它的结果是鸡飞鸭跑。

|邓丽君《回娘家》MV截图|

中国自古以来,戏剧、民歌、影视更注重大团圆的喜剧或正剧。但河北是个例外:这里偏偏盛产表达悲忍、哀伤的悲剧或苦情戏。中国古典四大悲剧,有两部诞生在河北,分别是《窦娥冤》、《赵氏孤儿》。

河北民歌以哭腔苦调为特色,诙谐幽默的《回娘家》经河北民歌演绎,便多了几分悲情,欢快优雅的《茉莉花》用河北梆子演唱,就多了几分凄凉。

那首名传全国的《小白菜》也是河北民歌,“小白菜啊,地里黄啊,三两岁上,没了娘啊”唱得人肝肠寸断、涕泪横飞。河北代表剧种河北梆子、评剧一个阳刚、一个阴柔,但都离不开悲情,前者悲壮,后者“悲凉”—— 都离不开“悲”字。

评剧名角白玉霜、小白玉霜,更是擅长哭戏。艺术源于现实,这其实正是河北人内心的折射。

|评剧名角新凤霞与白玉霜|

为什么河北人的艺术作品喜欢“悲苦”风格?

注意,“慷慨悲歌”固然豪气万丈,但却藏着个“悲”字——河北的邻居山东也出侠义之士,但他们的特点是跟儒家思想融在一起,而河北人,总是在豪迈中藏着悲情。河北历史上的大人物,赵武灵王锐意改革,实行胡服骑射,但晚年居然被囚禁于沙丘,活活饿死;秦代河北人赵佗受命南下开发岭南,虽然寿终正寝,但一定经历了艰苦创业之苦;三国蜀汉先主刘备的前半生颠沛流离,隐忍落魄,常常寄人篱下。

河北诗人郭小川曾经写了一首长诗《一个和八个》,为被误解、被伤害的心灵鸣不平。后来陈凯歌拍了同名电影。作品创作的背景,就是基于诗人和众多河北人遭遇的不幸。

河北人虽多悲情,但又不喜欢发泄、抱怨。那么,情绪如何表达呢?民歌、戏曲,这类艺术作品,就应运而生,所以河北多出悲剧和苦情戏。

有苦不说,戏如人生。现实是艺术的来源,也是最大的舞台——交织着河北人的悲苦、悲凉、悲哀。

沉默隐忍

河北人令人没有印象,并非本身实力。更多的原因是:两颗更耀眼的明星,遮蔽了河北的光芒,这就是北京和天津。

元、明、清三代,北京为都城,天津先后作为军事卫所、港口城市而逐渐崛起。一方面,优秀的河北人更愿意涌入这两个大城市,变成了北京人、天津人;另一方面,河北人的光彩聚焦在这两大城市,周边地区也就成了暗淡的边缘。

潜移默化中,河北人鲜明的性格逐渐被磨平。河北人在慷慨悲歌传统中,逐渐多了顺从、精明、平庸。河北人没有“河北人”意识,有客观原因(历史、地理原因)导致的的弱化,有因自卑意识导致的放弃,更有出于随遇而安的佛系心态所致——越不被关注,越没有自信,长此以往,河北人的标签,也就模糊了。

|唐、宋、明、清河北名人数量分布图|

制图:大地理馆

数据: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版”《中国历史地图集》

台湾的“中国文化大学”曾出版过一套《中国历史地图集》,其制作的中国历代名人地图显示: 唐宋两朝,河北名人的分布密度很大,元代河北名人数量开始下降,到了明清就更加少了。

正常渠道没有存在感的河北,以另外一种方式被戏谑着,如很多人把河北描述成“魔幻”之地,主要因为河北一些地方有许多土味混搭风格的建筑,被调侃为城乡结合部审美。不管是还是随意调侃,还是无意的恶搞,这当然是一种地域歧视和选择性判断。河北在话语权上的缺失,使得他只配得上所谓的“土味审美”。实际上,所谓魔幻的建筑景观,在北京等地也有存在,却也未见有人吐槽。

占据话语高地的人,这种有意无意的传播,对河北的描述,跟近代西洋人以猎奇的心态看中国,并没太多区别。是的,当下的网络,调侃河北很安全——因为河北人没有话语权啊。

|部分网络文章对河北的调侃|

且不说河北人什么性格特点,单就河北的地理常识,又有多少外地人能说清楚呢。常识都普及不了,遑论“河北人”乎?

长期从事媒体工作的笔者深知:只要存在话语不平等,地域歧视永远无法消除。历史上河北处在辉煌的年代,或某一天又重现辉煌的时刻,“河北”变成高大上的代名词的时候,相应的又会让其他地方沦为被歧视者。

一道省界,划开了不同区域的话语等级:随着省界的而变化,曾经是河北管辖的大兴、通县、顺义、昌平、怀柔、密云、延庆等,则因划归北京而跳出特征模糊之地河北。这条细线的移动,让众多人摆脱“河北人”身份,变成了“北京人”。

潮白河西,北京通州,潮白河东,河北燕郊。被称为“睡城”的燕郊,房价虽一度攀升,却最终跌入低谷,究其原因还是因其地属河北的身份。

河北与北京,地理上的距离那么近,但心理上的距离却那么远。河北人与北京人亦是如此!同属燕赵大地、同饮海河水的京津冀人,在话语上层级递减:北京人显耀强势、天津人哏逗张扬,河北人则是那“沉默的大多数”。

话语的等级,可以从很小的事情窥视一斑:地域广袤的河北没有形成“老河北小吃”,也没有成熟的“冀菜”之说,而北京就有“老北京美食”“京菜”——话语强势建构了文化体系。号称讲究的乾隆白菜、炸酱面、豆汁儿、狗不理、大麻花们,真能秒杀省界之外的美食?未必!某种东西受追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高贵的文化基因”。

京津冀协同发展,比缩减经济发展差异更困难的是,改变话语的不平衡。解决了这一信息鸿沟,“河北人”的形象,才会重新鲜明起来。

THE END
0.雨夹雪+中雪+降温12℃!冷空气来了,注意这些事雾霾继续在线 关于霾:15日至17日白天,华北中南部、黄淮中西部、汾渭平原等地有轻至中度霾,天津、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地将有重度霾。 关于雾:15日至17日夜间至早晨时段,华北中南部、黄淮中西部、江淮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仍有大雾天气,局地能见度不足200米。 jvzquC41jghfk7mgdpkxu7hp1463266313<0exsvgpz`:;62;47/j}r
1.东北网2013年02月17日新闻汇总东北,东北人,新闻jvzquC41yy}/fk|0ep5t{|ygo1813<42417819d423914:<0ujznn
2.今年11月初以来.我国东北地区持续出现空气重污染过程.11月9日.黑今年11月初以来,我国东北地区持续出现空气重污染过程,11月9日,黑吉辽大范围雾霾,其面积约为26万平方公里,读我国11月9日14时雾霾分布图,完成问题 (1)本次雾霾天气未影响到的地区A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华北平原D.东北平原 (2)下列各项与形成雾霾无关的是D A.企业排废气B.秸秆燃烧C.煤炭燃烧D.水力发电 (3)雾霾天气频发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3>75:k333:2;m:6e898f>;g64?63@=85
3.东北部分地区今日有雾霾CCTV节目官网CCTV13[新闻直播间]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华北 黄淮 东北部分地区今日有雾霾2021-11-05 14:55:14 [新闻直播间]新疆 北部强降雪降温 牧民多措施保牧业生产2021-11-05 14:43:13 [新闻直播间]黑龙江 7日起将迎大范围雨雪 局地大暴雪2021-11-05 14:41:14 [新闻直播间]黑龙江呼玛 迎入冬前首场降雪 最低温降jvzquC41vx4de}{0ep532;61335178[KFGJ33vxs{9OefWme5W{rZx7333660|mvon
4.沈阳雾霾持续施工现场未停工网友指重经济轻民生据东北新闻网报道,沈阳市建委启动雾霾应急预案二级响应,要求三环内所有建筑、拆除施工现场全部停止施工。沈阳近日被指治霾不利,已被环保部督查组调查,但据网友反应,沈阳市的一些施工现场不管雾霾轻重从未停止施工。 三环内所有施工现场已全部停止施工? 据沈阳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沈阳市有冬期施工现场352个,其中处在三jvzquC41yy}/eww0ep5kkwllk1mvpmtpi1813>63345u49673373a>726:>3693ujvsm
5.2015避暑东北国境游(7.5~8.5),东北旅游攻略《三人行》之去东北赴一场色彩的盛宴 此行之前 东北 三省在我的旅游版图中仍是一片空白。原因大概是在大众的印象中到 东北 就是去看雪,那里冬天的寒冷程度令自小生长在东南沿海的我们有些望来生畏。另外便是路途遥远,而我们所在的小城市可以直达的航班几乎没有。十月份似乎是不靠谱三人组合固定的结伴出游季节jvzquC41o0sbhnsiyq4dp8n175:94?90jvsm
6.气象专家解析近期雾霾成因供暖期天气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东北网11月13日讯 (记者 刘嘉) 进入11月,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经历了今年秋冬季强度最大、范围最广的雾霾天气过程,雾霾的出现对多地造成较大影响。是什么原因致使近期持续雾霾天气?黑龙江省气象台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供暖期暖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偏高、近地面风力、逆温、大气层结稳定,这些因素为雾霾的形成创造了气象条件。 受不利气象条件jvzquC41jgomqwllkcth0mgy0et0u‚xvgo532::1335258578;97;>90ujznn
7.零下三十度逛东北早市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卖二手羽绒服的也出来了,摊主对客人说”今个要30度了,买件便宜保暖”;东北人冬天”30度”的概念和南方人30度的概念不太一样;东北三十度,海南可能也是三十度,中国南北同天的温差可到六十度。 在这极低温的室外,待个口罩再戴眼镜,眼睛上马上浮起一层雾。 如果不戴口罩,你流鼻水,鼻毛马上冻成一根根冰渣子 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9=<9;2;628
8.东北的夏天也不算多出色,也热,比东北舒服的地方就是向西北进4)版纳3月-4也这段时间雾霾挺大,空气质量一般,可能比北京冬天差不多少。这个可能是很多人不太知道的一个问题。 我是觉得版纳总体还是适合候鸟式冬天住,如果全年住,版纳边上的普洱比版纳要更好。 【在 littlewindy 的大作中提到: 】 : 版纳常年绿。这个很吸引我,但是夏天6-8月也潮也热,没准儿比沈阳有jvzquC41yy}/pn|uovn/pny1pHuswv4ctvodnn4Igqmscym{17978:=Ar?8'c~Bytukb
9.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遭遇雾霾天气气象扩散条件差+本地污染源+外来东北网12月10日讯(记者 刘嘉)10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9日至10日早晨,我省哈大齐绥牡等地遭遇污染天气,9日9时至10日7时,哈尔滨市连续出现23小时轻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其中重度污染2小时,截至10日7时,环境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9日8时至10日7时,大庆市、牡丹江市、绥化市、齐齐哈尔市陆续出现轻度及以上污染jvzquC41o0jcy7hp1jkjnxsilkgoi8x{uvkn1;53;1731:5127>429:8;0yivvq
10.东北PM2.5再度爆表环保类上市公司受追捧东北网舆情频道对于雾霾原因,罗毅表示,受供暖期污染排放影响,东北大部地区空气质量以中度至重度污染为主,首要污染物为PM2.5,“预计11月10至11月14日期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主要城市区域大气扩散条件总体不利”。 针对环保部东北地区的重污染过程专程通报,罗毅表示,本次空气重污染过程,环境保护部已要求相关省(市)密切关注污染形势,jvzquC41{wwjpp3fdy4dp8x{uvkn1;5371721:6122715?8850yivvq